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玲-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去的时候,衣服已经湿了一半。

    好在热水也准备好了,马上就能洗了澡。

    何筠玲躺在床上,听着外面沙沙的下雨声,不知道怎么的,睡不着了,也不知道胡瑞回来了没有前一两个月传来消息,西北大旱,很多庄嫁还也不及成熟已经旱死了,百姓有些变成了难民,就等着朝廷的救济。

    自己这里所处是江南,倒没有干旱的情况,只是这场雨下得太没有征兆,且经久不停,她心里面隐隐地担心起来,别是到江南涝起来了。

    到了第二天,雨小了些,还是还没有停,何筠玲一起来就往胡二太太这边来。

    “舅舅昨天什么时候回来的?”

    胡二太太摇了摇头,“你舅舅一整晚都没有回来人回来说,因为这大雨,外面的一些街道都淹了,水泡进了老百姓房里,听说一些粮食也给淹了,你舅舅他们怕街里的粮食也被淹,赶紧的做措施呢。”

    何筠玲有些担心,“那舅舅一晚上没睡,也不知道有没有吃上口饭?”

    胡二太太点了点头,“这倒是送了过去,也不知道有没有吃好呢。”她说着脸上也是担心,再叫过朱妈妈找人再带点糕点过去,看着老爷吃了再回来。

    这雨持续下了五天,时大时小的,但就是没停过。

    真如何筠玲担心的那样,真有涝起来了。

    田里的庄嫁也快到收获了,看着这雨势,胡瑞让农民们赶紧冒雨抢收了。

    街上也积到小脚高的水,很多人家的门前都铺上了高高的沙包,一眼看过去,街道就像河流一般,大家都暗中祈祷这雨快些停,要不然就算收回来的粮食,没有太阳晒很快会发芽的。

    胡瑞好几天都歇在街门里,胡二太太就按时让人把饭菜送到那边去。

    何筠玲看着这个情景又是担心起洪水,这可是很可怕的,她一想就赶紧让人过去给胡瑞作提醒。

    胡瑞这边也想到了,也是赶紧让人去观察水坝的情况,先转移下游的老百姓。

    家里的人也跟着胡瑞紧张起来,家里很多时候都静悄悄的,就算是下人走路也轻了不少,怕是惹到主子高兴。

    到了第八天雨终于停下来了,洪水也没有,大家刚松了一口气,却是收到消息西北那边的鞑子再次卷土重来打进来了。

    虽然离自己这边远,但是因为本国遭遇旱灾又水灾,粮食大减产,所以粮食也变得紧张起来了,一直以来江南都有粮食之仓的美称,但是现在刚遇上了水灾,这粮食大减,就算有也是去年前年留下来,朝廷已经派官员过来征粮了,这边的百姓们又是哀声遍野。

第一百二十章 遇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想而知,这粮食肯定会涨。

    城中富户赶紧囤起粮食来。

    胡瑞作为一县之主,就忧心起来。

    因为已经有些老百姓细户粮食不够了,这样子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性。

    胡二太太作为胡瑞的枕边人,这些事情她多少知道些,也跟着忧心起来,跟刘太太这些官太太们还有朱妈妈这些心腹商量着要不要开些粥棚之类的。

    刘太太觉得事情还没有到那个时候,看看再说,要不然会引起大家更加疯枉的抢购粮食,加惧老百姓的恐慌。

    只是这话说完没两天,城外的一些官道就起了杀人抢劫的案件,好几个商队都被抢劫一通,个别的路人被杀了抢了财物的,甚至还有涌到村庄里抢粮食的。

    这边的官府也接连地派官兵前往捉拿,捉了一些人,却发现是北边逃难过来的难民。

    城里也有一部分的难民已经涌了进来,只是没想到,难民越来越多,有些没有得到安置的就动起这些抢夺的脑筋来。

    这时候,胡二太太就组织起了几个官太太一起开设了粥棚,供应那些难民。

    接着很快朝廷的征粮官过来了。

    这队征粮官厉害了,一路把动乱的难民还有趁机浑水摸鱼的盗匪又或者敌国在制造混乱的奸细,都给揣了,顿时官道上都畅顺无比起来。

    西北在打仗,现在过来征集的是官粮。

    这时候很多富户们都不吭声了,也不敢随意地抢购粮食了,怕被朝廷的人盯上。

    何筠玲在街分粥的时候看到了冯峻,一身官服,高大挺拔,比之四年前,脸部线条更加的硬朗冷峻,眉目间沉稳内敛,一派的威武摄人。

    看来征粮官就是他了。

    何筠玲朝他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不过他也不知道有没有认出自己来。

    不是自己自恋,而她真的变化挺大的,由以前包子脸长成了如今的瓜子脸,整个人的神态都不同了。

    冯峻也朝她点点头,向她这边走了过来。

    何筠玲愣了一下,这是要叙旧么?

    冯峻走到他们这一群施粥人的跟前,向胡二太太等人拱了拱手,“我是征粮官冯峻,想向夫人请教下事情。”

    胡二太太也在这里,还有几位其他的官太太,平常她们都不常过来,这些交给下人就行了,只是今天因为是中秋节,这显得特别的有意义,城外有很多难民从故土跑了过来,背井离乡的,太太们也希望自己的出现能带给他们一些希望,当然其中不乏丈夫的名声积攒。

    太太们朝他还了礼,胡二太太交待了这边两句他到旁边的棚里说话。

    冯峻看了何筠玲一眼,“这事情何姑娘应该也知道些。”

    胡二太太愣了下,这人怎么认识玲姐儿?

    何筠玲就扶过胡二太太的胳膊先往棚子里走去,这里人多口杂。

    胡二太太也知道这个道理,虽然有疑问,但还是忍住了。

    冯峻之后就问了问这些天一起在这边开粥棚的人家。

    这些都是胡二太太帮忙组织,当然知道,一一地跟冯峻说了,心里面也隐隐猜到冯峻问这些的原因,于是又是表态,“我会跟她们商量商量家里面有余粮的,看看能不能捐些出来给朝廷。”

    冯峻果然给她作了揖,“夫人高义!”

    胡二太太赶紧摆手,“当不得当不得,我们也只是尽一些绵薄之力,说不上什么。”

    从冯峻的仪态年纪中不难看出这是个出身良好的公子哥儿,而且还是非常优秀的公子哥儿,要不然也不会年纪轻轻就当了这个重任,胡二太太由他的一句夸奖由心里面的高兴。

    “还得麻烦夫人这边把这些富户名单列出来给一下冯某。”

    “这是没问题。”

    最后冯峻看向何筠玲,“何姑娘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何筠玲跟着过来还真以为他有什么问题,原来是说这个,不由地就瞪圆了眼睛,朝他点了点头,“一切都好。”

    冯峻颔首,随后再打了招呼就走了。

    他走后,胡二太太马上问,“玲姐儿怎么跟这冯大人认识?”

    何筠玲不敢说在温泉碰见的那一回,只说在宝莲庵的时候,因为镇国公夫人认错人的原因认识的。

    “他特意过来打招呼,应该也是觉得当时不好意思吧,毕竟我们都是京城过来的,认识一场。”

    胡二太太点头,看来这个冯大人还挺重义气的。

    随后回到胡府。

    胡二太太就找人把城里一些富户名单给列了出来,刚好何筠玲也在一旁,就跟她叨起来,“看来这冯大人是想从富户里下手了。”

    何筠玲点点头,“我觉得这可是个好办法,富户有不少都已经富得流油了,还抢着粮食囤着,再高价卖出去,赚些灾难钱,要是有办法让他们捐些出来也是应该的。”

    “可不是这样么。”胡二太太也是这样子想的,那些富人们因为这水灾却是变得越来越富,而苦的就是那些老百姓们,“只是那些人都精得很,又惯会减穷的,要是让他们捐,少量些可能会有,但是数量大的话就难了,也不知道冯大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捐粮呢。”

    胡二太太心里面就主观地认为这位冯大人会有办法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她的直觉,觉得这位大人仪表过人,姿态从容,无声地给人一种信服的感觉。

    何筠玲摇摇头,“那就看看吧。”

    被胡二太太寄予厚望的冯峻却遇到了难题,如胡二太太说的,这些富户们少量的粮食倒是愿意捐,但是多的就不愿意了,那少量也不过是几百斤的样子,冯峻知道这些人囤量远远不止。

    只是却不能再从他们手中挖出更多的粮来了。

    这一趟征粮也变得不太容易。

    他的幕僚孔先生就让这边的府衙出个光荣名单,把捐了的那些人名刻在光荣碑上。

    只是这个出来之后,成效也不大,再去找他们,他们就喊起穷来。

    而且朝廷给的时间也不多,因为边境那边的战争不等人,早一天把粮食征够,军士们早一天能吃饱肚子,更多一分打胜的可能。

第一百二十一章 喝茶() 
刘太太说要托胡二太太问何家意见的事情因为这些紧张的局势给搁浅了下来。

    胡二太太看她没有问,心里面也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胡秀到现在都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还没有回复她。

    还不知道是不是她那边出了什么问题,难道这样的好亲事也给推了不成?

    胡二太太再是想着这个小姑子对玲姐儿的嫌弃,心里面一阵烦躁起来,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当娘的没心没肺,连这样的大事都不重视。

    何筠玲却是不知道这么多,依旧早上去学堂,中午跟胡二太太管着家里事务,下午或者会出去看看店铺。

    现在她的糕点铺接连开了六家分店,已经开到旁边的州府去了,家里面的钱也有些,听着胡二太太的话置办了一些田产铺子之类的吃着租金。

    之前的粮食紧张她也没有刻意去囤粮,但是因为田庄多,这些自家出产的也有,当然自己是吃不下的,一部分还卖了,一部分就囤了下来,她这时候也看看能不能调些出来,捐一部分,也尽一些绵薄之力。

    这些天的在城外分粥,她感触良多,看到了多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人,不少人还是从战乱地区中流浪过来的,拖家带口,一些体弱的老人和小孩因为受不了长期跋涉和饥饿死在了半路,一些能存活下来的,都已经是饿得皮包骨眼睛无神了。

    她还看多了,母亲拿了食物也舍不得,全部喂了孩子,自己猛地喝水,或者吃树叶,何筠玲最受不了这种场面,也跟胡瑞建议着一些劳壮力去开荒修路修河坝之类的其付劳动,然后由此来发放些应有的粮食,这样也能帮得一些人。

    然后胡瑞告诉她,官府里的粮食也不多了,这些事情做是做得起来,只不过只能安排到一些人。

    陆佩和请她下了贴子,其中也说到这了这捐粮的事情,“我手头上的钱虽然不多,但我也希望能出一份力。”

    陆佩和已经订亲了,说了门当户对的人家,这些天她说服了母亲,希望能从她的嫁妆中,拿一部分钱出来买粮,捐些出去。

    后来还是她家的三叔听说,把她叫过一旁说了些话,陆佩和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是她三叔上次出洋的时候把她之前投资的分红给拿了回来,她就不用去动嫁妆的钱了。

    陆佩和把银子打开给何筠玲看的时候,险些没把她的眼给闪瞎,里面是一箱子黄灿灿的金条,何筠玲目测有上万两。

    “你到底投资了多少啊?回报这么高?”

    陆佩和笑眯眯地道:“五百两,我也没有想到竟然给赚了二十倍回来。”

    “你三叔到底做什么?”

    陆佩和就跟她道:“他一般是运些咱们这边的茶叶瓷器丝绸这些出去,然后再换些琉璃香水这些回来,咱们可喜欢这些东西了,价格又贵。”

    这个何筠玲知道,小小的一个琉璃杯已经卖到百两的价格。

    “不过我三叔这回回来,我祖母不让去了,他都二十好几了,还没有娶妻,要是再出去怕是连个后都没有了,再加上现在这世道也乱了,我祖母现在已经给他物色着妻子人选呢,你看看连我们这些当侄女的都订亲了,他这个当叔叔的还没有成亲,可是羞煞他了。”说起这个陆佩和就觉得乐。

    何筠玲也忍不住笑了。

    “玲姐儿要是下回我三叔再去的话,你也参股进来。”

    何筠玲摇摇头,“不用了,这可是占便宜。”

    俩人再是商量了下捐粮的事情,然后何筠玲就回家了。

    把自己的意思也给胡二太太说了。

    胡二太太欣慰道:“我也是这样子想的,准备从庄子上调些粮食过来,给冯大人捐去,早日把粮食征够,他也好早些送到将士手上。”

    “那舅母那我的跟你一起吧。”

    胡二太太想了下也点头,“跟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