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华纳公司的市值。

    首批股权激励员工名单出炉之后,不仅仅形成了对优秀员工和高管的激励。

    更关键的是,逐渐形成董事会管理机制,将来公司的大部分的发展,逐步由林棋制定计划推动,转变为董事会会议讨论公司重要的决议。

    现阶段公司还是林棋一股独大,但林棋给董事会预留15%的资金使用批准权利。这样,常务董事们开会,就可以在额度内批准公司大部分的投资计划。

    再加上,林棋授权管理层15%的资金使用权。

    这样一来,公司30%的资金投资计划,不需要林棋签字盖章,减少公司对林棋决策的依赖,这才是林棋对于公司的员工实行股权激励的最重要原因。

    长远而言,林棋甚至想要打造一个去掉决策中心的平台型企业,让每一个有野心和能力的人,都可以申请资金资源,搞自己的团队,将来公司源源不断孵化这种拥有创业思路和执行力的小团体。小团体成功之后,可以做大成为独立的子公司。而做失败之后,人力资源再度回归公司内部重新进行组合分配。

    这个想法在其他的企业或许不成熟,但新创业电子成立以来,就逐步向着这个方向发展。

    现在公司内部的技术研发团队,每个都是由有一定资格的技术人员向公司申请资金,之后,开始在内部拉拢志同道合的同事或新员工加入。一些做成功的项目,参与的员工共同获得项目的分红回报,只要项目的产品依然能盈利,他们就能源源不断获得分红。项目失败也不可怕,因为,项目失败后,他们依然是公司员工,还可以继续加入其他的新项目团队。

    也就是说,新创业公司内部,逐渐形成了创业永动机。内部有技术的人员,永远都是在迸发智慧的火光,源源不断的靠着技术在创业。

    大部分的项目,都是短期内就能看到成果,很快就能对于参与者形成回报的项目。

    这也就是林棋为什么要对于高天、虞有澄等人做出赠送股权作为补偿的理由,因为,这些短期不能赚快钱的项目,必须要有人做,而且,是公司最有技术能力的人去做这些短期分不到红利,却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核心技术。

    接下来,众人开始谈论在美国、欧洲等地开设分公司的建议。有日本分公司的成功案例之后,新创业电子公司的管理层,对于在全球扩张的欲望很强。当然,林棋同意全球扩张,尤其是目前的北美市场!

    游戏产业即使攻下整个亚洲的市场,目前的市场份额也不能跟北美市场相比。可以说,未来很多年全球的游戏行业的规则,都是得北美得天下。

    美国本土能培育世界级的游戏巨头,80年代日本游戏行业一度成为称霸世界行业,因为,日本的任天堂、世嘉和索尼的主机平台,先后攻入美国市场,成为市场主流的游戏平台。

    后来美国游戏公司重新崛起之后,并且在PC平台上浴火重生。逐渐又孵化了一大批的游戏巨头,由于日本厂商没跟上世界游戏行业发展的趋势,忽视了PC游戏的发展机遇,所以,日厂在游戏行业统治地位就开始开始不稳固。

    即使到后来,中国游戏市场逐渐崛起,但北美市场依然是世界游戏产业极其重要,兵家不得不争的高端市场。

    “北美分公司今年上半年必须要成立。”林棋沉吟说道,“吸取日本分公司建立的经验,团队依然是要搞本土化。招募当地人为主,这样能够更好的对于当地的人文、市场更了解。”

    跨国公司最怕的不是雇佣的是水平平庸的人,而是怕什么都不懂的外国人空降高层,完全不懂当地的市场规则,就开始胡乱的照搬经验。

    实际上,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成功经验,搬到另外一个国家,未必能成功。要意识到,每个国家和市场,都是特殊的,商业不是自然科学和数学,拿不出一条永远正确永远适用的真理。

第113章 另一场会议() 
新创业电子公司年会举办次日,林棋又在新创业出版集团公司召开年会。虽然,两家公司都带有“新创业”,大股东都是林棋,但是两家公司经营比较独立,也很少有财务上的关联,基本上,可以被视为两家不同的公司。

    这也是林棋有意为之。

    现在国际上一味提倡做大规模,认为只有做大了规模,才能节约成本,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尤其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成为这个年代大部分的企业的目标。似乎,企业的规模达到五百强,就是目的。

    但并不是这样的,企业本质上是用来实现持续经营和盈利的平台,员工规模和企业营收规模,并不是根本目的。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实现资产的增值,给股东和员工创造长久持续的回报。

    而一旦企业规模大了,业务也就越来越不纯粹,思维也会逐渐混乱。其次,一部分的决策层动脑子,大部分人开始不动脑,或者即使动脑其智慧也很难被采纳。毕竟,人一多,你说这样,他说那样,成千上万条建议和方案,到底要怎么样?

    后世有一些管理者反思,认为企业不是越大越好。反而开始开始不断的庞大的公司,逐渐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公司、小团队。如果大公司效率地下,思维混乱,那么就让内部分成不同的团队做事,大家独立经营,井水不犯河水,各自有不同的决策者。用时间来证明谁对谁错,避免所有资源都投入到错误的决策中。

    如果,分成两个团队还不够,那么,逐渐切分,逐渐分散成人数越来越少,每个小团队都有一个核心的决策者。

    越小的团队,其目标反而越清晰,并且,决策者是谁,也更明确。一旦方向正确,反而是效率最高,很少资源和人力被浪费。

    正是有这种理念,林棋不会试图把公司合并成一家,将来有可能让越来越多不同方向的业务剥离出去,独立经营。

    “昨天,我刚刚开了新创业电子公司的年会,对新创业电子公司进行了一些制度性的改革。”林棋微笑说道,“大家也许知道一些消息,股权激励。原本,新创业电子公司,我本人几乎占据100%股权,差不多是独资企业。此外,公司的平均薪水不低,但上限却是能看得见的,2万块钱的月薪。从公司最高等级的董事长、总经理,到中层管理者,这就是新创业电子公司的月薪上限。技术人员是有发明专利和产品上市之后的分红激励,企业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以及研发项目周期很长的团队和人员,激励存在死角。因此,在新创业电子公司,我拿出了股权,推行了股权激励制度。让公司核心人员,一起享受成长汇报。”

    在场参与会议的绝大部分都是作家、漫画家,真正的企业拿固定工资的并不是很多。

    “新创业出版公司也是一样。”林棋看了看马荣成、牛佬两人说道,“当红的作家和漫画家,可以年赚到稿酬百万以上。但是,编辑和管理性质的人才,却仅能够拿四工资,业绩表现在好,也不能分享工资以外的回报。”

    在场一部分编辑们露出了期待,当然了,马荣成和牛佬有点尴尬,事实上,他们头顶上的编辑,收入确实不如他们的零头。

    若是老牌的漫画大神,当然觉得理所当然,但他们才是今年刚刚崛起不久的漫画家,所赚的惊人稿酬,还是通过改编《斗破苍穹》,心里自然不会有什么傲气了,反而有点担心头盯上管理他们的责编、主编、总编们会不会心理不平衡,悄然打压他们。

    “对于内容公司而言,管理层、编辑和作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是千里马的画,那么,优秀的编辑就是伯乐。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因此,优秀的编辑的经验也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笔财富。”林棋说道,“同样我跟公司的主要股东商量,由我们拿出一部分的股权,对公司优秀人员进行激励……”

    “我也支持股权激励政策!”张大海点头说道。

    新创业出版社的股权激励跟新创业电子公司大同小异,但激励人员数量相对较少。至于公司的总股本也是1亿股,但目前公司净资产仅6000万元。对于公司长远发展比较认可的员工,可以从工资上扣款,按公司时下每股的净资产进行估值认购股权。

    这些股权的来源,是老股东自愿,按当前的净资产估值,向公司财务出售一部分股权。而财务设立专门的股权基金,既向员工出售股权,也实行现金回购股权。

    这样,公司虽然没有上市,但内部股权却是有一个有限制的流通市场。这个市场,股价不按涨价,而是按净资产估值。

    “我有疑问,漫画作家有没有资格,申购公司股权。”马荣成说道。

    “这个……没问题。但是申购股权上限,每年不得超过10万元。”林棋解释说道,“如果你们买太多了,对于拿固定薪酬的员工来说,就不公平了。毕竟,认购股权的金额,不能超过其工资上限。他们工资,远远不能跟你们稿费的数量比。”

    要是任由当红作家无限制认购,那么,很快公司的股东仅有原有的大股东,以及一部分稿费非常高的当红作家,而没有拿管理团队和编辑职工的位置。这样一来,就偏离了林棋设立股权激励的初衷。

    接下来,马荣成、牛佬等等漫画家,很坚定的要买入公司的股权。

    毕竟,他们年赚百万以上的收入,除了买房之外,也找不到什么好的投资。根据其对于新创业出版公司的乐观预计,没有什么比买入新创业出版公司股权,更能令其放心的投资了。

    而且,持有公司股权,也会令其感觉利益跟公司捆绑,更能跟公司的管理层说得上话,这比单纯的股权分红回报更有吸引力。

    光是这一层考量,就更坚定了新创业出版集团旗下的当红作家和漫画家们入股的决心。

第114章 就是这么自信() 
新创业出版公司是首批股权激励,最终,获得了60多万元的认购,占据了公司股权比例1%左右。

    虽然,现在公司的净资产规模仅仅6000万元,但是,要知道整个81年当年的盈利就接近4000万元。

    以目前的赚钱效率来看,按6000万元来估值,每股价值0。6元让员工来认购,只要不是蠢的不可救药,否则,都会顶格认购,能买多少是多少!

    让员工以现金来认购,与此同时,认购股票的现金,只能从每月发放的工资款中扣除。这也是为了避免,股权迅速的被早期员工瓜分,以至于,用不了多久,股权认购机制将会失效,至少对后来者已经不起作用了。

    有了股权激励机制之后,公司核心员工的利益,更多是跟股权的价值以及公司的盈利、分红捆绑,而不再仅仅是固定的工资。

    这种制度,是把员工主人翁精神用股权来量化,也就是伪公有制机制。

    所谓,公有制必然低效率,私有制产生高效率,纯粹是伪命题。

    公有制经济后来变得低效率,是因为刺激机制失效了。

    刚刚解放初,有着残酷剥削的私人工厂主的企业作为对比,工人辛苦一生,也是穷困潦倒。而公有制经济,不仅仅工资是比当初要高的多,而且,工作的终生制,包括子女教育,医疗,住房,吃饭,一堆的福利,让其充分享受到了比民国时期小地主还要富足的生活。另外,工厂上缴的利润也是帮助国内搞建设,既在物质上获得了满足,又在精神和理想上获得了满足。而且,当初的工人,对于工厂是有话语权,参与工厂的建设和经营,主人翁精神当然十足了。

    几十年后,工人觉悟却退化成了“铁饭碗”,无论企业是赚是亏,都要理直气壮的要国家去负责兜底。改革开放后,厂长负责制,甚至承包制度,大部分工厂反而加速破产。因为,这些制度改革,不仅仅没有刺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反而剥夺了其对于工厂的话语权。许多瞎搞的企业,更是进一步被改革给搞死了。

    当然了,改革整体意义上,还是比较积极的。毕竟,死掉了大量的企业是事实,但是,同样成立了更多的新的企业,与此同时,国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机制下,逐步接受外资和私营企业的竞争。最终,在竞争中,无论是私营还是国营,能活下来的强者,效率自然都会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后来那些强大的巨无霸央企,其组织能力和竞争能力,已经跟改革开发初期那种体格小,专业水平低的一盘散沙的小国营企业,早就不知道进化了多少代了!

    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好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竞争。没有竞争机制下,无论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会出现退化。

    当然了,残酷的外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