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明-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听了,心中黯然,尤其是朱震提到孙承宗时,他更加不舒服。孙承宗三朝老臣,多有功勋,自己却因为一些小事情把他罢黜,最后在金虏为攻登州城时,他仍然带着全家上城杀敌,落得个全家惨死的下场。
  朱震见崇祯无语,继续说道:“用人不明,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这就更好说了,单说你换了五十几个首辅,就可见一斑,他们为什么会被你换掉?因为他们不合格,为什么不合格仍然会爬上首辅的宝座?你崇祯皇帝用人不明!”
  崇祯叹息道:“朕也不知道,那些人没做上首辅之前,挺能办事的,一旦座上首辅,便不像话了。好,前面这些朕也认了,朕确实有些不对的地方,但是‘忠良惨祸,压迫百姓’这两句从何说起,朕有杀错忠良么?朕有压迫百姓么?”
  朱震笑道:“没有!”
  崇祯愤愤然说道:“那你为什么要这么说,是在污蔑朕吗?”
  朱震摇摇头道:“当然不是,既然李自成夺了咱们朱家的江山,自然会丑化一下你。说你‘忠良惨祸,压迫百姓’便是对一个君主最差的评价了。而且偏偏李自成还能找出道理来,比如袁崇焕,他有些功劳吧,可是就被你无缘无故的杀了!”
  崇祯愤然而起,叫道:“朱震,你也认为我不该杀袁崇焕么?你也认为我杀错袁崇焕么?”
  朱震摇摇头道:“你杀袁崇焕那会儿,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但是我想你杀他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吧,就算没有理由,冤枉他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天下是咱朱家的天下,臣子都是咱朱家的臣子,能让皇帝冤枉他,本身就是一种福气,皇帝会去冤枉一个农民么?我要说的是你不会杀,你瞧咱祖宗太祖皇帝多会杀人,蓝玉厉害吧,早在他西征之前,太祖就想杀他了,但愣是笑嘻嘻的送他西征,笑嘻嘻的迎接他凯旋归来,笑嘻嘻的设宴为他庆功,笑嘻嘻的为他加官进爵。可是突然之间,大量指向蓝玉的谋反证据就出现了,满城都是,天下都是,蓝玉就算没有谋反,那也谋反了。可是袁崇焕呢?你找到一项他谋反的证据了么?你在杀他之前控制好他手下的关宁铁骑了么?他想过杀了他之后拿什么去堵天下人悠悠之口了么?没有,你一点都没有想过!”
  崇祯听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讪讪的说道:“现在朕完全相信你是太祖皇帝的后代了,王永吉、赵明玉带兵围攻福王府,是你亲自策划的吧,马秀、许文国出言不逊,家中藏有许多违禁事务,上百官员弹劾他们密谋造反,这也是你一手安排的吧!果然有太祖遗风!朕不如啊!”
  朱震不好意思的说道:“过奖了!方才我不是说过么。他们都是咱朱家的臣子,我能冤枉他那是他们的福气!”
  崇祯苦笑道:“按照你这么说,朕是一无所是,整个就是一昏君?”
  崇祯皇帝功过是非,请容朱震慢慢道来!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229章 谁之过(四)
     更新时间:2009…7…2 14:57:05 本章字数:3526
  朱震大笑道:“那也不是,你有许多史上之最!”
  崇祯一听,顿时来兴趣了,他本是最好面子之人,一闻说自己有许多史上之最,眼睛立马来光,口里哦了一声,说道:“说来朕听听!”
  朱震笑道:“第一个,说得好听的,你是史上最勤勉的皇帝,说得不好听些,你是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一天十二个时辰,你又十一个时辰是在处理政务,说起勤勉,史上有谁能比得上你?你看看自己,才三十三岁吧,这可是一个男人风华正茂的时期,可我怎么看你就像个六旬老翁了,满头白发,皱纹遍布,能把一个皇帝累成这个样子,也真不容易!说最窝囊,史上还没有哪个像你这样勤勉的皇帝丢掉江山的。”
  崇祯顿时苦笑不已,这是赞自己还是损自己。想想也是,自己还真他娘的窝囊,如此呕心泣血,换来的却是亡国,不值啊!他不出声反驳,像是默认。
  朱震笑道:“这一点你承认就好。第二个之最,嗯,我都不好意思说了,你应该是史上和臣子之间关系最为怪异的皇帝了。可以用‘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这三个相互来概括。真不知道你和那些大臣拿来这么大的仇恨,连天下官员人人可杀这样的话都说得出来,大臣们听到这句话后,自然恨你入骨。但是你们又不得不相互依存,对抗金虏和流寇,也不得不相互利用,你好让朱家江山继续传承下去,他们好让自己升官发财,诡异非常,到现在我还没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崇祯鼻子里哼了一声,不悦的说道:“你不要告诉我朕的史上之最都是最差劲的吧!”
  朱震笑道:“不是最差劲,而是最怪异,前面两点难道不怪异么?这第三点就更加怪异了,你是最简朴、最悯恤黎民疾苦的皇帝,同时又是最奢侈、最搜刮民膏,加派无度,趣百姓于水火的皇帝。你看你,那些大臣们那个不比你生活得好,这身黄袍,怕是登基以来就没换过吧,这点小钱都要省出来,还不简朴,你六次下罪己诏,深切的关心民间疾苦,知道流寇源于百姓的道理,哪怕是那些无法无天的家伙烧了咱朱家祖陵,你还要围护他们。可是知道这些道理,为何又要屡次给百姓增加辽饷、剿饷等杂七杂八的税务?你知道信誓旦旦的说‘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皆朕之罪也,暂累吾民一年,待剿灭流寇后朕再报之。’可是你就不会明白,你向百姓分摊一两银子,那些个贪官污吏们就能刮出十两来,这时累你的百姓一年么?这是再把你的百姓往死里逼啊!”
  崇祯脸上阴晴不定,想了许久,才说道:“贪官污吏真有这么可恶么!但打仗要得有银子,没有银子,难道还能眼睁睁的看着金虏、流寇打进京师来不成?”
  朱震冷笑道:“那些苦哈哈的百姓,一辈子能积累几个银子,你要银子,不知道问那些大臣、勋贵们要么!”
  崇祯苦笑道:“我又不是没要过,三番五次、低声下气的求他们给点银子,他们还朕把朕当叫花子打发,甩个几百两千把两就了事,朕也没办法啊!”
  朱震气得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他指着崇祯皇帝说道:“你还像个皇帝么,低声下气的求别人给你点银子!我说大侄子,你死后真能去列祖列宗那儿,太祖皇帝肯定不会放过你。这天下都是咱朱家的,咱要他银子,还用得着低声下气的求么?看谁家银子多,派人去抄了他家就是。你知道么,我两次清洗山东,从哪些官员、官绅士族家里抄出来的金银财物,价值起码在六百万两银子以上。前些日子我大军洗劫卫辉、怀庆二府,得到的财物价值也有七八万百两银子。你累死累活的像百姓增派赋税,又能增派几个银子?”
  崇祯不服气道:“你开始不还是说朕刻薄寡恩么?若是朕再动不动就去抄那些勋亲权贵、文武大臣的家,不更加弄得人人思危。”
  朱震笑道:“我在山东杀的官员没得一百,也有八十,而且全部是抄家,怎么没见人人思危,而且大家还拍手称快,附近几省的人都来我山东避难?这就是你的第四个之最,你是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的君主,同时又是最严酷无情,果于杀戮,用人不明的君主。你任用的督师如袁崇焕、孙承宗、杨嗣昌、洪承畴、孙传庭等都是文武全才,而且你在任用他们时是言听计从,优遇有加。袁崇焕说五年收回辽东相信,孙承宗说构筑大凌河你也相信,杨嗣昌的六正四隅十面张网你还是相信。当真是纳谏如流!可是一旦不用了,立马翻脸无情,任意处置他们,袁崇焕胡乱杀了了事、孙传庭扔进天牢,孙承宗罢黜回家,杨嗣昌被逼自尽,洪承畴被迫投降金虏,他们没一个有好下场,可是他们都为士子乃至百姓所津津乐道、所称颂的人物。其实话说回来,这还是你用人手段上的错误,是,他们打了几次胜仗后便居功自傲了,你看不顺眼了。可是看不顺眼了你就不会夺了军权,高官厚禄养着么?前些天,有两位名士来投奔我,一个是复社四公子冒襄,你个是你曾经称赞的‘忠臣孤子’黄宗羲,我就看他们不顺眼,但我还是给与他们极高的荣誉,我命令麾下将士们见了,都要称先生,他们洋洋自得,可就是不知道手上没一点权力。好吧,你不想养废物,不想浪费粮食,可是你就不能把事情做的干净些么?孙传庭下狱是为什么,就因为当庭反驳了你一句?孙承宗罢黜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部下没守住大凌河么?这些理由根本就不能影响他们在士子、百姓们心中的声望。你就不会让他们在京城住上几个月,然后再给他们安上几百条要命的罪名,弄得他们名声扫地?到时便是你不处罚他们,也有人会求着你处罚他们的。”
  此时,崇祯已经哑然无语了,过了半晌,他才慢慢说道:“或许,朕真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吧,王者之道,王者之道!什么是王者之道,朕到今天才终于明白。这王者之道就是无耻之道,只要对国家社稷有利的事,再无耻,也能做到!”
  朱震抚掌大笑道:“你若是早先明白这些道理,何至有今日?圣人说得好,人至贱则无敌嘛!”
  崇祯问道:“圣人说过这句话么?朕怎么没听说过?”
  朱震豪气冲天的说道:“你是第一个听说这句话的,因为说这句话的圣人便是我!”
  崇祯一时间都看呆了,曾几何时,自己也有这般豪气。即位伊始,雷霆般的铲除阉党,革新朝政,任用贤士,天下都以为一个新时代要来了。张溥在《五人碑墓记》里不是说‘圣人出’么?可惜自己这个圣人没出成。
  “朱震,你能不能答应朕两件事!”崇祯幽幽的说道。
  朱震突然躬身道:“皇上,您在一天,便是君主,您的话就是圣旨,臣将不敢不从。”
  崇祯笑道:“这两件事我还是以朱家子孙的身份请求你的,并不是给你下的什么圣旨,毕竟朕死后,圣旨一钱不值,不是么?”
  朱震沉吟了一会,慢慢吐出两个字:“请说。”
  崇祯正色说道:“第一件事,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太祖皇帝传下的基业落入外姓人的手中,否则,你死后更加无颜见列祖列宗。”
  朱震昂然说道:“这是自然,想要夺走我们朱家的江山,除非从我身上踏过去!”
  崇祯点头道:“第二件事,你能不能保证我那三个皇儿平平安安渡过这一生!”
  朱震道:“臣将一定带着太子杀回南方去,拥立太子继承皇位,继续带着天下臣民同贼寇战斗。”
  崇祯苦笑道:“我是说将来,以你的雄才大略,十之**能像汉光武一般,中兴大明,那时后朕的皇儿怎么办?他们的存在会使得你的皇位名不正言不顺。”
  朱震看着崇祯似乎交代遗言一般,心中似有不忍,脱口说道:“皇上放心,臣将这就立下誓言,竭尽所能保护太子扫平天下,绝不篡夺皇位!”
  崇祯摇摇头道:“刚才朕不是说了,王者之道就是无耻之道,你认为誓言有作用么?或许你朱震看在血脉亲情的份上,能忍得住不违反誓言,可是你的部下呢?他们跟随你南征北战不就是图个好出身么?有句话叫做皇帝不急太监急,每次改朝换代,最急的总会是那些开国功臣们!”
  朱震默然无语,不是么?政客的誓言和婊子说他是**一般,是世上最不可信的东西了!朱震徐徐说道:“皇上,我以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保证,我绝不会动三位皇子一根寒毛!”
  崇祯笑道:“好!现在就咱君臣两人了,麻烦爱卿帮朕研墨,朕写两份诏书给你,对你将来有好处的。”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230章 谁之过(五)
     更新时间:2009…7…2 14:57:06 本章字数:4647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天晴,风从北来,吹水动,水冲龙王庙。宜祭祀、乔迁。
  崇祯立于煤山之巅,紧张的看着城中连绵的烽火,看着朱震高举的旗帜在城中四处飘扬。‘希望他能杀出去吧!’崇祯祈祷道。
  昨夜,他和朱震谈话了一整宿的话,到了黎明时分,他给朱震写好两份诏书后,便把三位皇子,长平公主交给朱震,让朱震保护他们杀出北京城去。袁贵妃等贵妃自然要陪皇帝一起死的,周皇后和崇祯做了十几年恩爱夫妻,崇祯舍不他死,让他随太子一起南下,可是周皇后执意不肯离开,要陪崇祯一起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