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里那些事儿-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王海亮顺理成章当上了疙瘩坡的村长。

    这个村长是来之不易的,海亮非常珍惜。

    从此以后,王海亮展开了新的人生旅程,奠定了大梁山兴旺发达的基础。

    以后他真的为大梁山修建了一条通往城市的幸福路,而且建起了工厂,办起了企业,并且将生意做遍了全国。

    他本人也成为了山沟里拼出来的一代大亨,让大梁山翻天覆地。大夯哥一直冲在第一线,为他的事业成功立下了悍马的功劳。

    直到大夯死去的那天,仍旧对海亮忠心耿耿,马首是瞻。

    大夯哥一直搞不明白,关于自己媳妇屁股上的……圈圈问题。海亮是怎么搞上去的?临死的时候也没有弄懂,成为了终生的遗憾。

    喜凤屁屁上的圈圈问题,没有对她跟大夯的婚姻造成危机,因为大夯很爱自己的老婆,不想跟她闹别扭。

    大夯的生理是正常的,但是种子的质量不好,所以没有生育能力。

    正是因为没有孩子,所以他非常稀罕孩子,对喜凤怀了张大毛的野种一事没有深究。

    管他谁的种子,生出来一定管我叫爹,不用播种,不用施肥,不用浇水,不用锄草,到了季节就有收获,省了我多少事儿啊?

    老子没有吃亏,而是占了大便宜。

    有的人花钱也不一定买到孩子,自己媳妇生的,至少有一半是原装货。

    喜凤身上的那个圈圈来历,让整个大梁山的人都迷惑不解。很多人因为思考这个问题,吃不下,喝不下的,都失眠了。

    这小子到底是咋弄上去的?真他娘的神人啊……

    这个问题不但袭扰着大梁山每一个村民的心,也袭扰着玉珠的心。

    玉珠想不到自己男人还有这本事,她对海亮的人品也产生了怀疑。竟然半夜到人家土炕上,给人家老婆的屁屁上画圈,这不有病吗?

    晚上,喜凤睡不着了,也不搭理海亮,半夜给男人调个冷屁股,海亮抱她,亲她的时候,玉珠总是甩脸子给海亮看。

    海亮说:“玉珠,你咋了?干嘛生气?”

    玉珠怒道:“告诉我,你为啥跑喜凤嫂家,在人家的身上画圈圈,你有病啊?”女人撅着嘴巴,能拴住一条毛驴。

    王海亮扑哧一笑:“你还为这事儿难过呢?我不是为了当上村长嘛?”

    “那你也不应该这样啊?海亮,你告诉我,你是不是变心了,跟喜凤嫂有关系?”

    海亮说:“你想哪儿去了,我王海亮对你的心日月可鉴,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那你告诉我,那个圈圈,是怎么弄上去的?”

    海亮神秘一笑:“闷着吧,不告诉你。这辈子你都甭想知道。”

    玉珠恼了,过来哈海亮的痒,跟他嬉闹:“你说不说?不说我就嘎吱你,晚上不让你碰……憋死你……。”

    海亮被哈得满炕打滚,说:“饶命啊媳妇,我说了,那个圈圈,不是我画的。”

    玉珠不解地问:“那是谁画的?海亮,求求你了,说呗,说呗……。”

    接下来,海亮将媳妇抱在了怀里,搂上了玉珠的细腰,终于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她。

    其实那个圈圈想画在喜凤嫂的身上,是非常容易的。

    那天晚上,大夯跟海亮打赌,开会完毕,大夯头前进门,海亮后面就跟了进来。

    王海亮从大队部的桌子上拿了一个毛笔,沾满了墨水,溜进了大夯家的厕所里。

    厕所里有个尿盆,是喜凤嫂惯用的武器。

    冬天的天气冷,乡下的人担心半夜上厕所冻坏,所以形成了往屋子里提尿盆的习惯。

    海亮知道,女人每天晚上坐在尿盆上嘘嘘。

    他就用毛笔,在喜凤的尿盆上描了一圈……就这样,喜凤半夜下炕解手,坐在尿盆上,那个圈圈就印刻在了女人的身上。

    把所有的一切说完,玉珠就瞪大了眼,呆呆看了海亮好几秒,然后女人发出一声爽朗的大笑,银铃一样。

    她捂着肚子,上气不接下气,花枝乱颤,差点没缓过来,脸蛋都涨红了。

    “海亮,原来是这样啊?真有你的……你好坏哟!”

    女人的身体在男人的怀里不住颤抖,海亮的身体很快升起了一股烈火。

    他悄悄将脑袋靠近了玉珠的耳朵边,小声说道:“玉珠,不如……我也在你的身上印个圈圈吧?但不是用毛笔,而是用……嘴巴。”

    玉珠脸一红,骂道:“去你的,死有病!”

    口里虽然这么说,但她的手却不由自主将男人抱紧了,脑袋埋在了男人的怀里,被子一拉,脖子一缩,溜了进去。

    房间里传来一阵嬉闹声……跟折腾声。

    ……

    王海亮终于当上了疙瘩坡的村长,他开始了自己的一连串的计划。

    说干就干,刚刚过初八,他就召开了一次全体村民会议,展开了行动。

    其实大梁山并不像村民想象的那么穷,反而非常地富有。

    大梁山到处是宝,每年的春天,大山上会长满各式各样的草药,花花绿绿郁郁葱葱。

    长在山上那是草,采摘下来运出大山,那就是药,而且有的药材非常名贵,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

    其中有一种草,被人称作冬虫夏草,每一斤的价格都要卖到几百块,甚至上千块不等。

    但是大多数村民不认识这东西,只有王海亮父子认识。

    其他的还有野生灵芝,野生何首乌,夏枯草,黄连,等等等。

    这些草一年一次,一岁一枯,冬天的时候照样可以采摘,除非是大雪封山,而且这些经过烈日暴晒,自然风干的药材疗效非常好。

    大山上长了很多树木,有野杏,有山枣,有杜梨,有核桃……甚至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山果。

    因为山峰高,大多数人上不去,上去摘下来也运不出大山,所以只能看着生生烂在地里头。

    烂掉的不是山果,而是白花花的票子啊,很多人看着都心痛。

    再就是那些野生柳了,野生柳在大梁山到处都是,是最不起眼的一种植物。

    但是这些东西如果收割回家,编制成为柳框,或者菜篮子,非常实用,不但漂亮,也坚固耐用。

    很多老年人都是编制的好手,手艺精湛。但他们精湛的手艺,图的也仅仅是自家用起来方便,根本没想到会将这些东西换成钱。

    同样是因为山里没有路,根本运不出去。

    也就是说,大梁山的人端着一个金饭碗,却一直在讨饭,直到现在为止,很多人都是破衣烂衫,出门连条完整的裤子都没有。

    有的人家只有一条裤子可以拿出来见人,于是谁出门谁穿。

    王海亮在城市里考察了半年的时间,终于想起了把这些东西变成钱的办法。

    他成竹在胸,挺胸抬头走上了大队部院子里的磨盘。

    他要发号施令了,一个改变大梁山的辉煌计划,从他的嘴巴里娓娓道出。

第67章 走向辉煌() 
第67章走向辉煌

    这次开会,他将所有的村民分成了四组。

    第一组是老年人跟残疾人,专门负责后援,烧火做饭。

    第二组是妇女,有张大毛带领,专门负责编制工作。

    就是首先让村子里的那些青壮年,将野生的柳枝收割回家,去皮以后,交给张大毛。

    张大毛作为编制队的队长,专门负责传授编制技巧,教会那些女村民如何将柳框,菜篮子编出花样,编得结实。

    工资方面,是按照工作量结算,每一个柳框定下了标准的价格,有王海亮收购。

    开始的时候,张大毛是不乐意干的,因为他还在生王海亮的气。

    再说屁股上的箭伤还没好,他把海亮给骂了出去。

    但是后来王海亮跟他陈明了厉害,说:“大毛叔,二丫虽然没有了,但是你还有我,我就是你儿子,我不想看着你挨饿,我想你自食其力。

    你还那么年轻,不能坐吃山空,再说大梁山需要你,我也需要你,你出山吧。全村人都知道你的编制技术是一流,就算是为了死去的二丫……。”

    最后,王海亮差点给张大毛跪下,张大毛这才答应了。

    张大毛之所以答应王海亮,不是因为海亮跟他下跪,而是他真的需要吃饭。

    二丫死了,自己从村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必须要找点事儿做,来养活大白梨。

    再说,他是个娘们迷,一听说要跟村里的那些娘们合作,张大毛就乐得屁颠屁颠的。

    可以一头扎那些女人堆里,是张大毛平生最大的乐趣。

    再说还有钱拿,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他的箭伤没好,屁股上还在结痂,就答应了,简直有点迫不及待。

    你还别说,张大毛的柳编技术真的很好,简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小小的几根柳枝,经过他的手那么一摆弄,立刻变成了菜篮子,柳框,还有蝈蝈笼子。

    而且上面还有精致的花纹,光滑亮丽,金光闪闪,那不是柳框,简直是艺术品。

    张大毛坐在板凳上,四周是一大群羡慕的女人,女人们叽叽喳喳。

    张大毛教的很仔细,那些女人们也学得很上心。不到几天的时间,编制的柳框跟菜篮子,还有蝈蝈笼子就堆积成山了。

    女人们的羡慕跟赞叹给张大毛带来了自信,也带来了欢乐跟骄傲,这个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了。

    因为他拥有了生存的价值。

    大梁山的第三组村民,是有王庆祥带领,主要负责的是草药的采集工作。

    王庆祥家是祖传的中医,大梁山上每一种草药的习性,生长季节,还有药效,生长的地方,他都是了如指掌。

    他领的这伙人都是精装的少年,年轻力壮,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攀爬,教会那些人辨别跟采集每一种草药。

    而且,他还把那些草药的药性跟他们讲解,什么药是有毒的,什么药可以治疗什么病,什么样的草药带出大山最值钱。

    那些年轻人跟着他翻山越岭,不但学会了知识,增长了见识,也得到了收获。

    王庆祥这边也收获颇丰,不几天的时间,采集而来的草药也是堆积如山了。

    第四组,有王海亮亲自带领,这一对人马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运输。

    采集来的草药,编制好的柳编,还有秋季即将收获的山果,必须要想办法运出去。

    只有运出大山,才可以变成渣渣响的票子,山里人才能真正尝到甜头。

    海亮领的这群人马最多,也最壮实。

    从疙瘩坡到山外的国道,足足长达二百里。在这二百里的距离内,海亮将自己的人分成了好几拨,同时也将这一条通向山外的路切成了好几段。每一段有专门的人负责。

    第一拨,专门负责将所有的货物运到山口。

    独轮车将货物运到山口以后,第二拨利用吊索,或者传递,翻过幽魂谷。

    过去幽魂谷以后,虽然还是很陡峭,但是独轮车却可以行走了。

    第三拨将山货再次装车,利用独轮车接力,一段段送上国道。

    这段路是非常遥远的,一百里之内,还要路过数条断崖,淌过两条小河。

    独轮车的后面有人驾辕,前面有壮劳力用绳子拉拽,一步一步,艰难攀爬。

    走上国道以后,城里的销售商已经等在山口了。

    跟海亮签约合同的李老板就在那里,他是药材销售商。

    其他还有两家柳编销售商,所有的货物装上车,汽车还要在大山里绕四个小时,才能彻底摆脱大山,走进大平原。

    但是那跟王海亮没关系,他们的合同是货物装车马上就结算。

    很快,第一批山货就那么运出了大山,山里人第一次将大梁山的东西变成了钱,换来了渣渣响的一大捆票子,足足三万多块。

    这三万块是来之不易的,大梁山的人利用勤劳的双手获得了应有的报偿。

    再后来,这一队人马成为了大梁山物流公司的雏形。

    二十年以后,一条幸福路修出了大山,跟外面的世界接了轨,王海亮拥有了上百辆运输汽车,还有几百名司机。

    那时候,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他们创业时候的艰辛跟苦难了。

    这个运输队的雏形为大梁山的人解决了燃眉之急。他们不但将山里的货物运了出去,也把山外的好东西带了进来。

    山里人第一次用到了化肥,第一次用到了农药,姑娘们的新衣服,头上的首饰,孩子们的作业本,也纷纷走进了大山。

    王海亮开创了大梁山千百年的新纪元,他功不可没。

    正月没过完,村民们领到了他们的第一笔工资,每个人激动得都是泪如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