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洋文明区的人必需有航海业,在航海的同时可能有牧猎业,农业和其它生产方式,但航海业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行业,还好,中华民族的统治者虽然不喜百姓下海,可是顽强的客家人,三闽两浙的百姓们,从来也不会放弃走向大海的冲动,在中华,虽然历经压制,镇压,屠杀,可是在民众里,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乃至经济基础。至少萧统知道,直到朱棣的年代,中国的造船术依然独步世界。
  有了基础,只是可能办成,而对于萧统来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海洋文明来说,航海不是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其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行业,是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虽然萧统也知道,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在航海规模上不亚于海洋文明的航海,但郑和下西洋只是一次航海活动,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依赖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技术和经验也无人继承。日本也有过海盗侵扰东亚,但日本本土生存发展不依赖于海盗,海盗或倭寇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其被灭后也后继无人。日本或许有渔业生产,但渔业与士、农、工、商比起来则小得多,不成为一个力量。因此,日本和中国一样都不是海洋民族。那么,萧统就必须让这个民族,从耕读为生,走向航海为生,我必须逼你们哄你们骗你们,总之,要用一切手段,让你们不得不走向大海,再无退路!
  落后的牧猎生产和农业生产即可单人生产也可集体生产,所要求的生产知识也单纯,而先进的航海则必需集体生产,最少也是一船的人员,所要求的知识也相当复杂。在航海业的生产中如何处理集团内部的关系是关系到航海成败和航海业收成的大事。
  中华民族自蒙元以来都是极端的自私,冷漠,小器,可是,为什么原本更加卑劣的西方各族,在大航海时代以后,却变得平等,博爱,善良,难道能说,这不是海洋文明的功效么?
  萧统少年时曾立誓,要一己之力教化人心,医治国民的劣根性,而如今,萧统却有希望,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从文明入手。
  谁都知道,航海必需要同舟共济,必需要有集体精神或团队精神。在航海中,一方面,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必需有处理紧急情况的独裁权力,但这种权力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运用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否则船就有倾覆的危险。船长即是权力的拥有者,也是智慧和知识的代表。
  另一方面,船员必需有一定的地位,才能存在于船这个集体内,只有有一定地位的船员,才能在危险时期共同努力。船员如果降到奴隶的地位,那么,奴隶就不可能再当船员。不当做人相待的奴隶不可能与奴隶主存在在于同一集体或团队,奴隶没有与奴隶主共危难的心愿,而危难之时正是奴隶反抗和爆动的最佳时机。航海中这种船长和船员的关系的原则反映到海洋民族的社会中则是,拥有知识和能力的人成为贵族,贵族掌握一切权力,平民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地位,贵族与平民相互妥协共同维护民族的存在。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九十七章 大航海前夕(4)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58 本章字数:2103
  而更进一步,萧统想到,航海中船长和船员的关系,不就是更进一步体现了民主与独裁的关系的原理么。所谓民主,其实就是人民的主张或众人的主张,众人主张的理智愿望就是众人都能生存。众人能生存的前提是众人,尤其是平民都有一定的政治经济一位。民主有利于众人以主人翁的身份出现,有利众人自愿的发挥其力量,合众人之力总是要比单人独力强大。
  众议是历史上获得民主愿望的主要形式,但是众议需要时间。在一些时间紧迫的特殊情况下,没有时间众议,在这种情形下实行独裁较好,因为独裁的决议耗时最少,当然,这种独裁必需是建立的智者的基础上,以众人之中最有智力和经验的人进行理智的独裁。
  另一方面,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甚至是个人手中,掌握真理者的独裁也是一种真理的传播形式,独裁能突破许多限制,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理智的独裁就是通过独裁解决问题,如船长指挥船员迎击风浪般,而不是滥用权力为自己某私利。因此,独裁的权力不能离开民主权力的基础,在一般情形下实行民主,离开民主的独裁权就不能保持理智的独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民主也不能没有独裁的辅助,失去独裁的民主有可能许多事情办不好或办不成,尤其是那些时间紧迫,见解深远的问题。总的来说,民主是长期的,独裁是暂时的。
  萧统如今是皇帝,那么从道理来说,他是可以乾纲独断的,任何事情他都是有拍板权的,而皇朝的伦理和法理,也都赋予了萧统至高无上的决策权。可是,无论萧统以前怎么想象,如今真正当上了皇帝,才知道现实和想象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客观上,萧统目前没有那样的权力,他的权力基础是建立在自己乃是赵宋唯一嫡系后裔,也就是因为血统而带来的强大号召力,以及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对自己的效忠,而通过精神感召而不是物质基础所建立的威望,权势都是不可靠的,如果哪一天,那张世杰不支持自己了,怎么办?如果哪一天,那陆秀夫被功名利禄打动了,怎么办?自己除了束手待毙,还能做些什么呢?虽然现在也做了些准备,不过离能控制政权,实在差的太远。
  而在主观上,萧统并不认为自己的决策就一定是正确的,很多yy小说一直在描述穿越之人与当地人如何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以至于看不出什么差别,这不脑残么?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该知道,古代的口音,行文,礼仪,风俗等等与如今的生活差别之大简直不可思议,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根本不可能短期内适应古代生活,萧统也就是家族里有客家人,而恰好宋朝的官话口音就是和客家话相近,才没有露馅,那些写唐明的,不说别的,你一开口,马上就得露馅,严密的保甲制度很快就会把你抓起来,当场咔嚓都有可能,萧统也就是因为是皇帝,没有人在这个时刻能去怀疑,而盖住了这个天大的漏洞,至于书写,萧统很惭愧的承认,自己现在的字依然很难看。至于那些回去了就跟当地人似的,交谈书写毫无障碍,跟那些人精似的大臣面前人五人六,这不是胡说,是什么?
  而且,不论怎么说,虽然萧统很愿意去独裁,去用自己领先几百年的智慧,去改造这个社会改造这个民族,可是现实却逼得他不得不妥协,他其实很讨厌祭祀讨厌三牲,可是,没有办法,他必须向这些妥协。
  不管怎样,台湾小岛支撑着的小朝廷,毕竟还是从最危险的时刻撑了过来,如今台湾的百姓已经渐渐把台湾当成了自己的家园,百姓的房门开始关了,因为台湾已经有贼了,百姓的院子开始围篱笆,因为百姓已经可以开始养鸡鸭了,今年的春耕已经可以用耕牛了,而据各县来报,各地原本只是草建的监狱,如今也出现了问题,牢房里开始有人了,偷鸡摸狗杀人**都有了,南投县甚至出现了一次犯人越狱事件,吓得南投令当即向中书省请罪,而陆秀夫也把这份奏章批给了萧统。按照朝会时形成的决议,庶务依然掌握在中书省那里,宋朝的相权益依然不小。
  萧统看了,自然首先是震怒,台湾岛上治安恶化,这自然不会是好消息,谁不希望自己治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消说,自然下诏把南投令斥责了一顿,不过,那各县的钱基本都被萧统严令拿去修桥铺路挖沟开矿了,牢房没弄好,也是情有可原,而且目前似乎也没有比现任南投令更合适的人选,因此萧统也就没有撤他的职,当然陆秀夫也是这么认为的。
  指示户部拨款,让各地修好县衙监狱等等,以维持朝廷体面这自然是必须的,不过,萧统却从治安恶化里,看到了其他。毕竟现在不是因为人活不下去而导致犯罪增多,相反,现在很明显的,是台湾岛上的百姓生活渐渐好了,至少吃穿不愁,要说缺的,也就是所谓精神文明了,吃饱穿暖,挖完地了没事干,去犯犯罪,似乎也是常理。那么,这恰恰说明,如今小朝廷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萧统所要做的,绝不是司徒不群等人劝谏的那样“行王道施教化”,搞过去那套,他必须坚定的按照现在的路线走下去。至少,到了立即让台湾百姓有丰富业余生活的时候了,萧统想到。
  至于治安问题,也确实该解决了,如今台北街头,居然有人因为争风吃醋当街杀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第二卷 经略台海 第九十八章 明正典刑(1)
     更新时间:2008…11…19 22:44:58 本章字数:2093
  一个运转正常的社会,必然会有犯罪,有种种破坏既定规则的事情发生,规则本就是用来破坏的,就像秘密就是用来泄露的一般。萧统完全不担心台湾治安恶化会怎样如何,如何说台湾都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还要朝廷要官府干什么?
  可是,对于恶性事件,萧统自然得管,可是发展期间,若是行法太厉,很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可是,若是对于公然挑衅官府的行为不加严打,岂不是显得朝廷软弱?
  于是,经过斟酌,很快,朝廷的严打令下发到各县,严令,对于在此前和今后的恶性罪犯,一律杀无赦!而且,鉴于影响,家人放到矿山里挖坑去,遇赦不赦,至于本人,一律千刀万剐!
  千刀万剐!自然是朝野哗然,不消说,批评声肯定不少,但是,萧统却力排众议,绝不妥协,而张陆二人也坚决力挺皇帝,因此朝堂上虽有怀柔之劝谏,却也没有什么气候,尤其是备受期待的司徒不群保持了缄默,更让不少人大失所望。
  很快,台中就抓获了几名杀人犯,萧统如获至宝,立即下令严刑逼供,而这几个人看来也心知必死,自然供认不讳。
  接着,萧统下令把这几人的供状和由陆秀夫亲自捉刀润色的判词传诏天下,这份判词词藻既不失华丽,又通俗易懂,全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把这几人的罪恶描述的人神共愤,把被害者的遭遇描述的催人泪下,把官府惩治暴徒的行为描述的理所当然。于是乎,很快全台湾,就都知道了这几名罪犯的天理难容之恶行。
  舆论上既然已经先声夺人,接下来自然该杀人立威了!
  正月十一,元宵前夕,本该是欢天喜地迎新年之际,可是,萧统这一次,却不顾正月不宜开杀戒的风俗,毅然决定在今天对台中命案的犯人们明正典刑。
  一早,杨太后就去太庙给苍生祈福,并且向天下宣布将斋戒一月,为台湾百姓祈福。
  然后,台湾知府马南宝亲自主持开刀仪式,司仪宣读祥兴皇帝诏书,痛斥犯人之罪愆,体察百姓之苦楚,彰显朝廷之决心,明确宣示,朝廷将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还台湾百姓一个朗朗晴天!
  接下来,几名已经被打得血肉模糊的罪犯被押着游街示众,被充分“发动”的“愤怒的群众”,疯狂的朝衣衫褴褛的罪犯身上扔着鸡蛋和白菜,而适时的,就有人在人群中高呼:“杀了他们!”
  “杀了他们!”百姓们很快开始相应,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而那先前的领头的,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不消说,这人自然是“安排”的“群众积极分子”。
  坐在一个被清空的高楼里的萧统,淡淡看着这一切,神色平静,只是身后的马凌,却显得脸色不太好。
  而那几个罪犯,开始在宣读圣旨时,虽然被按着头,却依然有那么几分傲气,可是,当他们听见无数的百姓山呼海啸一般喊着“杀了他们”时,当他们从那些原本淳朴善良,甚至软弱到任他们凌辱的百姓们的眼睛里看见血光时,他们恐惧了,他们颤抖了!
  他们可以不在乎杀头生死,毕竟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他们也可以不在乎官府,反正个人肯定干不过官家,可是如今,看着那些绵羊一般的百姓却这般恐惧,响彻云霄的呼喊声却是这般让人不安时,他们心底的防线终于崩溃了。
  接着,则是宣读判词,这一下,百姓虽然暂时平静了下来,可是从他们压抑的兴奋来看,很明显,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当百姓们听到了“千刀万剐”四个字时,压抑的情绪终于彻底爆发!这一次,没人组织,没人动员,百姓们自主的喊着“千刀万剐”。
  群众的**一旦激发起来,那当真如排山倒海不可阻挡,如飞流直下气吞山河,当萧统看见,自己只是微微点了把火,而尚在前工业时代,还没有得到很好组织的群众就在煽动下再次爆发了如此的能量时,也忍不住有些心悸。
  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