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个明星来自地球-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华夏,靠一部讲述特工的电视剧,名声大噪,站稳了脚跟。女方是林芩,歌手,来自樱花国,在【极限演唱会】之前名气只在小范围内有名,后来帮助章依曼和黄进制作歌曲,才华横溢,一夜成名,是那天晚上除了韩觉以外第二大惊喜,道路前途无量。为人所知的,她还是章依曼的闺蜜。

    【这个酒吧我知道!师……章老师在第一次见师父的前一天晚上,就是林芩陪她去了这个地下说唱酒吧!特别巧的是,师父当时就在那里唱歌!他们那时候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张子商很兴奋。

    小池按捺住内心的小骚动,倒吸一口冷气:“这节目组可以啊,小心思小花招层出不穷还挺多啊!”

    “你下星期看不看?”

    “看!”

    “行,去工作吧。”倩倩拍拍小池的肩膀,要小池别想有的没的,赶紧去工作。

    小池回到座位上,带着一些做内容的助理,哼哧哼哧连夜就把要剪出来的片段一一剪出来,并且把一直在补充更新的合集补充完整,发出去。比如【亲亲合集】、【那些韩老师唱给章老师的歌曲】……在剪的过程中,小池好几次又忍不住痛哭流泪,实在剪得难受,就去网络上看一些【大家不要伤心,韩觉和章依曼下车之后肯定会在一起!】之类的帖子,安慰自己,治愈自己。

    第二天一早,【职场情侣】下车的余威便显现了出来。

    首先是他俩下车的消息【职场情侣下车】占据着热搜和话题的最顶端。

    很多观众在晚上看完之后,心绪难平,睡不着觉。她们爱上了别人的爱情,眼下这段美好的爱情结束了,她们却没法一下子抽离。她们在上网冲浪,找志同道合的浪友,发大段大段的感慨,讲述对【职场情侣】的感情,互相骗对方,韩觉和章依曼在现实中会在一起的。

    点进话题里去,成堆成堆的回忆和感慨。不少粉丝说自己哭了,哭了其实很正常,哪怕不是韩觉和章依曼的粉丝,但看到两人离别时真情实意的不舍和伤感,难免产生共情,心有戚戚然。其中也有粉丝无比愤怒,痛骂那些之前要求韩觉下车的人,很多人也跟着一起骂,但就是没一个人说自己曾喊过“韩觉下车”。

    【我大职场被傻比舆论逼下车,想想就草他玛!还是韩老师说得对,远离粉圈,保护智商。】

    【只要一直重看!他们就一直没下车!二刷开始!】

    【暴风哭泣!有谁想组队一起去偷母带吗?】

    【即便是最后一期要下车了,也是教科书级别的撒狗粮啊……汪汪汪!好吃!可是吃不够!!!!】

    如小池所料,韩觉在舞池中给章依曼戴耳机的动作,被截下来剪成片段传播后,作为名场面,无差别吸引着粉丝和非粉丝的视线。【韩觉给章依曼戴耳机】让许多像小夏一样原本打算忍住不看最后一期的人,都按捺不住好奇心,去补完了最后一期。

    然后【不懂浪漫韩老师】的名声就打响了。

    紧跟着【韩觉,当你老了】下面的,是一条很有意思的热搜,叫【恳求《歌手》收了韩觉】。

    一些观众看了节目里韩觉信手拈来一首半首的作品,感觉听不够,他们知道韩觉的脑子里还装着无数首,听到韩觉和章依曼进行的去不去《歌手》的对话,顿时觉得去年章依曼在《歌手》得了个亚军,韩觉实力不差,去的话未必不行,而且今年还是主打拍【原创】,很适合韩觉的发挥,于是希望能听到韩觉更多作品的观众们,便弄出这么个带有玩笑性质的联名请求。

    《歌手》的监制阑海在当天晚上发微特说,其实他们是向韩觉发出过邀请的,但韩觉那边回应的档期冲突,没法参加,实在遗憾。

    众人震惊,觉得韩觉以及他工作室脑袋秀逗了。韩觉的一些粉丝十分着急,想问韩觉的团队,有什么活动能大得过《歌手》?章老师在《歌手》练了一圈,亚军的耀眼成绩直接弥补了她资历上的不足,之后去当导师,也没人敢说她没资格。她们不觉得韩觉比章依曼差在哪里……就算有,那差距也不大的。她们对韩觉是有信心的!

    但韩觉工作室几个小时之后发了微特,对阑海的邀请进行道谢,然后跟大家解释已经接了一个动作,时间安排改不了,如果还有荣幸的话,只能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参加《歌手》。

    有人看韩觉态度坚决,就琢磨了,能比《歌手》还要重要的行程,有什么?想想韩觉现在身上的工作和未来发展方向,那必然只能是电影了。

    美利坚的圣诞节前后是节假日,【职场情侣】的下车让美利坚的观众看完之后内心抑郁,连忙去看《时空恋旅人》调整心情,使得《时空恋旅人》在美利坚电影票房榜的榜首就没下来过。

    华夏这边票房已经到了8亿6千万,美利坚那边的票房折算成华夏币,也有近5亿,欧洲、樱花国、韩高国、白熊国等地票房各不相同,前后加起来也有个华夏币近4亿。一部投资近千万华夏币的电影能有这成绩,回报率已然高得吓人。

    不看影视界某些人酸溜溜的【太商业了】的声音,韩觉的才华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专业人士的肯定。至少赚钱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

    有了这一部《时空恋旅人》打底,韩觉的第二部早被不知多少人盯上想要参与加入项目了。

    拍摄第二部电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韩觉的新电影,据说也有了消息。

    

第518章:不要浪费() 
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孙导依然记得毕业离校的前一天,导师把他叫到家里去,跟他聊着以后的发展,末了,两人已有七八分醉,导师最后给他倒了满满的一杯酒,碰杯时,跟他说了这么几句话: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什么是实至名归?意思是你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名声自然会来。”

    “……这一届学生里,你一定是最快出头的一个。”

    “小孙,你是有才华的,保护好……不要浪费了。”

    “有了作品,到时候我去看,呃,到时候我去看……”

    在校时,他虽为尖子,但对未来还是有些许踌躇,不知先去剧组历练,还是直接闯荡江湖。导师的一番酒后吐真言的激励,像是烙印一样烫在了他的心上,驱散了连日的迷雾。

    毕业的忧愁并未在心间停留多久,不久,他拉来几个人,便开始着手进行拍摄。

    他赤手空拳靠直觉,耐心,冲劲,和热情拍出一部短片,在魔都电影节上拿了奖,意气风发。影评中,他成为了前途无量的明日之星,无数人期待他的长篇电影。他觉得导师的话是对的,他是有才华的。

    有老板投资他拍个长篇,钱不算多,他也很兴奋,老板说“尽情发挥”,他便使出浑身力气,想拍出一部杰作。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心灵史的一个章节。

    作品出来了,送到电影节之后收获了如潮的恶评,“不知所云”,“能看得出叙事上的野心,但没驾驭好,实在过于自信,节奏崩了”,“去年的电影是他拍的吗?”……

    影评说他还没准备好,驾驭不住长篇,他也这么觉得。

    后来他进了剧组,当副导演,当编剧。短短五年,他就参与了十二部电影的拍摄。

    这其中他跟过新晋导演,也跟过知名大导,拍过商业片,也拍过艺术作品。不管电影最后的成绩好还是不好,与他合作过的导演都评价他“非常好用”。

    孙导也开心,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如果再拍,他不会失败。

    有合作过的导演介绍了投资人给他,孙导装了几次孙子,拿下了投资,但条件是男女主角得用投资介绍的人。孙导已经不年轻了,历练的这几年,了解了江湖规矩,门派之见,见识了名利场、野心趴、鸿门宴、牛皮局……在这里,每个人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相互挥拳有时把酒言欢,理想要与资本谋皮。心知这可能是他最好的机会了,几杯酒下肚,同意了。

    拍摄的过程一度十分煎熬,演员的难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有好几次结束了拍摄,回屋看着白天的成果,自问“这是我拍出来的么?”,接着几度崩溃,每天早上醒来枕头上都是头发,这是他这么多年以来,第一次害怕电影这种东西。

    电影终于拍完,他是松了一口气的。他甚至没有等电影后期的消息,他说自己还没准备好,还差一点,等补齐了那一点再拍自己的电影,然后继续给人去当副导演了。而这部电影后续的消息他再没听说过。

    十年过去,他年近四十,即将中年。

    他没有忘记自己在找【那一点】,可是无论过了多久,他总是觉得自己还差一点,就差一点。当副导演的这些年,他会写剧本,会导演、会剪辑还会后期配音,但到底差了什么,他始终不知道。

    时间一年年过去,新的导演层出不穷地出现。暮然回首,他已经错过了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大家都觉得他很好,但到底没什么人愿意投资他了。

    就算他打算自己出钱拍,妻子也不肯给他花这个钱了。就算妻子同意了,两次的失败,也让他的心气降到了谷底,不敢冒险。

    圈子里少不了小成本孤注一掷翻身的神话,但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会降临在他身上呢?圈子里有事不过三的规则,他只要再失败一次,他往后一辈子就再没机会了。

    他兢兢业业当着副导演,实力越来越浑厚,名气也越来越大。

    导师的那番激励经常会在他脑海里回响,他想起来就要笑。当初那番实至名归的话终究还是实现了,只不过相比导师的预期,导演前面多了一个【副】字。有时候他想去问问导师,他接下来该怎么办。可是他已经不敢去见导师了。他怎么会有脸去见导师呢?

    还没等他带着作品去见导师,导师突发脑梗去世了。

    明明说好要看他作品的,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孙导去了葬礼,导师的太太已经快八十岁了,觉得他眼熟,撑着眼皮问他是不是导师的学生。他不敢看眼前浑浊的双眼,讷讷半天,最终仓皇而逃。那天下雨,他跑一直跑一直跑,一边哭一边跑,跟狗一样。

    自那以后,他很久没有再去想要拍一部自己的电影了。偶尔有朋友愿意推荐投资,孙导也算了算了地婉拒回去。

    电影也是一门技艺。

    就好比写一篇文章,第一次写之前,查资料找素材,下笔前又反复斟酌几遍,写时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每个标点符号都要想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写完之后还得来回修改。尽管写完之后有这里那里的毛病,但下过功夫的诚意一目了然,成就感油然而生。写多了之后就不一样。手熟之后,脑子就会想着偷懒,开启省电模式,知道这里应该怎样,那里应该怎样,写字的速度越来越快,脑细胞消耗得越来越少,创作这件事也就成了体力活。

    电影也是一样的。

    四十五岁的孙导,在业内口碑极高,区别于其他副导演的原因,就是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不套路,不偷懒,把每一次得之不易的掌镜机会,都好好珍惜,每次拍都犹如第一次般诚意满满。

    他给新人导演护过道,指点过迷津,给烂片导演当过枪手,一些转型导演的演员也等着他的档期,非他不用,他也跟知名导演合作过令人惊艳的片段。电影成功之后,看着报纸上原本应该属于他的赞誉被归结到了别人身上,原本他想出来的亮点成为了别人履历上的闪光点,他已经无动于衷了。

    他的棱角犹如他日渐凸起的肚皮,越发圆润。而且,他只是一个副导演而已。

    心里一直以来在等待和找寻的【那一点】,他已经忘记了。

    孙导觉得自己丧失了成为导演的希望,并以为他永远都只会是个副导演。

    直到他遇到了韩觉。

第519章:准备() 
初遇韩觉的时候,韩觉拿着不知哪里来的剧本,还只是个跨界编剧。孙导觉得韩觉有着那种艺术家听不进旁人意见的孤傲面相。果然后面因为剧本的问题,韩觉和导演发生了冲突,两个人只能留一个。

    孙导虽然也觉得原版的剧本更好,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看多了圈子内权力的倾轧,他以为韩觉要留下剧本走人了。

    但韩觉意外留下,走人的是导演。

    再遇韩觉,韩觉摇身一变成了导演。

    虽然韩觉对于一部电影的运作不算陌生,指挥起来不显外行,仿佛开拍之前很是下过一番功夫做过准备,但韩觉第一次当导演的痕迹,是怎么也瞒不过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