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心里底线。就这么办,作曲你来,指挥李德伦,乐队……干脆请费城交响乐团好了。”黄昏突然想到,自己的电影是要去争夺奥斯卡奖的,弄个个美国乐队怎么说也有一点优势。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黄昏安排人马上去办这件事情。
    李德伦那边很好说话,是柳青青牵的线,大家都是文化界的,见面也好说话。最近,柳青青有成为黄昏御用文化掮客的趋势。但,双方的联系还保密着。生怕被黄昏的私人助理杨柳知道,造成不必要地麻烦。
    李德伦回答说,事情好说,反正他也没什么事情,最近半年没什么安排。不过,要先看曲谱,如果真的很好,他到不介意。
    费城那边更是好说,一听到是李德伦的指挥,立即排出一个空档,虚位以待李大师。
    “两个月,两个月之内给我弄一系列音乐出来。”黄昏本来还想让林玉婷将《热血男儿》的电影音乐一起写好。想了半天,决定还是不给她增加负担。
    “好,就这么干。我拼了!”林玉婷接下了这个烫手的热山芋。
    黄昏即将开拍的《南京,1937》是直接奔着奥斯卡金像奖去的。但美国有一个传统,奥斯卡奖只颁发给本土影片,如果是外国资金的制作只能去角逐最佳外语片奖了。
    这不是黄昏的本意。
    必须拿到所有的奥斯卡奖项,否则,就是失败。
    黄昏这么想。也打算这么做。
    他直接派出舌辩之士律师高明同学,直飞美国,和美国环球电影公司达成了一个协议,环球公司负责后期剪辑和电脑制作,报酬作为技术股份入股《南京,1937》,占百分之四十股份。
    也不知道高明律师是怎么弄的,居然促成了这一桩美事。
    演员有了,资金有了,技术有了。
    万事备齐,只欠东风。现在只缺一个合适的拍摄场地开机。
    黄昏想起红光电子公司的那一大片土地,和里面的清一色古老建筑,这不正是适合地场地吗?
    因为区光的关系,红光电子厂很快由工会出面和黄昏文化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红光电子公司提供两万名群众演员,配合黄昏等人的拍摄工作。每人每月工资一千元整。
    这一日,《南京,1937》导演黄昏,主演黄昏、区光、王茹进驻红光厂家属区进行实地考察,受到厂方和工人们的热烈欢迎。
    欢迎会之后,黄昏一行在厂长于乐的陪同之下,开车在厂里逛了一圈,掌握了当地地质水文方面的大体情况。
    “要建一座高炉。”黄昏说。
    “什么高炉,你们不是要拍电影吗?”于乐厂长有点不明白。他被黄昏新聘为黄昏公司驻红光厂对外联络处(简称:黄红外联)主任,负责协调各党群、干群及两公司之间的关系。
    “这么说吧,我们的电影的场景是发生在一家大型水泥厂。水泥企业是重工业,高炉当然是必不可少的。”黄昏解释。他觉得很遗憾,红光电子是一家轻工业单位,如果是重工业,他的投资还可以进一步压缩。
    “需要建几座高炉,什么规格?”于乐问,他本就是赶企业出身的,对这很有兴趣。
    “高炉高炉,不高怎么行?”黄昏笑道:“直径十五米,高三十米。”
    “这么高!”众人都吸了一口冷气。
    “你们不要闹,听我说明一下。”黄昏下来之后查阅了很多水泥资料,又实地去了几家水泥厂考察过,他说:“生料库三座,规格同高炉;熟料库三座,规格同前;成品库三座,以上。货站台一座,长五十米。我们要一比一复制一座水泥厂出来。”
    “老天!”众人都惊叫起来,如果黄昏这么弄不花上一千多万才怪,再填上两千万可以新建一座水泥厂了。
    “黄先生,这个投资是不是大了点,也没必要。”于乐小心地提出疑问,“要不,顺便对付一下好了。”
    “不行,我需要的是真实。”黄昏立即否决,转头对于乐说:“工程你来筹建,一个月搞定。你是干企业的,是内行,你来弄。弄好我发两万红包给你。”
    “一个月是不是有点紧。”
    “就一个月。对了,你们的附属设施就不要弄了,只垒一个外形出来。时间应该够用。施工方面的人员你来定。”
    “恩。”于乐点头,“如果那样,没问题的,交给我。”
    第五卷 新一年 第五十四章 水泥,水泥
     更新时间:2009…10…9 10:41:19 本章字数:2292
    有钱好办事。
    不几天,大批工程机械开进红光电子厂家属区,开始建设那一条所谓的水泥生产线。工程地址选择在家属区体育场。这是一片很空旷的地域,又两个篮球场和一大片绿化带组成,大约有二十来亩土地。刚好将这条空壳子水泥线装下去。
    未来半年之内,这里将是《南京,1937》的主拍摄现场。
    地方不错,周围是一大片古旧的职工宿舍,有着浓烈的旧社会建筑风格。在此前,黄昏等人查阅过大量的老南京照片,觉得这一片风景简直就是穿越时空被人直接搬迁到新时代来,不禁让黄昏大感欣慰。唯一不满的地方是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电线和天线,需要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倍加小心。否则,一个不小心,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中国移动或者中国联通的地面基站,那个笑话就闹大了。黄昏还记得当初去看美国电影《特洛伊》时,在古希腊背景的城市中看到电线杆子时的心情,感觉像是吞下一个大苍蝇一般,恶心无比。自然,那部电影无论如何是看不下去了。
    红光电子公司的工人失业日久,见工地开工,便自动请缨,来建筑队打工。薪水不错,大家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当初,扬子集团购买整个红光电子公司时,本来整备整体买入的。但一想,像这么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厂,不良资产不少,如果为了这么一块地皮背上沉重的负担,得不偿失。杨之远购买红光电子的条件是红光电子遗留下的剥离债权债务。双方经过协商,家属区的土地就不列入购买清单之中,由市政府国资办统一调配。也就是说,家属区不列入扬子集团土地开发范围之内,工人在短期之内还不用被迁走。
    因为杨之远的目的不过是想在红光的厂区地皮上搞房地产开发,所以一直想动手拆掉厂房。但这么一来,工人们就得直接面对失业的命运。因此,双方一直对峙,扬子集团的那个项目也就开展不下去,摆在那里。
    黄昏的高炉一开始建设,扬子集团有点慌神。他们本来打算在附近搞一个高尚住宅区的,如果黄昏的行动付诸实现,万丈高炉平地起,就算住宅区建成,住户推开窗户一看,一派工业革命的迹象,不投诉才怪。
    想到这里,黄昏心中就是一阵暗笑。
    据说,扬子集团最近派出人数众多的游说团去政府部门活动,要求政府部门出面制止水泥高炉的建设。不过,因为区光的关系,政府也不好说什么,敌对双方都是惹不起的角色。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下,保持缄默是最佳选择。再说了,黄昏也不是要在上海市区建水泥厂这种高污染的企业,他还没有这个胆子。
    不过是搭建一个摄影场而已,早就向相关单位报备。现在就算黄昏要在上海市区垒一座自由女神像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反正他说过,只待电影拍摄完毕就拆除。当然,电影什么时候杀青就见仁见智了,据说,有部逆天电影的拍摄时间拖了将近五年。
    扬子集团和黄昏文化积怨由来已久,迟早有一次大的冲突。双方都在积蓄能量寻找对手的弱点。
    不管怎么说,高炉顺利地打下了地基。wwW。l6K。cN
    因为仅仅是做一个背景,工程也有点水。为了赶工期,地基挖的也浅。大坑之中用钢筋编成框架,倒上混凝土就OK啦。唯一麻烦的是,上海市区不允许开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需要在郊区的搅拌站做好,用卡车一车车运过来,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的投资。
    黄昏感觉自己现在简直是在拿着钱在烧着玩,而且,随着火势,钱也烧得越来越快。
    一星期过去了,整个地基都弄好。因为使用的是早强水泥,地基干得也快,不等基础弄牢固,黄昏命令,“在此基础上,开始往上给我码主体建筑。”
    “好像不是很安全吧?”于乐提出自己的疑问。
    “不用管,只管去弄,只要不坍塌就可以了。将来拆除的时候也可少些麻烦。”
    “好吧,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工程人员都没有办法,还真没有见过这么搞建筑地。不过,这种速度还真让人兴奋啊!
    这一段时间,黄昏恶补了一阵水泥生产的基本知识,大开了眼睛。这种泥巴一样的粉末看起来很普通,但真要烧制出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先要将石灰石和无烟煤破碎,然后用大磨研磨成百分之十二以下的粉末,这种粉末用行业内术语来讲就叫着“生料”,然后和上百分之十三以下的水分,搓成小药丸的模样,放入高炉之中煅烧。
    当高炉温度达到摄氏九百度的时候,小丸子便被烧成半液体状的物体,里面的煤炭被完全烧尽。石灰石中的钙质也完全被激活出来,形成部分游离形态的钙,这样一来,水泥的强度就能得到基本的保证。
    待到丸子成半流体状态后,高炉窑温慢慢冷却到八百度以下,那些丸子都开始凝结成形。这一烧结过程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水泥的质量。煅烧之后的小丸子就是所谓的“熟料”了。
    熟料冷切之后再次进入磨子,加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铁粉和石膏,研磨成细度为百分之三以下的粉末,这就是真正的水泥了。
    整个工艺流程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是十分复杂。
    想起以前看过的架空历史小说,那些普通人一个穿越,来到古代,什么都不懂就敢烧水泥烧玻璃,大发横财,想想就让人发笑。黄昏也算是懂得怎么烧水泥了,但现在真要他穿越到古代去烧水泥,他还是没有信心的。光窑子里的耐火砖就弄不出来,更不要说控制温度和水泥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了。
    所以,架空书中的那些王八之气浓烈的大能主角超越时代的设想和举动根本就没有实现可能。
    本故事纯粹虚构,如有雷同,纯属鬼扯。
    黄昏现在搭建的水泥厂外壳简直就是在愚弄内行人的智商,不过速度倒是蛮快,很快地,主体建筑就平地而起,并且以肉眼能够看到的速度往天空伸展着雄姿。
    这情形看起来很让人愉快。
    黄昏现在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穿越之后的大能者,一种虚幻的成就感充斥心臆。
    第五卷 新一年 第五十五章 故事开始
     更新时间:2009…10…9 10:41:37 本章字数:2170
    1937年冬天,当他和妻子一起从美国回到父辈口中的故乡时,已经是初冬,下了第一场雪。他没有想到,江南的冬天也会这么冷,那种无孔不入的寒气顺着裤管往上延伸,直到将你冻僵。
    同样的雪他在纽约法拉盛看过,在伊利诺依看过,在盐湖城看过。但他无法想像,雪也可以下得如此凄苦。坐在江轮上,放眼过去,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除了风声和江流声,天地之间一片静默。
    沉重地推开工厂的大门,雪开始下得密集。看不到一个人。工厂已经停工将近半年,连连大战,空前灾荒,让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限于停滞。
    若不是低廉得让人无法想像的价格,他根本不会想到在有生之年会回到传说中的故乡。
    他叫黄昏,一个华乐街的有识中产阶级。带着几辈人在异国他乡奋斗而来的财产,怀着一个发财梦,他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南京,开始新的人生。
    新的开始并不一定会有圆满的结局。
    他们都没有预料到,1937年的冬天是如此的冷,如此的长。
    ……
    “摄影师,推一个广角镜头出来。对,大画面,要弄出航拍效果。”黄昏大叫,指挥着摄影师:“扫个半圆,全景式地拍出那种灰暗的效果。”
    “啊欠!”黄昏鼻孔发痒。天气很热。为了弄出下雪的效果,鼓风机开到最大,将无数的白色绒毛吹上天空制造着雪景。
    “热死了。脸上的化妆都被汗水冲掉了。”王茹穿着一件上世纪初期的西式礼服,又大又厚,热得浑身是汗。
    新片在秋天正式开机,秋老虎厉害,热得让人发狂。站在报影车吊臂上地摄影师更是脱得只剩下一条三角裤。
    上午的时候还好,黄昏和王茹拍了一组在江轮上的镜头。长江上风很大吹得人十分舒服。到下午回到工厂拍摄地时候就让人无法忍受了。只觉得浑身都像是安装了水龙头。汗水不停地往外喷。
    拍了夫妻二人进厂的场景之后,黄昏立即以不逊色于消防队员的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