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台湾-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4年12月,时任大都会广播公司董事长的穆非,想要计划与美国广播公司合并,并且与当时的ABC董事长高得森接触。可惜遭到了拒绝。
    可是穆非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美国广播公司收购的计划,恰巧第二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宣布对媒体放松了管制,提高了传媒公司的电视台和节目的拥有数量。这一次汤姆穆非更是借势而来,年近79岁高龄的高得森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关于穆非的建议。
    毕竟在高得森之后,美国广播公司的最高层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而穆非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因为穆非是当时美国传媒业最好的管理者之一。
    结果在诸方努力之下,高得森的美国广播公司最终是同意了这一次的合并案。但是由于所要占用的资金过于庞大,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在美国众多银行家的帮助下,穆非第一次与巴菲特携手完成了美国历史上电视网行业中最大的交易,也同样是传媒业最大的一次合并。
    两家公司合并后更是更名为: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
    而这一次的收购资金筹集就需要三十五亿美金,而这里面巴菲特一人就出了五亿美金。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巴菲特就与美国广播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艾斯勒的迪斯尼公司竟然打起了美国广播公司的主意,必然就要招惹美国第一富豪“股神”巴菲特。这样直接的碰撞,是迪斯尼这样的大公司也无法硬撼和承受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艾斯勒才不得不先拜访拥有着ABC部分股份的巴菲特。
    只要巴菲特对此没有反对的意见,那么迪斯尼公司才敢于向穆非提出合并收购的计划。毕竟现在穆非也面临着当年高得森一样的问题。那就是穆非也要退休了。
    当听完艾斯勒的意思,巴菲特闭上眼睛,很快的在脑海中计算了起来。计算这一次收购的成败对他的最大利益和损害。
    当然,巴菲特同时也对艾斯勒的大胆和勇气而感到震惊。
    要知道,此时的美国广播公司早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只拥有数家电台业务的电视公司了。光下属的电视台就拥有上百家的ABC,可不是说收购就收购的。
    不过不能否认的就是,现在的美国广播公司也在走下坡路。公司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果答应了艾斯勒的请求,一旦收购成功。自己手上所持有的美国广播公司的股票必然会升值。
    而升值之后是什么?自然是为自己赚钱了。既然如此,巴菲特依旧还要顾念一下自己与穆非的多年以来的交情。因此才慢慢说道:“就我个人而言,如果迪斯尼公司收购美国广播公司成功,那么我将会得到一定的利益。但是,这家公司是属于我的朋友穆非的,一切只有穆非同意,我才能支持。不过我可以让你放心的是,只要穆非赞成你的计划那么我沃伦一定不会对你们多加干涉。我想你怕的也许就只有这个了。”
    艾斯勒闻言果然大喜,然后信誓旦旦的保证道:“既然沃伦先生已经这样说了,那么我就有信心去说服穆非先生同意我们的计划。”
    远在东方的赵文凯并不知道,只是一顿晚饭的时间,迪斯尼就得到了美国“股神”的支持。
    前景堪忧。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趁火打劫”还是“雪中送炭”
     更新时间:2009…5…17 16:01:46 本章字数:4486
    1994年,是台湾各大商家集体进军大陆的一年,除了几个当局限制的企业,一般型的包括以及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产品一窝蜂的在内地攻城略地,而内地的广告业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兴旺发达的。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国内的主要经济发展地区就是广州,然后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各大企业也逐渐的向全国各地进行辐射。在那段日子里,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而第一批奔了“小康”的广东人被全国人民视为“时尚潮流的标杆”。
    因此只要是说是广东传过来的商品,必定都是流行一时的紧俏货,而那个年代大街小巷内是凡理发店统统更名为“发廊”,剪头师傅也改名叫了美发师,如果美发师不会说几句广东话,那简直就是砸自己家的招牌,生意铁定的不会太好。
    而这一切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广东作为“窗口”地区是最先受到国外各种信息传媒影响的前沿。而这部分影响,在初期的时候主要就集中来自台湾。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受“中日睦邻友好”大环境的影响,内地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见到留着“山口百惠”同一款式的发型。可以说,那个时候国人被十年浩劫压抑已久的丰富内心情感是被日本电影所鼓动起来,而那个时候的人们只是单纯的想追求自己内心地渴望。就如同在沙漠中旅人。
    突然见到一片绿洲时的感觉一样。
    九十年代,台湾来的“台商”是这个时期投资东南沿海地区地主力军,而伴随着“包青天”、“新白娘子传奇”等一些列的经典台剧的出现。顿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追星”和“品牌”地意识风潮。
    那个时期地台湾企业自己地主要产品并没有自己的品牌,很多企业都是为世界上著名的大集团的产品做代工。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地的庞大市场空白和需求力。使得台湾企业有机会生产自己的品牌。
    在九四年这一年内。台湾地方便面。红茶和绿茶茶饮料率先进入内地市场,挤占内地的广大市场。可以说,在当时,这两种产品在内地的竞争也主要集中在台商自己企业之间。内地的企业完全没有竞争能力。
    可以说,这个时期在内地无论你做哪门生意,只要是外资、台资、港资企业。统统都能在大陆地市场赚大钱。
    既然如此,赵文凯此时不进军内地发展,以后再想占领内地市场就难比登天了。可是现在赵文凯要面临的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
    “我们没有核心产品,即使有市场。但是没有产品我们卖什么?”雷柔两手一摊,很是无奈的说道。
    虽然大家的意见都是趁此机会,而且和内地政府关系密切火热的机会也分一杯羹。可是自己没有品牌产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我们的基建工程虽然不错,但是对于日后的发展,我认为我们要向多元化品牌发展。现在我们手中有很多国有企业的老厂,我们可以就这部分单位进行整理和改造,以生产目前国内畅销的产品。”曲凤轩建议道。
    可是李亚男马上就反驳道:“对我们出资收购的国有企业,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精简裁员和体制改革,可是目前内地的政治环境和相关制度,对现有的工厂进行大手术会对我们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因此目前我们要想使得这部分单位产生效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短期内,这些企业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赵文凯敲了敲桌子道:“其实我们的主要业务就是信息传媒,既然没有产品可以卖,我们可以卖别人的产品嘛。”
    “卖别人的产品?”众人心中反复的念着这句话,雷柔不由得问道:“难不成我们也做品牌代工?”
    赵文凯笑道:“那多没有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做连锁超市。”
    “超级市场?”众人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恍然大悟。
    这个时期的国内超级市场还没有大范围的出现,而且有的也只局限在几个开放城市。
    很多国人甚至不知道有超级市场这一概念。中国零售业的开放是从1992年开始,当时主要是以百货零售业的合资企业出现。
    可是现如今,既然集团在内地没有拳头产品来抢先占领内地市场,那么兴建超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是没有竞争对手。因为,直到1995年以后,国外企业尤其是欧美企业才逐渐的进入中国,他们把好的管理经验、新的观念和技术带到中国也带动了中国大型超市的发展。可是最起码就目前为止,你在国内绝对看不到沃尔玛、家乐福这些超市大鳄的影子。
    赵文凯的意思很明确,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传媒无法在内地发展,那么要想提前一步让内地市场知道自己,那必然要先打响自己的品牌。
    诸多选择之中,超级市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计划。
    像华夏集团这样多元化发展的大集团,虽然确定了主要核心产业,但是其他的投资也必须要同步进行。赵文凯知道想要打造一个庞大的传媒帝国,首先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现在卫星电视还不能为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华夏科技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找赚钱的门路就成了现在华夏高层每天所考虑的事情。
    既然确定了下一步集团在内地的发展方向,接下来的具体实行,就不是赵文凯这个总裁所要担心的事情了。作为领导者,凡事不需要亲历亲为。
    集团未来在内地地产业发展的会议结束之后。作为集团首席执行官的叶枫则留下了赵文凯。
    赵文凯平时对叶枫一向不管不问地,而叶枫也是少有主动和赵文凯单独面谈的时候。因此心中暗自揣测之余,赵文凯就与叶枫一起进入了叶枫的私人办公室内。
    “怎么?找我有什么事情?”赵文凯奇怪地问道。
    叶枫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赵文凯地问题,反而出言问道:“你最近有没有留意大陆股市和世界地金融市场?”
    赵文凯想了想回答道:“最近内地的股市是太热了一些,不过我们还在赚钱。只要在年底的时候多加留意也就是了。至于国际金融市场嘛。我最近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你到底想说什么。”
    叶枫点了点头,拿出一份资料丢到赵文凯面前,然后示意赵文凯看一看。
    赵文凯拿起文件,翻开之后,初时没有察觉出来什么,可是口来长篇累牍的都是介绍中国国内股票上市企业数量。美国的数次不断地“加息”和墨西哥这个国家的经济组成结构和外资的投资分类。
    前一部分还好说,现在公司的很多金融投资地收益都来自今年在国内股市。可墨西哥关自己什么事情?
    “你这是什么意思?”赵文凯话一出口,忽然之间脑海中灵光一现,剧烈的情绪反应之下。脱口而出道:“你想狙击墨西哥金融市场!”
    叶枫闻言眼神中满是赞叹,然后笑眯眯的说道:“老板果然就是老板,只是看了这些纸张上的资料,就能猜测出我的想法。”
    赵文凯哪里是猜测出来的,完全就是记忆中那一丝的回忆呈现,就此产生出来的联想。
    世界上有那次金融危机最为世人所牢记,对中国人而言,记忆最深刻的恐怕要数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了。不过在此之前的一次世界著名的金融危机赫然就是发生在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而这一次危机的引导者,也是众多国际狙击炒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帮赵文凯赚到第一个亿万美金的金融大鳄,索罗斯。
    可是如今叶枫竟然告诉自己,这一次的金融狙击,他想亲自做领头羊。这未免是抢了索罗斯的戏份,而且这种想法也太过匪夷所思了吧。
    当然提起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也许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这一次的危机对美洲金融体制造成了怎样大的冲击。
    可是与这一次金融危机相提并论的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有国人恐怕都记忆犹新。那一次的金融风暴,让亚洲很多国家的经济最起码倒退了十年,甚至更多。
    有了参照,就足可以想象啊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会产生有多大的影响。
    早在八十年代末期,墨西哥进一步推行了鼓励外资流入的政策,并成为拉美地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正是以这些流入的外资为支撑,墨西哥经济实现了极大的繁荣,一度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发展的“样板”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仰慕的对象。
    但是,墨西哥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并采取稳定汇率的政策,每年外资流入高达250到350亿美元,而外贸出口并未显著增长,造成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赤字每年增加230亿美元左右。这就使得整个墨西哥经济过分依赖外资。一旦外资流入减缓或外资外流,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和股市危机。
    1994年,黑西哥外贸出口赤字恶化,且农民发动起义,政局极不稳定。外国投资者对墨西哥经济前景的信心发生动摇,挟持大量资本外流。
    而这一场危机的导火索,赫然就是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本国货币贬值的消息造成的。而回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不难看到,当时的泰国政府也是因为突然宣布泰铢的升值,才导致股市的崩盘。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波及了整个亚洲。
    面对如此令人震惊的“天才”想法,赵文凯除了无言以对,保持沉默,却是不知道说些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