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宫锁帝梦-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皇上,奴才认为保国会只能误事,只会令人心不安,不如趁早将其查禁掉以免将来势大不可治。”

    光绪皇帝冷眼看了看他说道:“会保国,岂不很好吗?禁它干什么?”

    刚毅碰了一个钉子,极不服气地走入了列中。

    恭亲王毕竟年岁大了,精力也不如前了,偶然一次风寒竟弄得一病不起,虽经御医百般调治,但依然无效,终于满怀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光绪帝得知恭亲王奕??病逝时,不觉伤感起来,虽然恭亲王死了,对变法会少一层阻碍,但恭亲王一死,自己也就少了一层保护伞。

    以前恭亲王在时,还能遏制一下老佛爷的淫威,可是现在恭亲王死了,又有谁还能保护这可怜的皇帝呢?

    当绪帝想到这儿时,不觉伤心地流起泪来。

    就在恭亲王死后不久,康有为写信给翁同和,催促他抓紧时机,协助光绪变法。 ?于是,翁同和将这封信转呈给了光绪,光绪看后决定趁现在进行变法。

    “翁同和,你将交总署讨论吧,让他们拿出个具体意见来。”

    翁同和将那本康有为的著作交给了总署,但光绪帝却迟迟得不到众大臣拿出来的意见,这令光绪帝很是恼火,终于有一天说:

    “你们胆敢违抗圣旨,朕交给你们的事办下来了吗?”

    “启禀皇上,奴才们正在加紧办理,请皇上息怒。”但这个怒怎么能平息下来呢!不说息怒恐怕还好点,一说息怒可就坏事了。

    “你们只知道叫朕息怒,只知道推说正在办理之中,为什么就不能尽快办出来。每次问你们,你们都这样推脱,朕还要你们干什么,整天食朝廷的俸禄却不为朝廷办事。”

    诸大臣见皇上真动怒了,吓得一个个赶紧叩头,他们也不说“皇上息怒”了,只是说“奴才们尽快办出来。”

    光绪帝知道这些大臣有老佛爷撑腰,自己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所以在退朝时,他将******叫住,奕??是在奕??死后接替了他的位置。

    “启禀皇上,有什么事吩咐臣去做?”

    “你去转告老佛爷,就说朕不想做亡国的皇帝。如果太后不肯给朕办事的权力,朕宁可退位!”

    “是,奴才这就去。”吓的庆王一惊!

    李莲英一听庆王来了,马上着小太监到门前相迎。朝中大臣中,李莲英与庆王关系相当密切,所以他亲自赶到门边相迎。

    “李大总管,老佛爷是不是歇息了?”

    “是。”

    “你能不能将老佛爷叫醒,就说我有要事回报。”

    “好吧,我去叫老佛爷。”说着就走向慈禧太后的寝宫,一会儿,李莲英在门前招手,示意庆王过去。于是,庆王整了整朝服向慈禧太后的寝宫走去。

    “什么事啊?非得这个时候讲。”一进门,老佛爷就不高兴地问庆王。

    “回老佛爷,是皇上叫我给您传话。”

    庆王将光绪皇帝的话原原本本地讲给了老佛爷听。慈禧太后一听就火了,咬牙切齿地说:

    “他不愿坐这个皇位,那哀家就不想让他坐了。”

    庆王一听,连忙劝解道:“回老佛爷,臣私下认为这使不得。”

    “为何使不得?”

    “如果因为这事就将皇帝轻易废掉,只恐怕会带来各国公使的干预,另外,现在要求变法的呼声也相当高,听说湖南巡抚、湖广总督均支持变法。臣以为,老佛爷不如暂且让皇上进行变法,过一段时日再说。”

    老佛爷仍然很是生气,但已消了些。李莲英看慈禧太后这副样子也赶紧说话,因为他怕老佛爷要是气不消弄得谁都不舒服。

    “老佛爷息怒,不要伤了您的玉体。而且奴才认为庆王说得很对,不如暂时让皇上试试,看他能干出什么名堂来。”

    慈禧太后本来对外国干涉就有一种担心,现在听李莲英也这么说,于是也趁势下台阶,平静地说道:

    “你去告诉皇帝,哀家让他办事,等办出模样再说!”

    庆王叩了一下头,然后抬起头来看李莲英,他见李莲英示意他走,于是庆王磕了两个头就退出了慈禧的寝宫,坐轿顺原路回到了自己的官邸。

    等庆王走了,慈禧太后对李莲英说:“小李子,你看这样行吗?”

    “回老佛爷,奴才以为可以,只是要加强对皇上的监视,不怕他为所欲为。”

    老佛爷赞许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庆王回去后,在上朝时,向光绪帝进行了汇报。但他不敢原原本本地说,他只是说:

    “回皇上,老佛爷说过:只要皇上能做出一番事业,她不会加以阻挠。”

230 龙颜大展() 
庆王回去后,在上朝时,向光绪帝进行了汇报。…… 。 ?   ?但他不敢原原本本地说,他只是说:

    “回皇上,老佛爷说过:只要皇上能做出一番事业,她不会加以阻挠。”

    光绪帝很满意庆王的这个回答,但他并没有亲耳听老佛爷说,心里到底还是有些不安。

    等到例行的向慈禧太后请安的日子到了,光绪帝又向慈禧太后提出了这件事。

    “儿请求亲爸爸能支持儿变法。”

    老佛爷和颜悦色地对光绪说:“皇上,你要办事,这是好事情。你尽管去办吧,亲爸爸是不会加以牵制的。”

    光绪皇帝听了很是高兴,心里像喝了蜂蜜一样甜甜的。

    这样最后一层顾虑没了,光绪帝要大展手脚了,进行他期望已久的变法图强一事了。

    勤政殿,光绪帝临朝处政的地方。

    今天皇上看来很是高兴,看奏章时时而神采飞扬,时而轻舒笑颜,弄得下面的众位大臣很是莫名其妙,不过大家都明白一点:今天皇上可能有喜事。

    皇上自从得到老佛爷的亲口许诺后,心情

    皇帝心想:既然能得到亲爸爸的赞成,我就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大展鸿图,我要让大清重新崛起,要让外寇不敢轻瞧我满清。

    在皇帝看来,似乎老佛爷许诺后接下来的就是变法所带来的富强。

    下面诸位大臣中,那些主张变法的人今天见皇上非常高兴,他们心里便猜测可能皇上变法有望了。

    而那些反对变法的人呢,最不愿意看到皇上龙颜大展,这仿佛是对他们的最大的伤害似的,他们希望看到的是皇帝整天愁眉苦脸、长嘘短叹。

    皇帝想着自己的心事儿,诸位大臣又在揣摩皇上的心思,所以大厅上出现了片刻的宁静。

    恰在这时,一位名叫杨深秀的御史出列,对着御座叩了几个头道:

    “皇上,奴才以为应该变法了。如今朝内朝外,要求变法的呼声甚高,而且当此国家危难深重之时,奴才认为如果不变法,我大清将不再承继大统了,万望皇帝三思。”

    “朕知道了,下去吧。”说到这儿,光绪想起前日的一份奏折来,奏折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等人上的书。

    在那个折子中,徐致靖等人提出要光绪帝下诏定国事,在全国进行变法,以挽救国家危亡的命运。? ?如今杨深秀又提出来,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他决定在全国推行变法:“传谕军机大臣。”

    其它官员知道召见军机大臣是要有大事商量,所以他们纷纷磕头下朝来,在路上撞见各位军机大臣,一个个神色肃穆,不苟言笑。

    “朕今天决定变法,你们着拟一份诏书,今天下午给朕。”

    “皇上,不知诏书要写些什么内容?”这是庆王的推脱之辞。

    因为他也知道,皇上变法可能会失败,他不愿在失败后承担起写诏书的责任,他要让皇帝当面交待内容,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变法失败他就不会因起写诏书而受罚,因为这仅仅是奉皇帝的意思而写。

    “你们几位商量着办吧,拟好后今天下午上朝时给朕。”

    既然套不出皇上的词,怎么办呢?于是几位军机大臣将脑袋凑在一起,商量该怎样构思诏书的内容。最后商量半天,决定这样写:

    “几年以来,很多大臣讲求时务,主张变法自强。只因当时风气没有大开,议论莫著一是。有的人借口志成忧国,认为旧规章必须恪守,新办法必当废除。

    众说纷纭,空话连篇,于是无补。试问:当前时局如此紧张,国家如此衰弱,如果仍然使用没有经过训练的军队,仍然利用有限的军粮、饷银,而读书人又没有实际学问。

    做工的又没有良师,势必同外国强弱悬殊,贫富相异,难道真能用木棒去击退人家的坚兵利甲吗?

    纵然以中国传统的大经**而论,五帝三王,也没有互相沿袭。好比冬天穿毛衣、夏天穿麻布一样,因时而异,不能相同。

    因此,特明白宣布:从今以后,朝内外大小诸臣,自王公到凡人、百姓,都应当努力进取,发愤自强,用圣贤的学问培植根本,又必须广泛采取西学中切合时务的内容,一心一意讲求,以补救过去空泛、迂腐、荒谬的风气所造成的流弊。

    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要只学习人家的皮毛,不要流于口头空谈,总希望化无用之人才为有用之才,培养出能变通,能有益于世务的人材。”

    一石激起千重浪。

    变法诏书一颁布,变法派人士便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是光绪皇帝的人才:如康有为、总署章京张元济、江苏候补知府谭嗣同、湖南按察使黄遵宪以及梁启超等变法派人士。

    这令光绪帝很是兴奋,但接下去该怎么办呢?他又茫然不知所措。

    光绪帝自从宣布变法那一天起,整天就不知疲倦地处理各种奏折,观阅康有为等人上呈的新书。散朝后回到养心殿,往往还,直到传膳太监叫进膳为止。

    这天,光绪帝正在批阅大臣们上的奏章,忽然看见一个名叫宋伯鲁的御史递上的要求废除八股文的折子,光绪皇帝记起康有为曾在他跟前提过这个人,知道这人很有变法头脑。

    于是他将折子拿起来展开一看,见上面写道:

    “臣窃以为八股制蒙蔽人们的思想,束缚人们的思维,弄得人们只知道、,不研究对时局有用的学问,不研究当今世界各国的事。通过八股考试的官员,只知道如何保官以及如何升官,却不热心怎样使国家强大。

    臣以为:甲午年的割台湾、赔巨款;去年的失胶州湾、让旅大港,这些全是由于八股取士不讲实际学问造成的。

    如果皇上再不废除八股,恐怕我大清还得割让土地,丢失城池,赔偿巨款。臣希望皇上能够三思,权衡利弊,不要再让八股苟延残喘、祸国殃民了。”

232 杀罚立威() 
珍妃这时还未起床,听说皇上来了,赶快起床迎接皇上到屋内。小说 。 ?

    珍妃早在昨天就已听说了翁同和被开缺回原籍的消息,自然免不了伤心了一夜,但她没想到光绪皇帝今天这么早就来到她这儿。

    看着皇上那双因没有睡好觉而红肿的双眼,珍妃不免一阵心痛,毕竟师生情深啊!

    珍妃知道这时候安慰光绪帝是没用的,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那只会增加皇上的苦恼,于是坐在光绪帝的对面,静静地陪着皇上直到天明皇上上殿。

    一个上午,光绪帝怎么也没有心思,好不容易捱到散朝,于是光绪帝信步出了宫门。他坚信翁同和今天出宫会从此而过的。

    翁同和昨天晚上也未能睡好觉,今天一早本来想跟皇上辞行,但不凑巧,皇上到珍妃那儿去了,但翁同和又不忍不见皇上一面,因此一直在那儿等。

    现在见皇上出了宫门,赶快上前向光绪皇帝辞行,看着皇帝那单薄的身体,翁同和的双眼湿润了。

    “皇上,臣翁同和向你辞行。”

    光绪帝看着跪在地上的翁师傅,轻轻说了声:“师傅别怪朕,好好保重自己为”

    翁同和站起身来,意味深长地望了皇上一眼,转身就要离去。但这一离去,也许一辈子也见不着皇上了,有些话他觉得应该向皇上交待。

    “皇上,臣与你朝夕相处二十多年,深知你身体虚弱多病,在这个时候,变法需要你,国家需要你,希望你能好好保重身体,不要让臣下失望。”

    光绪帝知道翁同和说这话的深层意思,那就是只有自己立得起来,变法才会成功,大臣们才敢放心地协助变法,要是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变法准得失败,这真是难得翁同和一片苦心。

    “朕会的。”光绪帝哽咽着答道。

    “康有为才能胜我十倍,在我走之后,皇上变法可多依助于他。朝中大臣大多反对变法,特别是军机大臣刚毅,皇上不可不提防。

    至于老佛爷,她是在隔岸观火,希望皇上不要太拂她的圣意,顺着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