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台湾-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播公司】获得。
    借着这两项全美最热门的赛事,赵文凯也相信,最起码未来,【ABC】的收视率是有保障了。而与此同时,【华夏集团】在美洲地区的电视广告业务,也开始全面扩张。之所以观点如此保守,原因还是赵文凯受到了美国传媒业准备联合打压自己的消息。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1996年7月27日台北下午一点左右,【华夏集团】旗下所有的媒体部门,都接到了来自【美国广播公司】驻亚特兰大奥运会主新闻中心的最新爆炸性新闻。就在【美国ABC】记者和集团工作人员办公所在地,亚特兰大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近旁的奥林匹克公园内,突然发生一起爆炸事件,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开始,已知的受伤人数就高达约两百人左右,其中更是有四人死亡。
    这起爆炸发生时,虽然还是深夜,但是奥林匹克公园内依旧是人山人海。
    只不过在这件震惊全世界的突发性事件播报出来的时候,赵文凯的注意力明显不在亚特兰大,而是在一名名叫张朝阳的大陆同胞身上。
    坐在赵文凯对面的张朝阳看到刚才引领自己进门的那名年轻小姐,再一次的敲门而入,并趴在赵文凯的耳边小声说了几句什么。然后就见决定自己事业命运的这个年轻的不像话,却被世人公认为“世界首富”的少年人眉头一皱。
    张朝阳的心就再一次的提了下来。
    赵文凯听完秦嘉瑶的汇报,抬眼再看向张朝阳的时候,就见到这个原本一脸自信的男人,神情有些紧张。心中念头转动一下,赵文凯就很清楚的明白,估计这是张朝阳以为自己临时变卦了呢。
    吩咐秦嘉瑶出去后,赵文凯就笑着对张朝阳道:“不好意思张先生。刚才接到一个电话,有一个很不幸地消息。”
    张朝阳心中暗道:“果然如此。”但是脸上却是强自挤出一丝笑容来,看着赵文凯。等待赵文凯给出那个最后的答案。
    赵文凯见到对方这幅模样,心中就不免一阵暗笑,但是却也佩服眼前这人对理想的执着。于是也不再继续逗他。直接说道:“刚才我接到美国方面传来一个很不幸地消息。据证实。就在刚才不久的时候,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发生了一次爆炸事件,受伤人数高达两百人,死者被证实的已经有四人了。”
    “啊!?”对于赵文凯说出地这个出人意料地“不幸”,张朝阳实在有些“承受不了”。
    当然了,这种反应赵文凯是可以理解地。
    在1996年。无论对于张朝阳还是后来的【搜狐】,抑或是内地的商业化的互联网,都是个不同寻常的开始。尽管在这一年,华夏的CERNET到美国地国际线路带宽仅仅2M。
    虽然由于【华夏科技】的介入。使得内地的互联网发展远远要比记忆中的快速。但是在1996年,大部分华夏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事实上,根据华夏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地统计数据,即便到了1997年年底的时候,华夏也才有29。9万台计算机上网、区区62万网络用户以及可怜的1500个互联网站点,那时的国际出口带宽也仅为25。408M。
    华夏的互联网发展速度缓慢,但是在此期间,还是有无数的目光深远的人才,开始努力发展这一新兴的行业和市场。这其中就有在96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归来,并且一心想在华夏创立自己的公司的张朝阳。
    在1996年的华夏内地的互联网行业正处在一种极其艰难却又极具机会的时代,谁都知道,目前的内地互联网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说好听一些是“百废待兴”,说难听点,内地就是互联网世界的“荒漠”。
    而如今的风险投资行业处境很不乐观,大家都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期望于在美国获得融资渠道的张朝阳,在历时三个月的融资过程中吃了无数的闭门羹,甚至是遭受了很大的侮辱之后,还是收获寥寥。在外人看来,过程很是辛酸。
    而这一次,在通过朋友的介绍,又意外得到华人首富,同时也是华人互联网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赵文凯先生的约见,这对于尝尽了人间冷暖的张朝阳来说,可以算得上一次天大的机遇了。
    当听到赵文凯所讲的不幸,并不是指对自己创业的风险投资,张朝阳不免心中再生希望的说道:“赵先生,尽管目前国内的互联网行业刚刚起步,但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内地的互联网市场必定会产生庞大的市场价值。只要贵公司同意在这个项目上的投资,那么我一定保证,我的公司在未来会为【华夏集团】带来丰厚的利益!”
    1981年从西安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张朝阳,在1986年大学毕业前夕,又考得了“李政道奖学金”,获得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留学资格,在美国一住就是七年。
    在这七年里,他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从事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也是在这个时期,张朝阳在MIT的实验室里,被当时的“互联网”的奇妙所震撼。
    这个时期张朝阳有机会多次往来于美国和华夏之间,而其间在一家美国互联网公司ISI的短暂工作经历,更加坚定了他自己创业的决心。
    ISI从事一些基于互联网的封闭式服务,即收集一些信息,例如金融信息以及各种数据,并把他们在互联网上出售。张朝阳曾是这家公司的华夏区首席代表,在加盟ISI之初,他已经与ISI有过“君子协定”:“只干一年,然后自己创业”,于是一年后张朝阳在自己31岁生日那天回国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只是很可惜,这个创业过程并不顺利。
    赵文凯看着张朝阳那副信誓旦旦的样子,就不由得想起自己接到冯丽莎电话时,当得知内地有一个叫张朝阳的人要申请风险投资创办网站时,心中吃惊的感觉。很难想象,当未来华夏门户网站掌门人求到自己面前时,自己那种奇异的感觉。
    “对于张先生的投资申请,我已经看过了,当然,我也很看好张先生的这份计划书。只不过我想以目前内地的市场环境而言,在两年之内,我想你的项目并不会为我们集团赢得应得的利益。因此我并不打算同意这一次的融资计划。”赵文凯看着张朝阳慢慢说道。
    听到这里,张朝阳终于有些心灰意冷了,不过很理解的样子,对赵文凯道:“尽管早就知道了答案,但是对于这个计划我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如果赵先生留意的话,你会很清楚的知道,这两年国际互联网发展的势头是多么迅猛。而据我所知,目前美国比较有名的互联网公司中大部分都有【华夏集团】的股份。因此我相信赵先生应该很了解这个行业未来的情况。既然,赵先生不打算投资我的公司,那么我也只能对这一次不成功的会面表示遗憾了。”
    说道这里,张朝阳又无比感慨地对赵文凯说道:“在这两三个月里,我经常往返于华夏、纽约和波士顿之间。只可惜美国的风险投资人根本不相信远在华夏的创业者。本以为这一次有了机会,看在大家同时华人的情分上,能够有所收获,哎!”
    看到张朝阳长吁短叹的样子,赵文凯不免微微一笑,道:“看来这段时间张先生为了这件事情吃了不少苦头,虽然我不打算同意你的计划书,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计划书不好,而是觉得张先生对目前内地的互联网市场还看得不清楚。不过张先生在这方面的眼光和才干很是值得文凯佩服,不过我还是想请张先生看一看这份计划书。”说着,赵文凯就把“内地网络部”冯丽莎的网站计划递到了张朝阳面前。
    “哦?”张朝阳疑惑的接过那份关于建立内地门户网站以及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计划书。
    然后翻开慢慢细读了起来,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张朝阳的脸色变得也越来越激动,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兴奋。
    好长时间之后,张朝阳才慢慢合上手上的那份网站计划书,长出了一口气道:“佩服啊,虽然不知道这份计划书是出于何人之手,但是朝阳心中却是佩服的很。既然有此构想,还要朝阳的这份计划书何用!”
    言语之中,看得出来,张朝阳很激动,同时也有些落寞。
    赵文凯见火候差不多了,于是便笑道:“既然张先生也觉得这份计划比较不错,那么我想邀请张先生共同参与这份计划的实施,不知道张先生可有兴趣?”
    “啊!”张朝阳再次大吃一惊!
    正文 第256章 搜狐与网吧
     更新时间:2009…5…17 16:27:49 本章字数:4189
    在1996年,华夏内地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互联网公司,只有瑞德在线、东方网景以及当时最大的服务商瀛海威。要是说起来,再有什么出名的,恐怕就是赵文凯的集团新成立的那个网络部了,那还是因为对外挂的是【华夏科技】的金字招牌的缘故,要是深究起来,这个内地网络部做的完全是产品代理和销售工作,和互联网是一点都不沾边。
    不过,要不是冯丽莎想到要在内地兴办互联网业务,恐怕张朝阳还真算得上国内“互联网第一人”了。
    “瀛海威做的不是互联网,他们建了很多服务器放在房间里,让人们通过拨号上网来访问这些服务器。只不过,他们使用的都不是互联网上通用的通信规程,所以应该说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张朝阳把自己所知的内地市场详细的对赵文凯和冯丽莎说道,只不过说起来内地的互联网行业,张朝阳的语气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一丝焦急和兴奋。焦急的是觉得时不待我,兴奋的是自己能被赵文凯认同和赏识。
    赵文凯对张朝阳抛出招揽的橄榄枝时,心中也很担心是不是还要花费一番唇舌。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张朝阳对于赵文凯邀请他共同参与并且实施在内地构架互联网公司的建议,只是考虑了片刻,就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
    当时赵文凯心中还是很奇怪张朝阳怎么答应地这么痛快。按照赵文凯对此人的印象来说,张朝阳应该很热心于自己创业才是。
    最后还是冯丽莎在私下里给了赵文凯一个很简单的解释:碰壁太多,心灰意冷。在这个时候能够遇见实现和完成自己梦想地机会。换了是谁都会有点头的冲动。更何况【华夏】还是一家世界最著名的集团。最关键地是赵文凯给张朝阳开出地条件,可谓是无所挑剔,表面上看起来。和自主创业地概念几乎没有太大的分别。唯一的不同只是给张朝阳的股份太少了而已。
    “互联网是新兴的行业。即便是最发达的美国。其在线地服务和业务,也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和成熟的阶段。内地市场的局限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是张先生和冯小姐未来要不断努力地。”赵文凯慢慢说道。
    “是啊,现在内地对互联网的认识还没有上去,更何况很多条件还没有成熟。前两年公司才帮助内地完成假设线路的工程。只不过在此之后,内地在互联网方面的使用就只是局限于小范围的局域网的使用。大家还没有看到互联网在未来的重要作用。这两年的时间内。美国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公司,上市的越来越多,也都很成功。”陪坐在两人身旁的冯丽莎接话说道。
    冯丽莎最近对互联网的研究并不比张朝阳少,因此对于张朝阳的看法。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认同。这也是当初冯丽莎向赵文凯推荐张朝阳的一个原因。毕竟在集团来说,能够和冯丽莎有共同语言,保持共同观点的人还是太少了。因此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前期,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十分急迫的需要自己的周围有着赞同自己的声音存在。
    听到这里,赵文凯就向坐在自己右手边的网络部年轻美女部长冯丽莎道:“看来张先生对内地的研究很深了,这点很好,知己知彼嘛。”然后又道:“冯小姐那边的主要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至于内地市场的事情,我看就全交给张先生来做吧。没有市场,我们就去开辟出来一个市场,也算是用我们的努力和探索,为未来的华夏互联网行业探出一条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吧。”
    张朝阳闻听此言,激动之情可谓是无以复加。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最好的,规模最大最有实力的公司就是【华夏科技】了。在未来来讲,恐怕提起【微软】这个名字,就会让人联想到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光是依靠名字就可以吸引无数的英才。而现如今的【华夏科技】同样如此。并且同样身为华人的高科技产业,对华人中的青年才俊的影响力恐怕更大。
    更何况是在赵文凯在这番话里给两人画了一张无限大并且富有“历史使命感”的大饼之后。
    因此,在赵文凯说出把内地的市场叫给自己做时,张朝阳的心中竟然涌现出古人一般“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
    赵文凯自然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