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明-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还好理解,宗教信仰是他的自由。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可周大人在通州却不安分,日日招白广恩、唐通等将军宴饮。并收了这四大镇总兵做了自己门生,弄出了好大一场闹剧。
    这些事,下面的人是不会同皇帝说的,王承恩也不想当这个恶人。
    可今天一看皇帝说要勒令周延儒出兵攻高原,王公公就知道事情不好。若真让周大人领兵去打高原。只怕死得极其难看。
    周大人一死不要紧,可再帖进去四大镇士兵,导致京城空虚。那才是千古罪人。
    听到王承恩这么问,崇祯皇帝狠狠道:“他手头也有十万兵马,未言战先言败,哪有这样地道理?他周某人不是信誓旦旦地要为君父分忧吗,我倒要看看他怎么分忧?”
    见皇帝有点赌气的意思,已经摸透他脾气的王承恩知道不能在说下去了。他的意思是劝皇帝将周延儒的大军尽数撤回北京,死守不出。可如此一来。等周延儒回城,等待他的将是国法地严惩。周延儒素来人品极好,王承恩也不欲致他于死地。
    叹息一声,王承恩抹去脸上的泪水,道:“周大人的大军不回北京也好,只要遏住通州要地,高贼就无法打到北京里来。只可惜,周大人麾下人马虽多,能战之兵却寡。只怕守不了几日。”
    正在这个时候,殿外有太监禀报:“万岁爷。周延儒大人地前线战报来了。”
    殿中君臣都是一楞。
    崇祯皇帝冷笑:“他周延儒在通州一呆几月,裹足不前,能有什么战报?呈上来。”
    接过周延儒的奏章看了一眼,皇帝不屑地扔在地上,对王承恩道;“你看看,你看看,他周延儒还弹劾起人来了。说什么吴三桂畏敌如虎,从山海关后畏敌不前,一直没到他那里去报道。”
    拣起周延儒的奏章看了一眼。王承恩看了一眼,道:“吴三桂大军现在抚宁,出关已经数月,可借口军饷不足,竟只走了一百四十里。就算他是乌龟也该爬到了。不但如此,吴将军还说东北建奴有异动。若走得快了。建奴南下呼应,丢了山海关以东城池的责任谁也承担不起。”
    听他这么说。崇祯皇帝也恼火了,“你马上让内阁拟旨,严斥吴三桂,让他快点给我滚过来。”
    皇帝也是急了,周延儒固然在通州不动如山,现在连吴三桂也在抚宁步步为营。这满朝满天下文臣武将难道全都靠不住?
    见崇祯这么说,王承恩大声哀号道:“万岁不可呀,现在京营和周大人都不堪使用,能保京畿一地的也只有关宁铁骑。对吴将军只可温言抚慰,断不可严厉斥责。且,这到旨意只怕没人敢动笔。”在他看来,周延儒不顶用,能够扭转京畿战局的也只有威名赫赫的关宁军了。
    “可是,他吴三桂也是一个厚脸皮地怕死鬼。联可以升他的官,但他若还是不来如之奈何?而且,这个旨只怕阁臣都不会动笔拟旨的。”崇祯皇帝恼恨无比,吴三桂这次走得这么慢已经能够说明其态度了。目前的形势是,如果吴三桂大军一路快速推进到北京前线,后金在东北南下呼应,丢了山海关以东土地。这个责任可都要落实到拟旨的人头上了。大家又不是傻子,自然是能躲就躲。
    他说完这句话,发现王承恩还跪在地上,忙道:“你起来说话。”
    皇帝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王承恩站了起来,因为动作过猛,感觉头脑一阵晕眩,他挤了挤眼睛,等眼前景物清晰下来才回答道:“圣上不用担心,吴三桂已奉旨勤王,不用再发圣旨催促。他父亲吴襄还在北京,圣上大可召他问话,让他督促关宁
    “好,这法子好。”崇祯皇帝高兴起来。大声叫道;“马上找吴襄过来,就说联找他商讨战计。”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殿中二人才等到吴襄,这时天已经亮了。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臣叩见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大胖子跪在崇祯皇帝面前,大声唱诺。眼睛珠盯着地面滴溜溜转动。正是吴三桂的父亲,前宁远总兵官吴襄。
    皇帝热情地说:“吴爱卿起来说话,看座。”
    “谢陛下。”吴襄被人从热被窝里捞出来。心中已是不爽,加上年纪大了,神智迷糊,听皇帝赐座大咧咧地坐下,可皇帝的下一句话将他吓得几乎跳了起来。
    崇祯语气转厉:“吴襄,有人参你儿子拥兵自重,坐视京畿战局不管。你有什么话?”
    吴襄大声地叫起屈:“我的万岁爷呀,臣父子皆有一颗赤胆忠心。我儿在前线英勇杀敌,却被人参拥兵自重。黄天可表,苍天可鉴!”
    摆摆手,皇帝突然微笑:“尔父亲的忠心联还是相信地,别理那些言官地满口胡沁。”
    “多谢万岁爷,多谢万岁爷!”
    崇祯皇帝一看到他那副奸猾模样,心中就是腻味,只恨不得立即赶他出殿。可他不能这么做,“吴三桂这次勤王统兵数万。给养不继,走得慢可以理解,联也不想责怪于他。现在,北贼势大,后面还跟着高贼的大军。我京营兵力不足,今日找你过来,就想问问你,是不是可将整个关宁军全调回来?”
    “不可,不可!”吴襄摇晃着大脑袋:“若建奴南下怎么办。若关宁军尽数进京,山海关以东之地就尽落北人之手。祖宗之地,不可弃。”
    崇祯笑笑:“这也不过是联的一个想法而已。对了,联听人言那高蛮子颇有勇力,世无敌手。你觉得令郎可以退高贼之军吗?”说到这里崇祯看了王承恩一眼,他还是在心中安慰自己。高原之勇也许是吹嘘出来的。大概是别人哄骗于我的吧。
    “高原……蟊贼而已!”吴襄大笑:“他也不过是李自成手下一员战将。能强到哪里去?若他敢来犯我京师,臣子三桂定能将其生擒活捉。我关宁军甲精于天下。要对付高原流寇还不是手到擒来。”
    崇祯听到这话,大觉欣慰,大感振奋。可他心中突然一惊:“不对,不对。高原可是打败了阿巴泰的,现在又有部三十余万,怎么在尔口中却变成流寇蟊贼了?”
    吴襄自觉失言,可话已经说出口,只得硬着头皮扯谎:“万岁这就不知道了,阿巴泰这次南下,号称十万,所部不过七万。其中大部分都是松锦是投降地汉军,还有蒙古牧民,战斗力不强的。扣除汉军和蒙古人,真正地东奴不过万人。高原说是打败了阿巴泰,其实不过是打败了汉军和蒙古人等乌合之众。人家阿巴泰地精锐可好好呆在香河呢!至于高原,我听人说,他这次来山东,手上精锐也不过三营七千之数。”
    “原来是这样啊!”崇祯简直被他说糊涂了,心中一松,“恩,东奴要北归,我们大不了放他们过去就是了。倒是高原,你说他有七千人马,可他手头现在有三十多万呀!”
    吴襄继续笑道:“我的万岁爷呀,你是被下面的人给哄骗了。高原三十万人是不假,可都是俘虏和征召的流民,这样的队伍虽多,但对上我关宁铁骑,还不是一触即溃,你就放一万个心好了。”
    “好!”崇祯大为欢喜,他怎么一绕,居然饶得吴襄答应让关宁军全数入关勤王,心中不禁有些得意:“吴襄,卿父子有多少兵可用?听说关宁军有十多万人马,呵呵,好,联乾纲独断了,命你儿尽数给联带过来。”
    听皇帝这么一问,吴襄这才醒悟过来,自己刚才是吹牛吹过头了。以皇帝地刻薄性子,这牛若吹爆了,只怕自己人头不保。他忙跪在地上,满头冷汗地回答:“哪里有那么多,兵部名册上只给了八万人地名额,臣父子哪敢超额。”
    “八万……”皇帝脸上地喜色敛了一分:“也不少了。”
    “其实,也没那么多……”吴襄低头道:“名册八万,实则三万,余数概为空饷。”这话一说出口,他地身体开始颤抖了。
    皇帝的脸色难看起来:“三万人也是不少,只不知战斗力如何?”
    吴襄更惊,“三万人也并非都是战士,真正能上阵搏杀的,只有三千人。”话一说出口,他额上的汗水一滴滴落下,身前已湿了一片。实际上,这次吴三桂勤王已经将这三千人马全带了出来。这已是关宁军的最后家底了。至于其他人,守守城还行,真拉出城却没有任何用处。
    “啊,三千!”皇帝还没说话,王承恩已经叫出声来。
    皇帝笑了,他走到吴襄面前笑眯眯地看着他的脸:“爱卿很热呀,这么多汗!我且问你,三千人如何搏杀高原三十万众?”
    吴襄颤抖着声音道:“这三千人非普通之众,平日都是臣与三桂以细酒肥羊纨罗绸绫养出来的,所以都是一当百的死士。”
    “哈哈!”崇祯的笑声大了起来:“那么说了,你是问我要钱了。你说,若要你儿子地这以一当百的三千死士来北京,所需饷银几何呀?”这声音里充满了讽刺。
    听到饷银二字,吴襄镇定下来了:“需白银一百万两。”
    “啊,一百万两!”皇帝和太监王承恩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
    第七卷 幽燕 第十四章
     更新时间:2009…2…24 12:06:31 本章字数:3205
    吴襄的狮子大张口让崇祯皇帝吓了一大跳,他收起了面上笑容,一张脸铁青得难看。
    王承恩眼见着皇帝就要暴发,他本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人,知道这时候也只能哄着吴襄父子,京营和周延儒都不堪使用。关宁军虽少,可这个时代的军队就是这样,关宁军虽有实额三万人,但战场之上,有三千精锐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真正的战场,决定胜负的也就那一成精兵。这一点,王承恩可比皇帝这个一辈子都足不出皇宫的崇祯清楚许多。因此,吴三桂还真是决定京畿战场的决定性力量,万万得罪不得。他笑着说:“这却奇怪,三千人马也要一百万两军饷,说说是怎么回事。”
    崇祯低吼一声:“说。”今天吴襄若不给他一个说得不过的理由,非让他好看不可。
    吴襄听王承恩这么一说,立即知道皇帝是指望着他父子手头的关宁铁骑。如此一来,自己大可有恃无恐地漫天要价,想到这里,他心中的惊慌平复,镇定地回答道:“回万岁的话,臣斗胆问一句,朝廷是不是要放弃宁远四城?”
    所谓宁远四城就是指山海关以东的宁远卫、宁远中左卫、宁远中右所和广宁前屯卫,是松锦大战之后朝廷在关外唯一的土地。宁远四城扼守辽西走廊,沿途都有坚城和堡垒,是明朝抵御后金进攻的庞大的防御体系,所费千万,若就此丢了,没人担待得起这个责任。
    吴襄也是个老狐狸,这次,皇帝让他儿子尽带全军入卫京城。关外必定空虚,若后金趁机进攻,丢城失地的罪名可就要扣到他头上了。
    可皇帝不上他这个当:“我说过这样的话吗,我且问你,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吴襄心中不禁对这个皇帝有些鄙夷了,这个皇帝心中想的是一套。口中说地有是一套,根本就没什么为人君的担待。既然他不想谈放弃山海关以东地盘的事情,吴襄也很知趣地闭口不提。他恭敬地回答:“若关宁军全体开拔至京城,关外空虚,若后金南下。此三前精锐在关外都有田产,是不是该给些补偿。否则,谁人还肯出力死战,谁人还肯入关?其次,历年的欠饷是不是该补发下去了。据我所知。朝廷已经欠了关宁军两年饷银。不说全额补发,怎么也得给个五成呀!”
    皇帝听得到心中越来越烦躁,他在殿中走来走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吴襄不得已只得将脑袋随着皇帝的位置来回挪动,心中也有些恼火。他本是老年人,身体再好也架不住被人大清早叫过来,然后又跪了这么长时间。只觉得身上无一不酸,无一不疼。他决定来个猛料,以期结束这个令人讨厌地漫长的诏对:“万岁,臣还有一事不明。还请陛下明示。若如此,这三千精锐的十万家属是不是都要随军内迁;若真要放弃宁远,关外百万百姓是否都要尽数内迁?一百万两银子也不过起个头,有我父子从中调和,或可抵上一段时间。日子一长,迁移人口一多就非臣能维持了。还请万岁示下。”
    听到吴襄这么一说,崇祯皇帝彻底崩溃了,他厉声怒喝:“现在国库已没有一文铜钱,你开口就要一百万两。居心何在。走,马上给我滚出去
    “臣告退。”吴襄心中一松,只要不让老子和三桂跑来京城趟这汪浑水,你爱怎么骂就怎么卯好了。
    从皇宫跑出去之后,吴襄立即让人给儿子吴三桂带了一封信过去。信上说,京城这边也没什么要紧。反正天塌下来有周延儒地人马顶着。且阿巴泰也快北归了。高原人多势众,来势汹汹。不可与之抗衡。不如呆在山海关静观其变,等适当机会再过来。
    本来,吴三桂的部队出宁远后也走得快,可一过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