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引凰为后-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大宋皇帝有意设御史大夫一职,莫非是为了渣爹而设?

    可渣爹现下只是一名从六品的侍御史,就算立了再大的功,也不可能一跃好几级,直接就升任御史大夫。

    想来圣上是有意提拔那位马中丞去做御史大夫,然后让渣爹顶上去做正四品的御史中丞。

    虽然解了噬心蛊,有了两世的记忆,阮棉棉对大宋的官制依旧不是很清楚。

    她有些疑惑道“御史大夫又是什么品级?”

    司徒曜十分耐心道“御史大夫乃是正三品,但权力比上一次我对夫人说过的太常寺卿以及秘书省监大很多。”

    阮棉棉道“品级不低还有实权,这样的位置圣上肯定不会轻易给你。

    我估计他应该会提拔如今的御史中丞,至于三爷嘛,运气好的话大约能做一名四品官了。”

    说了半日,一切又都归结到了运气上,而方才司徒曜才说过自己的官运不好,阮棉棉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司徒曜被她这么一说一笑,反倒是不在意了。

    “不管那些了,总之我就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继续做好一名侍御史便是。”

    凤凰儿冲他伸了伸大拇指“父亲能做到荣辱不惊,女儿佩服。”

    司徒曜笑道“公事咱们做不了主,家里的事情咱们还是要准备起来。

    岳父大人那边的节礼洛衡和陈菽半个月前就已经送去了汾州。

    京中同僚和世交们的,也早已经备好。

    唯有咱们府里,咱们虽说是分开单过,中秋家宴还是要参加的。”

    阮棉棉道“这个不用你操心,节礼我早就让人准备好了。”

    ※※※※

    又过了两日,昌隆帝对司徒曜的任命终于下来了。

    果然如同他们一家分析的那样,马中丞升任御史大夫,而司徒曜终于升到了正四品。

    因为这个好消息,成国公司徒恽亲自吩咐主持中馈的世子夫人韦氏,今年的中秋家宴比去年再添两成,一定要办得热闹。

    韦氏如何敢怠慢,为了中秋家宴着实花费了一番心血。

    再说身处东宫的赵重熙。

    因为太子和太子妃即将回京,他这几日让人把东宫按上一世父王母妃以及弟弟的喜好认真布置了一番。

    八月十二日,天还没有亮他就起床了。

    穿戴妥当之后,他带着东宫的一应僚属亲自到东城门外十里处的接官亭迎接父王母妃。

    一行人抵达接官亭时,太子车驾尚未到达。

    赵重熙端坐在亭中的石凳上,感触良多。

    上一世,父王母妃是隆冬时节回的京城。

    他本来也是打算如同今日一般,亲自到接官亭迎接他们的。

    可他却因为替皇祖父办差遭遇了一些小事故耽误了行程,比父王一行人还晚了一个时辰回到东宫。

    就因为这一点失误,父王数落了他好几日。

    虽然这样的数落伤不了筋动不了骨,但对于一个渴盼父爱长达十年的少年人而言,还是觉得挺难过的。

    甚至为了自己的失误自责不已。

    可后来他才知道,父王对他心怀不满已久。

    那一日就算他及时赶到接官亭,父王也会另外寻一个由头责备他。

    。

第九十九章 迎父母(中)() 
想起上一世发生的一切,赵重熙不免有些许的灰心。

    如果此时他才刚重生,满腔仇恨满腹怨气,他绝不会出现在这里。

    可如今不一样了。

    在司徒箜身边待了一年,他重生时浓浓的戾气似乎已经散尽。

    上一世的仇依旧要报,上一世的怨依旧要解。

    但他会把所有的仇和怨掩藏好,绝不让别人发现。

    所以,今日这一趟他必须来。

    他要做一个让所有人都挑不出毛病的皇长孙。

    至于真性情……只留给值得的人。

    他轻轻合上双目,把最珍视同时也最美丽的那个笑容慢慢收回心底。

    “长孙殿下,太子殿下车驾距离此处已不足五里。”一名负责打探消息的侍卫前来回禀。

    赵重熙睁开眼睛,温声道:“准备迎接父王车驾。”

    一干僚属忙各自整理仪容,以最好的状态迎候在接官亭外。

    大约过了两刻钟,太子车驾到了。

    远远看着这一支车马数量虽然庞大,却颇为简素的队伍,赵重熙多少有些意外。

    上一世他误了时辰,并没有亲眼见到父王的车驾。

    但事后听许多人说,太子殿下回京,沿途竟是摆了全副的太子仪仗。

    要知道那可是隆冬时节,有些地方的大雪足有几尺深。

    轻装简行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全副仪仗。

    沿途为了保证太子车驾的顺利通行,耗费了数不清的人力物力。

    父王的这一举动非但引起了百官及百姓们的不满,更惹得皇祖父龙颜大怒。

    本就不睦多年的父子二人,因为此事越发生了罅隙。

    而这一世……

    也不知父王是受了什么高人的指点,居然选择了这般简素的车马。

    正想着,车驾已经行至接官亭。

    赵重熙把心里的疑惑挥散,率东宫所有僚属跪倒在车驾前。

    “恭迎太子殿下回京。”

    “都起来吧。”

    “谢殿下。”

    “本宫离京多年,东宫诸事皆赖众位悉心照料。无奈此地实非畅聊之所,且回宫再与诸位叙旧。”

    这就是不打算下车,想要直接回宫的意思了。

    众僚属退下,各自去寻来时的车马。

    很快车驾前只剩下了赵重熙和几名东宫的仆从。

    “重熙上来吧。”车中再一次传出了大宋太子赵璟那温润柔和的嗓音。

    赵重熙自嘲一笑,似这般温柔的语气,上一世自己一共也没有听过几回。

    他躬身施了一礼:“是。”

    一名仆从掀开车帘子,赵重熙上了太子的马车。

    虽是轻装简行,太子殿下乘坐的马车依旧宽敞舒适的。

    赵重熙一撂衣摆,跪在太子身前重重磕了三个头:“参见父王。”

    太子亲自将他扶起来:“吾儿不比多礼,快坐下说话。”

    赵重熙依言坐在太子身侧。。。

    太子轻轻一抬手,车内随侍的两名仆从依次下了车。

    马车缓缓动了起来。

    “重熙,快让父王好好看看你。”车厢内再无旁人,太子的情绪有些失控。

    饶是赵重熙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眼眶还是湿润了。

    这毕竟是他的生身之父,纵然明知在他心中自己也算不了什么,他还是生出了些孺慕之情。

    记忆中小小一团的长子,竟已长成了风姿俊秀器宇轩昂的少年,太子竟生出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一双手原本是想要像十多年前那样抱一抱儿子的,最终却落在了赵重熙的肩膀上。

    “吾儿竟已长得如此出众,不枉你母亲日日思念岁岁祝祷。

    一别十一年,重熙还记得从前咱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么?”

    赵重熙哑着嗓子道:“儿子不舍得忘记。”

    太子叹了一口气:“你皇祖父的心太硬了,当年为父求了他三日三夜,也未能转圜。

    这些年苦了吾儿了,明明是大宋最尊贵的少年郎,却是……”

    同样的话上一世母妃在他面前念叨过不知多少次,赵重熙早就听麻木了。

    而且他从未觉得在山庄里求学有多苦。

    皇祖父的心自然是硬的,可不管他对自己做什么,也全都是为了他能够成才。

    赵重熙不想一见面就和父王争辩,只浅笑道:“父王,这些年您和母妃在密州过得还好么?想来重华也该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吧?”

    太子攒了攒眼泪,叹道:“似咱们这样的身份,在哪里都不会愁吃喝。

    密州地方不错,就是日子过得太平淡,把人的意志都磨没了。

    你弟弟自小在那里长大,想来是入不得你皇祖父的眼了。”

    赵重熙道:“重华自小活泼可爱,皇祖父一定会喜欢他的。”

    这不是他在敷衍父王。

    江山继承人有一个就够了,皇祖父绝不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一个皇子皇孙。

    父子二人一路畅谈,直到马车来到皇宫门口,两人才同时闭上了嘴。

    又过了近一个时辰,一行人才在东宫里安置妥当。

    赵重熙回自己的居处换过衣裳,估摸着母妃已经收拾妥当,这才来到了太子妃苻氏的院子。

    太子妃也刚洗漱好换过衣裳,听闻长子到了,她忙吩咐宫人把赵重熙请进来。

    行礼问安后,苻氏如同上一世那样,直接抱着长子就痛哭起来。

    母子二人还没有来得及说一句话,赵重华到了。

    他年纪和凤凰儿一般大,今年也是十三岁。

    容貌和赵重熙有四五分相似,却比他矮了半个头。

    不仅如此,和赵重熙那因为常年习武而显得分外矫健修长的身材相比,赵重华就显得太过单薄瘦削。

    见母妃抱着兄长痛哭不止,他只觉得一阵头痛。

    自从他记事起,母妃每次提起大哥必然要痛哭一场。

    如今好容易见面了,得偿夙愿的母妃难道不该高兴么?

    他紧走了几步来到苻氏身旁,直接伸手拽了拽赵重熙的胳膊:“大哥,我在自己院子里等了好半天,你都一直都不来看我!”

    他手里拽的是赵重熙,嘴里说出来是大哥,提醒的人却是太子妃苻氏。

    苻氏对小儿子的嗓音格外熟悉,忙把大儿子松开,哽咽道:“重华,母妃好容易才见到了你大哥,你休要在那里吵闹。”

    赵重华从怀中取出一块丝帕塞进苻氏手里,又和赵重熙一起把她扶到椅子上做好。

第一百章 迎父母(下)() 
太子妃哭得非常伤心,重整过的妆容几乎全都花了。

    她也不唤宫人来伺候,只用小儿子递过来的帕子一点点拭泪。

    赵重华是太子妃一手带大的,对母妃的性情非常了解,最知道该如何安慰她。

    他蹲在太子妃身前,像这些年无数次做过的那样,一会儿轻言细语,一会儿俏皮无赖,很快就把她哄得破涕而笑。

    看着眼前母慈子孝的场景,赵重熙突然就明白了。

    难怪母妃一直最疼爱二弟,对自己却始终像是隔了一层,怎么也亲热不起来。

    除却分离十一年造成的疏离,他们兄弟二人截然相反的性格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他是嫡长子,从懂事那一日起,身边所有的人都教导他要如何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顶天立地的男子。

    当然,孝道自然也是不能忽视的。

    可他一直以为,只要自己学好了本事,便有能力撑起家族荣耀,能替父母解决各种烦心事,能让弟妹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做到这些,才是真正的孝。

    可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承欢膝下、时时陪伴、温言抚慰、彩衣娱亲……

    这些他上一世没有太过在意的小事,或许才是父母认为的孝。

    毕竟父王母妃身份如此尊贵,在他们看来,烦心事从不是柴米油盐,甚至不是富贵财势。

    他们的烦心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如何巩固储君之位。

    上一世,他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在皇祖父面前表现,以保储君之位不会旁落,便能彻底解决父王母妃的烦心事。

    至于将来是父王登基还是自己为帝,在他看来并没有多大区别。

    可惜……

    他正想着,就听赵重华对太子妃说到了他的婚事。

    “母妃,咱们什么时候能见到大哥的未婚妻?”

    “赐婚圣旨还没下呢,谁知事情会不会有什么变故?你可别到处乱说,小心坏了人家姑娘的闺誉。”

    赵重熙握了握拳。

    母妃一直想要做主自己的亲事,对皇祖母择定的未婚妻人选心存不满是肯定的。

    可她竟这般直白地当着自己的面诅咒婚事不成,都不顾及一下自己的感受么?

    赵重华在太子妃那里没有得到答案,站起身凑到了赵重熙身旁:“大哥,你回京这么久,肯定和司徒六姑娘见过面了,她是个什么样子的姑娘,和溱微姐相比如何?”

    赵重熙把心里的不快压下,浅笑道:“为兄回京时日虽不短,但每日要处理的事务却不少。

    司徒六姑娘乃是大家闺秀,寻常时很少出府,你觉得我和她有机会时常见面么?”

    赵重华一点也不相信他的话。

    他嘟了嘟嘴道:“大哥都不愿意同我说实话,我问的是她有没有溱微姐那么出众,又没有问别的。

    这么简单的问题,只要见过一次就能回答出来,何需时常见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