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携美女闯三国-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八十七章 李清刚喜得一猛将() 
太史慈大仇得报,心结尽去,受伤的心灵也得到了抚慰。对太史慈的遭遇,李毅等只能表以同情。

    “太史兄弟,你大仇已报,今后将作何打算?”李毅思索了一下问道。

    “打算?先回家把喜讯报与家母得知,再与几位兄弟出海打鱼。”太史慈还真没想过,报仇之后该干些什么。

    “一身好武艺,却要出海打鱼,这不是埋没人才吗?”李毅显出一脸无奈的神情:“若是兄弟信得过,跟着为兄闯天下如何?”

    “闯天下?”太史慈一时摸不着头脑,他用疑惑的眼神望向李毅,那意思极是明了:怎么个闯法,你详细的讲一下啊?

    “跟着兄长做事,不会亏待太史兄弟的,看到舱外那汗血马了吗?只要兄弟肯随我等去一趟蓼城,便送你一匹宝马。”于冰开出了有人的价码,笑盈盈的望着年轻人。

    “汗血马!难道这三匹是汗血宝马?”太史慈面脸的诧异之色,他初时难于相信,但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回想着那三匹高头大马,细加品味之后,不由得他不信。

    “千真万确,那就是天下闻名的汗血宝马,是我兄弟远赴西域,所得的马中名种。”李毅洋洋自得的说道:“兄弟也不是外人,我就对你实说了吧,这马还有二十余匹,若不出意外的话,此时应该在蓼城,只要兄弟送我等到达目的地,就可以随意挑选。”

    竟然有二十余匹,我的个天啊!太史慈眼睛喷射着兴奋的光芒,他看得出李毅的诚实守信,又觉察这三位不是凡人,便不再犹豫,跪倒在地上纳头便拜,口称:“多谢兄长看重,太史慈愿效犬马之劳。”

    哈哈!李毅爽朗大笑,双手将太史慈搀起,眼望着面前这位忠义虎将,心中已是感慨万千。

    “有太史兄弟相助,为兄真是如虎添翼!”想到这一路之上坎坷众多,寻访贤才无数而不可得,不想最终在大海上收了一员上将,这真是世事难啊!

    “兄弟们,扬帆!”太史慈一声令下,六位兄弟立即操控起来,一年来的练习不是闹着玩的,诸葛忠等技能熟练,把一条大船掌控得顺风顺水,鼓足了风帆,直奔黄河入海口驶去。

    “贼人的赃物如何处置?”已别无他事,只剩下陈鹏等人所劫掠的赃物,本来应物归原主,但如此处理,其工作量之繁琐,困难之艰巨,是李毅等无法完成的,因而他才有此问。

    “此役,太史将军与众位兄弟出力颇多,这财物嘛,当交于兄弟处置。”张英此言合情入理。

    “有在兄长身前,一切应有兄长做主。”太史慈急忙推脱:“再者说,此均不义之财,慈万万不能领受!”

    “好兄弟,李毅没有看错人!”见太史慈不贪财,不安于享乐,李毅心中大悦,拍着太史慈的肩头连声赞许。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这些财物充公,造福一方百姓。”于冰心领神会的说道。

    将青州客商的资财,造福建平百姓,是有些不合理,但除此之外,再无更简捷的办法。

    处理了一切善后事宜,李毅等昼夜畅谈,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四人知心相交,说起话来也推心置腹,李毅等就此机会,把与胡人较量的经历,从太平村讲起,直至平定扶余,贡献给数以十万计的百姓一个全新的建平。

    听到这惊险刺激的历程,以及全新的理念,太史慈几乎听得目瞪口呆,他对面前三人真是心服口服,佩服的五体投地。

    “前方便是蓼城码头,请兄长示下!”诸葛忠奔进船舱,向太史慈汇报请命。

    在这个时代,许多人都有客卿家将,诸葛忠等虽不属于此类,但地位却相差无几。李毅三人甚至此道,他不想破坏这一规矩,就只做太史慈的主公,而不对另六人进行干涉。因而诸葛忠等依旧奉太史慈为主。

    “停船靠岸!”太史慈把手一挥,传达了命令,他对主公的宽厚仁义极为感动,但对六位兄弟只听命于己,也感到极为舒服。

    除了仁义对待太史慈,李毅对赵云等人,特别是素利等外族将领,更是充分的信任,允许得力干将培养忠诚的手下,这样可以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只要将领忠诚度比较高,放开手是极其必要的,在保证不会背叛的前提下,提升战斗力显得更加重要。

    大船缓缓驶进港口,李毅等心情十分复杂,不知其他船只是否平安回港,三人已经站在了甲板上,向着码头上眺望。

    “主公,是主公回来了!”岸上一人分辨出李毅三人,不由得兴奋的大喊了起来。

    “是主公!”其余几人也齐声惊呼,一时间码头上数人惊喜交加,热泪盈眶,充满了欢快与激动。

    “兄弟们还好吧!”受到岸上兄弟的感染,李毅也感觉鼻子酸酸的,如不加以控制,泪水就会夺眶而出。

    “当风暴骤起之时,除了与主公失去了联络,余下各船都成功返航。主公,兄弟们都急死了,这两日轮番出海寻找。现在主公平安返回,兄弟们都高兴死了!”随着船逐渐靠岸,相互间的交流更容易了。

    李毅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他面带微笑道:“好,很好,兄弟们平安无事,这比什么都强!”

    身后的于冰却是一皱眉,她踌躇了一下问道:“出海的有几条船?”

    “原本是三条船,但刚刚有一条无功而返,现在外面还有两条船。”

    “要不要将两条船找回来?”一名兄弟皱了皱眉头道。

    “你找我,我找他,反反复复,何时是个头?”于冰的脸色有些阴沉,吓得那人再不敢出声了。

    茫茫大海,要找到一条船,几乎难比登天,若是出个一差二错,岂不是乱上加乱。但也难为兄弟们了,他们焦急的心情也许理解。

    “兄弟们都是一番好意,但好心不一定办好事,越是情急之下,就需要多用用脑子。”李毅开导着那位兄弟,但他心中清楚,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第二百八十八章 随时随地进行说教() 
李毅又把气氛拉了回来,为兄弟们介绍了太史慈等人,众人牵马的牵马,抬物的抬物,说说笑笑来到了下榻之处。

    太史慈当然如愿以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汗血宝马,真是当世极品,看着神骏无比的骏马,太史慈跨马疯骑数圈,才恋恋不舍的交给了客栈的伙计刷饮喂溜。

    傍晚时分,气温再次骤降,并且下起了鹅毛大雪,好在被风并不大,否则李毅将彻夜失眠了。在外的兄弟啊,你们怎么还不返回啊。

    也许是心有灵犀,就在众人翘首企盼之时,其中一条船返航了。在没有先进照明设备的时期,白天可以举目远眺,寻找也靠谱一些。但是晚上视野封闭,安全性又成倍降低,这些兄弟不回来,可见是拼了性命都不要了。

    李毅当然不提倡这种做法,但兄弟们情谊深重,他还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看起来还要继续等待了。

    黄河已经冰封了起来,兄弟们只好轮番赶往河口的方向,终于在数日后的一个下午,望见了返航的船只。船上人员平安无事,但带回来一个坏消息,渤海北部结冰了。

    这对李毅等人无疑是个噩耗,本想从水路返回,能节省大半的时间,但海面结了冰,又不确定其坚固程度,危险性可想而知,看起来水路是行不通了。

    “走陆路!”节省时间与生命安全相比,毕竟后者更重要,李毅无奈的做出了决定。

    走水路横渡渤海湾,登岸后就是辽西地界,可以节省大半的时间。大雪覆盖原野,沟壑池沼都隐藏了起来,成了隐身杀手,既然选择陆路,就要走更安全可靠的阳关大道。

    李毅等不得不再次踏上跋涉之路,沿着渤海湾,绕了个大圈子,已经是人困马乏,又驮运着重物,在雪地中行走,队伍的速度难以保障。行至年关,才赶到阳乐附近。

    “紧赶慢赶,还得在外面过年。”李毅带着一丝愧疚,与张英和于冰说道。

    “除了慰问一下不辞辛劳的众位臣工,在外回家也没什么区别,依我看在阳乐也挺好的。”于冰十分的善解人意,她极力着缓解忧思的气氛。

    “阳乐?是该赶几步路,在天黑之前赶到阳乐城。”李毅点着头,心中暗怪自己的粗细,若不是于冰提醒,也许要在小镇渡过这第四个新年了。

    “兄弟们,加快点速度,到了阳乐酒管够,肉也随便吃。过年了,给大家放个假,可以尽情潇洒一回。”于冰勒马向众人喊道。

    兄弟们已经筋疲力尽,但听到能大吃大喝,尽情玩耍,都像打了强心剂一般,立即来了精神,催动着牲口加速前进。

    “太史兄弟,还从没在外面过年的经历吧?”望见太史慈闷闷不乐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有心事,李毅便凑到他的马旁,与他聊上几句。

    “慈学艺数年,这期间始终未能回家,因而慈已经习惯了。”太史慈勉强一笑道。

    是这样,看起来太史慈大仇得报,是想与母亲团聚,两人过一个团圆年。但谁承想意外接着意外,使他这个心愿又一次落空了。

    “都是我李毅,没能使你如愿。”李毅歉疚的摇了摇头。

    “主公何出此言,太史慈从未远行,今有此历练的机会,一路上长了很多见识,可谓是受益多多。”太史慈十分郑重的说道。

    一路之上,穿郡过县,横跨了青、冀、幽三州,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穷苦百姓颠沛流离、沿街乞讨,官宦财主却花天酒地、歌舞升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就是此时此刻的真实写照。

    难怪黄巾起义即将爆发,这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穷苦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拿起武器造反,确在情理之中。

    青州、冀州、幽州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一行人所经过的路径,又是暴动的泛滥地,起义者正在酝酿,只待吉时一到,便会揭竿而起。李毅、张英、于冰对这段历史十分清楚,因而时刻注意着太平教众的动向,通过表理现象,他们能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绷气氛。

    “太史兄弟武艺自不用说,就是为兄也要略逊一筹的,但你初出茅庐,诸多方面都需历练。兄弟能抓住机会,提高自己的人生阅历,这一点十分难得。”李毅回想之后,对太史慈大家赞赏。

    “太平教势力太大了,教众不知有多少万,看他们蠢蠢欲动,一副不安分的样子,是不是有所图谋?”这一问题困扰良久,太史慈终于吐露出来。

    “兄弟眼光犀利,可真有你的!”见太史慈能一针见血的指出结症,李毅先是一惊,随后大笑起来,竖起大指称赞他眼光独到。

    “太平教势力庞大,又蓄谋已久,一场惊天突变为时不远了!”于冰进一步肯定了太史慈的观点。

    “那”太史慈欲言又止,他想到应为大汉朝廷通风报信,但又一想,此情此景尽在主公掌握,何去何从自由主公定夺。

    “太史兄弟,是不是想助朝廷,把这场浩劫化于无形啊?”始终沉默的张英,试探的问了一句。

    “慈却有此想法,但证据不足,捕风捉影,恐怕落个诬告的罪名。而此事关重大,只有主公来拿这个主意。”太史慈稍一思索道。

    “兄弟想得较为周全。”李毅首先给予肯定,这才话锋一转道:“这一路所见所闻,兄弟可有感悟?”

    “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穷人苦不堪言,如此太平教才有机可乘!”太史慈幼年时代,就是有上顿没下顿,在与饥饿抗争中度过的,因而他一针见血,指出了大汉的顽症。

    “大汉王朝已经腐朽,几乎溃烂到各个毛孔,不给他一点教训,恐怕从上到下都不自知,就不要提改过自新了。”李毅尽可能压住自己的愤怒,他不想在下属面前发作。

    “原来是这样,若朝廷得知主公良苦用心,也会感激涕零的。”太史慈愕然之后,露出一副欣喜的神情。(。)

第二百八十九章 四世三公见财起意() 
如太史慈这样的忠义之士,若是公开反汉,他必然弃李毅而去。只有把语言变通一下,触到他心中最柔弱的部分,才能引起他的共鸣。

    “那我刚当如何?”沉默片刻后,太史慈试探的问道。

    “静观其变,伺机而动!”于冰语气坚定的吐出来八个字。

    这是三人反复思考,走后才确定的战略。由于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只能采取中庸之策。

    素利、弥加等鲜卑将领,自不会关心大汉的盛与衰,乘黄巾之乱,来个趁火打劫,他们必然拍手称快。若谈助朝廷灭义军,恐怕没有人能提起兴趣。

    赵云、蔡邕等则是坚定的保皇派,若公开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