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华未央-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内给事瞅着茶盏内碧青的茶水,笑道:“县尊是见过谢才人的,谢才人的品貌就是在未央宫里,也是出色的。不想谢夫人样貌倒是寻常,想来谢才人是像着家中的长辈了。”当父母的舍不得女儿进宫尽有,可看着女儿熬出了头,也该欢喜才是,偏谢马氏脸上竟是有不甘。这便有趣了。想来恩人若是知道了这消息,也要喜欢的。

    蓝内给事说完,就拿眼角掐着古县令。

    谢家虽开了祠堂,明明白白地将谢才人记在谢马氏名下,可谢才人到底什么出身,有心人还是能探知一二,古县令为一地父母官,还能一些数没有?不过是将庶记嫡罢了,这样的事,虽不常见,却也不稀罕。且谢才人新得帝宠,日后指不定能走到哪里,得罪不得,自然是不能说的。而这位内给事大人,也一样不好得罪。索性不开口,倒还便宜

    蓝内给事见古县令不出声,便也了然,当下抛开这个话头不说,只拿阳谷城的风土人情来说话、古县令打醒精神作陪,又留意了蓝内给事的话头,按着他的喜好,备了一车程仪,蓝内给事笑纳。晚间谢逢春也过来了,说是给谢才人写了家信,委蓝内给事带进宫去,呈给谢才人,蓝内给事自是满口答应。

    蓝内给事因起了疑心,就在阳古城又留了两日才领着侍卫们返程,回去的行程加紧了些,赶在腊月十五回到未央宫,先见乾元帝覆旨。

    乾元帝因答应了玉娘要给谢显荣出身,倒是着意问了几句谢显荣。蓝内给事彼时一心在马氏身上,一时也没留意着谢显荣容貌举止,见乾元帝动问,后心有些冷汗,只得仔细想了回,仿佛记得谢显荣形貌方正,便道:“奴婢看着倒是个稳重的。”又将谢逢春交托的信奉与了乾元帝。

    从温室殿退出来,蓝内给事不敢回头,低了头一路碎步向前,直过了长廊,才敢将头抬起来,左右看着无人注意他,又向左拐去,顺着一条小道就走了下去。这条小道弯曲蜿蜒,两侧宫墙又高,一丝阳光也照不进来,走在里头再叫腊月的风一吹,简直冰寒刺骨,平日里再没人走的。

    蓝内给事打了个寒战,嘟哝了声,将双手拢进袖子,身子也蜷了起来。不过片刻小巷另一头快步走来个既矮且瘦的小太监,帽子压得低,只露出尖尖的下颌来。

    小太监见着蓝内给事,快步过来,低声道:“蓝公公。”蓝内给事向身后看了眼,将手从袖中抽出,手指间捏着薄薄一个用纸打成的如意结向小太监递了过去。小太监双手接了,将纸条收进袖子,他伸出的双手十指纤纤,虽刻意压低了说话的声音,依旧听得出声音清脆,分明是个年纪不甚大的女孩子:“辛苦蓝公公了。”

    蓝内给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咱家的命都是娘娘救的,就是为娘娘死了也是应该的,何况是这样的小事,不敢当辛苦二字。”扮成小太监的宫女对了蓝内给事又行了一礼,转身匆匆去了。蓝内给事看着她的身影去得远了,这才转身返回,直出了小巷,这才挺直了身子,脸上带了些惯常的笑容,往内仆局去了。

    又说那扮成小太监的宫女从巷子里出来,一路上只捡着没人的路走,曲曲弯弯地就到了承明殿,低着头快步进了殿门,她才一进去,殿门轰然就在身后关上,带起的风将烛光卷得一暗。

    承明殿中烧着地龙,温暖如春,陈淑妃只穿着藕荷色窄袖夹衫,手上拿了把剪子正修剪一盆水仙,瞥见宫女进来,手上剪子一动,一支花箭上一朵将开未开的水仙花就落在了桌上。

    宫女抹下头上的帽子,露出尖尖一张小脸来,细细的眉细细的眼,猛一看,倒真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不辨雌雄。她弯腰碎步走到陈淑妃跟前,将蓝内给事交给她的如意结双手奉上。

    陈淑妃搁下剪子,掂起如意结在烛光下瞧了眼,见没打开过的痕迹,这才将如意结打开,仔细瞧了,又将那片纸凑近烛火,火焰将纸片瞬间点燃,灰烬自陈淑妃的指尖坠落。陈淑妃又问:“蓝内给事还说什么了?”宫女小声道:“蓝公公只说不敢当辛苦两字。”

    陈淑妃又拿起了剪子,打量了回水仙,又剪去了几朵花苞,这才道:“你辛苦了。璎珞,赏她。”显见得是惯例了,璎珞也没问陈淑妃赏额,转身进了寝宫,片刻后就托了个锦盘出来,上头搁着雪亮两锭纹银,递在了小宫女跟前,那宫女跪下接了赏,躬身退了出去。

    陈淑妃满意地看着自己修剪好的水仙,向璎珞道:“你挑两个干净整齐点的小太监,将这盆水仙给谢才人送去,就说是我亲手修剪的。”

    如今的谢才人已同高贵妃隐有分庭抗礼的趋势,莫说是一盆水仙,便是她要一盆玉雕的水仙,乾元帝也能给她,陈淑妃巴巴得送一盆真的去,自然不是为了向谢才人示好,而是要勾着谢才人往她承明殿来。

    果然过了两日,玉娘就到了承明殿,陈淑妃听着玉娘到了,亲自走到殿门前接了。见玉娘外头穿着件湘妃色绣出水莲狐皮斗篷,出着长长的风毛。因才下过雪,玉娘绣鞋外踩着海棠木屐,宫女在两侧扶着,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走上阶来,全不似从前模样,不由一笑。

    玉娘见着陈淑妃立在殿前,就要行礼:“妾如何当得起娘娘亲迎。”陈淑妃忙伸手相扶:“妹妹别多礼,外头冷,快进来。”拉着玉娘的手,一同进了殿。

    进得承明殿,宫女服侍着玉娘除了木屐,宽了外头的斗篷。玉娘依旧要行礼,陈淑妃却不过,看着她拜下去了,这才一迭声得道:“好了,好了,你们快扶才人起来。”璎珞已过来将玉娘扶了,这才分宾主坐下。

    玉娘先谢过陈淑妃昨儿送过去的水仙,又说:“娘娘的花送来时,恰好护国公夫人来谢殿下赏下去的腊八粥。见着花儿,直说香呢,还说下回见着娘娘要向娘娘讨个秘诀。”陈淑妃就笑道:“不过是屋子里暖,所以显得花香了,哪里有什么秘诀。”又道“说来都腊月十八了,妹妹进宫时,ju花还开得好呢,转眼就要过年了。”

    玉娘含笑道:“娘娘说得是。且来时,梅花都开得盛了。”陈淑妃又笑道:“你如何还叫我娘娘!当日你晋御女,还是我亲眼瞧着的,也好算你我的缘分了,我又比你大了这些年,一声姐姐还是当得起的。”玉娘脸上适时地飞起红晕,立起身来,婉声答应。

    陈淑妃脸上又笑得和蔼了些,拿了些别的话来问玉娘,瞅着玉娘脸上渐渐放松了,忽然就叹息道:“眼瞅着就要元旦了,想我头一年进宫时,过年时想起爹娘,悄悄躲起来哭了场。”

    玉娘听陈淑妃没头没脑地来了这句,心上忽然警惕起来,脸上笑容瞬间就淡了些,虽立时恢复如初,还是叫陈淑妃瞧在了眼中。

    陈淑妃只做没瞧见玉娘神色微动,只说是:“从前我还在家时,除夕总是一家子聚一块儿,热热闹闹得。有一年,因听个小丫头说火烤栗子好吃,趁着大人们说话,我们几个小的溜出去背着大人生了火,就在火里扔了几个生栗子,不想栗子在火里爆了,险些儿炸着脸,把我娘唬得,抱着我回房哭了场。如今想想,那时倒也胆大。”

    作者有话要说:淑妃不是一开始就怀疑玉娘身世有问题的。

    她是打算“知己知彼”,所以让蓝太监颁旨的时候,顺带了解下,结果马氏二百五露了马脚。

第50章 惊魂() 
好端端地陈淑妃忽然提着父母说话;玉娘自然警醒。她倒也胆大;索性就顺着陈淑妃的话说了下去:“妾幼时多病;妾父母怕妾养不大;就将妾寄养在城外的甘露庵中。甘露庵有几十亩庵田,都赁给乡民种。乡民家也有和妾年岁差不多的孩子;到了冬日;他们偷偷拿了家中的红薯出来;在野地里生了火;将红薯烤来吃。妾也吃过几回;香甜得很。”后来妾父母将妾接了回去,只说烤红薯脏;不许妾再吃。”

    陈淑妃听着玉娘施施然说起小时候的事,地点人物都是全的,一手摸着手炉,侧脸将玉娘上下看了看,倒也笑了。 “瞧妹妹的模样秀秀弱弱的,原来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说了掩袖而笑。

    玉娘又笑道:“姐姐这话说得;哪个人小时候没些顽皮事呢?那时候叫父母看着恨不能打一顿的,如今再去想,倒可解颐了。”。

    陈淑妃听着玉娘说话,徐徐缓缓,神情自若,偶尔还带些笑模样,倒像是个有城府的,就道:“说起孩子。同妹妹一块儿进宫的丽御女如今倒是怀着身孕了,只听说怀相不太好。”

    玉娘正看陈淑妃宫中那只红釉斜肩美人瓶里供着的绿梅,听着陈淑妃这句,眉梢微微一动,就将脸转向了陈淑妃,只看了陈淑妃一眼,又将脸转向了那支绿梅:“怀相什么的,我倒也不懂,只看丽御女瘦得厉害,想是辛苦的。上回见着她,站着都有些摇摇晃晃,像是捱近就能倒了的模样,看着都有些心惊。”

    陈淑妃听得玉娘这些话,不由心中一叹,自己不过闲闲一句,玉娘竟就抓着了脉络,表明了姿态,可细想她的话,又一些儿把柄不漏。怨不得她才得宠就站住了脚,连李皇后在她手上也没讨着好去。她即有这样的长材,倒不如助她一臂之力,让她出头将高氏压住。如今乾元帝没有嫡子,虽说无嫡立长,可只要高贵妃失去乾元帝的欢心,那么她的景和便有和皇长子一争之力。

    说起来陈淑妃不认得阿嫮,不会知道玉娘原就是阿嫮。可蓝内给事给她递来的消息上说,阳古城里都说谢才人生父谢逢春有着一妻二妾,而接旨当日,蓝内给事却只见过一个妾,结合着谢马氏那样冷淡的态度,只怕这谢玉娘非是马氏亲生,而是那位没露面的妾所生。

    以庶充嫡,在民间尚且有官司好打,何况御前。所以且别说玉娘能不能生下皇子,便是日后生了皇子,依着排位也是皇五子了,更要紧的是谢氏身世上就有文章可做。乾元帝之所以得正大统,其嫡出的身份也是关键,自是不肯纵容这样嫡庶乱序的事。

    陈淑妃自以为有玉娘的把柄在手,不怕她日后得势了不好控制,所以待玉娘格外亲切。玉娘也有意要探陈淑妃底细,也是一派婉顺,没到半日,她二人已是相谈甚欢。待到分别时,俨然一副亲亲热热的好姊妹模样,陈淑妃更是亲送玉娘到了殿前。

    陈淑妃站在殿前目送着玉娘缓缓地走远,她身后多了个身影,身着皇子常服,生得窄窄的脸,长长的睫毛,嫣红的嘴唇,秀丽得如同女孩子一般,正是皇次子景和。

    玉娘从承明殿出来,脚下的棠木屐踩在积雪上,咯吱咯吱地响,默默地想着陈淑妃,无宠有子又能稳做妃位,便是得宠如高贵妃,也不能拿她如何,这个陈淑妃自是很有些门道。今儿她忽然提起家乡父母,许是无意为之,可后来说起朱德音的身孕,那话分明就是在提点她。陈淑妃到底是想做什么,要这般大费周章?

    玉娘略想了会,也猜着了七八分,陈淑妃无非是要以自己为刀,替她去对付贵妃。那位陈淑妃可是有个儿子的呢。玉娘的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容来,对扶着她手的秀云说:“淑妃娘娘可是个聪明人呢。”

    宫中的日子说慢也慢,说快也快,转眼就到了除夕。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傩子乱驱妖。”大殷朝的除夕,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

    除夕夜乾元帝依着惯例携皇后,以及嫔妃们、皇子皇女们来到宣室殿前,点起篝火,方相氏领着五百余舞着,带着面具,身着黑红两色的袍子,围绕着篝火挑起傩舞,整个未央宫将彻夜烛火通明。

    当日也是一年中妃嫔们能光明正大接近乾元帝的唯一机会,玉娘看着乾元帝身边簇拥的莺莺燕燕,脚下悄悄地挪动,不引人注目地站到了一边,却听着耳边有人唤道:“谢才人。”

    玉娘脸上现出一丝笑容:“丽御女。”转过头去,看朱德音裹着紫红色里外出毛的貂鼠大氅站在她面前,较之上回见着,朱德音又瘦了些,一张脸瘦得没都没巴掌大,两只眼睛乌幽幽地盯着玉娘。

    玉娘看着她这样,蓦然想起陈淑妃的话,眉头微微一蹙,脚下又往后退了两步。丽御女瞧着她后退,脸上忽然一笑:“谢才人怕我?”竟是向前逼了两步,裹着大氅的朱德音,几乎瞧不出有了身孕。

    “丽御女,你瞧着脸色不太好,可是哪里不舒服?你的宫女在哪里?我替你去找她过来。”玉娘要绕过朱德音去,却叫朱德音一把拉着了:“玉娘,我们一块儿进宫,还住着一个屋子,你就一些儿不念旧情吗?”

    这话说得玉娘脸色也有些变了颜色,莫不是朱德音要在众目睽睽下将造个小产,好将罪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