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奴-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灰的安排赵强早已想过,他要在首义城附近择一块墓地安葬这些战死者,无论他们是不是汉人,所有战死者不分彼此,一律葬入其中,墓园的名字就叫“汉墓”。
    出于瘟疫考虑,赵强没有任那些清军尸体曝尸野外,任野兽啃食,也堆了起来进行火化。岭长有十里,有些爬到坡上的清军因为树林缘故,遗体并没有被发现归拢到一起,时间有限,赵强也顾不得太多。再说,两旗的清军吃了这么大亏,事后肯定会有人过来查看,届时那些被火化的清军尸体就由他们来处理好了。
    守卫营残余人手负责兵器与那些俘虏逃跑者的押送,齐壮的骑兵营则负责殿后。
    回返过程很顺利,殿后的骑兵营没有发现有清军尾随,因伤员太多,所以全军行动缓慢,用了四天时间才回到首义城。早已得信的郭飞、魏季指挥着堡内妇女和吴军家属们将伤员妥善的安置下来。能回到首义城的伤员们大多是刀箭所伤,且是皮肉伤,没有伤到要害,只要好生调养,很容易痊愈。在这四天里,已有三十多名重伤员撑不住死去,他们的尸体被带了回来,没有火化,而是选择入土为安。
    回到首义城后,赵强便迫不及待的召开了总旗以上军官会议,正式下令将铳营、守卫营合并入骑兵营,凡在免儿岭参战过的各族壮丁与鄂伦春人一律享受汉军士卒的待遇,并且可以担任小旗军官一职,以后累计军功晋升不受出身限制。
    这个命令实际上是某种程度的融合,是赵强对自己以前政策做的一个调整,这种调整完全参考了满清发迹的过程,并将作为一种永不改变的政策持续下去。归属感,是赵强想要通过这个政策调整达到的效果。
    那些临阵逃跑的各族壮丁与被俘的正红旗清军则作为辅兵使用,在吃住条件上他们都次了一级,属于半奴隶性质,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可言,吃得最差,干得最苦,活得最累,是赵强给他们的惩罚。但是,赵强仍然给了他们希望,那就是只要立下军功就可以获得正兵身份,不再是最低贱的奴隶。
    骑兵营有马六百,可以编制六百的纯骑兵,有了清军的武器,赵强不必发愁武器短缺的问题。但现在能战的士卒不到四百,因此便先安排齐壮与胡旺两人做为百户军官各领两百人。余下两百匹马待伤员归队后使用,并且作为千户直属卫队,机动使用。
    兔儿岭之战除了让赵强认识到自身不足,另外也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教训,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情形,手中都必须要有一支机动预备队。
    乌尔愣和那些去拉人头的各族壮丁暂时还回不来,因此赵强将所有能战的士卒划给胡旺和齐壮后,便给他们下了命令,一人向东,一人向西,只要见到活着的人,就统统抓回来,不论男女老少。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我只要人!”
    '  '
第九十二章 强征扩军(三)
    齐壮和胡旺虽然都领了两百人,但这些人大多数并不精于骑马之术,好在赵强的命令只是让他们去抓捕散落在附近的部落人丁,因此倒也不必太在意部下们是不是马术高超,只要能坐在马上不倒就行。
    赵强对于马上拥有一支真正的骑军也不是抱太大希望,他只是想将这些马匹运用起来,将步兵变成骑马步军,提高他们的行军速度就行。现在,每一分钟时间对他而言都是宝贵的,有了马匹,胡旺和齐壮掳掠人口的行动就能更有效一点,每提前一天,掳掠来的人口就能早一天转换为战斗力,哪怕是最次的战斗力那也是战斗力。另外那些勉强保持在马上不倒的士卒也会在每天的乘骑当中慢慢体会骑马的心得,并在先前骑兵营骑手的帮助下,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骑兵。
    战是以战养战,训练同样也是以战养练。但凡与战争有关,不论是真刀实枪对阵厮杀还是去抢人抢粮,都是战争的一种体现,流血也好,不流血也好,都是锻炼士卒的最有效方法。
    赵强的命令下得很急,因此齐壮和胡旺散会之后挑人挑马便准备出发,但是二人仍有些担心他们这一走,万一罗刹人的指挥官库柏带人回来,又或是清军杀个回马枪,那赵强这边如何应付。
    算算时间,去尼布楚的库柏还有三四天也应该回来了,但赵强根本没有将他那一百人的火铳手放在眼里。
    与清军一样只装备前装火绳枪的俄军,又没有掌握分段射击作战方法,人数还这么少,怕他个鸟。赵强如此想道,兔儿岭之战的清军弓箭已让他对前装火铳大失信心,连带着也不将俄军放在眼里,他十分疑惑,三年后在雅克萨城,那八百俄军是怎么在两万清军的包围下坚守那么长时间的。
    莫非俄军有改装过的火枪队?如果有,那为什么这个堡垒里的俄军却还是用的火绳枪呢?
    赵强想不明白,索性就不去想,眼下还是赶紧快速扩军,然后将俄国人的据点各个击破,甭管他是不是有后装滑膛又或是其他射程较远的火铳,只要对方不一下出动千人规模的火枪队,他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事实上,俄军也不可能一下子出动千人规模火枪队,历史明白无误的告诉赵强,现在的俄军真的很渣。
    敌弱一分,我便强一分,把俄国人散乱在远东各个据点的火枪手消灭掉,然后将他们的火铳集中起来,数量一定相当可观。
    火铳还是越多越好,如果兔儿岭上埋伏的不是三百初次上阵的火铳手,而是一千经验丰富的老铳手,那赵强相信,只一轮齐射,谷中那几百正红旗便全部就可报销。那两三百正黄旗的清军再善于射箭,也吃不消这么密集的火力打击。
    回返的路上赵强曾与胡旺他们研究过,当时正黄旗清军的弓箭射程大概在一百米左右,而铳营所用的火铳射程最远只有八十米,并且都是初次上阵,而且当时已是没有队形可言,全是各自为战,自由射击,如此一来单兵作战肯定是火铳吃亏。再加上清军是以一佐领为一阵,缓慢推进,远远便以弓箭压制,己方自然没有办法进行还击。
    但是只要己方兵力占优,在清军第一轮弓箭射完之后,仍有足够的铳手继续前进突到火铳打击范围内,并且不是个体作战,而是以排。射形式作战,那么就将是火铳压制弓箭。代价便是能否吃得消两至三成人员的伤亡。
    经这么一研究,赵强对兔儿岭之战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细细推敲,倒也不是正黄旗清军太过厉害,而是己方的战斗素质太差,同时他的指挥也是很大的问题。当然,胡旺等人并没有直言说赵强指挥有误,但别人不说,赵强自己可不能不承认。战场之上无儿戏,提高自身的军事素养势在必行。身体的主人以前仅是个侍卫,并没有大将之才,自己又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更是没有军伍常识,脑中的战斗印象大抵也是电视电影小说中描绘的场景,自己就这么依样画葫芦照搬,肯定是露洞百出。
    名将都是战场上杀出来的。如果自己没有那个资质,倒不妨放手提拔一些可用的人出来,自己只需在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具体战斗就让他们去做好了。我可不能学蒋校长,最后落得个退守台湾,校长好歹有个台湾可退,我能退到哪去?赵强如此想道。
    最后胡旺和吴四他们总结出来的一点就是:再遇上正宗精锐八旗时,排除其他兵种因素,己方铳手的人数一定要是对方的两倍乃至三倍以上,如此才能有战胜的可能。因为必须要将那二十米的差距折换成人命的损失。
    “他娘的,这些正黄旗的鞑子比那些索伦兵强多了,昨罗刹人还闹得这么凶的?”
    吴四曾在研究完之后发过这么个感慨,当时赵强听了,保持沉默没有告诉他为什么。如果非要有个原因,恐怕是现在的康熙正满脑子想着台湾吧。
    台湾,台湾!
    不知郑家现在如何了,“回归”倒计时可是开始了,嗯,郑经现在应该死了,那主政的就是郑克爽了?也不知这小子有没有干掉大哥?
    澎湖水师可是好东西,刘国轩也算是个良将,可惜了可惜,岛上数十万大明遗民,若是有船将他们运到远东来,可是凭添无数助力!
    唉,只可惜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就算知道又能怎样。走神想到台湾去的赵强一脸遗憾。
    ………。
    库柏的一百火枪队赵强不担心,同样他也不担心清军会杀过来,松山堡可能是宁古塔清军应对俄国人最靠北的一个据点了,仅从其在堡内只驻了索伦人的驻防八旗看,就当知宁古塔方面并没有将俄国人列为严重威胁,只怕仅认为是边患而已。从被俘的正红旗清兵口中,赵强已知他们是唯一派来此地的清军,正黄旗的人马纯属路过,偶然之中才牵扯进来的。
    从兔儿岭回返时,赵强已经让齐壮每隔二十里地就留两人,一有清军过来,便立即快马回报。四天过去,并无清军出现,再想到宁古塔距离此地路程,赵强虽也担心清军前来报复,但出现的时间肯定要在半月以后,因此倒也没有燃眉之急。
    就算库柏提前回来,堡中轻伤的士卒也有一两百人,野战固然不行,但凭堡坚守,人手一杆火铳肯定能阻挡库柏攻进堡内。
    至于那些被罚作辅兵的各族壮丁和正红旗清军,赵强也不担心他们敢造反,但是为防万一,他还是听从胡旺的建议,从他和齐壮的人马里各留二十人,合四十人充作赵强。卫队,以防突发事情。
    一切准备完毕后,胡旺和齐壮便各领人马分头而去,他们所带的士卒有对周围熟悉的各族壮丁,倒也不怕迷路或者找不到那些小部落。
    亲自送胡旺和齐壮出堡,看着他们一东一西打马而去后,郭飞手下的汉军小旗张义找到了他。
    “千户,被俘的鞑子里有个汉人。”
    “汉人?”
    听了张义的禀报,赵强一怔,先前怎么没有人向自己报过这事的。想到这人能混在关外八旗里,倒也是个异数,便想审他一审,看能不能再多了解些关外清军情况。
    让张义将人带到议事厅后,赵强便带着郭飞和魏季返回堡内。
    '  '
第九十三章 强征扩军(四)
    随张义进来的那个汉人自始自终都将头低着,走起路来的样子也是十分小心,一进议事厅就自觉得往那一跪,口称“好汉饶命”。
    好汉饶命?台词很熟悉嘛。
    听了这话,赵强有些好笑,心道这家伙难道将自己当山大王了不成。见那人好像见不得人似的把脸坑在那,赵强便想看看他的尊容如何。关外汉人不是没有,但却都是从关内发配过来的刑犯罪民,这厮却能混在正红旗驻防清军里,而且看他这身打扮,蛮像后世电影里看到的绍兴师爷,不禁对他的来历有些兴趣。
    文化人,看上去又有些地位,不榨取一点剩余价值出来那就可惜了。嗯,貌似听说这文化人都怕死,一吓就坦白。我就吓吓他吧,看看这厮能不能吐出点有用的东西来。如果肚子里有货,倒不妨为我所用。
    眼下赵强手下严重缺少读识字之人,首义城的民政事务全押在那半吊子文人魏季身上,若是这人可用,赵强倒不在乎他给满人干过事。当年曹操求才,唯才是举,现赵强也是求才若渴,以前的污点倒不是太放在心中。若计较起来,只怕这首义城中的吴军士卒都不可用,谁当年没偷鸡盗狗,抢人钱财过。赵强自己当年在王屏藩帐下当侍卫时也和一帮人出去干过绑票索财的勾当,只不过绑票对象是有钱的大户而已,但从道德角度出发,也是污点。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前可都是满清的军队,虽然实质统帅是平西王吴三桂,可那名义上的皇帝不还是康熙嘛。真要揪住人家以前的身份不放,未免也不求实际,用在自个身上就不对头,再说这世上不是还有“反正”一词嘛。
    大节不亏,小节有失,不是问题;大节亏过,现在改正,也不是问题,历代名臣不是也有很多是敌方阵营投降过来的嘛。满清若不是有了范文程、洪承畴、孔有德等汉奸投靠,如何能对大明了如指掌,如何能从强盗集团一跃成为可争夺天下的军事集团。所以说,有才干的人都是宝贝,不怕你有多贪,不怕你有多坏,只要你能替我做些实际贡献就可,至于将来是不是清算你们,那是将来的事。君不见洪承畴位史《清史》贰臣榜单里位列第一位嘛。
    义城中有北上的吴军家属四百多,还有几百各族妇女,外带那四百俄国女人,将来还要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靠魏季一人,根本料理不过来。民政搞好了,后勤就有了,后勤有了,战争机器才可以运作起来。虽现在主线是以战养战,但是人口、地盘这些战争红利必须要有人打理,并将之转换为赵强所需要的后勤物资,成为实质的根据地。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