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月东升-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翎转念一想,便又问道:“袁大人,此事尚早。今日说起这事,不过是让袁大人给朝廷地奏书上,提上一提,也显得袁大人对辽东一事的远见啊。”
    袁应泰听这么一说,有些尴尬,这分明是苏翎地主意,怎能说是自己的远见?不过,苏翎说过,这军事上以苏翎为主,那么这民事上,苏翎当然不会插上一手了,这当然还是袁应泰的职责。
    “嗯,给皇上的奏书,我会仔细斟酌。”袁应泰说道。
    苏翎说道:“袁大人,此事虽然还早,不过,我的那位兄弟,叫术虎的,就是率海西、东海女真部族一起攻打赫图阿拉的主将,如今已经掌控了海西、东海一带。在那里,努尔哈赤的手,是伸不到那么远的。”
    “哦?”袁应泰一怔,想了想,问道:“当真已经能完全掌控?”
    “是的。”苏翎答得很肯定。
    “那么,”袁应泰犹豫地问道,“你的意思说,可以先在东海、海西一带设立府、县?”
    苏翎稍稍犹豫,然后说道:“可以一试。”
    袁应泰沉吟片刻,说道:“你的意思是我向朝廷奏明此事?在海西试行府县制?”
    “正是。”苏翎说道:“袁大人,此事算是一个开端,不论成败,都可以试行。成,则日后在辽东也就此办理,若是不成,我们也好从中得出一些成败的办法,以便日后予以调整。”
    “试行倒是可以,”袁应泰边想边说,“但这府、县的官员,可是倒哪里寻去?”
    “就在辽东本地招募。”苏翎说道。
    “招募?”袁应泰一怔,随即笑着说道:“苏将军,朝廷官员可从无招募一说,大明开科取士,才是为官的唯一之道。”
    苏翎也笑着说道:“袁大人,这个我也知道。我虽是武官,可这科举入仕,也不是一无所知。请问大人,若是试行府、县,这朝中的可有多余的官员调遣?”
    “这个。。。。。”袁应泰犹豫了。
    大明朝自万历皇帝在位数十年,这官员缺额甚多。现有地各部、府县等官员还不能满员,何况还要添置到海西、东海的新建州府?
    “可以奏请皇上,加开一科,广为取士。”袁应泰想出了这个主意。也算是跟苏翎学会了胆子大的特点。
    “那得多久?”苏翎笑着问道。
    “这。。。。。。”袁应泰又顿住了。
    确实,这加开一科的事。恐怕皇上与大臣们就得商议多时,且不说是否能成,就算是同意了,等大明朝各府县地秀才、举人纷纷汇集。没个一两年,是选不出什么结果来的。
    “那就请皇上格外加赏,让那些秀才、举人都出来做事,还有那些庶吉士等等闲官,都加派过来。”袁应泰说道。
    这大明朝养地闲官,可也是不少。作为大明天朝的象征,很多官员仅是有个名儿,做的事可是屈指可数。再说,类似此时正在家养病的熊廷弼一类地官员,也有不少。真要都派出来,办十个府县的官员都不会缺。
    但,这又被苏翎否决了。
    “袁大人,”苏翎笑着说道:“就算你说的这个法子。皇上同意了。可以几个官员愿意到这偏远之地来?”
    别说海西、东海,就算是到辽东。都给人以发配的嫌疑,这不管给的官职多大。怕是真派到头上,这上书说卧病在床、不能赴任的文书可就多了去了。当今辽事一败至此,皇上下令赴辽地官员还推三阻四,寻找各种借口拖延,这试行海西一事,还能好到哪儿去?
    “袁大人,”苏翎又接着说道:“这愿不愿意来是一回事,这若是真有官员来了,这些人会如何做事?”
    袁应泰不解地看着苏翎。
    “袁大人,今日咱们议的,便是将女真人视作大明百姓。可袁大人估算一下,这些官员能有几人会如此做想?”
    袁应泰果然试想了片刻,然后摇摇头,说道:“难。”
    这袁应泰本人还是遇到苏翎之后,才发生一些转变的,何况其他的官员呢?女真人等同于野人,这几乎是整个大明官场上的共识。直到辽东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时候,这个看法也没有什么改变。若是这些官员抱着这些想法赴任,可想而知,这试行的府县,怕是又会激起更大的战事。
    说起大明朝廷上地文官系统,这些寒窗苦读多年地读书人,一朝荣升大明官职,那个不立即便融入文官的圈子里去?且不说此时大明朝文官们各自分做几派,相互指责,将朝廷上闹得是乌烟瘴气,单说这银子,迎来送往,投桃报李地模式,可是在做官之前,便得先学会了。否则就算是有了一官半职,也无法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一帆风顺。袁应泰本人还被弹劾过回乡养病呢,这仅仅是其一而已。
    这些习惯了大明官场的官员到了新地地界,定然是将这种习惯再次传播至此。而这不过是辽东以往边墙一带文武官员勒索女真人的再次重演。如今苏翎的一部术虎,已经将海西用武力掌控在手,这试行府县,那可是大事,是苏翎,以及袁应泰能够名垂青史的大事。让这帮子官员这么一搞,那可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袁应泰如何能让这种情形发生?
    这也不行,那也不可,到底如何是好?
    袁应泰望向苏翎,见其却不像自己这般左右为难,便问道:“苏将军,你到底有何主意,说出来听听?”
    苏翎看了看袁应泰,又撇了眼凝神细听的李永芳,然后才缓缓说道:
    “袁大人,你的奏书中提及的试行,也要包括这用人的法子。大明朝开科取士,此时用在辽东、海西一带,已不是最好的办法。”
    袁应泰反应很快,忙问:“苏将军,这不以科举取士?你的意思。。。。。。”
    苏翎缓缓点头,说道:“所以,袁大人这份奏书,可得好生斟酌。千万要明述试行的好处,以及辽东、海西等等实情迥异与关内。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启用我们最需要的人。”
    袁应泰说道:“你的意思不要那些关内来到官员?”
    “正是。这海西、东海一带,原本的部族首领,当然不能一下便都改变其部族首领的地位,但按我们适才说的,也不能用其为官。这决不能再用以往任意封赏卫、所官员的法子。所以,设置府、县,也就是在明面上杜绝了因封赏部族首领而形成的阻碍。想那些部族首领也不完全明白府县的官员到底是如何一回事。我们安排过去的官员,也才能放心地执政。”
    “那人呢?”袁应泰问。
    苏翎的这个说法的确巧妙,女真部族对卫所指挥等武职都已熟悉,但府县官员却甚少知晓,可以说,完全是两个系统的事情。解决这些女真部族首领的问题,算是绕了个圈子到抵达的。
    “人,”苏翎注视着袁应泰,说道:“由我们选。就在辽东本地,也别说招募这个招人诟病的名义。掌管农事的,便从通晓农事的人中去寻找,掌管税收的,便到那些算账精明的商人之中去寻。至于巡检司等等,则仍然由武官担任。”
    袁应泰良久没有回应。苏翎这个说法,完全改变了大明朝的用官制度,这难度,可想而知。但其好处,也是明显的。按苏翎的说法,这可从根子上杜绝了文官的那些毛病。可这如何在奏书上写明呢?
    袁应泰迟疑着说道:“这试行府县的法子,我详细奏明朝廷,不过,这知县等等的官员,先换个名称管事,人就按你说的办,我就对朝廷名言,只是暂管,等朝廷有了人选,在做调换。”
    这变通,便是这般学会的。
    正文 第五十九章 将军赐名
     更新时间:2009…9…14 17:18:20 本章字数:4975
    既然袁应泰已经表明奏书的态度,这海西、东海试行府县的文章,便由袁应泰去做了。这是文官的本职,咬文嚼字也好,是妙笔生花也好,想必袁应泰做起来不会有什么难度,至少比起担任辽东经略要容易得多。而且,袁应泰有着治理民事的良好口碑,且经验也算丰富,这份奏书送上去,便只等朝廷上大臣们与皇上去争议好了。而此事,便算进入商议的尾声。
    至于朝廷若是同意了设置府县的试行,那么随后的鼓励农耕、兴修水利等等措施,袁应泰都不需什么人商量,自己便可拿出无数条施政方案来。当然,随后朝廷可不止是要给予辽东兵饷、粮草、器械,还得担负起支持海西府县的责任。不过,这可比供养数万大军要简单得多,也就是提供农具、耕牛,以及一些粮食、种子等等。当然,官员一事的阻力,比起设立府县来更大。
    但不论朝廷是否同意,只管做便是了。等朝廷能定下赴任的官员,怕是时间上就不会太快。一拖数年,也是不奇怪的。重要的是,由袁应泰开始,将给大明朝廷一个崭新的治理边疆的方案。变革往往其余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如今辽事如此,难道还不能让朝廷改变主意?不管是否有违祖宗制度,单是那上千万两的银子,便足以让皇上对任何可能予以关注。
    这事若是成了,不仅袁应泰理所当然会声名鹊起,连天启皇帝。也会留下个开疆扩土的好名声。当初明太祖朱元璋创下的大明疆域,那努尔干都司早已成为过去,如今这辽东都司看着也岌岌可危,大有也会不保地趋势。若是海西、东海设立府县的事情可以成功的话,那山海关便等于是无用之举了。当然。这些都要等到袁应泰的奏书送回京城之后,由朝廷去烦心了。
    苏翎与袁应泰说完此事,便又将目光投向做了很久地李永芳。
    李永芳很敏感地感觉到了两道目光,随即将身子坐正。仍然微微低头,不敢平视。
    “李永芳,你最先说的,还有数百汉人?”苏翎问道。
    “是。”李永芳大概是早就等着说这件事情,却因两位长官谈及其它地要事而不得不忍住不提。此时连忙接着说道:“那些汉人,有些是牛录中的阿哈。有些是编入八旗的战兵。”
    “哦?”苏翎一怔,是属于八旗?便又追问:“这些人一齐归附,可是有武官带队的?”
    “正是。”李永芳好不容易盼到正题。
    “是谁?”苏翎问。
    “领队武官。名叫刘爱塔。”李永芳答道。“刘爱塔?”苏翎并不知此人是谁。从未听过。待看向袁应泰。见其也是一脸不知地神色。
    “此人是何来历?”苏翎问道。
    “将军。刘爱塔原名叫刘兴柞。原本是辽东开原人氏。据说其因当初因年少轻狂。未曾中举而穿戴举人服饰。被开原官员捉拿惩治。便闻风而逃。投奔了努尔哈赤。”李永芳自然是为此做了番功课。就等着这一时刻说出来。
    “为这事而逃?”苏翎有些不以为然。但袁应泰却知道这个罪名是实在地。虽然此时大明朝早已不那么严禁等级、服饰地限制。可毕竟在大明律令中载明地。是违禁之举。治罪也是理所当然。
    “他带了多少人归附?”苏翎问道。
    “刘兴柞带着其兄弟刘兴基、刘兴治等共计七人。此次带着汉人八旗兵二百七十人以及其余跟随地汉人阿哈投奔将军。”李永芳答道。
    “这个刘爱塔。。。。。。”苏翎皱了皱眉头,又问:“到底叫什么名?”
    “刘爱塔据说是努尔哈赤赐名。原名到了建奴之后便不再用了,不过,这回归来,仍旧恢复本名,叫刘兴柞。”李永芳说的清楚。
    “这努尔哈赤这么喜欢给人赐名?怎么没给你赐一个?”苏翎笑着说道。
    李永芳低头不答,袁应泰可愿意看见李永芳这幅模样。
    苏翎随即又问道:“这个刘兴柞在八旗里是个什么职位?”
    李永芳这当然也问过,此时便答道:“刘兴柞被努尔哈赤任命为守备一职。”
    “守备?”苏翎说道,“努尔哈赤还有什么地方要守地?”
    李永芳想了想,答道:“将军,那努尔哈赤的军制,除了自创的八旗之外,这官职倒都是仿自大明。那刘兴柞的守备一职,只是武官职位,倒没有实地去守御的。”
    袁应泰此时插了一句,说:“这守备一职,便是说这刘兴柞也是为努尔哈赤立下不少功劳的吧。”
    言下之意,刘兴柞可是属于努尔哈赤的武官。努尔哈赤的麾下武官,可不是如大明这般有世袭地路子可走,要么是立下战功,要么便是如李永芳这般,有个示范地模子需要树立,可无论哪一点,都是对大明不利,而对努尔哈赤大有好处的结果。
    李永芳听袁应泰这么说了一句,连忙低头更低,不敢接话。这李永芳可也算是在袁应泰说地话中的那一部分,这可让其如何回答?这辽东自抚顺失陷以来,开原、铁岭又接连落到努尔哈赤手里,说这刘兴柞没有立下战功,可是谁也不信,但李永芳此时又不能为其做详尽解答。这个时候,李永芳与刘兴柞可算是一类地人物,手上没有沾血,谁能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