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凤凰平台的街机,采用了类似于大型计算机的设计,主板能插入多颗PU,多核心并联,从而提升整体的计算性能,也正是因此,它可以运行一些其他的游戏平台根本带不动的大型游戏程序,因此,它轻易可以实现……”林棋精神奕奕的推销公司的主打产品,“另外……最近,我们在机械硬盘方面的技术上,有了巨大的突破。目前,市场上的硬盘磁头,存储的密度每英寸不到10MB的容量,但是……我们所发明的MR技术理论上可以把存储的容量提升几十倍。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可以拿出价格是市场同行五分之一的高密度高性价比的机械硬盘……100MB以上的机械硬盘,市场价格目前至少要2000美元,但是……我们推出的128MB的机械硬盘,只卖299美元,256MB的大容量机械硬盘,只卖899美元……”

    整个现场顿时哗然!

    硬盘过去长期以来是大型计算机和高端小型机才配置的昂贵存储工具。

    79年IBM公司的硬盘部门的员工离职创立了希捷公司,希捷与王安公司制定了5。25英寸的新的机械硬盘尺寸,把机械硬盘从10英寸以上,重量可达到几十公斤甚至几百公斤,缩小到了可以装入卫星计算机中的小尺寸硬盘,一开始个人计算机上的机械硬盘存储容量只有5MB,只相当于几张软盘的容量,但售价可以达到500美元以上。以至于,绝大部分的个人计算机都不会装机械硬盘,因为,如果装了它,会极大的提升整机的成本。

    希捷等等公司成立之后,主要的方向是个人计算机。

    大型计算机上的硬盘市场,依然是被IBM垄断,其推出的1GB的大型机硬盘,重量50公斤以上,这款1GB的大型机硬盘售价高达1万多美元,长期不降价,但并不影响它畅销十年,几乎年年是销量冠军。

    256MB的硬盘只卖899美元的话,购买四块这样的硬盘,存储容量就抵得上IBM公司的IGB大型计算机的硬盘,而价格仅3600美元!相当于IBM公司的硬盘的三分之一,这个性价比,造成了现场原本没有考虑购买硬盘的人们,也纷纷在想,我要不要买一块硬盘呢?

    当然了,林棋接下来宣布说道:“由于我们暂时还未妥善结果生产问题,所以,这款硬盘的上市日期还未决定,不过,现场的朋友们,是可以购买大约50块限量版的硬盘……”

    虽然,在场的媒体和粉丝都稍微有点失望,短期不能上市,你说个哔哔?

    不过,很快他们就加入了争夺限量版硬盘的行列……毕竟,从性价比来看,买了肯定是赚了!

第232章 这才叫先富带后富() 
83年的双十一,新创业电子公司除了展示新的硬盘技术之外,并没有其他让科技行业觉得巨震的大新闻。

    3个小时的发布会,展示了一堆新游戏、动画、电影和软件,但这些东西吸引眼球还是不是新的硬盘技术。

    很多媒体开始在文章中评论说道:“长期以来,硬盘技术的发展,主要是IBM这样的传统巨头推动。但是,现在在硬盘技术方面的创新,香港的新创业公司却是出奇的拿出一种存储的数据密度远远超过IBM的新技术……”

    “128MB硬盘只卖299美元,256MB硬盘只卖美元?想要给计算机升级硬盘的消费者有福了,新创业电子公司研发出新一代磁存储技术,极大的增加了硬盘数据存储密度,也等同是降低了硬盘价格……可惜,新创业公司的硬盘,目前还仅是展示样品,什么时候量产上市,还没有明确的计划……”

    实际上,硬盘容量的升级,对于计算机行业影响,不亚于D…ROM和PU、内存、显存等等技术的进步。现在市场上主流的个人计算机配的硬盘都太小了,一般只给配5MB那么小容量的硬盘,这主要是计算机厂商为了考虑整机的价格,所以,要么不配硬盘,配也只配价格便宜的。

    就像P开放技术标准之后,基本上P是可以配上更大容量的硬盘。但是大部分的兼容机厂商只提供5MB的硬盘,因为这种硬盘价格最低仅需40美元。但是,20MB的硬盘市场售价至少要两百美元,相当于一颗286PU的价格。正是因此,大部分的主打性价比的兼容机厂商,是不会搭配大容量的硬盘,况且,目前的计算机厂商看来,大部分的用户也用不到这么大容量的硬盘,普通的用户有软盘、D光盘和能安装DOS操作系统的小容量硬盘应该也就够用了。

    有的连DOS操作系统都不装的兼容机,连5MB的硬盘也不给配。

    而新创业电子公司敢宣布新技术,并且,还报上了上市的价格,本质上,也是因为其具备整合供应链,快速的布局硬盘量产的能力。

    因为,73年诞生的经典温彻斯特结构的机械硬盘,其结构居然跟光盘有着共同之处。

    只不过,光驱是用激光头来读取光盘上的信息,而硬盘则是用磁头来读取磁盘上的信息。

    相对于激光头而言,现在的磁头的加工工艺可能更简单一些。

    另外两者都是用马达来转动盘片,以此来高速读取盘片上的信息。由于物理特性不同,所以磁头读取磁盘信号会更快一些,激光头虽然工艺更精密,读取数据的速度却更慢。软件装在磁盘上,速度肯定比光盘上更快。

    也正是因为有了光驱和光盘产业的经验,所以,硬盘的量产不存在技术门槛,甚至,对于生产设备进口的需求都不是很大。这些部件和材料,在国内就可以找到能够加工出部件和材料的供应商,即使以前他们没有生产过,但只要拿出样品和提供技术,并借助国内中央政府的组织力量,让相关产业的供应商都找过来试一下,只要这玩意有市场有订单,总是能够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最多到明年4月份,盘古品牌的硬盘就能出货。”近期倒腾机械硬盘的高天,很有信心的说道,“每月供应30万块硬盘完全不在话下。”

    “30万块硬盘,是不是太少了?”林棋问道,“即使是供应街机,也觉得有点不够用。”

    新创业电子的凤凰平台的街机,软件都装在硬盘里,要买一起买,不买滚!

    光是这个策略,就导致硬盘需求量很大,目前的硬盘主要都是找希捷公司批量采购的。一般都是128MB左右的硬盘,批量采购价格高达500美元。所以,800美元卖游戏软件,真的不是黑心,毕竟,硬件成本太贵了!

    但随着自己生产大容量硬盘之后,就没道理让希捷公司宰一刀!

    “这是一开始的产能。”高天说道,“等到试生产顺利之后,并且市场反应好,可以扩大产能。而且,不是我们自己的产能问题,是整个供应链目前还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零部件。产能的提升,是整个产业链都进入良性循环,这你不会不知道吧?”

    原本,国内在机械硬盘行业由于工艺技术和技术储备的落后,不太可能竞争得过美日两大科技强国,但是,林棋开了金手指,让90年初才开始应用的MR技术,提前应用在机械硬盘上。这个关键性的技术突破,足以让国内的硬盘产业链,直接靠着这项关键技术的优势,抹平跟海外硬盘生产商的差距。

    这项技术一开始虽然是新创业电子垄断,通过把零部件的技术授权给不同供应商,之后,再由深圳的新爱电子进行组装。

    不过,到了84年开始,为了解决硬盘的声能问题,新创业电子开始进行技术授权,允许更多的厂商使用其MR技术专利生产机械硬盘。很短的时间内,国内浮现了几十家的机械硬盘品牌,但后来经过大浪淘沙,活下来的机械硬盘企业只剩下长城、易拓和盘古三大品牌。

    其中,盘古是新创业电子自己生产的硬盘,后来占据市场纷纷在国内仅20%,全球市场更不到5%。但是,长城、易拓两家加起来,在国内市场占据50%以上的份额,国际市场最多市场份额达30%。

    由于易拓是长城的子公子,所以,两家公司的硬盘市场占有率可以合并统计。

    当然了,长城公司并没有因为市场占有率超过新创业电子就膨胀。因为……其核心的技术,一直是新创业电子公司授权。包括磁阻磁头MR技术和后来升级版巨磁阻磁头GMR技术,一直是新创业电子公司技术突破,之后,向整个产业链进行授权。当然,技术授权肯定不是免费的,长城公司每生产一块硬盘,就需要向新创业电子公司缴纳相当于出厂价1%的专利费。

    这样一来,长城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高也还是新创业电子公司的手下的打工仔。

    后来,专利费也逐渐成为新创业电子公司重要的营业收入。毕竟,后来随着新创业电子公司在全球市场上优势的产品越来越多,逐渐被很多国家的司法部门盯着,反垄断的官司一堆。

    也正是因此,新创业电子公司在很多产品逐渐不再追求自产自销,而是隐居幕后,通过专利技术授权来获取利益。

    当然了,新创业电子公司的技术授权偏爱中国厂商,一方面造成了中国多了一些拳头产品。但惹起的国际贸易纠纷和官司就更多了。一堆产品因为卖的太好了,以至于被国际很多国家反倾销调查或是上调关税,这算是幸福的烦恼吧。

第233章 周星驰和王晶() 
1983年11月。

    “早上好,黄总!”

    “黄总,早上好!”

    “黄总,徐总在办公室久候……”

    一路上,星辰电视台总部上班的员工,陆续的跟黄锡照打招呼。

    黄锡照不断向其他的员工点头致意,虽然,他不在直接领导电视台,但还是电视台的母公司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的总经理,层级甚至比星辰电视台的总经理更高,于此同时,过去长期担任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和威望。

    星辰电视台被林棋全资收购,也有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电视台的收视率稳中有升,部分的强势节目,甚至收视率稳压TVB一筹,即使综合的收视率而言,两家电视台也四六开,旗鼓相当的样子。

    能从收视率占有率不到3成,并且持续下滑的行情中企稳,已经堪称的奇迹了。更何况,逐步缩小跟TVB的差距?由此可见,新一任的管理团队,确实是非常用心的!

    营业收入方面,从丽的时代每年不到3亿元的收入,到星辰电视台时代,收入估计能够突破8亿。其中,广告收入占据一半,剩下一半则是由版权销售、影碟、唱片等等周边业务获取。

    虽然,星辰电视台主要的发展方向,不再是香港当地的广告收入。但是,由于收视率持续大涨,热门的节目频出,广告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除此之外,港元危机过程前后,星辰电视台的财务部门,也由于母公司的命令,也成功的在外汇危机中赚取超过6000万的汇兑收益,进一步奠定了今年利润大涨,有希望突破1。5亿净利润的大关。

    由于业绩大好,造成了目前星辰电视台的员工和艺人的收入,比TVB要高出5成以上。

    这也造成了,现任电视台总经理徐小明和母公司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的总经理黄锡照声望再度大涨。

    当然了,现在香港的电影市场赚钱似乎比电视更快更容易,尤其是,麦当雄的团队离开丽的之后,赚钱赚到手抽筋,比留下来的人还要爽。

    这难免给星辰台一些老人,带来了一些坏影响。

    可以说,目前星辰电视台最大的敌人不是TVB,而是电影行业。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很多的电视台离职的制作人员,筹集几十万元资本,拍火了一部电影,有可能大赚几百万,一年收入抵得上十年。

    就跟麦当雄当初在丽的已经算是高收入了,一年可以拿超过20万年薪,然而,现在麦当雄一年可以赚几百万。

    既然麦当雄能行,其他一些优秀的电视制作人,当然是不断的考虑,要不要转型去拍电影捞钱?

    甚至,包括现在星辰电视台的总经理徐小明,都经常在想,要不去拍电影呢?

    即使现在徐小明年收入可以达50万,但还是远远不及麦当雄!

    人家麦当雄一部电影在香港卖千万票房,接着又卖海外版权,赚到的都是他自己的。

    而电视台的高层,仅仅是拿工资的打工仔,激励制度方面,不如自己单干。

    更何况,现在的香港电影行业的门槛很低,几十万至百万元,就可以开一家电影公司。这也是为什么80年代,大量的电视人才,纷纷涌入电影行业的主要原因。

    黄锡照乘坐电梯,抵达原本是他的办公室,现在办公室的主人则是徐小明。

    “小徐啊,老板计划让星辰电视台三年内上市!”黄锡照笑眯眯的说道,“整个公司的管理层和骨干,总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