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级工业主-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61章 人员到齐() 
来人见唐飞有客人,马上一个抱歉的眼神,立刻退了出去,且将门轻轻的关好。

    乍一看,似乎很陌生。但很快唐飞就知道这是谁,心中一阵高兴,见对方退出去也行,并没有说什么。反正人都已经到了,不急于这一时。

    谢振华当然不认识这名中年女性,他道:“唐总,你有客人过来,耽误你了。”

    唐飞挥手道:“没有,没有,你刚才问第二台车的dj4型控制系统什么时候试制,是吧!”

    “对,对,就是这件事情。”

    这是谢振华非常关心的,第一台车的控制系统试制出来,肯定不能用于交付红星厂,因为第一台控制系统经过了很多项试验,其中包括各种苛刻环境的试验,以及最后的破坏性试验。

    经过这么多的试验,这套控制系统的质量再好也不能装车使用,必须等第二台,甚至第三台。

    这么优秀,这么卓越的控制系统,谢振华想早一点得到它,早一点将它装上自己的电力机车,巴不得唐飞他们马上开始第二台车控制系统的生产制造。

    唐飞稍微想了一下道:“嗯,大概还要一个月左右吧,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会根据第一台车控制系统试制过程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设计资料,对工艺资料等进行完善。”

    “这估计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些全部完善好之后,我们就会着手第二台车控制系统的控制,争取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第二台车的控制系统试制出来,到今年下半年,我们争取进入dj4型控制系统的小批量生产,明年进入正式大批量生产。”

    第一台车的控制系统的试制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这是因为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积累经验,遇到问题需要整改。

    有了第一台车的控制系统的试制经验和基础,第二台车就会快很多,第三台的生产制造周期还会缩短,等进入小批量生产制造,到了那个时候,技术相对稳定和成熟,每一台控制系统的制造周期会大大缩短。

    谢振华是搞技术的,完全知道这些。

    他只是没有想道,唐飞他们只需要一个月,然后就能开始第二台车的控制系统的试制,他以为起码要两、三个月呢。

    他认为,第一台车的控制系统试制完成之后,肯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整改,设计资料,工艺资料都需要大幅度的改进,起码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唐总,你们只要一个月的时间!”

    谢振华的语气之中透着浓浓的惊喜,尤其是唐飞说了,今年下半年进入小批量生产制造。

    这样一来,红星厂小批量生产制造的dj4型电力机车就能装上完全国产化的控制系统,因为红星厂关于dj4型电力机车的小批量生产制造也在今年下半年左右。

    同唐飞交谈一番,谢振华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完全心里有数,知道唐飞还有客人,他也不想耽误唐飞的时间。

    他起身告辞道:“唐总,那我就先回去了,我要将了解到的情况详细的向常总做一个汇报。”

    唐飞起身相送,将谢振华送到办公室门口,这才又回到自己的老板椅上坐下来。

    没有多久,门外又响起了敲门声。

    刚才那名干练的中年女性敲门进来,恭敬的道:“老板好,郝红霞向您报道。”

    唐飞的猜测完全没错,这就是自己召唤的微电子和芯片领域的技术专家,国内某著名微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郝红霞。

    “郝专家,你来得真快,你们四个人之中,你是第一个到的。”

    郝红霞道:“老板,我就在国内,马上辞职,乘坐飞机就过来了,我希望早一点投入到工作之中,早日将我们的第一款手机芯片研发出来。”

    充满干劲,这是好事。

    唐飞心中到,不愧是自己召唤的专家,事业心强,对自己也忠心耿耿,一有召唤,立马过来报道。

    和郝红霞聊了一下,了解她的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唐飞将王海龙叫过来,由他去安排,将郝红霞暂时先安顿下来,等其他三人到齐了之后,再一起去深海市。

    第一台车的dj4型控制系统试制成功,没有多久,为聂青山他们厂设计研发的dj4型控制系统也全面完成试制准备工作,开始试制。

    因为有为红星厂试制成功第一台dj4型控制系统的技术基础,这一dj4型控制系统的试制准备工作就顺利得多,在速度上也快得多。

    听闻试制准备完成,即将开始试制,聂青上高兴之极,他人虽然没有过来,但特地打电话过来,特地向唐飞表示感谢。

    聂青山的话语之中充满了感激。

    九洲工业有限公司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完成试制准备工作之后,将迎来正式试制,他们厂将来就能用上国产的电力机车控制系统。

    他们也在推行提高国产化率的工作,目标也是dj4型电力机车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有了国产化的电力机车控制系统,他们达到这一目标的问题不大。

    随着郝红霞第一个过来报道,其他三人,陆陆续续出现,纷纷向唐飞报道,短短几天之内,四人全部到齐。

    一共三名芯片领域的技术专家,一名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人到齐之后,杨成林和王兴奎也从深海市赶了回来。

    他们俩一回到九洲工业有限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大步走进唐飞的办公室,向唐飞汇报工作。

    见两人回来了,唐飞很高兴。

    “都辛苦了吧,快请坐,要喝茶的,自己动手。”

    杨成林对唐飞办公室的情况比较熟悉,熟门熟路,自己动手泡了三杯热茶,唐飞,他自己和王兴奎,一人一杯。

    将茶泡好之后,他才又在沙发上坐下来,首先向唐飞介绍了一番深海市芯片基地的最新情况。

    听完汇报之后,唐飞感觉到很欣慰,自己芯片基地的第一期工程,从去年开始建设,大约半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已经完工,基本能投入使用。连工程量最大,建筑面积最大的芯片设计研发中心也即将完工。

    王兴奎也主动的汇报了他的工作,他已经按照唐飞的吩咐,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技术团队,其中博士生有好几位,硕士学历的技术人员有十几人,其余学历最低的都是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不错,不错,技术团队已经基本组建起来。

    王兴奎还汇报了芯片生产制造设备,以及相关科研试验设备的选型,采购等情况。

    有一些设备快到货了,有一些也已经在国外装船,正在运来的海上。说起这些设备采购,尤其是进口设备的采购,中间还有一个小故事。

    芯片研发,生产制造,需要用到几种比较高端的进口设备,王兴奎联系了国外一家厂家,人家不卖。

    他将情况汇报给唐飞之后,唐飞只一个电话就搞定了,德马克机床集团充当的中间人。

    当初有协定,德马克集团采购九洲工业有限公司的igbt产品和伺服电机产品,当九洲工业有限公司在进口设备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德马克集团有帮忙的义务。

    德马克集团也说到做到,他们的高层接到唐飞的电话之后,马上开始行动,联系了那家芯片设备厂家。

    也许是都同为设备制造厂,也许是德马克集团陈述了利弊,也许是九洲工业有限公司的igbt产品和伺服电机产品起到了作用。

    那家芯片设备厂出现了松动,然后又改变了策略,完全同意将设备卖给九洲工业有限公司。

    这样一来,第一期工程需要的各种设备,包括科研和试验设备,全部搞定,除了最关键的光刻机。

    这东西可不简单,想要买到它可不容易,幸好唐飞根本就没有提出需要进口光刻机。

    王兴奎还以为,等芯片生产制造的时候,可能会用到在清江市厂区内的那台大型光刻机。

    王兴奎道:“老板,所有的设备全部搞定,将会陆续到货,然后就可以安装和调试,但缺圆晶生产制造的设备,也缺关键的光刻机。”

    唐飞一笑,轻松的道:“这些设备都已经有着落了,尤其是光刻机,我们已经拥有第二台性能先进的大型光刻机。”

    “那太好了。”闻言,王兴奎一阵放心,又将他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汇报。

    听完两人的工作汇报之后,唐飞道:“将你们千里迢迢的从深海市叫回来,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两人轻轻的摇了摇头,暂时还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反正肯定不是为了当面听自己的工作汇报。

    如果要了解深海市芯片基地的情况,唐飞完全可以通过电话,再说,杨成林隔三差五的,都会主动打电话汇报芯片基地的最新进展,唐飞对芯片基地的情况比较了解。

    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将两人从深海市叫回来。

    两人看着唐飞,等待唐飞继续说下去。

    ………

    今日两更,第二更完毕,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263章 又去深海市() 
d级任务,相对于级任务来说难度低一些,就算有60天的时间限制,唐飞也有把握,一定能将完成。

    这么有信心,主要基于两点。第一是系统完成了基本的设计研发,技术资料还算比较详细,只要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就可以了,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大大降低。第二就是自己已经有四名芯片领域的一流专家,再加上一百多人的技术团队。

    1700金币啊,这是不错的奖励。

    深海市芯片基地即将投入使用,第一款芯片也将展开研制,正是需要人的时候,系统还有十几个召唤名额,有了这1700金币,可以再招两、三名精英人才。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从系统之中兑换一些生产制造设备。

    开完会议之后,杨成林、王兴奎、龚长军和郝红霞等人只在清江市呆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去了江南省机场,在那里乘坐飞机,返回深海市。

    临行的时候,唐飞再次交代了,马上展开设计研发,尽早完成自己第一款手机芯片的设计研发。

    唐飞在九洲工业有限公司准备再呆几天之后,然后再去深海市,说到底,唐飞还是想看一看自己的芯片基地。

    此前都是听杨成林或王兴奎的汇报,自从去年之后,唐飞还一直没有去过深海市。

    此次前去,主要想看一看自己的芯片基地,也要看一看发展之中的万恒地产集团。

    以前叫万恒房地产有限公司,在相继开发了几个楼盘,赚了不少钱之后,刘世伟请示过唐飞,将公司改名为万恒地产集团。

    规模相比以前,已经成倍扩大,实力也大幅提升。随着万恒地产在深海市开发的一个个楼盘大卖,名气也渐渐增大。

    深海市的某一些地产同行见万恒地产发展得这么快,于是就留了心,暗中观察并了解一番。

    他们诧异的发现,万恒地产每次出手拿地都非常精准,其中有一块地完全不被各地产同行们看好的,被万恒地产白菜价拿了下来,但没过几个月,深海市政府就出台了一个文件,这块地的身价直线上升,翻了好几倍不止。

    刘世伟也经常向唐飞打电话,汇报他的“丰功伟绩”,在高兴之余,他也对唐飞佩服得无以复加,因为他拿下来的地块,全是唐飞当初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来,建议他买进的地块。

    听了刘世伟绘声绘色的讲述那些“丰功伟绩”之后,唐飞早就想去万恒地产集团看一看,瞧一瞧。

    只是这一连好几个月都非常忙,实在抽不开身,如开始时忙着dj4型控制子系统的设计研发,接着有忙着它的试制。

    现在好了,为红星厂研制的控制系统已经告一段落,第一台车的控制系统已经试制完成,性能完全满足当初的设计要求。

    为聂青山他们研制的电力机车控制系统也完成全面设计,正在着手第一台控制系统的试制工作。

    这些事情,不要唐飞再去亲力亲为,有王海龙,有赵可等人,在生产上有刘江在负责,唐飞可以轻松的前往深海市。

    但唐飞并没有和杨成林他们一起,而是晚了几天,因为新建的技术研发中心大楼终于全面建成,今天是广大技术人员正式搬家的日子。

    整个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显得非常的喜庆,他们今天将从办公楼搬入他们的新家。

    当初在办公楼办公,只是临时性的,那时技术研发中心大楼没有建成,现在则全面落成,可以搬入进去。

    研发大楼非常气派,建筑面积比办公大楼更大,高度也更高,达到了22层的高度,办公大楼则是18层的高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