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新创业电子公司在日本游戏行业的影响力巨大,发出招聘的公告之后,整个日本游戏业界,一堆的大牛,纷纷心动。

    毕竟,除非是自己当老板,否则,给第三方游戏公司打工,还不如应聘到新创业电子公司,在其公司内做项目甚至是开独立的游戏工作室。新创业系内部的产品分红激励制度,别说的完爆日本的游戏公司几条街,就是美国的第三方游戏公司,也未必有新创业电子的条件好。

    当初雅达利公司给游戏开发者二三十万美元的年薪,但是,大量的游戏开发者,在雅达利2600平台还是如日中天时,就纷纷离职,原因就是因为,雅达利公司一款游戏开发预算在一两百万美元,绝大部分都是研发人员的薪水和办公费用,软件研发过程其他的开支忽略不计。但是,雅达利公司当初可是拿着那些游戏大卖几千万美元,与此同时,却拒绝支付开发人员更多的报酬,即使给点奖金补偿,也不过是多发几个月的工资。

    80年代初,美国涌现的大量第三方游戏开发公司,初期大部分的开发者都是雅达利公司出走的员工,本质上,就是因为激励制度不够,留不住那些能给公司创造更多效益的开发者。

    新创业电子公司的激励机制,最大的吸引力,莫过于研发人员能够在后续的产品销售中获得分红。这样一来,即使是新创业电子公司内部的研发人员,也未必需要离职创业,做出好的产品,一样是可以收取源源不断的分红。

    目前,新创业电子总部大概有4000人,这里面除了一些新人收入较低,那些在公司干了几年的,身价低于百万元的实在太少了。

    日本分公司这边采取了类似于香港总部的制度,与此同时,分公司优秀的研发团队,也可以把编制调到总部。

    也正是因此,游戏事业部的招聘,引发整个行业的骚动,数以千计的业界资深人员,纷纷前来应聘。这造成了,应聘者如果没有过去作品销量作为参考,基本上很难获得面试机会。能够有把握加入新创业公司的游戏开发人员,至少都是参加过销量破10万以上的热门游戏。

    ……

    出版事业部,对接新创业出版集团公司的业务。因为,日本政策的因素,新创业出版集团公司不能够直接在日本成立分公司,但是,可以跟成立满三年的新创业(日本)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

    新创业出版(日本)分公司由新创业(日本)公司出资2500万美元,另外,新创业出版集团公司出资2500万美元,双方采取合资模式。出版的内容,当然拳头产品是翻译中国的漫画和小说版权,因为这些版权内容是新创业出版公司的优势所在。但与此同时,也会对日本本土的创作者征稿,毕竟,只有本土化才能更好的融入市场。

    新创业出版日本公司初期,也是集中资源做漫画和轻小说两条业务线,为了长远的发展,自然是要效仿集英社搞一份销量规模庞大的杂志来作平台化经营。后来日本的漫画行业尽管不断的在变化,但是流水的人气作者,铁打的集英社。那就是因为集英社旗下的《周刊少年JUMP》为首的杂志的庞大订阅数量,造成了旗下任何一名优秀漫画家跳槽或者过期,随时都能根据读者调查反馈票,来推出下一个替代人选。这就是做平台的威力,以平台为核心,远远比发觉几个大卖的人气作者更有竞争力。

    “《少年惊叹周刊》将会成为日本市场出版业务的旗舰平台。”林棋表示说道,“这个周刊将会分为小说版和漫画版,《少年惊叹周刊(小说)》和《少年惊叹周刊(漫画)》规格应该在16开纸650页厚度,定价240日元!原创征稿占据70%的比例,另外,30%的稿件是优秀的翻译稿件为主……出版部门很重要,因为,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或者漫画作品改编的游戏和影视,成功率会更高一筹!所以,征稿的作品的改编版权,合同里面必须要签下,当然,如果后续改变了游戏、动画或影视,会给作者额外的版权改编分成。”

    上岛伢子认真的拿着笔记本,不断的将重点记下来,半晌后说道:“大体上已经了解,我们全体员工会尽力做大出版业务!”

    出版业务方面,日本市场比较散乱,整个市场分部着几万家中小型出版公司。市场规模大概有2万多亿日元,当然了,教科书、报纸和工具类的图书,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纯粹娱乐类型的图书中,漫画一枝独秀,大致上占据了2000多亿日元的规模。

    另外,小说出版市场传统文学和轻小说各占半壁江山,但两者规模加起来也就1000亿日元出头,跟漫画出版市场的体格不能比。

    正是因此,漫画市场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小说市场。至少,在日本市场,这这样定位的。

    而《少年惊叹周刊》定价240日元,这是参照《周刊少年JUMP》的定价。而厚度比《周刊少年JUMP》还要厚一些,意味着性价比更高。

    当然,更重要的是内容,原创稿件内容已经接近500页,跟日本一线的漫画杂志的厚度差不多。而另外多出来的页数,则是翻译稿件,等于是翻译稿件白送。

    这也是潜移默化的向日本市场输送文艺作品的过程,一开始先要卖的出去,逐渐有一些作品在市场上获得了知名度,之后,大量是粉丝会追着跟新,更新慢了会寄刀片,那时候,港漫作品也是乘机输送到日本市场,从原本极小的市场,冲进了更大的市场。

    在当地市场的读者接受了漫画和小说等等剧情和世界观之后,再进一步文化输出,将改编的影视、动画和游戏向其兜售,也就更容易打开消费者的钱包了。

第268章 RB攻略(二)() 
1984年11月,张大海抵达东京,其身后跟着一群香港记者。

    因为,张大海到日本的主要目的,不过是说故事给香港的资本市场听,向市场证明其上市之后,一直在锐意进取,没有吃老本。股票市场的估值,虽然产生直接利益,但却生产了一系列间接利益,比如,股东个人的资产规模会变得更大,融资变得更容易。与此同时,百亿市值的大公司,长期维持这样的市值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也远远超过普通的公司。

    “很高兴在这里,跟诸位香港媒体和世界各地媒体的朋友们见证,新创业出版集团的海外扩张卖出了重要的一步。公司上市之后,我们立即跟关联企业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长远的投资!”张大海表示说道,“新创业日本株式会社方面,我们上市公司投资了10%的股权。新创业日本株式会社,拥有数年的日本市场经验和渠道,并且,未来代理新创业系在日本市场绝大部分的业务和投资。可以说,持有10%的股权,至少可以分享到未来新创业系在日本市场的成长红利,与此同时,巩固了我们在出版以外版权改编和海外业务的基础。而新创业出版日本分公司,则是我们跟新创业日本株式会社合资成立,各占50%的股权……”

    “《少年惊叹周刊》则是我们策划了多年,这个杂志分为漫画版和小说版。我们既会欢迎日本当地的作者投稿,与此同时,也会利用我们现存的巨大版权库存,将中文版权翻译出口到日本市场。由于,我们手头的版权库存比较丰富,可选择余地巨大,这也是我们进军日本市场的自信来源之一。毕竟,中文市场的审美未必跟日本市场一样,但总有一部分是一样的……未来,我们会以杂志为平台,进一步筛选人气作品,将杂志连载再度证明了自己的成绩的作品在日本市场出版单行本……”

    这个新闻消息,在日本仅是一道很不起眼的新闻。不过,其主要的目的,是说给香港那边听的。

    毕竟,日本漫画出版社虽然不少,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市场份额是以集英社《周刊少年JUMP》,小学馆的《周刊少年Sunday》,讲谈社的《周刊少年Magazine》。

    这三大社的旗舰杂志至少垄断了日本漫画市场份额的80%以上,绝大部分的漫画创作者和读者早就已经被瓜分干净。

    即使是日本本土出版商角川书店在轻小说市场占据垄断地位,但是,想要染指漫画市场,也是屡次折戟。当然了,现在日本轻小说出版界还未沉迷二次元,相反,角川书店的社长角川春树更热衷于拍真人电影,虽然,其名称跟后来的轻小说一样,但是八十年的轻小说,跟后来在题材上,确实有巨大的不同。

    后来的日本轻小说、漫画、动画、游戏越来越相似,这也是后来,轻小说出版社,逐渐不再是以真人电影改编为主,而是将轻小说改编漫画和动画。再加上互联网、cosplay的推波助澜,逐渐形成了后来的ACG二次元文化。

    但早期尝试轻小说改编动画的却并不是角川书店,而是角川书店的老对手德间书店,德间书店的老板除了拥有出版社之外,也积极投资唱片、电影和动画行业。80年代跟中国合拍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敦煌》等等电影,当然了,由于这种有深度的电影,在票房上跟角川书店老板角川春树导演的那些商业片没法比。

    不过,德间康快在80年代投资了吉卜力工作室,借助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直到90年代,角川春树因为陷入丑闻而被关进监狱,其后,角川书店的社长由其弟弟角川历彦担任。

    角川历彦一直以来,就跟其哥哥角川春树是有极大分歧的,因为其喜欢动漫,而不是真人电影。后来,角川历彦主导之下的角川书店集团,全面退出真人电影改编市场,而是以轻改动漫为突破方向。

    新创业日本分公司并不仅仅拥有出版业务,而是一家娱乐文化综合体,包括游戏、影视、音乐、出版、动画等等领域,都是其投资方向,而且,由于拥有盘古主机、ICD和VCD等等平台的优势,是的其格局也远远超过其他的同行。

    单体竞争优势或者还未成为行业第一,但是综合实力绝对是第一。

    比如,新创业出版公司一部热门的小说,随时可以将其版权转化为游戏、影视和动画,如果,其改编顺利,更是能够让其IP化身上常年的摇钱树,即使是出版业务本身没能够实现盈利,却是利用衍生品实现利益最大化。

    ……

    《少年惊叹周刊》发行初期并不是太顺利。因为,没有读者关注的重磅级作品和作者。

    所以,日本各大图书出版渠道,通常都不会贸然的进一本陌生的杂志。

    只有《周刊少年JUMP》那样的人气杂志,消费者就像购买泡面零食一般的稳定,将其当作日用品一般,有新的一期就会购买。就算是滞销了一点,也会有一些消费者补全以前的内容而购买,所以,永远不担心会烂在手中。

    但是市场上有大量的新杂志,无论是印刷粗糙还是精美,却因为其销量的不稳定,所以,通常很难获得渠道的支持。

    不过,新创业日本株式会社,目前拥有170多家自营门店,这些自营门店,主要是销售盘古主机、游戏软件、掌娱游戏机、新飞VCD等等产品。

    拥有自营渠道的优势之后,只需要在每家门店进货50即可享市场投放8000多本杂志。

    为了打开销量,自营渠道进行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比如,订一年的杂志,购买盘古主机、VCD等等产品,可以打九折。

    由于盘古主机、VCD等等产品本来就是价格低廉,性价比高,所以,上市以来从来就没有降价,也没有降价的必要。即使上市两年了,盘古主机的性价比,依然超过PC。

    不过,偶尔会有一些活动促销,来活跃一下气氛。比如,订一个季度杂志,可以九折购机。消费者一算价格,一个季度的杂志的订购成本不超过3000日元,而打九折则剩下近4000日元。这么划算的买卖,自然让很多消费者迅速的行动起来。

    靠着这种活动促销,让《少年惊叹周刊》获得了第一批的订阅读者。虽然,有一些读者将其当作废纸,但也有一些读者,在玩游戏之余,也开始抽空看一看订阅的杂志,虽然是为了主机打折而买,但是,好歹杂志也是花了钱,不看白不看。一个季度杂志,至少有12本。如果,12期都没有任何一篇连载内容具备吸引力,那么,这样的杂志业就太废柴了,不如早日停刊。

    实际上,《少年惊叹周刊》初期采用了这种促销手段之后,虽然不能留住大部分的读者,但参加促销活动的读者,却是有近半,逐渐发展成了杂志的长期订阅用户。

    由于,很多用户都是盘古主机的玩家,这造成了后续的征文,难免迎合游戏玩家的喜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