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腐村-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恨情仇都看惯了,电视里那些情情爱爱的故事已经越看越没有意思。只是俊超喜欢,他就陪着,他一直坚持着守岁的传统,一定要等到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他才会去睡。

    最重要的是每年除夕,水清和彩云都会打电话来,一家人在电话里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七老汉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想念儿子,儿媳妇的,尤其是儿子。

    中国人几千年的观念里,儿子就是香火的延续,就是一个家族绵延不熄的火种。尤其农村里,人们更看中一家人有没有一个儿子。那些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说话都要矮三分,吵架都会被人家骂成绝户,和尚户。

    七老汉几个孩子中就水清一个儿子,他是把他当成心尖尖来心疼的。水清也长得随他,高高大大的川中汉子,比他还要俊俏好几分,勾得那些女人的眼光都随着他转。有这样一个儿子七老汉心里也是骄傲的。

    几个女儿都打过电话来了,她们都不放心七老汉一个人在家过年,怕他心里不好受。七老汉也谢绝了女儿们的邀请,传中的习俗是三十初一必须在自己家过的。过不起年的人才会去别人家。

    七老汉一直在等水清的电话。一整天了,他总是时不时的摸一下裤兜里的手机,总是疑心手机响了,掏出来看时却什么也没有。

    七老汉觉得自己越老越像个孩子,老是这样矫情于一些细小的琐事。也许娃们忙,俊超去了那里,他们得带着他到处去看看,到处去玩玩。等他们忙完了就该给自己打电话了。

    从早晨到夜晚,七老汉总是找各种理由来宽慰自己,娃们忙完了就会打电话来了。

    一个人守着一桌子菜,七老汉想着等孩子们的电话来了就开饭。虽然不能够和娃们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大家通一通电话也算是聚在一起了。

    央视春晚已经开始了,主持人笑盈盈的给全国人民拜年了。

    球球都有些等不及了,在桌子边蹭着七老汉的裤腿,嘴里呜呜的叫着撒娇。

    “好了,球球,饿了吧。”七老汉从桌上拿起一根鸡腿丢给球球。

    球球叼着鸡腿跑到电视机前面,伸出舌头舔了舔,抬头看着七老汉。球球也感觉到七老汉心里的变化,把鸡腿放到一边冲着七老汉叫了两声。

    七老汉叹了一口气,也许娃们忙着吃年夜饭吧。

    “球球,小家伙,陪着爷爷一起吃年夜饭吧。”

    七老汉把饭菜从桌子上端下来放在一块装化肥的蛇皮口袋上。

    “来,球球,你吃一块鱼。”球球看看七老汉夹过来的鱼块,汪汪的叫了两声。

    “过年了,吃年夜饭了。吃块鱼,年年有余,喝杯酒,长长久久。”七老汉絮絮叨叨的说着,眼睛里流下一行老泪。

    球球跑过来,伸出舌头舔七老汉的脸。球球柔软温暖的舌头让七老汉想起水清和俊超小时候放在他掌心里的小手。

    “球球,爷爷是不是太矫情了,我只是想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啊,爷爷,想他们啊!”七老汉忍不住的抱着球球哭起来。

    到处的烟花鞭炮噼里啪啦的响着,浓重的硝烟味道到处弥漫。一个人一条狗的年夜饭是那么的孤独凄凉。

    也许,娃们吃过晚饭就会打电话过来了。七老汉看着电视里的节目,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快乐,那些满脸堆笑的主持人,那些卖力演出的演员们,他们都在极力营造一个欢乐祥和的年节气氛。

    主持人开始倒计时了。午夜的钟声响了,新的一年来了!屋外烟花爆竹的声音更加的热闹了。

    七老汉摸一摸裤兜里的手机,金属的机壳触手冰凉,七老汉的心也一片冰凉。

    难忘今宵的歌声开始唱起来了,央视春晚也到尾声了。

    七老汉裤兜里的手机始终没有响起来,他终于还是没有等到那个电话。

    七老汉关了电视,走到院子里。

    满天的星斗闪烁着,壮丽的星空下,车车山的暗影静默在夜色里,始终无言的看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夜风吹过来,院墙边的老杏树簌簌的摇晃着那些老弱的枝干。

    七老汉抚摸着老杏树那粗糙的树皮,这树也老了,今年春风吹来的时候,它还会不会开出一树繁花。

    这树是七老汉出生时种下的,这树伴着他走过了那么多岁月,像是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伙伴。

    小时候,每一年他和刘小四都盼着杏树开花结果。那时候,杏子才刚开始泛黄,他就猴子一样的爬到树上,摘那些还有些酸涩的果子。刘小四就在树下眼巴巴的望着他,等着他摘下一兜子果子来。他总是挑一个最大最黄的杏子,塞到刘小四嘴巴里,然后看那孩子眯着眼,皱着眉,酸得一塌糊涂的样子。

    后来,有了水清,又有了俊超,孩子们都喜欢这颗老杏树。它每一年春天总是开出一片粉色的云霞,装扮着这小小的院落。每到夏天,它总是满枝黄黄的硕果,那果子软糯酸甜,比别人家的好吃好多。

    俊超和他老子水清一样,吃杏子都能够吃饱了。

    现在这棵树和自己、刘小四一样的老了。

    树老心空,人老牙松。

    七老汉拍了拍老杏树的树干,树干发出一阵砰砰的空响。

    这树的心真的空了,七老汉没有等来水清的电话,他的心好像也空一块。

第四十二章 出门就是赚()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大年初一,川中人的习俗都是要出门去转一转。“转”谐音“赚”,出门转,就是赚钱,转运。

    今年车车山的人们有一个新的去处,那就是去转一转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那是川中通过陵州的第一条高速公,据说是要通到贵州去的。

    七老汉,刘小四,吴篾匠几个老哥们相约着去看看修建中的高速公路。

    一路上有很多相识或者不相识的人都去看高速公路。

    远远的就能够看到高速公路高高的路基,像一条巨龙穿山越岭而来,逶迤盘绕在川中大地上。

    三个老哥们儿指点着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的高速公路,满眼是惊奇和感叹。

    “这条路这样修过去得挖掉好几座大山吧?”刘小四说。

    “怕不能吧,这东西得占多少土地啊。”七老汉庄稼汉子的本色,觉得那么多好的土地被占了有些可惜。

    “这是国家工程呢,那高速路那么宽,可以并排着跑十多辆车的。”吴篾匠觉得自己见识要比七老汉和刘小四多,开始跟他们解释起来,“人家说,那高速路要保持一样的水平,要逢山开山,遇水搭桥,车子在那样的路上开起来比飞机还要快的。”

    “你吹牛哦,那不是人都不敢站到高速路上去了,那车子开过来,刮起来的风都会把人吹走了。”

    “你真是少见识,你还敢站到高速路上去了,你咋个不站到飞机脑壳上去。”七老汉很看不起刘小四的见识短浅。

    “那是的,高速路上都不准行人,摩托车,自行车上去的。你想一想,那些车子开得那么快的,一台车撞上去,后面都会撞上一大串的,你要是站到高速路上,那些车子开过来都会把你撞成泥巴渣渣。而且,撞死人都不负责任的。”吴篾匠又是一通数落刘小四,好像他自己见过真正的高速公路一样。

    刘小四就闭了嘴了,再也不说话了,觉得自己就像是那只掉到井里的青蛙,没有见过比簸箕还大的天。

    终于是走到高速路的路基下了。

    那高高的路基有两层楼房那么高呢。三个人手脚并用的从路基下爬到路面上来。

    “我的妈呀,真宽啊!这路面得有十多丈吧!”刘小四一步一步从这边走到那边度量着路面的宽度。

    有年轻人骑着摩托车从还没有完工的路面上飞驰而过。他们也趁着路面没有完工,摩托车还能够上来,体验一下极速奔驰的感觉。

    “七哥,这修一条高速路得花不少钱吧,那票子堆起来得有二峨山那么高吧。”

    “那是,现在我们国家有钱了,这条路只不过是个小建设。你没有看新闻吗,人家说还要从北京修高速路到台湾呢。”

    “真没想到,我们这辈人还能够看到这些新鲜玩意。”

    “那是啊,你看现在水泥路都修到各家各户了。以后还要通自来水,天然气,这农村也不比城里差,人家城里人还想要往农村跑呢。”吴篾匠说,“王春花的二儿子还想要回乡下修房子呢。”

    “那是啊,我们农村空气好,吃的东西,喝的水都干净。”刘小四说,“明秋他妈回去了都不习惯,还吵着说要回来的。”

    七老汉鼻子里轻轻地哼了一下,你两个鬼东西眼气我呢。把农村说得那么的好,可是咋个娃们出去了就不想回来。村子里的人总是一年比一年少。

    七老汉看着眼前绵延伸向远方的高速公路,仿佛看见许多的人正沿着这路走向他不知道的远方。人们行色匆匆,没有人停下脚步看一看路两边的田野村庄。

    七老汉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这一辈子吃过那么多苦,也见证了这个国家的诸般变化。

    小时候,能够吃饱就是最大的幸福。七老汉庆幸自己挨过五**年,那时候,村子里饿死了多少人啊。那些苦难的记忆,让他们那一辈人想要忘记却又刻骨铭心的留存在记忆里。

    后来,改革开放了,田地承包到户了,终于是不愁吃穿了。人们的理想又变成了什么“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时候七老汉想要是能够过上那样的日子这辈子真的值了。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小楼房了,手机也成了平常物件了。电视,洗衣机,冰箱,这些东西都是他想都不曾想过的。

    现在这巨龙一样的高速公路就在他脚下。他都不知道这个世界还要怎样变化。

    这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很多想都不敢想的福都享上了。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是七老汉心里就是觉得空落落的。七老汉很怀念以前的日子,生活有些紧巴巴的,一家人围着责任田转。春种秋收,累了发几句牢骚,高兴了唱几句山歌。那样的日子,虽然清贫却也踏实。

    不是七老汉思想落后,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只是到老来越来越希望儿女们围绕在身边。都说养儿防老,现在养儿养女都不防老了,到老了还得靠自己。

    哪一天动不了了,就自己等死吧。

    这新年第一天,出门转,倒是转出七老汉一肚子闲气来。也许是昨夜一直没有等到的电话影响了七老汉的心情。

    刘小四还沉浸在兴奋中,那种没见过世面的造孽样子:“你说,明秋他妈会不会过完年来找我啊。那天你在我家睡觉的时候,她打电话说想我了。这高速路要是修通了,他们从省城来可就方便多了。”

    “她啊,会来找你,还会把你接到城里去,你啊就成了城里人了。到时候,你娃眼睛都长到脑壳顶上去了,就认不到你七哥了。”七老汉白了刘小四一眼,一个老女人就把你稀罕成那个样子,没出息的样子。

    “七哥,你取笑我了。”刘小四听出七老汉心里的不痛快了,“七哥,我就成了城里人也认得到你的,你是我亲亲的干哥哥呢。”

    “王春花也说过完年,要摆喜酒的。我说都老头老太婆了,还摆什么喜酒啊?”吴篾匠听见刘小四提起那个老女人心里不平衡了,也故意的说。

    “要得的,你再找个八抬大轿,请个戏班子,看你们两个老东西还好好的做一回新郎倌新姑娘。两个不要逼脸的老东西。”这家伙真是得意忘形呢。

    “真的要得的。王春花的儿子们愿意出钱的,说让我们热热闹闹的结婚的。我看你的主意不错哈。”吴篾匠也故意气七老汉。

    “不转了,回家了。你两个狗东西故意气我的。”七老汉扭头往家走。

    背后刘小四和吴篾匠挤眉弄眼的做鬼脸。两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孩子一样的笑起来。

第四十三章 人去村空() 
春节过后,打工的人就陆续的离开了,热闹了一段时间的车车山又慢慢的归于平静了。

    漂泊在外的农民工们,像是迁徙在城市和乡村间的候鸟,遵循着时令来回往返。

    每一年的春运在中国大地上像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运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会出现如此壮观的人员流动。而那些农民工是这些流动人员的主力。

    在城市里流尽了汗水,受尽了苦累,换不来一片立足之地,只有每一年春节回家,才会有那种踏实的存在感。

    过年回家,妻儿团聚,祭祀先人,享受短暂的天伦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