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明-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超辉道:“启禀王爷,凡兴朝第一要务,便在安民。老实说,先帝虽然爱民如子,可是各级官员对百姓盘剥太厉害,各种赋税分摊到百姓头上时,都增加了几十倍,弄得百姓都对大明失望了。现在我们必须给百姓们树立一个崭新的大明王朝,让他们觉得生活在大明的统治下还有希望。”
  朱震点头道:“依你所见,该如何安民?”
  李超辉道:“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让百姓们吃饱,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从事生产。而百姓从事生产,又是为了填饱肚子,所以我们还得给天下百姓一个保证,那就是他们从事生产后,一定能填饱肚子。这个保证,就可以从减免赋税和大兴吏治两个方面着手。减免赋税,就是朝廷减去那些强加在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百姓种田,只收该交的田租,商人开市,只收货物需交的关税等等。王爷可能不知道,下臣前些日子统计了一下百姓头上的税种,竟然有近二十个名目,什么人丁税、田亩税、割头税、器料税、五禽税、工税,先帝为了剿灭流寇又增加了剿饷、对付金虏增加了辽饷、编练士卒增加了练饷等等不一而足,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百姓们越是勤劳,负担就越重,生活就越苦。还有征收赋税的年成,先帝崇祯十六年时,朝廷急剧缺饷银,居然提前增收了十七年、十八年两年的税,你说这百姓说不定还活不到十八年来到得先把税给交了,心中如何不气。而这大兴吏治却是和减免赋税息息相关,吏治不兴,赋税便减不下去。本来朝廷摊派的赋税虽重,但还是考虑着百姓的负担下的,百姓若是光缴这些税,基本上还能图个温饱,可是这赋税得一级一级的征缴,官员就一级一级的盘剥,往往到了百姓头上,就变成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百姓把所有收入凑拢来,还没赋税多。下臣认为,只要解决这两件事,然后等战事一止,百姓休养生息几年,大明就能初步恢复富强了。”
  朱震长叹了口气,说道:“赋税好减,吏治难兴啊!这大兴吏治的事,我们姑且先不说,此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先说说的赋税,本王决定把收缴赋税的差事从户部独立出来,专门成立一个税务部,部门地位万全等同于其他六部,此部门在行省一级设立税务厅,州府一级设立税务局,县镇一级设立税务所,他们在工作上由各级行政区最高长官指导,但在职务上却直接向上一级同类部门负责,你们参议一下!”
  现在满朝官员,不是朱震的嫡系,就是那些投靠过贼军,现在还待罪之身的人,所以对于朱震的提议,自然无人敢说什么。
  朱震道:“既然大家都说好,那这项决意就开始生效,嗯,暂且就在京畿、辽东、山东和河南的一部分地区实行吧。超辉,这组建税务部的任务还是先由你来负责吧,等你心中有了合适的人选,再推荐给我。组建之后,第一件事便制定一套完善的税务征收条款。”朱震知道,南方现在还不是他的,他的法令还管不着那边。
  李朝辉道:“下臣领命。”
  朱震道:“安民之后,还需用人,从今天开始,凡我文武官员、官绅士族,只要有能力,愿意为我大明效力的,都可录用,但需要考校能力、功过等后再重新授予官职。”
  朱震道:“嗯,现在吏部未能正常运转,考校人才的是,暂且就有济王府负责。诸位若是有事,就请说出来。”
  朱亮道:“王爷,那军事行动呢?山西一带许多官绅士族纷纷反正,局势及其混乱,臣将以为王爷应派前一支军马进入山西,招降贼军设置的伪官和消灭一些冥顽不灵之辈,为将来西征陕西做好准备。”
  朱震道:“就由你带五万兵马过去吧,招降后那些投降的文官可以原地任用,但是降将却一定要控制在手中,以免反复。”
  朱亮道:“末将遵命!”
  散会之后,朱震来到后宫,郑心兰正带着他的三个侍妾在游逛。朱震笑着说道:“怎么样,这皇帝住的地方够大吧,所以我就说济南那济王府是在浪费,反正又住不了多久。”
  郑心兰道:“是够大,若不是圆圆会路,我们差点就走丢了。不过咱们住进来合适么?这可是皇宫,毕竟你现在还不是皇帝,就不怕别人说闲话?”
  朱震道:“皇宫?皇宫不是在南京么!当年燕王镇守燕京时,也大模大样的住在旧元的皇宫里,太祖皇帝都没说什么,现在我辛辛苦苦收回北京,在皇宫里住几天,谁敢说闲话!”
  郑心兰娇嗔道:“随你呗,我只不过是给你提个醒,不要太骄傲了,世事难测,说不定明天你又被人灰溜溜的赶出去呢!”
  朱震笑道:“爱妃说的是,孤王受教了。不过这皇宫真有够破烂的,以前听说皇帝议事都在承天殿举行,就弄不懂先帝为何都在武英殿,前些天我跑去承天殿一瞧,你破烂样,比起当初王永吉送我那三间破房子还烂。”
  郑心兰道:“君震,我发现你蛮记仇的,这点小事你还记在心里,王永吉都被你给整死了啊!人家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皇帝的肚子里,怎么也得容下几座山吧。”
  朱震有点抓狂的说道:“这是事实,我哪里有记仇了,你看到我因为私事去整过别人么?”
  郑心兰道:“你让次不是让那些官员们自己写悔过书么?现在人家都写了,也没看见你录用他们,不是记着他们曾经从过贼么?这北京城中,谁没从过贼!河南、山西、陕西、湖广等地官员士绅又有谁没从过贼?你若不录用他们,他们心中定然有怨气,对于将来统一天下,会造成很大的阻力。”
  朱震鼻子里哼了哼,说道:“我也没说不录用他们,只是先晾他们几天,若是这么容易就放过他们,将来若是李自成又打了回来,他们不又得远远的就跑去投降了。甚至,让那些忠臣烈士的家属和不增从过贼军的人赶到不平,下次说不定连他们都一起降了。”
  郑心兰道:“你再怎么着,若是让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来,他们还是会投降的,想要他们死心塌地的跟着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他们绝对你够强大,觉得背叛了你肯定也没活路,还不如轰轰烈烈的为你尽忠而死,还能惠及家属后人,又能博个美名。至于那些忠臣烈士,你可以赏他啊,这些忠臣烈士,之所以不降,多半认为投降了也没好日子过,还不如死了,所不定也能像文天祥、陆秀夫那样留下个美名,你就把他们的事迹宣传一下,给他们盖个忠烈祠什么的,再重赏他们的家属,不就解决了么!”
  朱震突然想到R国那个靖国神社来,猛地一拍额头,说道:“妙啊!这个主意好,咱要给他们盖个大大的忠烈祠,不仅是那些忠臣烈士,还有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全都供奉进去,而且要像太庙一般,一代一代的祭拜下去。额,我说心兰,你主意怎么这么多?好像论起治国之道,比我还在行啊。”朱震前世也就以特种兵,带兵打仗还过得去,说道治国么,那时一窍不通的。
  郑心兰得意的说道:“那当然,我从小就熟读经史子集,对于历朝历代的政治、文化都了如指掌,现在天下快要定下来了,以后有时间啊,你就多读点书。嗯,我来做你老师,怎么样!”
  朱震不屑的说道:“你就吹吧,当初我第一次看到某人时,她正带着一帮小屁孩在放风筝呢!”
  郑心兰小脸一红,说道:“我那是故意在等你的,爷爷说要给我说门亲事,我就想看看你是什么模样,得知你会在那天来拜访爷爷,就特地跑去看看。”
  朱震摩拳擦掌,恨恨的说道:“又被那老狐狸摆了一道,订婚之前,我可是连你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不知道,甚至连年龄都不知道,你倒好,就先悄悄的把我给瞧了。”
  郑心兰道:“还说不记仇,你看,我爷爷就这点事你还记在心里,我可和你说,你以后不许找我爷爷麻烦。哼,说起治国之道,你不怎么样,若说起王者之道,可没人及你。”
  朱震诧异道:“王者之道不就是治国之道么?哈哈,没想到我还有王者之气啊,难怪难怪,怎么那些将领都怕我,原来是我虎躯一震,散发的王者之气给吓的。”
  郑心兰道:“治国之道是才学,要后天学习的,王者之道是天性,先天就有的,因为王者之道,归结起来,就是坑蒙拐骗、阴损毒诈,这些东西,是善良人一辈子都学不来的。”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275章 问鼎(二)下
     更新时间:2009…7…2 14:58:10 本章字数:2515
  朱震听了,满面怒容的说道:“郑心兰,有你这么损自己夫君的么?我哪里有坑蒙拐骗,哪里又显得阴损毒诈了?”
  郑心兰道:“我哪里在损你?我是在夸你呢!历代君王那个不是如此,你没有坑蒙拐骗过?这话你去和李自成说说,和多尔衮说说。”
  朱震道:“那是对敌人好不好,难道我还的去和李自成、多尔衮他们讲仁义道德?”
  郑心兰道:“历代君王也一样,起初之时对自己人很好,也只对敌人才用这些招数。可是等敌人都铲除后,他用这些招数都用习惯了,没奈何,只得用来对付自己人了。”
  朱震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大为不满的说道:“我说心兰,原来你带着我绕了这么打一个圈子,就是想告诉我‘善待功臣’这四个字。你放心吧,我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以后只要他们肯听话,我绝对不会动他们的。”
  郑心兰摇摇头道:“就是因为那些功臣们不会听话,如果是个听话老实的本分之人,会跟着你去闯天下么?”
  朱震道:“你放心,这事我心中早就有主意,凡开国功臣将士闹事,就是因为没有仗可打了,但在我手下,永远不可能没仗打,中原打完了,他们给我到海外打蛮子去。”
  郑心兰说道:“好吧,女人么就是相夫教子,我顶多就是给你出出主意,提醒一下你,就算你真要怎么样,我也没办法。我继续逛我的皇宫,你去忙你的吧。”
  朱震看着郑心兰远去,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刚才的话,突然大声叫道:“来人,给我把张晋彦叫到文渊阁来。”
  张晋彦忐忑不安的来到文渊阁,虽然那天王爷说只要诚心悔过,就会量才录用,‘量才’二字大有文章。何况在从贼的官员中,自己的官职是最大的了。魏藻德那家伙幸运啊,明明也从贼了,但不知道怎么回事被贼将刘宗敏给弄死了,搞得现在人家都是忠臣烈士了。早知道,还不如死去,起码,自己的家人会过的舒服些。
  朱震看着站立不安的张晋彦,笑道:“晋彦啊,你弄的那份忠臣烈士表我看了,很不错。本王说过,只要诚心悔过,一定会量才录用,本王发现你在礼仪方面很有才能,准备让你出任北京礼部尚书,你能胜任么?”
  张晋彦一听,恍然如地狱上升到天堂一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王爷居然让自己担任礼部尚书,虽然比起兵部尚书要差了一点,可还是阁臣啊!他颤抖着身子语无伦次的说道:“王。王爷,下臣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报答您的知遇之恩。”
  朱震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道:“本王不要你粉身碎骨,而且现在还有个好差事交给你,你去同知那些殉国官员、勋臣的家属,让他们把葬礼举办的隆重些,一应钱物都有朝廷支取,葬礼的规格就按照他们的爵位加爵一级,而且,这个爵位还可以让他们的后人继承、世袭下去。然后就是本王准备按照太庙的规格修建一座英烈祠,里面供奉所有英雄、烈士的灵位,让他们永世接受大明子民的拜祭。这件事事关重大,要好好参详,你去找几个信得过的人,一起筹划,在下个月低把详细规划写成折子给我,我看了若是满意,这件差事,还交给办。”
  张晋彦听了,心中更加兴奋,王爷说要按照太庙的规格,那时多么大的一个工程啊,而且,这座英烈祠很有可能世世代代的传下去,以后每当别人看到这座祠堂时,就会想起,这是张晋彦主持修建的,自己的大名不就随着流芳百世了么?
  这时,王明突然走了进来,他看了张晋彦一眼,张晋彦知道很知趣的说道:“王爷无事,下臣就先告退了。”等张晋彦走后,王明走到朱震耳边轻声说道:“王爷,南京出大事了,东林党人连同保国公朱国弼发动政变,带人围攻皇宫,现在全部被郭子健抓了起来。左良玉、郑芝龙等大将联名上书皇上,要求办理奸臣马士英以及其党羽,声称如果皇上不办理马士英,将带兵‘清君侧’!”
  朱震一拍桌案,骂道:“东林党这般腐儒,怎么一下变得这么大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