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说道,“纵容第三方游戏开发商,完全不对其平台新游戏质量进行审核,导致一年上万家垃圾游戏充斥平台,大部分都是抄袭重复,具备可玩性的游戏,只有几百款。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雅达利公司的高层居然在打压游戏主机和游戏研发部门,造成雅达利内部人心惶惶,越发不满。”

    “……雅达利的母公司华纳,迷信电影改编游戏,而罔顾现在雅达利2600平台,不可能拥有很好的表现效果。试想一下,华纳母公司花费几千万美元买下一部美国最红的电影游戏改编权。而雅达利的口号是,只要低估美国人的智商,就能赚钱,可想而知,雅达利公司的开发人员,对游戏质量轻蔑到什么程度。假设,雅达利为了赶上圣诞促销,只有几星期开发!而在游戏还未开发,华纳已经把游戏宣传到整个美国都知道的程度。那么……这款赶工制造的垃圾游戏上市,被几百万玩家购买。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

    虞有澄想了想说道:“假设真的发生,那么,美国玩家肯定会游行示威,向雅达利公司施加压力。与此同时,舆论影响之下,雅达利2600游戏主机肯定会滞销。”

    “承受压力的雅达利公司,被迫找替罪羊——雅达利2600游戏主机。于是,他们宣布停产这款老旧的主机,迅速的推出新主机平台。采用更昂贵的硬件这是肯定的,性能更好应该也没问题,问题是——它不兼容雅达利2600平台上的游戏!”林棋继续推演说道。

    这个年代的电脑和游戏厂商,都低估了兼容性的重要程度。

    不仅仅雅达利在兼容性方面吃了大亏,后来苹果公司一样,为了迎接PC阵营的挑战,开始推出了图形操作系统的麦金塔电脑,但是……麦金塔电脑跟以前的AppleII不兼容,最终,导致了苹果公司转型不是太成功,彻底从美国一线电脑品牌,沦为小众果粉自嗨的品牌。

    之后,计算机行业对于兼容性的重视程度,几乎提升到最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为了兼容性考虑,很多软件和硬件厂商,宁可牺牲掉性能。

    “有可能……”虞有澄点了点头。

    “不断糟糕挫折后,雅达利公司高层空降一名硅谷的计算机行业高人,准备把雅达利转型为计算机公司。”林棋说道。

    “迟了,毕竟苹果等等计算机公司已经做大。”虞有澄说道。

    “苹果就算了……IBM再眼馋个人计算机市场,推出一款个人计算机,与此同时,宣布开放技术标准,让所有的硬件厂商,都能开发IBM推出的个人计算机的硬件。而其他的小厂商,买硬件拼凑,就能做出一款IBM的兼容机。”

    “怎么可能,这么一来,IBM肯定是要垄断技术标准了。但是,利润又给那些兼容机厂商赚走了。当然了……这么以来,不仅仅雅达利转型注定失败,苹果等等公司,日子也会不好过了。”

    “当然……”林棋微笑说道,“所以,我不准备掺和个人计算机这个行业,水太深了。谁都看到有前景的市场,不去碰……而我认为,游戏主机市场,雅达利吃枣药丸,所以,现在就去布局,抢夺将来雅达利帝国崩塌时的蛋糕……嗯,即使我预测的不对,也能凭着精品游戏战略,跟雅达利平台差异化竞争。他搞垃圾游戏堆砌的数量,我搞质量游戏为主的新平台,我个人觉得,质量必胜于数量!就像……CPU行业长远来看,必然是精简胜过复杂!”

第44章 嘴炮不是万能的() 
林棋跟虞有澄胡侃了一个多小时商业和技术,甚至提到了精简指令集和复杂指令集,以及后来的流水线技术……

    原本以为,只要高喊精简指令集王道,天诛复杂指令集,王霸之气一震,就能说服让老虞跪伏,参见主公。

    然而,虞有澄只感到好笑,一个明明只有半桶水的游戏机公司的老板,连当他学生的资格都没有,哪有底气谈什么精简指令集一定比复杂指令集要强?

    虞有澄当然也关注前沿的科学理论,但目前精简指令集虽然在学术界受捧,但在商业市场上,却未必代表正确的路线。

    目前英特尔、AMD和摩托罗拉等等芯片大厂,都是生产复杂指令集的芯片。基于各款复杂指令集的芯片技术上,已开发出了无数应用。

    换成什么全新架构的芯片,性能即使更强又能怎么样?

    Zilog创始人够厉害吧?原本是给英特尔公司开发8080芯片的技术骨干,后来,辞职创业,基于8080芯片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Z80芯片。

    Z80把8080芯片的技术挖掘到了极致,在加上价格比英特尔同类产品便宜。所以,产品出炉之后,就迅速的抢夺英特尔的市场份额,在CPU出货量方面,一度比英特尔公司还要强!

    而在1979年,Zilog公司又开发了一款Z8000芯片,这是一款16位芯片,性能完爆英特尔公司的8086芯片,直到几年后,英特尔推出80286芯片,性能才达到Z8000的水平。但是Z8000芯片却是全新架构的,跟8080、8086和Z80芯片都不兼容,所以,市场却并不买账,没有硬件厂商和软件公司,愿意为其开发应用。

    于是,Z8000扑街了……后续的升级产品,32位的Z80000,一样扑街!

    明明性能这么强,比英特尔的芯片性能领先了一代,但为什么混的那么惨呢?

    这是因为,兼容性第一,广大的厂商未必愿意为了高性能的芯片,而放弃成熟的市场。

    “虞先生!”林棋强调说道,“我们跟Zilog公司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并非是一家专门做芯片的公司。相反,我们自己做芯片,一开始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可以说,未来光是我们自己公司自己,芯片的需求,就有可能不亚于小半个微型计算机市场!高性能的芯片,必然让我们的游戏质量鹤立鸡群,进而促进游戏主机销售和游戏平台的稳固,形成正循环之后,靠着给我们游戏主机升级换代,就让芯片工厂能够生存和发展!如果……虞先生对我们公司有顾虑的话,可以稍微思考几个月时间。几个月以内,我们公司会有一款重量级产品上市,光是这款产品,就能证明,我们公司每年拥有消化掉几百万颗甚至几千万颗芯片的需求!”

    “拭目以待,祝您成功!如果,您真的证明了这一点,那么,我倒会认真考虑加入贵公司,并且,帮你研发精简指令集的芯片!”虞有澄倒没有当场表示质疑,反倒是饶有兴趣的期待结果!

    他已经蹉跎了几年了,再等几个月,又何妨?

    实际上,虞有澄也有技术报国的热心,在听闻中国改革开放了,既成为第一批回到国内,试图在国内市场上科技创业。

    可惜……国内转了一圈后,他发现国内市场太不成熟了,无论做软件还是做电脑整机,还是做配套的硬件,都看不到市场。

    而且,国内不能给他提供什么资金贷款,反而指望他去花钱投资。要说技术他自诩是有一点的,但拿钱出来就怂了,要知道他刚刚创业失败,亏掉了血本。在美国还欠了一屁股债,怎么可能有钱来投资?

    国内转了一圈后,虞有澄也只能像是布道者一般,借助学术交流的机会,向国内介绍微型计算机带来的技术革命。在国内多个大学和研究所演讲,卖了一些廉价的电脑,再招了一批学生,集中了两百多人,集中到香港,办了一所两年制的培训班。

    留在香港,也是虞有澄还抱有一丝幻想,觉得可能香港有点机会。然而,他到了香港之后,除了培训班之外,他看不到任何新的商机,香港的那些富豪,也没有几个对于投资计算机行业感兴趣。

    毕竟,香港的商人搞搞房地产,已经非常赚钱了,谁会投资前景不明的半导体产业。

    正是因为在国内和香港转了一圈,一无所获。

    之后,虞有澄才不得不走回头路,在81年初回到英特尔公司。

    当然了,英特尔公司也不是顺风顺水,相反也是有点风雨飘摇。原本,英特尔公司跟其他的半导体公司一样,主营业务是做存储器。

    存储器目前是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市场,这项技术的基础专利是华人科学家王安于48年所发明的“磁芯存储器”。

    这个技术既是后来的游戏卡带、电脑内存和闪存等等技术的前身。

    但因为美国种族歧视,专利局一直不批准其专利。后来,迫于学术界对王安的声援,使得专利局批准了王安的专利,前提是把这项前途无量每年几十亿美元市场价值的技术买断给IBM公司。

    IBM获得了专利,又因为反垄断法的因素,又开始被迫向其他公司授权。间接的让存储器技术,变成了门槛很低的技术,只要向IBM缴纳专利费用,就可以生产存储器。

    在50年代~60年代,存储器市场基本上成为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永不枯竭的金矿。

    但至70年代随着存储器行业大量的专利到期,日本大肆进入了存储器市场,从中低端市场开始打价格战,让美国半导体行业不断有老牌公司破产。

    因为,失去了专利护城河,美国的人工成本又比日本贵。所以,中低端存储器市场不断的被攻陷,失去了中低端广阔市场之后,高端存储器也无法降低成本。所以,70年代中期开始,更多的美国半导体公司在日本廉价产品倾销下,纷纷倒闭。

    英特尔业绩也变得相当难看,所以,在80年代做出了抉择,彻底放弃存储器市场,专门做CPU!

    这个决定,导致了市场上一堆的同行破产,但是英特尔却运气好,活了下来。而且,后来X86芯片成为PC市场钦点的芯片,所以,英特尔因祸得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暴利。

    当然了,英特尔公司后来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有一点运气成分。没有PC这个及时雨,转型专注做CPU,可能会因为缺少稳定的订单而迅速死掉!

    假设IBM公司延迟几年推出PC,那时候精简指令集芯片也上市了,IBM未必会选择价贵质次的X86芯片。

    现在的虞有澄在林棋的一番劝说之下,虽然没有决定立即加入新创业电子公司,但回归美国的心思,却不是那么迫切了……再等等看吧!他内心在不断犹豫和……期望!

第45章 RB() 
1980年9月,《中华方块》掌机样品已经研发成功,并已摆在林棋的办公桌上。

    这款掌机迅速征服了公司员工的心,每天都有员工,排队争着来当游戏内测人员。随着掌机越来越完善,不少员工都要求公司发一台掌机作为福利。

    “完全没问题!”林棋非常慷慨大方的说道,“等到量产之后,所有配合游戏测试的员工,都能获得一台掌机作为内部福利。”

    “老板万岁!”众多员工欢呼说道。

    《中华方块》掌机的成败目前来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成本,占整个机器成本三分之二的,既是价值10美元的6502芯片。

    6502芯片最初是一款打价格战的高性能芯片,以25美元的低价上市,一瞬间搅浑了CPU行业的市场格局。由于,它一开始价格是偏低,所以,随着时间流逝降价的速度也远远低于摩尔定律。

    即使现在6502芯片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8位CPU芯片,但是,对于掌机而言,它还是占了太多的成本。20美元左右零售价的掌机,无法接受10美元一颗的芯片。

    剩下的那些液晶显示屏、存储器芯片,以及电池、扬声器等等元件,加起来都不及6502芯片的零头。

    所以,想要降低掌机的成本……最关键的还是把6502芯片的价格砍下来。

    换做是跟美国的MOS科技谈判降价,这是不可能的。MOS科技从75年推出6502芯片,77年开始苹果公司和雅达利公司两大巨头,先后加入MOS科技的6502芯片阵营,光是供应这两家公司的芯片,就足以让MOS科技订单饱满,它没有可能降价促销。

    不过,为了利益最大化,MOS科技对全球的半导体厂商进行专利授权,只要支付了6502芯片的专利费,就可以自己生产6502芯片。

    以至于,全世界各地陆续上线了十多座生产6502芯片的工厂……每座工厂年产生几百万颗至千万颗,全球每年的6502芯片总产能甚至超过1亿颗!

    这样庞大的产能,当然过剩了。导致生产6502芯片的工厂冷暖不均,有的工厂订单饱满日子过的比较滋润,也有一些工厂耗费了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的代价投产一座大型工厂,但因为缺少订单,不断遭受设备折旧贬值带来的损失……

    林棋就知道有一家工厂处于这个状态,所以,他准备“雪中送炭”,把订单砸过去!

    当然,前提是对方答应以市场最低价供应6502芯片……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