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文娱-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守估计,新飞电子科技公司未来合理IPO市值不会低于10亿美元,如果市场给出苹果公司那样的100倍市盈率的高估值,那么……新飞电子科技公司市值可以到50亿美元!

    ……

    VD在技术上并不复杂,也就是在D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MPEG…1压缩编码技术。

    这项技术起源88年,由ISO(Iional Standardizati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与IE(Iiorotei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于专门成立了针对运动图像和语音压缩制定国际标准的组织。这个正式名称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动态图像专家组),简称是MPEG。其后,这个组织推行了一系列的视频文件压缩标准。MPEG…1压缩编码技术标准,是由92年正式发布,基于这项技术标准,后来衍生了两大应用——VD和MP3!

    而MPEG…2标准则是在94年才发布,而这个压缩标准低的主要应用成果既是DVD。

    历史上,VD诞生于中国,但这项产品的核心解码芯片,却是…UBE公司率先推出。

    92年还在安徽电视台上班的姜万勐被派到美国参加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

    在这次展览会上,姜万勐被美国…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技术——MPEG解压缩技术牢牢拴住了目光。

    姜万勐敏锐地意识到: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存储在一张比较小的光盘里的MPEG技术,意味着可以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供老百姓在家中使用。而…UBE公司的董事长孙燕生恰好是美籍华商,两人一拍即合,决意将MPEG技术开发为电子消费产品,创立了万燕公司,率先生产和推出VD产品。

    当然了,万燕公司的MPEG解码器元件还是从美国的…UBE公司进口,名义上,万燕公司“发明”了VD。但实际上,其根本不掌握核心专利,MPEG压缩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公开的技术标准,而率先做出了基于这项标准的解码芯片的…UBE公司。另外,VD读取盘片是基于D…ROM技术,而D…ROM的各种零部件,万燕自己也不能生产,需要向欧洲、日本等等国际大厂子进口。

    正是因为,万燕公司根本就没有专利护城河,所以,其率先推出VD不久,迅速就引发数以百计的厂商跟风。很快,在VD的跟风大潮中,率先推出VD的万燕成为了其他友商崛起的踏脚石。

    虽然,…UBE优先向万燕供货,但是,能做解码器芯片的公司也不止其一家,…UBE仅是最大的VD解码芯片生产商,并不是具备垄断市场的能力。

    所以,万燕公司研发的VD开头几千台上市,基本上都是被“友商”买去学习参考。随后,就迅速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节节败退。

    即使是…UBE公司,后来也是因为业务单一,仅仅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影音解码芯片,而被其他的半导体巨头兼并。

第205章 凭本事垄断() 
1983年3月末,新飞电子公司在香港高调宣布一则新闻——VD发布!

    作为新飞电子公司的董事长,虽然,林棋平时不太管事,但这时候,还是需要他出来站台,利用自己的号召力,给品牌进行宣传。

    实际上,林棋发现自己给品牌站台宣传的效果,比大部分的明星更好!而且,因为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加上,经常喊出“颠覆世界”、“革命性的产品”、“改变世界”……这类的不要脸的口号,在这类口号还未被喊烂之前,他这么卖力的宣传,还是让很多青年人对他推崇备至……

    “没有购买录像机的用户,无视那种笨重的磁带式录像机吧!”林棋在VD发布会上高调的宣称,“昂贵、笨重的磁带式录像机,并不是家庭观看指定影视的最佳选择!除非你确实想要自己录制一些内容,否则,根本没必要去选录像机!无论是松下推出的VHS格式,还是索尼的Betamax格式录像机……价格都高达2000美元左右的价格,即使一部分低价的录像机,也很少有低于1000美元的!”

    “而我们的VD播放器,甚至低至498美元一台!以录像机平均价格1500美元一台计,我们的VD播放器仅仅需要录像机三分之一的价格。至于,录像带和VD对比,也同样如此!一部正版电影录像带,市场售价大约30美元,欧美和香港的电影票价大概是2美元,也就是说,在家看录像带,相当于15倍电影票的价格……而我们一盒VD光盘,参照价格是10美元!而其内容,跟一盒录像带是等同的!”

    “录像带那么昂贵,给版权方分成多少呢?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录像带发行商,仅给版权方10%左右的分成,也就是一盒正版的影视录像带,消费者即使花费30美元购买,真正的制作这部电影的公司只能拿到3美元!从购买正版影视内容,支持创作的意义来看,录像带市场已经是巨头垄断,剥削那些真正的创作者的毒瘤!”

    “据悉,世界电影总票房规模大约达到80亿美元,制作公司能够从传统的院线市场获得总分账30亿美元。也就是说,传统发行渠道,制片公司平均拿到手37。5%,还算是合理的回报。但是,我们统计影视录像带发行市场总规模超过50亿元,然而,全世界的影视制作公司从这个市场拿到的分账比例不超过5亿美元!可想而知,这一块市场,是多么的恶劣……”

    “VD光盘,将会重塑影碟发行市场!我们建议这个市场的发行机构,给予版权方50%的分成。也就是10美元一张的光盘,我们建议制作内容的版权方拿到5美元,剩下的才是发行机构、流通机构和VD光盘刻录等等产业链拿到的分成…我们真心的希望,影视、动画等等内容制作公司能够支持我们,与我们携手,重塑家庭影视的发行市场!”

    把传统的磁带式录像机和录像带踩在脚底下一万遍,目的自然就是为了推广VD!

    等到市场被抢过来了,那么,林棋同样会跟日本录像机厂商那样为所欲为……

    这场发布会,通过星辰电视台直播。另外,全球数百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当然了,重点是介绍D光盘又可以播放影视了,这是科技行业的一大创新,至于新飞牌VD,仅是一笔带过,大部分媒体,根本没有提到VD的价格优势!

    因为,在VD发布之后,日本的录像机厂商联盟速度的非常快的,第一时间向媒体施压,让其淡化廉价的VD的宣传。另外,全世界的录像机和录像带市场形成的利益集团是非常庞大的,这些厂商迅速的向录像带销售和出租公司施压,让这些渠道不得跟代理销售VD……

    在日本、美国、欧洲等等市场,几乎是被录像机利益集团守的滴水不漏!毕竟,这些发达国家市场,通过长期的经营耕耘,松下打造的联盟,零售网点数量超过10万个!逼迫这些零售渠道战队的话,大部分零售渠道为了求稳,一开始肯定不会销售VD这种新产品!

    对此,林棋早就有心理准备,录像机利益集团,能打压VD一时,能打压VD一世吗?录像机和录像带本身的成本劣势,就导致跟VD打价格战,一定会输!

    以录像机不亲民的价格,很多消费者注定会被其高价挡在门外,即使没有VD,这些消费者也买不起录像机!这部分的消费者,远远比已经后买了录像机的消费者更多……他们将会成为VD的潜在消费者!

    ……

    VD这个产品相对于磁带录像机而言,主要的优势在于廉价。录像机售价高达一万多元,而且,基本上是外国厂商垄断的时代,一款上市价格仅四五千元的VD当然迅速的风靡市场。

    历史上的VD,只在香港、中国和东南亚各地流行,欧美日本市场可以忽略不计。

    主要因为欧美国家观众喜欢看体育赛事,足球、篮球等等赛事播放期间,一些体育爱好者是会拿着录像机去把电视上直播的内容给录制下来。

    VD在历史上,拿不下欧美日本市场,主要就是因为,它尽管有廉价的优势,却不具备录像功能。对于亚洲大部分地区市场而言,价格因素是最重要的。但欧美等等发达国家市场,却优先考虑录像之类的功能……

    70年代中期,松下和索尼曾经展开了激烈的录像机技术标准之争,最终是松下赢得了胜利,主要因素就是松下的录像带标准可以录4个小时的节目。而索尼公司推出的录像机,虽然清晰度等等指标要超过松下,却仅能录制2个小时的节目。而欧美一些观众,喜欢人不在家,但却是用录像带吧电视上直播的节目录像保存下来。2个小时有时候,远远不够用。而4个小时,有时候则是可以人不在家的情况下,把一场完整的比赛,或者是电视剧给录下来,之后,回家看录像直播,就不会错过节目了。

    正是因此,录像机尽管价格不便宜,却还未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

    但是,林棋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欧美日的市场,而是,先靠着VD的廉价,占据不发达国家市场。等到VD的用户规模超过录像机,那么,可以反过来进攻发达国家市场。

    即使是发达国家的录像机市场,绝大部分的用户,也用不到录像功能,而是使用录像带观看影片。既然如此,用更加廉价的VD岂不是能看更多的影片吗?

    通过逐步侵蚀录像机的市场,逐渐让VD野蛮的发展成世界的主流家庭影视播放终端。

    即使有竞争对手模仿,但是……现在的MPEG解压缩技术,可并没有公开。所以,模仿者想要吃透技术的难度,可是比90年代,MPEG成为公开的标准要难多了。

    至于,所谓一流的企业制定标准?然后把标准公开出去?滚!

    这是在一堆专利流氓,都有类似的技术专利,谁也无法统一标准,无奈进行妥协,制定统一的标准,之后,大家一起吃肉!

    而更加的境界,则是,吃独食!

    在技术上绝对领先,注册了数千个国际专利。凭本事垄断市场,为什么把技术标准公开?

    林棋就准备这么耍流氓!

    注册了一堆专利,设置了强大的护城河不说。而且,即使一堆专利也没办法阻止对手模仿是吧?

    那好……等到VD已经泛滥了,咱再推出DVD,傻眼了吧?未来几十年的技术升级路线,足以让其把任何试图在这个市场跟他竞争的对手被玩死。

第206章 廉价是硬道理() 
1983年3月末,在香港试水投放的1万台VD,迅速脱销。

    卖的这么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廉价!

    廉价是硬道理,这在任何时代,都是金玉良言。

    后来,中国白色家电逐渐在全球市场上将日本家电品牌取而代之,并非质量上全面超过日本品牌,而是因为——便宜。

    性能差不多的空调而言,日本3匹大立柜空调卖两三万,中国同规格产品卖5000块钱,自然可以在大部分市场,所向披靡,将其取而代之。

    市场被占领了,就有更多资金用以提升技术,随后技术和质量自然也会全面超越。

    林棋就是深信——先把市场占领,形成垄断优势再说!要想要形成垄断优势,最容易的策略就是——倾销!

    后来,国际上越来越反倾销,一次保护其当地的产业,就是因为倾销战术太牛逼。只要把你当地的产业挤垮,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之后,价格还不是任由我来定?想要多高的毛利率就多高的毛利率!

    VD的打法就是低价、低价、低价!

    即使原本的历史上,92年~93年VD上市,也是靠着低价,迅速在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市场,淘汰了录像机。不过,那时候,中国厂商仅是机灵,看准了机会就下手。实际上,VD的核心零部件都不能自主生产,所以,一开始VD上市也是高达四五千元。随着市场飞速壮大,很多零部件能够找到廉价的国产货之后,价格才进一步飞流直下,降低到两三千元,甚至用不了几年就跌破一千!

    而新飞电器的产品国产化率,甚至比历史上的90年代初做的更好。即使是激光头这样的元件,距离自主生产大概也仅需要一年时间了。正是因此,飞利浦公司的激光头供货价也是飞速降低,目前,一套激光头组建甚至仅需150美元,比一年前降低了50%!

    一方面是因为,D、D—ROM对于激光头的需求量巨大,量产之后,降低了飞利浦公司是生产成本。另外,就是飞利浦公司知道,新创业电子公司有自主生产激光头的能力和意志,所以,只好通过不断的降价,来稳住供应商的地位。

    当然了,VD的低价是跟录像机比,由于市场上没有更低价的同类产品,所以,每台VD给销售渠道合理利润的同时,厂家还是可以赚取每台VD300元的利润!

    之所以,VD要赚钱,是因为盘古主机烧钱太厉害,短期内不能再搞出新的烧钱机器了!反而,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