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经济学家的贾达夫博士不得不再一次提出了与中国人媾和的建议,毕竟印度此刻实际上已经一败涂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战争都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
    “我们不能放弃,我们要向中国人和全世界证明,印度人是不可征服的。我的战士只会站着被击倒,绝不会跪着去乞降。我们会让中国人重捣那些穆斯林的覆辙,让他们的进攻最终变成一场夹着尾巴逃跑的比赛。”面对着贾达夫博士充满理性的建议,还没有从击败巴基斯坦人的兴奋中恢复过来的南德拉乔格中将显得自信十足。在他看来印度陆军经过了与巴基斯坦人浴血奋战之后,无论是部队的规模和战斗力都处于颠峰状态,完全可以在地面战中挫败中国人的攻势
    印度陆军利用两周的时间已经将战线稳定在了拉贾斯坦运河一线,沿着这条500多公里长的运河,印度陆军构筑起一条绵长而富有弹性的防线。长于防御的帕斯里查中将便是这条名为“阿克巴”防线的最高指挥官,在防线的第一线,他部署了由12个步兵师组成的一线防御体系,这12个步兵师大多来自于那些仅受过短暂军事训练的民兵和预备役士兵组成,虽然兵力庞大但帕斯里查中将显然并不指望他们能够挡住中国陆军的脚步,在12个步兵师的侧后是充当第二线防御的8个独立步兵旅,这8个独立步兵旅的组成要相对精干和强悍的多,他们的任务是随时增援防线上的危险地带,阻挡中国人由冲击转便为突破,而一旦防线真的被突破,这5个独立步兵旅的部队则有责任用自己的血肉阻滞中国人的履带,给一线部队以时间重组防线。
    而一旦中国陆军的攻击势头被遏止,部署在纵深的印度陆军战略预备队便将转入全线的反攻,由南德拉乔格中将率领的印度陆军包括2个装甲师和6个独立装甲旅在内10个师的主力部队将对中国陆军的装甲集群展开反冲击,虽然预计会遭到占据制空权和炮兵优势的中国军队的远程杀伤。但是印度陆军已经有自信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压倒对手。显然印度陆军依旧在渴望着一场库尔斯克式的会战,筑垒、步兵防御、装甲部队反冲击、最终全线反攻。
    “我并不敢保证,我们的军队还可以支撑下去,但是我想说的是即便现在中国人接受我们的乞降,印度也终将沉沦。与其如此,不如让我们来轰轰烈烈的一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的牺牲去祝福一个印度新的明天吧!”作为印度军政府的实际领导人,乔京德尔用嘶哑的嗓音宣布了最终的决定。那最终的安魂曲终于辽阔的塔尔沙漠之上吹响了。
    来自中国方面空前猛烈的炮火准备是这首安魂曲最初的音调,作为中国陆军最强甲类集团军的代表,中国人民国防军第38和第54集团军都拥有着空前庞大的地面炮群,充分继承和发扬前苏联陆军的大炮兵主义,在空中支援火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不能说没有必要。这两大集团军炮兵火力覆盖范围可以从前沿数百米延伸到100公里,而集团军直属战役战术导弹营所装备的东风—15型近程弹道导弹更把打击范围延伸到300至600公里的敌后纵深。面对着中国陆军空前猛烈的炮击,被寄予厚望的“阿克巴”防线在转瞬之间便土崩瓦解。根据印度陆军一线士兵的回忆,他们所面对的早已不是常规的炮火而是一座倾倒下来的火山。
    伴随着徐徐向前推进的炮幕,中国陆军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向预定攻击地域展开了最终的地面进攻。战斗在曾被认为是印度独立之后国力象征的拉贾斯坦运河两岸展开,面对着地面上隆隆驶来的中国陆军99式主战坦克和86式步兵战车以及低空呼啸而来的布散着死亡的巴基斯坦空军的强—5C型攻击机和中国陆军航空兵武直—10A型和直—9G型攻击型直升机,过时的步兵壕沟和堡垒早已不堪一击,许多印度陆军的士兵选择了投降或者逃亡,当然也有人选择了留下来勇敢的战斗。但是无论他们作出怎样的选择,结果都不会有太多的不同。战争的结局早已在开始之前已经决定了。
    “阿克巴”防线仅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被中国陆军撕成了破布,面对不断向前延伸的战线。部署在二线的印度陆军8个独立步兵旅可以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中国陆军前进的道路之上,战士们不难看见成片成片被炮火夷平的树林和村庄,那里都曾是印度陆军试图阻击这支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所付出的代价。而南德拉乔格中将所进行的反攻击更成就了印度陆军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以及两支中国装甲雄师的威名。
    辽阔的战线之上印度的军旗在摇摇欲坠。而在伊斯兰堡,一场关于印度未来命运的讨论却已经在博物馆中开始了。“这位是谁?”在翻译的帮助下,中国人民国防军南亚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对着身边的穆沙拉夫总统笑着问道,此刻在他们两人的面前画廊中央正摆放着一幅古老君王的画像。“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父,伟大的征服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注视眼前画中人那双深邃的眼睛,穆沙拉夫总统平静的回答道。
    作为阿富汗萨多查依王朝的创建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可以说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居住着的普什图人的骄傲。在他的有生之年里,由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组成的强大帝国在他的指挥四度入侵印度,征服了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地区,甚至一度攻占德里,并彻底洗劫了那座城市。但锡克族人和马拉塔人的游击战术却使他不胜其扰,最终不得不撤出印度。
    “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您放心放心中国军队绝对有能力开创和维护一个使南亚地区走向辉煌未来的新局面。”面对着穆沙拉夫总统隐晦的提醒,胡维风中将善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的军用地图之上,曾经统一的印度此刻早已四分五裂,一个全新的对局正在南亚地区再度展开。
    第七十章:南亚新局
    尾声:恒河沙数
    “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些关于印度的情况,你必须掏空你心中所有的先入之见。为什么要自囿于你心中偏狭的成见?不要试图作比较。印度是与众不同的,尽管惹人气恼,但它情愿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这就是印度的秘密:全盘地接受生活,无论是善是恶。”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终于又一个新生命在这战乱纷承的岁月里呱呱坠地了,他将秉承着传承千年的来自印度的遗产开始在这个星球的命运之旅。如果是一个男孩,那么即便是这样艰难的岁月也将会有一场盛大的庆典,接生婆的手中会握满大把的酬金,但假如是一个女儿。那就不会再有小费,更不会有喇叭吹奏出来的欢声。时间在这个新生命诞生的分叉点停滞了下来,全世界在这一声声的啼哭之中缓慢的转动着。
    诞生在任何文明之中都被认定为灵魂在尘世冒险的开始;就在这个婴儿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之时,等候在外面的众多焦急而鼓噪的女性之中,便会有一个人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记录下来,不久之后这个准确的时刻便将传递到这个家族的占星学家的手中,那么伟大的“湿婆之眼”将会推断出在那脐带割断之时,是什么星座的力量在拖曳。这位智叟将查阅各种难知的图象,最终开具出一张俯有占星算命图的身份证。在未来众多的关键性的场合里—在他剃去了胎发之后,在他结婚、考试、旅行和参加工作、选举、商业交易和其他仪式之前,都必须出示这张证件。印度人信奉宇宙,他们相信那些预先注定的不灭灵魂,遵循着宇宙神秘而可畏的节奏,出入尘世,所有的原罪和赎救都早已写在了那早已决定的帐薄之上。
    因此在这个国度里占星学家总是到处都有,他们帮助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次大陆之上的人们继承这那些丰厚的遗产,摆脱命运迷宫,应付变化无常的世事。作为印度曾经最为著名的星象学家,被称为“湿婆之眼”的西德罕塔早已习惯这样的场面,虽然国家崩溃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却依旧还是要沿着原有的轨道继续着。虽然外面的世界混乱而纷扰,但他依旧细致的为这个新生命描绘着他那充满着美好的未来。在他的眼前正在燃烧着的孟买似乎只是一座画布之上的背景而已。
    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忍受战火的侵扰,选择逃离那些曾经代表着希望和梦想的城市。无论是曾经代表着印度中心的新德里还是黄金遍地的孟买。筋疲力尽的老马露出像烤面包架似的肋骨艰难的前行着,而在它身后所拉着的那辆双轮马车之上高高地挤着东倒西歪的成人和昏昏欲睡的孩子,这样不堪重负的场面早已屡见不鲜,即便是自行车上常常也要驮上3个人。而父亲开着轻骑摩托车,大儿子坐在前面,而母亲则风雅地坐在后座之上,她的背上还背着女儿,膝盖上还坐着一个哇哇啼哭着的婴儿。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挤着除驾驶员之外的三、四个人,更有数不清的人群坐在后面。如果家人不是太胖的话,一辆小轿车可以挤满一大家子人,无数的难民拥挤在并不宽广的道路之上拥挤着。由一张张写满着疲惫、诧异、惊恐的面孔组成的洪流缓慢的向前移动着。
    早已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之上,汽车老板却像残酷无情的贩奴船主一般依旧从一个又一个筋疲力尽的同胞手中搜刮走他们最后的财物,随后拼命地往车上塞人。在沿途的每一个车站,到处可见无法忍受的人群从这些摇摇晃晃而又臭气熏天的怪物的窗户里倾泻而出,就像被蟑螂抛弃一块啃食过的饼干一样,其他人则蜂拥而上取代他们,而在路上等车的宛如一帮等着开球的橄榄球后卫,那些没能挤入车里的人常常被紧贴在车身上,甚至卷入车轮之下。而汽车翻进河里更是常有的事情,这些时候乘客只能痛苦地挣扎着,因为太挤而根本无法逃脱。没有人可以预言这样的苦难旅程何时是个尽头。
    战争已经无情的席卷了大半个印度,无数的印度家庭破灭在战火和由此而带来的饥荒和瘟疫之中。从喜马拉雅山脉到科摩林角上的棕榈树林,从东面雾气氤氲,绿被丛生的印缅边境到宛如火盆一样的塔尔沙漠,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家此刻已经四分五裂。这些逃离孟买的难民所前进的方面,由英国海军少将摩尔。汤普森率领的英国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的主力已经成功的控制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
    作为一支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两栖轻步兵单位,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一直以来都是英国联合快速反应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高度的机动性、自持力和灵活性。在英、阿两国第二次马岛危机爆发以来,这支部队所下辖3个轻装突击单位——驻扎陶恩顿的第40突击队、驻扎朴利茅斯的第42突击队和驻扎阿布罗斯第45突击队立即转入一级战备状态。根据前沿存在的战略思想,这些突击队将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点,在后续支援部队到达以前他们必须坚守住一条稳固的战线。但是当这些精锐步兵秣兵利马之际,他们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自己的目的地竟然不是遥远大西洋之上的岛屿,而是将大不列颠的荣耀带回曾经的殖民地—印度。当整个欧洲都在为大英帝国那往昔的荣耀而集结力量之际,很少有人会想到为了夺回那距离欧洲山高水远的群岛,而进行声势浩大的战争准备实际不过是一场英国和阿根廷之间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和双簧而已。
    经过对多年之后解密的档案和资料,人们有理由相信第二次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最初起源于英国和新近崛起的中美洲霸主—阿根廷之间的一次龌龊的交易。英国政府很清楚面对着越来越不利于己方的力量对比,失去马尔维纳斯群岛仅是一个时间问题。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自1983年起,在英国不参加的情况下,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会议每年均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关于马岛主权的决议,敦促英国政府同布宜诺斯艾利斯方面进行相关谈判。与其在一个对自己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再被迫退出马尔维纳斯群岛,不如主动放弃。种种迹象表明,在第二次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爆发之前,英国政府便一度通过隐秘的外交渠道向阿根廷政府表明了退出这片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的南大西洋殖民地的意愿。
    英国政府很可能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协商敲定了如下的剧本:由阿根廷军政府出兵接管群岛,随后英国政府虽然在表面上会进行激烈的外交抗议,但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搪塞国民不满的表演而已,最终英国议会将通过一系列决议展开与阿根廷军政府的谈判,最终英国政府在获得联合勘探和开发马岛附近南大西洋海域石油等补偿的情况下,将这片岛屿交还给阿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