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天工-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缘故。
    几日前,有人故意传播流言,说李彦想要对天下士绅征税,那也是有心人在幕后操纵。
    那次共和社核心成员会议,李彦还打算用温和的方法来解决,此时终于决定不再忍耐,做出全面反击。
    “包有才,抓人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五五回 屠刀
     更新时间:2009…12…26 1:09:44 本章字数:3446
    启六年腊月,北方连降大雪,京城物价飞涨,李彦提期,要在京城实行戒严,对米粮限量供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内阁通过了这个提议。
    然而,让孙承宗、叶向高等人没有料到的是,李彦将“紧急状况”下的权限用到最大,连夜调兵京城,不但查封多家米铺,而且锦衣卫的缇骑也再次出动,抓了许多人,说是“散步谣言,危害国家安全”。
    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人想到李彦控制着五军都督府、兵部、锦衣卫等强力机构,要不是当初孙承宗等人小心,甚至还会包括刑部。虽然现在李彦不能通过刑部抓人,不过军队和锦衣卫镇抚司却像两把利剑,让任何心怀叵测者胆颤心惊。
    实际上,锦衣卫和新整编的京师三大营采取的行动,并没有将暴力破坏的范围无限延展,只不过他们的动作雷霆万钧,一夜之间,京城七大米行全部被封,旗下各家米店的掌柜,还有米行的幕后老板,都给抓了起来。
    镇抚司抓人,沿袭锦衣卫一贯的风格,不管证据,也不讲道理,首先抓起来再说。
    虽然李彦并不;做这种有违他所倡导的“法治”,不过大家都不遵守法制,却用法制将自己捆绑起来,要来个“君子之战”,这显然是找虐。而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暗流涌动,也让他知道有些事情,并不总会按照他所设计的那样发展。
    这次暴风雪中发生的事,就给李彦提了个醒,让他意识到做事情并不能够理想化,暴力和法制,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对于那些遵法制,没有超出底线的,李彦自然会推崇法制,而对于那些蠢蠢欲动他的友善当做好欺负的话,那么他也不会客气,就以暴力来对待。
    新年之前的这次行动,~封掉几大米行,并且宣布这些米行全部充公,而且还抓了幕后的几大豪强,不仅查米行,还查抄了这几家的其它财产霆手段,让人触目惊心。
    如果之前李彦摆出一副“讲道理”的姿态下很多人蠢蠢欲动,突然之间来了这套动作,局势居然平静下来,原来蠢蠢欲动的那些人,不约而同地纷纷偃旗息鼓像这会儿才突然意识到,什么法制不法制的李彦强兵在手,就连魏忠贤都能杀,还有什么不能杀的?
    事实上。七米行地幕后老板。虽然都是京畿一带有数地豪强。甚至有两家还是勋贵过都被李彦连根拔起。半点情面都不曾保留。李彦就是要借此告诉天下人有些事情。他不是不能做是不想做。
    当然。彦做事地风格是不管如何。都要从道理上说得过去。这可能也是穿越之前地人生经验。那会儿讲究个国际法。做啥都要有个理由。
    这些豪强雄霸一方。横行无忌。身上地罪行自然不再少数。镇抚司稍微下点功夫。搜集起来地证据。就能够定下一个抄家灭族地罪名。虽然说定罪要经过大理寺。不过现在是“紧急状态”。戒严时期。李彦直接让锦衣卫去抄家、抓人。倒是没有将事情做绝。立刻将人给砍了。
    虽然如此。这些给抓起来地豪强。也难有翻身地那一天。一则人都给抓了。财产也给没收。所谓墙倒众人推。这个时候可少不了落井下石地人。何况。锦衣卫也确实搜集了他们地很多罪责和证据。只要大理寺按照这些证据判罪。那他们地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配合这次行动。华夏社地报刊刊发了系列文章。其主旨和立场。无非就是朝廷地此次行动。源起某些不法奸商。勾结鞑虏。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并且散布谣言。祸国殃民。认为紧急状态下地戒严。有效稳定了京城地局势。特别是米粮地价格。从戒严之前地天价。很快回落到只比平时价格稍高地水平上。虽然是限量供应。却也能保证大多数京城地居民吃上粮食。
    戒严前后米价地变化。成为李彦和锦衣卫这次行动地最好注脚。也正因为如此。京城地百姓都为之拍手叫好。同很多富豪噤若寒蝉形成鲜明地对比。
    虽然也有人指出此次行动不符合法制,不过华夏社刊发的文章却指出,突然的行动是符合法律程序的。首先是内阁通过了京城进入紧急状态,并进行戒严的提案,有了这个决定,之后军队和锦衣卫才会有行动,因而这是一件合法并且合乎程序的行动,并不违法。相反
    投机倒把的商人,才是真正的违法者。
    石柱国对这次行动本来并不赞成,不过他作为共和社的核心成员之一,在议事时,李彦的提案表决后通过,他也就只能遵从集体的决策,调集华夏社的资源,展开“宣传战”。
    经过这些年的打磨,特别是在李彦的深刻影响之下,石柱国对于各种宣传、造势手段的运用,虽然还远远称不上纯熟,但也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
    华夏社的造势、辩白,也将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极为有限的程度,石柱国对于报刊手段的运用,让李永非常满意。
    实质上,李彦的动作也不仅仅限于表面上这些,借着这次临时戒严,李彦频出重手,对那些阴谋反对自己的势力和人员进行打击,仅仅是京西的华夏讲武学堂,就有数百学员,给找了个由头,“发配”辽东。
    当然,所谓发配,面上的原因是建奴趁着天气严寒,在辽东发动了军事行动,所以需要充实力量,这些在讲武学堂学习过的军官,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说辽东的局面已经所改观,双方处于相持阶段,不过很多人还是认为讲武学堂此举,就是想要让他们去辽东送死,他们自然并不甘心。
    不过,此前他商量了一些对策,想要重新掌握一部分兵力,这会儿才突然发现,原来一切都是虚幻,学堂这边虽然就只有一哨复辽军,按照标准编制,也就是五六百人。
    此时复辽军正在京畿肆编练新军,这五六百人虽然是基干力量,不会随意指派别的任务,不过讲武学堂自然也要承担一些训练新兵的任务,故而学堂这边,其实还有一个营,也就是四五千人左右的新军。
    有人:_煽动这部分军跟自己干,起码他们头上还顶着朝廷武将的名号,其中有副将,也有参将,品级都不低。
    只不过京一旦采取行动,就是这些新军过来将他们一个个都抓了起来,讲武学堂对于新军的掌控能力,居然强悍至这种程度。
    在军;中的采取的一些措施,受到的掣肘要比民政上面更少一些,明代以文制武,武将的地位极其低下,李彦并不担心自己的举动,会让某些外镇的武将铤而走险,那时候敢于砍掉武将脑袋的文官并不少,也没见有什么事情发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两年之后,袁崇焕才会用尚方宝剑,轻轻松松砍掉了“军阀”毛文龙的脑袋。
    果决地砍掉一些人的脑袋,又将一些人“流放”辽东,至此算是对京畿一带驻军进行了彻底的整编,虽然精锐尚少,大部分都是新军,不过就像李彦所说的那样,以复辽军的火力强度,已经超出这个时代一大截,热兵器同冷兵器之间,鸿沟已经在缓缓形成。虽然说冷兵器的军队,在合理的战术,更重要是得有拼死决心的情况下,也能够给热兵器的军队造成威胁,不过这样的冷兵器王牌军,在大明少之又少。
    建奴或许勉强可以称得上这样的强军,不过在辽东的战争进程也表明,即便是建奴,也正在逐步落到下风,其结局无是可以预料的。
    李彦对复辽军的信心,让他毫不犹豫地向军中那些反对派举起屠刀,并大刀阔斧,甚至有些急功近利地对京畿的驻军进行整编。
    当然,在整编,并且废黜大量旧军官的同时,兵部同五军都督府也在安抚各地的军将,这些军将和他们手下的军队,虽然并不能对复辽军构成威胁,不过他们的存在,本来就很重要,而一旦有什么变故发生,也会造成烂局面。何况也并非是这些军队全都不堪使用,与卫所兵相比,大明九镇的边军,作为常备军,又处于北方战线的最前方,同建奴、蒙古之间的纷争也一直都没有中断,边军相对来说,要比卫所兵的情况好很多。
    李彦对军队的整编,基本思路就是维持一支精锐中央军,借此可以维护中央朝廷的权威,并参加和赢得重要的战事。而卫所则进行全面的整顿,使其向屯田兵、工程兵发展;两者之间,显然还将要有一支常规军事力量的存在,这就是各地的边军,因而对于大同、延绥这些地方的边军,李彦并不打算一股脑儿裁拆,反而给出优厚的条件。(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二五六回 节后
     更新时间:2009…12…28 12:05:51 本章字数:3394
    霆手段一出,京城内外的形势便如同下雪的天气,一朗无比,不管原来抱着何等目的,这会儿也都夹起尾巴,消停下去,毕竟,身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那些给镇抚司抓起来,家财都给抄没的豪强,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启七年的春节便显得欢乐祥和,大年初一那天,辽东那边还送来捷报,说是建奴想要趁着冰雪的天气,偷袭盖州城,却让盖州的守军杀伤一百多,狼狈逃走。
    李彦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就有些不屑一顾,建奴始终都是老眼光,以为明军在这样的天气下面,会没有什么战斗力。殊不知复辽军中大部分兵员都是出身辽民,并不惧怕东北的严寒天气。更重要的是辽东的复辽军装备水平远超历史上的明军,都有棉衣棉被,营房里还有炉子甚至是火炕。
    复辽的军事训练虽然辛苦,不过生活的条件却也不低,当然,要是谁因为生活条件好了,军事素质跟不上,那就只能等着给开掉了,至少到目前为止,复辽军中的士气和纪律水平,还是有保证的。
    杀伤一百多,在如今的背景下面,已经算不上什么胜绩,这同历史上的情况有很大区别,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斩首人数也就是这么多,而且还存,这固然同明军计算军功首级的做法有关,不过当时明帝国在军事上的弱势,还是很明显的,至少建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辽西防线的唯一作用,可能就只是不让建奴轻松越过山海关,进入京畿一带。
    不过一作用在一年之后即不复存在,建奴饶过辽西走廊,从蓟镇破关而入,这样的战略迂回,对当时的明帝国来说击可谓是巨大的。如今看来,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再度发生,随着复辽军收复广宁、盖州,尽复辽西之地,已经切断建奴和蒙古人之间的联系,就像一把利刃同时未必东边的建奴和西边的蒙古人。
    当然,李彦也没放弃对关警惕,在京畿驻军完成整编以后,就将重点在北线布防,包括蓟镇、大同等边镇谓京城内外的第一道防线。
    虽然说盖取得的这次胜绩算不上大胜,骆养性主持辽东的军事,甚至都没有在军报上面加上“报捷”之类的意思,不过因为是春节送到的,这小子未必没有别的意思。李彦正好在兵部值班,看到以后就笑了笑,这会儿也找不到那么多的人抄写就让下面的亲兵,骑着马,或者扛上军旗,随便到人多的地方叫两声去,兵部衙门门口放了一串鞭炮,显得很热闹。
    中午赐宴的时候臣和皇帝朱校都因为这个消息而喜笑颜开,朱由校金口一开是一通封赏,不过给李彦笑眯眯驳回去一大半在内库的开支都要通过节慎库,朱由校贵为皇帝,其实也没啥钱,他这随便封赏,早就超出他所能支配的限额。
    ,封赏还是要给的,主要是荣誉,既顾全了朱由校的面子,也给了前方将士以实惠。
    春节一过。朝廷下就开始忙活起来。因为这一天有许多部法律开始正式颁行。大明几百年以来。也就是开国那会儿。弄了部大明律出来。以后就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一下子颁行十几部不同地法律条文出来。
    新法要实推行。官员与百姓都要有一个熟悉和适应地过程。特别还会涉及一些官员和衙署地调整。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他们需要做地事情会比以前更多。因为要求变得更加具体了。特别是吏部、六科。开始花大力气对官员地业绩进行考核。
    这可能是一系列新法中。对官员影响最大地。有人戏称其为“新地考成法”。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