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业和轻工业都严重不足,依赖东欧地区的许多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互补。

    但是……80年代末,因为苏联的一系列改革,让东欧跟苏联利益捆绑越来越不牢固,很多的东欧国家,在西方邻居的拉拢下,想要脱离苏联阵营,而苏联的领导人,不仅仅没有阻止,而且,还纵容东欧国家脱离。

    这些东欧国家跟苏联离心背德的结果,对苏联的主要伤害,就是苏联失去了充裕的农产品和轻工业消费品。苏联内部的消费品缺乏,导致了80年代苏联的经济崩溃,也就是进一步让苏联自己也解体了。

    很多人觉得苏联解体,西方国家的阴谋占据主要因素。但实际上,更深层次是苏联的经济已经病入膏肓,并且不从更科学的经济层面着手,而是迷信西方的药方,并且,更多是从意识形态方面着手改革。

    西方的市场经济药方,本质上就是,一个人生病了,医生建议,你回去躺一躺,休息休息,说不准病就好了。

    苏联的感觉觉得,医生说的对,就按照这个方法办。于是,接受了休克治疗,也就是明明知道经济有问题,却什么也不做,病情就加重,病入膏肓,完蛋大吉。

    要是苏联出一些强人,按照常识出发去解决问题,人要吃饭,就给人吃饱饭,吃不饱饭再扯其他的什么都不靠谱。要喝酒,就给毛子们足够的酒精,喝酒肯定喝不死苏联,不让喝酒,才会出大问题。这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案也是比各种经济学家们开出的药方靠谱。

    比如,苏联缺商品是吧,那些轻工业品和食品,中国并不缺,只要大规模从中国进口商品,本质上,是能缓解苏联的很多经济问题。

    ……

    狄安娜服装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是在吉林长春。虽然,不如哈尔滨这座城市,但在东北已经算是规模不错的城市了。

    当然了,长春有点类似于苏联,国营经济为主,各种大型的重工业工厂。

    跟苏联也有点类似,改革开放之后,私营经济也开始起来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年的效率,其实已经越来越不行了。所以,不少企业,普遍存在人浮于事,利润微薄,但承担的社会责任又太重了。

    地方政府虽然也想要改变经济结构,但是这边的情况是企业办社会,离开大型国企,很多人是没法生存的。比如,人们的衣食住行,很多都不是靠政府,而是靠单位企业。但这种状况,让企业规模太过臃肿,管理也不仅仅是效益和生产,就连普通员工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都要找单位。本质上,所谓国营企业效益不行,就是因为肩负的责任太多,本来应该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也必须要大国企承担,成本自然也就比正常的企业要高。

    对于这种老工业基地,最重要的是给国营企业减负。引进更多私营经济,让人们习惯,不要什么事情都找国企,还有其他的选择。

    社会的贵社会,企业的归企业。否则的话,政企不分,自然是无法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所以,林棋帮狄安娜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并且,规模有1000万元资本,算是规模以上的加工业。并且,产品计划的出口海外,包括苏联、日本、香港等等地区,一下子,就让当地的官员比较热情了,给予了三年免所得税,出口退税等等优厚的政策。

    “招聘1000名服装加工职工,拥有缝纫机操作经验优先,待遇基本工资100元每月,并且有住房、交通、食品、差旅等等各方面福利补贴。”

    “中俄双语翻译,基本工资1000元每月,根据效益给予分成补贴。”

    狄安娜的公司成立之后,迅速的以远远超过当地国营企业的待遇,吸引了一大批人入职。虽然,狄安娜也不太懂加工,但是,东北这边不缺服装加工方面的人才,很多都是待岗的工人子弟,不少人从小就会使用工具进行操作,只不过国营企业没有编制指标,才会考虑加入待遇不错的合资企业。

    换做是普通的私营企业,很多人会有顾虑,但是这个年代的东北经济深受当初的毛子影响,崇拜毛子的不在少数。

    狄安娜是来自苏联的毛妹,这样的背景,让很多人觉得企业就是靠谱。

    换做是没听过名堂的香港人,或许,在这个年代的东北,还未必能获得信任。

    在林棋的帮助下,狄安娜服装公司,半个月以内,就已经开始从组建到生产。一开始,也仅是作坊式加工,工人简单的将材料裁剪和缝纫,靠熟练人工和廉价劳动力,赚取一定的剩余价值。

    而狄安娜至少也是度过马列的,所以,虽然当了资本家,但是对于工人的待遇和福利很是关注,所以,企业成立不久,倒是迅速的跟这些工人打成一片。

    甚至,让林棋感觉奇葩的是,狄安娜还热衷于跟工人讨论什么剥削、剩余价值,根本不怕工人学习讨论这些屠龙技。

    实际上,马列之类的,也不纯粹的用来革命的,仅当做经营指导策略,也是一样可以起到效果。

    溯本还原,不要将理论神话,仅当做普通的企业经营策略和思想来研究,马列也不算是太糟糕的书籍。至少,里面不少经济规律,跟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大神们分析规划的殊途同归。

    “也就是说,《资本论》其实是资本主义理论。”林棋若有所思,“你准备把《资本论》当做企业经营的重要指导思想?”

    “是的!”狄安娜点了点头,“我最近觉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没什么区别,主义之争,不过是经济学家的学术分歧。放弃分歧,不要神话,最终,所有的经济理论都有一定道理,都能指导生产和实践。神话任何理论,应该是违背了一开始的初衷了!”

    “私自研究《资本论》是犯忌讳的!”林棋提醒,因为,这类书是屠龙技,私人研究还好,组织人一起研究,如果纳入官方的组织体系内,那比资本主义学术还要可恨一万倍。

    “没事,我们申请建立工会和党组织。”毛妹说道,“合资企业,也能申请建立党支部的。合法成立的党支部,是可以研究学术的。”

    “……”林棋感觉到很无语,一个资本家,居然想要在自己企业内部申请成立工会和党支部。

第453章 演讲(求订阅)() 
    狄安娜服装有限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不算的彻底的私营经济模式,也谈不上是公有制。更大程度上,应该是狄安娜借鉴了林棋的新创业系体系的激励制度,也就是给员工基本工资的基础上,职工自愿出资认购股权,可以成为股东,分享经营成长红利。而且,狄安娜的公司,并不去区分优秀员工或是普通员工,基本上,人人都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

    而公司在财务上,对股东一定程度透明,至少,有意购买股权的员工,会知道公司有多少资产、多少存货、多少债务,以及公司净资产规模和每股净资产,按照每股净资产的价格,提供认购的价格。

    狄安娜公司的前景,虽然不如林棋成立的那些企业。但毫无疑问,目前公司发展的势头良好,每天公司大概能生产出几百套服装,全部都通过铁路,运输给了赵胜在中苏边境的芳林公司。

    虽然,每套服装的利润并不是很高,只给狄安娜带来约10块钱人民币的净利润,随着公司的职工对于缝纫机等等机器越来越熟悉,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利润是能够迅速的扩大做大。

    与此同时,狄安娜也是很有想法,并没有完全依靠中苏走私贸易,这种不健康的渠道出货。而是,开始在哈尔滨、大连、长春等地,成立了实体店,雇人销售工厂里面的生产出来的服装。

    按照目前国内的服装门店的销售而言,服装店其实也是很赚钱的。在80年代末与国内的城市开一家服装店,一年赚几万甚至几十万,也并不是太难。以至于,后来中国的很多商业大佬,在转行做其他生意之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一开始是从事服装行业的。

    虽然,到后来服装行业竞争逐渐激烈,不少做服装积累了第一桶金的商人,大规模转型其他行业。

    但一直到90年代为止,线下的服装店,都是非常好的生意。

    狄安娜能够学会自主掌握销售渠道优势,倒是让林棋感觉到意外:“为什么要自己做自营门店?”

    “这个,我是跟你学的。”狄安娜说道。

    林棋看到狄安娜的书柜里面,有了一些中文图书《林棋说,我是这样做生意的》、《华人首富林棋的生意经》、《做生意应该学林棋》、《林棋传》……

    林棋随便翻看几页面,立马就辩解:“这人说我说了这些话,但我没说!”

    “但我觉得这些话挺有道理的。”狄安娜崇拜的说道,“原本以为,你仅仅是一个运气好的商人。但是,书里面介绍,你是自古至今赚钱速度最快的商人。即使很多话,不是你说的,也是人家总结你的经验,认为你会说这样的话。”

    “一个人运气好,成功了,于是,他做的任何事情,都被认为是深谋远虑。”林棋无奈的说道,“即使他没说一些话,很多人却纷纷热衷于说,某某说过。”

    ……

    1988年3月初。

    林棋受邀请,在吉林大学展开演讲。演讲的当天,整个东北各省,一堆的要员,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前来听林总的演讲。

    毕竟,林总现在被认为,是华人世界当代财神,最会搞经济的商业奇才。听听林总的话,对于发展经济,总是有点用处的。

    “各位领导,很高兴在东北进行一次研究。东北在建国初,曾经创造过惊人的经济奇迹,这个奇迹,是模仿苏联的经济模式,成功的引进了大量技术和工业化管理经验。在此之前,中国谈不上工业,但东北在六十年代工业化成功了,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国家范畴。以工业化程度人眼,现在的东北,算是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城市人口……”林棋说道,“国内其他地区,工业化城市,达到东北这样,至少还要二三十年时间!”

    一瞬间,整个现场的这些东北人,都激动的给林棋鼓掌!

    “但是……我之前去了一趟苏联,在共青城,理论上,应该是东北模式的师傅,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超过东北!我看到了……共青城已经衰落了,尽管,拥有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力的能力。能造船、能加工原油、钢铁,能造汽车,拥有大量的先进工厂。但是,这些工厂很多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已经落后了,大致上,管理制度、效率和绝大部分的设备,相当于60年代的水平。大部分的企业,缺乏订单,严重亏损,工人工资拖欠严重,产品滞销。不生产死路一条,盲目生产也是自杀……我们如果不去分析苏联的经济问题,未来恐怕就难以解决东北发展遇到的困境。我不是说计划经济不行,而是……缺乏竞争的计划经济不行!”

    “比如,苏联经济最活跃的时期,是跟欧美竞争制度和生产效率的时候。那时候,苏联日新月异,不断的改进生产机制和方式。但是,随着苏联军事进入鼎盛时期,外部渐渐安稳,甚至,不再关注外界变化之后,内部就缺少了竞争意识,完全靠着计划和生产任务去生产,没有主动改进技术和生产模式的自觉性。也并不觉得消费者是上帝,也就是工人阶级普遍优越感十足,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需要某类产品,对不起,没有生产指标,所以,我们不生产。某类产品已经严重过剩,人民不需要,对不起,我们有生产任务,必须要生产!这就是苏联的体制僵化的现状,既是完全官僚化,将完成程序和流程当做一切。”

    “举个栗子,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都知道为了迎合顾客和市场,不断的改进创新产品,电冰箱、汽车等等产品,十年二十年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的技术,都有所改进。但是苏联的东西呢,60年代设计出来的,到80年代依然还是老一套,因为,工厂觉得没必要改进,反正,他们只生产很少的一部分,客户还是要排队订购。但是,这是工厂每年只生产极少数产品的基础上,生产极少数产品,意味着人均生产效率低,GDP增长慢。如果把苏联的市场开发,跟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竞争,那么,60年代的产品跟80年代90年代的产品竞争,自然是死路一条。苏联很多产品,根本没意识去提高产能,根据消费者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改进,但是,一些资本家已经为了金钱,跪在消费者脚底下,将消费者服务的更好了。两个店,一个店面是板着脸做生意,仿佛客人欠他钱一样。一个店,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