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核武皇帝-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口众多,我国有四万万人口,98%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如果不能像法国、美国那样将选票普及给每个人,所谓的共和体制只是精英政治和各省联邦政治,中国就极其可能陷入各省独立自治的分裂局面;第二,中国普遍缺乏现代觉悟的军队,各地军队都是旧式领导,不可能在政府交替之时有效的维持军队的稳定,很可能出现春秋战国和元末之时的军阀群雄混乱的局面;第三,历史之惯性,中国幅员辽阔,草莽豪杰众多,历代朝政更替都会有大规模的军事混战,清政府灭亡之后也不会例外,革命即便成功,占据各地军政要员的位置依然是旧官僚和旧军阀,强行为了理想主义的共和之梦,而强行推动中国实施共和体制,最终只会让整个民族继续混战五十年,加上外国列强乘机作乱和肘制,一旦出现乱况,五十年内也不能统一全国。所以,我认同的革命目标只能是建立汉族统治的君主立宪制,推翻满人殖民统治,实施宪政内阁责任制度。”

宋彪关于中国应该走君主立宪制的三个论点是很清晰的,也是容星桥、汪兆铭等人选择加入新华会的原因,对大家来说,推翻满人政权是第一步,避免出现各朝末期的军阀混战是第二步,建立汉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国家则是第三步。

在蒋方震和舒方德的宣传下,众人对此观点虽然都已经很清楚,等宋彪亲口说出来,大家还是一致鼓掌赞同。

郑桂廷道:“将军思虑长远,国之大幸,保皇和维新之争,我辈支持维新,维新和革命之争,我辈支持革命,共和与立宪之间,我辈再选后者,此乃我新华会之宗旨。”

诸人也是一同称赞。

虽然宋彪的新华会目前基本就这么些人,可大家还是能够感觉到真理就掌握在他们这些少数人的手中,他们的道路才是正确的。

汪兆铭当即道:“宋将军,我回日本之后就打算建立新报刊,以新平台号召新革命,号召同胞效仿德日,建立中华帝国,废除满清皇室,实施君主立宪制,维持国家之统一,民族之昌盛。”

宋彪点着头,道:“任务艰难,你在日本要多加努力,经费上倒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会通过远东商行不断给予你支持。今年还是新华会和中华革命会的筹建期,暂时没有大的活动,从明年开始,中华革命会每年会有一百万日圆规模的巨额经费,应该足够你在那边的活动了吧?”

汪兆铭笑道:“肯定是够了,我在来此之前一直和光复会的诸位同仁商谈,总的来说,比起同盟会和兴中会,我们和光复会的理念更为接近,特别是蔡元培、陶成章和章炳麟三位先生,他们都和我有过交谈,因为理念相近,他们也劝说我加入光复会,只是我秉持蒋方震的意见,还是坚持主办中华革命会。”

宋彪想了想,道:“如果大家的意见真的能统一,其实可以考虑两会合并,宗旨还是唤醒更多国民参加到这场大革命中。”

很多人误读清末革命史,总以为同盟会革命党为革命之主流,实行并非如此,革命虽然激进推倒了满清,光复会和立宪派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而光复会之革命思想基本和宋彪是一致的。

光复会精粹之极多,如果真能和宋彪的新华会合并为一,完全可以主导中国政局,在消灭满清之后再和立宪派联合,无论是在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力量和群众基础上都要远胜于同盟会,如许绍棠、鲁迅等人也是光复会成员。

所谓清末之共和思潮为大势所趋,此皆谬论,对中国这样帝制根基深厚的文明古国而言,君主立宪其实更为稳固,民国之乱,正在于民众、革命党人和军队都无真正的共和思想

如光复会领导人陶成章所言,革命就是改朝换代,恢复汉人之河山,而章炳麟则是帝制之根生蒂固的坚持者,纵然是蔡元培也长期持有此念。

袁世凯称帝之败,不是败在称帝,而是他一无立宪之思想,二无号令天下之根基,三不得民心,四是政敌太多。

听宋彪如此一说,见他也有意和光复会合作,汪兆铭微微一怔,随即道:“那倒也是,我回去之后一定会和蔡先生仔细商量。”

宋彪吩咐道:“不要拘泥于细节,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聚众而起,揭竿而上。

不过,这个世上总是人多口杂,暂时涉及到我的部分还是用宋治中的化名吧,或者索性就不谈姓氏,只说是治中先生。”

汪兆铭和郑桂廷都默默地点头,牢牢记住这一点,他们是在新华会在日本活动的两大组织者,前者在前面活动,后者在后面支持。

第117章总揽三省大权

在和新华会的同仁会晤之后,宋彪这才在晚上乘坐火车返回奉天城,此时,各国驻华使馆都相信宋彪是要籍铁路承办之事,一次性确定除俄国之外的第二大合作方,争夺铁路已经只是一个方面,协助宋彪管辖整个东三省,并从中获取更多利益才是真正的重点,这种竞争随之也就更为白热化。

意大利、瑞典、比利时这些国家首先出局,日本自以为有希望,实际上连一颗螺丝钉的合同都很难得到,美国无意和任何一国直接竞争,继续保持中立态度,最后就只有英法德三国,英法德三方又不能结成同盟挤兑宋彪,局面对宋彪愈发有利。

然而,东三省铁路之争只是宋彪争取金融主导权的诱饵,最终将铁路的置办权交给谁,他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在意。

和法俄两国达成了东三省金融改革的协议后,宋彪悄然乘坐火车离开辽东半岛,两天后的清晨时分回到奉天城。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东三省的人事补缺速度极快,在荫昌的主持下,有超过六十名的新任官员在奉天省和其他两省上任,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级别等同三省巡抚的东三省开垦督办大臣唐绍仪。

赵宋之争结束后,宋彪已经近乎是全揽三省大权,荫昌、增韫、程德全三人俱不敢和他争锋,唐绍仪自然是更不敢,听说宋彪清晨回到奉天军部,唐绍仪上午就立刻乘坐马车匆匆在荫昌的陪同下抵达东陵军部。前来拜见宋彪。

此前在和荫昌的几日商谈中,宋彪和荫昌就奉天城的规划做了一番重新的商定,将奉天划分为北陵、和平、沈阳、西城新区、沈阳新区、东陵、苏家屯、沈南新区。

东陵和苏家屯都属于营区编制,加上祝家屯、棋盘山,这就是东北新军在奉天府的四大驻军营区,统一归属东北新军军部管辖,这样的四大营区也统称为军部本部营区。

清政府对宋彪基本已经不再敢有任何节制。唯一的限制就是“希望”宋彪遵守东三省四镇新军的编制,法外开恩就是东北新军本部加四镇,最高算起来就是五镇。直隶的北洋军是六镇,这让清政府多少还有一点心理上的优势。

此前,袁世凯在划分六镇时将原先归属奉天省的锦州一带也划入北洋军。虽然还没有来得及派遣部队驻军,但已经在锦州一带大肆摊派,筹集军饷,现在再给袁世凯一个铁胆,他也不敢继续这么做。

宋彪和袁世凯在电报里就此沟通一番,双方都是很客气,袁世凯不再继续在锦州一带摊派税款,而宋彪则会在锦州驻扎一镇兵力。

在东北新军的本部四营区中,东陵区不仅是总部,总面积也是最大的。从奉天城的东二门向东,一直到花山,面积等同整个旧奉天城区。

从奉天巡抚衙门到东陵军部的军部机关大楼有六公里之远,来往两地必须乘坐马车,唐绍仪就和荫昌乘坐着一辆马车而至。

此时的宋彪正准备去远东士官学校视察。中午打算挤出时间和远东印书局的舒高立等人洽谈,下午到营区视察各部队的二期整训情况,行程安排的非常紧密,听说唐绍仪和荫昌来了,宋彪还是挤出时间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见他们。

因为事务太多,宋彪就不去接他们了。派蒋方震和蒋雁行前去迎接,自己则继续在办公室里处理各种公文。

宋彪一个月没有回军部,要签署的各种文件军令堆积如山,在唐绍仪和荫昌两人抵达办公室后,不等两人上前拜见,宋彪就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先坐在旁边等一段时间,容他将手里的这些事先处理掉。

紧急要处理的都是后勤处的事务,俄军在这段时间已经基本撤离,大量废弃物资没有必要再运回去,比如像棉被之类的,在大连的时候,宋彪和谢叶尼斯基准将就此讨论之后,因为价格很低,宋彪就一次性买下来。

随着新军扩张,各种物资都要重新分配,如今的天气是越来越冷,到底是重新购置新式军装,还是继续沿用俄国冬装,这也是问题。

将参谋二处拟定的各种方案都浏览了一遍后,宋彪短暂的考虑片刻,还是决定继续穿俄军的军装,虽然有一定的政治风险,省钱和保暖倒是第一位的考量。

他在参谋二处拟定的这份备选方案重新批注,要求后勤处挑选合适的俄国冬装进行修改,适当裁剪部分M1885式哥萨克步兵海蓝色军装呢料,对原有M1881式义务兵灰大呢军装修订,将衣领改为海蓝色高领,袖口也改为波兰式V字形双层海蓝色袖口,下摆统一裁短3。5英寸,以此式样为M1905新军步兵冬装,骑兵统一使用M1887式骑兵上衣。

除了紧急的制式冬装问题,本部储备的75mm炮弹数量已经不足,而日军作为二批交换物资的炮弹还未能生产出来,现有储备不仅不能保证紧急备战所需,连日常训练都无法满足,本部炮兵训练计划被迫中断,改为常规作战训练。

参谋二处已经委派蒋雁行同法方紧急订购,法国施耐德武器公司愿意长期供应该弹,但在生产设备上的要价仍然高居不下。

宋彪在看完法方提供的报价单后,批注“先行购买部分炮弹应急,确保训练和备战储备,若日军迟迟不能按合同供应则将第三批交换物资计划中止,七厘半榴弹生产设备及机床供应计划暂时搁置,等日后再重新商谈”,将这两件急事先行处理完毕。

宋彪将批复后的两份报告转回给蒋方震,让他立刻去办理。随即才起身邀请荫昌和唐绍仪坐到自己面前,道:“抱歉,军部积压的公务太多。”

唐绍仪匆忙道:“总督大人何错之有,实乃下官贸然求见之错,不知道大人军务繁忙至此,还望总督大人海涵!”

宋彪面无表情,还是请他们先坐下来。等勤务兵送上茶水,他才先和荫昌说道:“关于在东三省置办东北银行的事情,我已经和各国谈妥。除了俄国租借区和日租地旅顺外,东三省各地一概只准使用东北货币。暂时预定的政策是东北银行拥有唯一的金属货币发行权以及银圆券、铜圆券的发行权,而其他特许银行在以东北银圆的基础上发行银圆券。目前除东北银行外,只有远东银行和华俄道胜银行拥有该银圆券的发行权,为了让英德等国同意这一条款,我们后面也可能允许英德银行发行银圆券,唯有铜圆券和金属货币发行权必须牢牢控制在东北银行手中,这是控制东三省金融主导权的根本。”

荫昌大喜过望,道:“若是真能办妥,那我们东三省推行新政就有了足够的财政支撑啊,只是不知道总督大人打算派谁来主办东北银行?”

宋彪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但见荫昌的神态似乎是有人选要推荐。就道:“我暂时还在考虑之中,不知道荫昌大人可有人选?”

听说宋彪还在考虑,荫昌笑道:“下官以为通商银行督办,工部右侍郎盛宣怀颇为合适,不知道大人意下何为?下官此前听直隶总督袁大人谈及此人。颇是抬爱,想必是个合适的人选!”

宋彪不以为然的哦了一声,道:“这个人是半吊子的水平,做生意的本事是有的,办理现代金融之事,他基本也不懂。我另外有比他更合适很多的人选。”

荫昌稍稍显得有些惊讶,道:“既然大人另有人选,下官倒是多虑了,只是袁总督听说三省打算设立官办银行,颇有意推荐此人。”

宋彪冷笑一声,道:“东三省的事还轮不到袁大人来操心,他的情,我心领了,但盛宣怀这个人的水平确实不足以办理这种事情。我此次在辽东半岛和张康仁见了面,他此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系,又在日本横滨银行旧金山分行任职多年,熟悉各国金融法规和银行业务,我已经决定邀请他担任东北银行总董。此外,我打算也顺道请他担任远东银行的总董。”

一听此话,荫昌再也不敢另外提议别人,当即就道:“那正是再适合不过。”

宋彪转而看了唐绍仪一眼,问道:“你以为呢?”

唐绍仪谨慎的答道:“张康仁此人颇有才学,精通西方法律,又通银行业务,确实是最佳人选。”

这是一个很精明的聪明人,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成为东三省开垦督办大臣,其中多半都是要拜托宋彪所赐,而宋彪如今大力提用当年旧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