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夙夜宫声-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三分尴尬。一旁的三位国公固然是各自坐在那里不作声,就连两位尚书也悄悄往一边挪了挪。事实上,若不是今日是太后派人发了话,他们根本不会过来。昔日君臣相见,绝对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临江王的话里藏刀却没有让崔夙的脸色变动毫分,事实上,从太后命她和几位大臣一起,为临江王和江东王接风的时候,她就知道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换作任何人,经历了从天子到废帝的转折,然后又被软禁在编管之地,定然是满腹怨气心头郁结。而不管怎么说,肯说话的临江王总比江东王要好对付。“永乐郡主能够在刀刃加身的时候救下大舅舅的性命,着实是至情至孝之人。”她感慨了一声,面上露出了一丝哀色,随后又郑重其事地说道,“太后闻听永乐郡主的孝行之后,也是心中感动,所以等郡主遗体运回京城之后,将会下旨晋封永乐郡主为公主,葬入公主陵。”晋封为公主,葬入公主陵?一旁的江东王眼中厉芒一闪,脸上露出了森然怒色。除了右相鲁豫非和魏国公陈诚安之外,其他人都对此事一无所知,所以,而在座的其他几人在惊愕过后,全都细思起了其中玄机。对于死人的追封,加重死后哀荣,这对于皇家原本是很简单也很平常的事。可是,事情牵涉到临江王这位废帝,那结果就不一样了。当今皇帝虽然是先帝嫡子,但毕竟是幼子,册封一位废帝的女儿为公主,那又代表着什么?再说,太后出行遇刺的事,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结论!而临江王却对这个结果很是满意,脸上的笑意愈发灿烂了,竟就站在那里和崔夙闲话家常,把别人全都晾在了一边。崔夙一边应付着临江王,一边悄悄用眼角余光扫视着江东王,见其目光中蕴含着深深的怒意,甚至左手已经握成了拳头。此中情景入目,她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江东王只怕是被太后的偏心激怒了。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全然公平的事,而且,追封一个公主太容易了,可是,死去的吴皇后……不,应该是江东王妃吴氏却不可能追赠皇后,否则,对于朝堂便不啻于另一场莫大的地震。而且,两个儿子全都安然到了京城,在骨肉之情得以保全之后,太后势必考虑到一个平衡的问题。终于,江东王冷笑一声,打断了临江王和崔夙的谈话。“大哥刚刚说永乐无福,我倒认为,永乐是个有福气的孩子。能够死了葬入公主陵,义举又为天下人知,还有什么结局比这个更完美?永乐舍身救父,甚至可以加在烈女传中,大哥,你还真是好福气呢!不像我那个可怜的王妃,替我挡了必杀的一击,自己却一命归西,还留下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孩子。”一连几个福气,在场众人全都听得脸色一变。而崔夙正想说话,房间中突然响起了一阵琵琶声。右相鲁豫非抬眼一看,见是十一娘低头弹拨琵琶,原本想要开口阻止,但沉思片刻却没有那么做,而其他几人也顺势往声音来源投去目光,发觉是十一娘,全都勃然色变。临江王和江东王同样也恼怒有人不领颜色,然而,就在临江王张口欲骂的时候,刚刚那低沉缓慢的琵琶声突然急促了起来,声音高亢激昂,入耳令人心情澎湃,临江王到了嘴边的话竟硬生生地被压了下去。崔夙在最初的时候愣了一愣,但立刻清醒了过来,抬眼循声望去。见是进门时格外注意的一个歌姬,她不由暗自称奇。而当她渐渐听清楚那曲调的时候,脸色不由倏然一变。居然弹奏《十面埋伏》,真真是好大的胆子!须知凭借在座之人的身份,只怕是一旦翻脸,她便性命难保,难道她就一点不怕?刚刚进来的时候,崔夙就看到了角落中的那群歌姬,而拿着琵琶的十一娘最是鹤立鸡群。尽管全都是美貌佳人,但是,在一群挂着甜美媚笑的女人当中,十一娘便显得尤其突出。而此时此刻,其人嘴角隐约露出的那一丝讥诮更是醒目。铮——琵琶声终于停了,而此时此刻,一群王公大臣全都惊醒了过来。当然,究竟有多少人真的沉醉于这乐曲声中就不得而知了。临江王忽然重重一拍桌子,冷笑连连道:“好,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歌姬也敢讽刺本王!你这个时候弹奏十面埋伏,究竟是什么意思?”崔夙原本想开口转圜一二,见十一娘弹了弹衣角,从容不迫地放下琵琶站了起来,便有心瞧瞧对方如何应对。她隐约觉得,这样一个看似不同寻常的青楼女子,在这样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刻突然艺惊全场,绝对不会是为了显示那非同凡响的琵琶技艺。“王爷容禀。”十一娘的声音甜美中带着几分娇柔,别说那些男人,崔夙听在耳中也觉得一动,不由得又朝她多瞧了两眼。“奴家只是听诸位王爷大人在说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觉得煞风景,所以惊慌之下,方才弹了一首,却没有注意到是十面埋伏。”十一娘脸上闪过一丝绯红,更显娇艳动人,“十面埋伏原本是死局,项羽一代霸王,尚且落得一个乌江自刎,可知世间生死祸福原本难料。古人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两位王爷吉人自有天相,如今不但脱出生天,又与太后母子重聚,岂非可喜可贺?”PS:连续包月用户的PK票似乎后来又调整过啦,原来只有一票的朋友不妨再去投票试试,也许有三票也说不定,嘿嘿!我一定会保持天天更新,但最近有时会分量少,还请各位原谅一下,对不起啦!
第三章 宰相城府
这一通话说的很巧妙,既不显得咄咄逼人,又没有过于谄媚软弱,甚至隐隐点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临江王和江东王,可是因为太后一道恩旨方才能够豁免回京的!当下临江王便收起了满脸怒色,意味深长地瞟了十一娘一眼,微微笑道:“想不到你一个歌姬居然能有这样的见识,本王倒是小瞧你了!”而江东王亦是感到刚刚自己的语气过头了一些,见临江王不再深究,索性冷哼一声不再多事。既然到了这个份上,崔夙便做起了和事佬,左右说和了一番,将两人请到了上座,又亲自执壶斟酒劝酒。渐渐的,刚刚僵硬的气氛逐渐软化了下来,席间也有了些欢声笑语,但是,要说宾主尽欢却是不可能了。酒过三巡,借着浓浓的酒意,江东王突然击节高歌,正是一首坊间传唱不已的《将进酒》。他嗓音不过平常,此时又是酒意浓重,好好一首豪情澎湃的调子被他唱得颇为悲情,听在旁人耳中颇有一种哀从心生的感觉。崔夙知道江东王和王妃吴氏感情甚笃,吴氏死了自然悲戚,而且,在江东王心中,想必爱子李明泽至今没有下落,也是凶多吉少,因此才会借着酒意真情流露。想到这里,她也不忍出言打断,只是看着这位昔日天子在那里纵情高歌。而临江王便从容潇洒得多,江东王昔日在位期间,他已经被废,在外编管差不多有五个年头。此时,只见他和几个国公重臣频频举杯,觥筹交错间俱是笑吟吟,哪里有半分颓废之色。将这幅情形看在眼中,崔夙不禁心中暗叹。这两位王爷昔日当天子的时候,都有诸多荒唐举动,如今却各有变化。然而,临江王荣宠不惊虽然是好,可在经历这样的大起大落之后还能荣宠不惊,那就证明,在被废之后,他的城府只怕不比从前了。在这人人皆有玲珑剔透心的京城,临江王那点在外历练出来的城府,究竟顶多少用。再热闹的宴会也有曲终人散的时候,在一曲《惜上元》的曲调中,江东王率先告辞,然后就是临江王,紧接着,两位尚书和祁国公也纷纷离去。荣国公上一次听了崔夙的话上书,结果果然卖了好,原本想留下来再和崔夙说些什么,此时见这架势不对,他连忙找了个借口,言说家中还有事,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左相林华起先亦是想留下问问状况,看看这架势便轻轻叹了一口气。他虽然是当朝首相,但是年纪已经大了,自忖如今的局势愈发复杂,不由起了退步的心思。因此,他起身朝鲁豫非和陈诚安打了个招呼,也缓步下了楼去。如此一来,整个四楼顿时只剩下了右相鲁豫非,魏国公陈诚安,崔夙以及一群歌姬。虽然仍然是一大帮人,但却有些空荡荡的感觉。那些歌姬全都知道今晚的聚会非同小可,刚刚又见识了唇枪舌剑,听到了不少不该听的话,此时脸上不免都有些异色,只有十一娘仍旧巧笑嫣然,镇定自若。鲁豫非见剩下的人刚刚好,便起身朝那些歌姬走去,目光又在十一娘身上停留了片刻。“你们都是见过场面的人,应该知道分寸,所以就不用我多说了。倘若明日街头巷尾有什么传言,京兆府定当唯你们是问。好了,这里没你们的事了,全都回去吧。”一群歌姬如蒙大赦,慌忙朝剩下的三人万福,然后急急忙忙收拾乐器便纷纷离开,至于是否会遗落些什么,谁也无心去管。而走在最后的十一娘临走时突然回了一下头,然后才施施然下楼去了。“那个十一娘我也见过几次,想不到这种时候还能不慌不忙,果然不同寻常。”鲁豫非直到楼上只剩下了三人,方才如是感慨了一句,随即转入了正题:“郡主今日姗姗来迟,应当是太后有什么交待吧?”崔夙见陈诚安也瞧着自己,便点点头道:“临行之前,太后曾经派了徐尚宫来,让我对鲁相和魏国公说,临江王和江东王回来之后,难保有些官员没有其他想头,所以有劳二位多多费心。鲁相乃是朝廷宰相,百官那里须得格外注意;而勋戚国公之中,亦是要靠魏国公你从中转圜。太后说了,召两位王爷回来是为了全骨肉之情,不想让人多有非议。”不想让人多有非议?此言一出,鲁豫非和陈诚安都在心中冷笑连连。若是不要人非议,那么,压根就不用召两位王爷回来,而且是两位顶着废帝头衔的王爷!天下富庶的地方多了,要是太后真的是怜惜两个儿子,大可将其放在江南一带享清福就算了。而作为当初的建议者,崔夙更明白,要是这两位不回来,那么,便没人可以牵制皇帝,没人能够帮助她转移两位至尊的视线。她不想被人拿在手里当做棋子,既然皇帝和李明嘉要耍弄手腕,那么,她便将这两位菩萨全都搬回来,横竖他们心中不会不愿意。今天看了临江王和江东王的表现,她绝对不相信他们会安分!对于召回两位废帝,陈诚安心中是很不情愿的,毕竟,他的女儿如今是淑妃,只要努力一把,未必就不能够成为异日的皇后。而即使在宫中传出任美人有孕的消息,而且是杜皇后亲自照顾时,他亦没有动摇过这样的确信。他的太后姐姐已经帮他渡过了无数次难关,那么,她绝对不会看着陈家沦落下去的!由于这番认识,再加上对荣国公徐肃元的成见,陈诚安本能地将从中转圜四个字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又闲话了几句便急不可耐地告辞离去。而这个时候,鲁豫非方才似笑非笑地对崔夙道:“郡主,倘使我没有猜错的话,太后那句话,应当不是带给魏国公的吧?”崔夙自知瞒不过鲁豫非这样世故练达的老臣,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太后只是说看三位国公谁留下来,便告诉其中一位。我想祁国公是皇后的父亲,荣国公又像躲什么似的早早走了。既然魏国公和鲁相你们二人留了下来,那么,我也唯有托付你们,不是么?”鲁豫非盯着崔夙看了许久,突然笑道:“郡主果然神似太后当年,只是郡主是否明白,这个天下,容不得第二个太后这样的女人?”这算得上是一个露骨的警告,但是,崔夙却早已豁出去了。毕竟,鲁豫非这话要是深究,同样是大不敬。“鲁相,你是先帝时候便在朝的老臣了,难不成连当年的往事都不知道?倘若不是有人步步紧逼,又哪里有如今的太后?”两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地对视了许久,终于,鲁豫非哈哈大笑了起来,亲自执壶为崔夙斟满了面前的酒杯,又在自己的杯中倒满美酒,最后才举杯道:“是我想左了,郡主不愧是太后亲自教导出来的,我刚才言语无稽,还请郡主多多包涵!”“鲁相言重了!”崔夙先是一愕,随即方才拿起了酒杯,爽快地将那琥珀色的酒液一饮而尽,末了亮出了空空的杯底,“崔夙和别人一样,只是在寻找一条存身之道而已。”PS:求推荐票……有推荐票的投偶一票吧,貌似前五名中就我推荐最少,拜谢拜谢!当然,PK票也需要,这些天真是谢谢大家了!!
第四章 用人之道
夜深时分,崔夙方才回到府中,自有总管等人上来迎候。总管姓吴,长得高高瘦瘦,大约四十岁左右,传说是宫内局掌令的亲戚,所以才分配到了这样的差事。他殷勤地上前行过礼后,便缓步跟在了崔夙后头,絮絮叨叨地说着话。“郡主出门之后,刚刚宫里的寇总管又来过了,说是江南织造府刚刚送来了上好的贡缎五十匹,以及苏绣若干,皇上从中挑选了几件,送来给郡主裁衣裳。小人私自做主,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