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出厓山-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第二排采用右斜刺。这样,每个靠近的鞑子都会面临两个方向的枪刺。
    那为什么向右刺呢?话说这还得归功于他们地皇帝萧统,事实上宋军虽然以前也用过长枪阵,却完全是最初级的长枪兵排布,而没有考虑到一般人们都会用左手执盾牌,右手执刀剑,其右侧是防御弱点。当萧统在台南的演武场上当众给众将说清楚这个道理时,一时间全军山呼万岁,自此,宋军阵图之学复兴。
    话说这头,阔出刚想破釜沉舟的趁着那股劲头,从张世杰这里冲出去,就发现了林立的长枪,不由得心中有些发毛,虽然没有正面和这类枪阵交锋过,可是凭直觉,阔出也晓得这东西不好对付,因此马儿也本能地慢了下来,继而带动全军都慢了下来。
    就在这时,堵河那边的宋军,已经进入到众人的视线里,出现在宋军最前方的,赫然一身青衫,手摇折扇,一副书生模样,那自然是邱寻!
    见书生打扮的邱寻身先士卒,张世杰这边地军士们自然齐声欢呼,书生上战场,从来都是很让人敬佩地事情,尤其是他表现出血性和勇气的时候。不消说宋军自然是士气大振。
    阔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心知那邱寻便是一时祸首,这番又让其断了归路,如今己方士气已经动摇,若不迅速想法扭转局面,恐有全局崩溃之虞。
    思来想去,最好的法子,就是然后那邱寻去死!阔出自问也算是得了昔日神箭手,想必百丈的距离,还是难不倒他。
    时间紧迫,阔出很快搭弓引箭,凝目瞄准,将全身力气汇聚到右手,然后长啸一声,松手箭出。
    长箭如流星般而出,直趋邱寻,箭矢如风,破空声响,箭头闪着寒光,直奔邱寻的咽喉!
    但见邱寻稳坐马上,神色轻松,嘴角上弯,竟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而那箭镞,已经距离不到三丈!
    难道大宋国士,就这样被取性命么?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方希望以邱寻地生命来振奋士气,另一方自然希望邱寻千万不要出问题了。
    就在千钧一发之时,只见一道寒光闪过,邱寻身手矫捷,没有人看清楚他是怎么做地,一声铿鸣,接着再是一声闷响,众人已经看见,邱寻手上,握着一把强弓!而地上,阔出射出的雕翎箭被当中分开,落在地上,而邱寻自然是毫发无伤。
    额,昨天乌鸦嘴,就是那么一说,夸雷斯马就真走了,额,有些舍不得。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八十七章 血战到底(1)
     更新时间:2009…2…25 9:44:54 本章字数:2162
    很明显,邱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搭弓引箭,居然直接把阔出射出的雕翎箭从中射开,而比起阔出,邱寻射出的箭簇势若奔马,一往无前,在穿透箭杆之后,依然不减其劲,居然沿着原来路径一路返回,目标直指阔出!
    众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听见阔出大吼一声,接着是那战马一声嘶鸣,但见阔出已经一头栽在了地上,而那战马先是前蹄扬起,接着歪倒一旁,倒地毙命。
    战场上的宋军足足愣了许久,旋即迸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而在场的元军,在这一刻,几乎全部面如死灰。
    这一刻,邱寻虽然还是一身青衫,儒生打扮,可是谁能想见,书生射出的一箭,不单用他神乎其神的箭术挡下了元军悍将的夺命箭,还差点将放箭之人射于马下!
    倘文人皆能上马,武将均可读书,大宋何愁不能中兴?中华何愁不能光复?
    邱寻微微举起右臂,神色矜持,远处的张世杰见了,会心一笑,果断举起了手中的令旗。
    号角声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宋军的号角振奋而壮烈,宋军将士们的士气已经到达顶峰,在主帅张世杰和谋主邱寻的带领下,宋军东西对进,誓要把阔出部挤压在河畔,聚而歼之。
    虽然阔出并没有中箭,只是摔得厉害,而且他也以最快的速度爬了起来,可是,一切已经有些晚了,元军已经是兵败如山倒。
    宋元之战五十年来。从来没有哪一仗,打得是这么爽快,虽然昔日,孟珙,江海,余阶,张珏等名将也数败元军,可是那要么是布局精巧谋划周密。要么是有细作里应外合,要么是凭坚城火器,元军纵然是败,士气也从来没有垮过。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这一次,是堂堂正正的阵地战,是宋元精锐之间的正面对决和搏杀,赢得全凭实力。没有半分地侥幸之处。
    正是因为如此,元军虽然一直不屈的再进行抵抗,可是虽有抵抗到底之决心,却已无必胜之信念,士气一垮主将一倒。一切皆是徒劳。
    战场已无悬念,宋军完全是在收割生命,一刀刀砍下,一枪枪射出,元军士卒们就像成熟的麦子一样。纷纷倒地。终于,在持续不断的高压下,有元军士卒“哐啷”一声扔下刀,竟然抱头投降!
    有了第一个,就有了其他,很快,哐啷声响成一片。大批元军自觉的放下了武器。元军将佐阻之不及,坚持的元军只好迅速聚集到阔出身边。
    只是。此时面对放下武器的元军,邱寻居然大声喝道:“对于鞑子,杀无赦,不留俘虏!”
    心领神会的宋军号手马上吹起号角,张世杰也及时地举起了令旗,趁着许多投降的元军放下武器,元军阵型散乱的当儿,宋军一拥而上,几乎砍瓜切菜一般,将放下武器的元军斩杀殆尽。
    自从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来,宋军虽然一度无敌天下,也曾经任人宰割,可是总体来说,也一直是仁义之师,至少,对于放下武器放弃抵抗的敌人,从来都是优待的,也因为如此,在和契丹人和党项人的战斗中,宋军多次因为所谓的仁义,被这些胡人算计。可是就是这样,皇帝和枢密院,也从来没有改变过思路。
    可是,面对豺狼,你能去讲仁慈么?面对着这些沾满了汉家儿女鲜血地贼人,对他们讲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和对历史的背叛,尤其是邱寻,一直对于宋军历来的软弱早就大有微词,他虽然也是读书人,可是深笃皇帝那套,为了达到歼灭敌人的目地,就算用尽一切手段,也在所不惜。
    死亡的威胁和宋军的“背信弃义”,一度让不少元军颇为后悔的想捡起武器试图抵抗,可是,宋军强大的火力和精密地配合,很快就把这股子气给压制住,元军欲振乏力之后,宋军趁机奋起全部勇力,朝已经失去了勇气和斗志地元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残阳如血,大地颤栗,这一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然惨烈程度可谓无以复加,求生的本能,终究还是让部分元军开始反抗,可是他们在宋军优势武器下,显得是那么弱小,那么无助,他们的牙齿和拳头,就算好容易钳住了不小心的宋军士卒,也抵不住突然起来的冷枪。
    这支宋军,全部是经过生死训练的,他们不单战斗技术高,心智更是坚韧,此时一般人地性情早已不见,对于他们来说,一切只有两个字,杀敌!他们除了对皇帝地忠贞,对长官的服从和对袍泽地照拂外,他们没有其他感情。他们绝不会为了这群猪狗不如的士卒而动任何恻隐之
    轻描淡写般的杀开挡路的士卒,邱寻很快和张世杰会师,二人见面,不须多说,一个眼神,二人大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些,便已足够。
    这一仗,谋划的幸苦,打得也不轻松,如今终于胜利在望!阔出部已经被挤压成很小的一块,旁侧的元军已经基本被肃清,阔出周围只剩下不到五百人,大势已定!
    只是,邱寻的脸上,依然看不出胜利在望的喜悦,反而眉头蹙禁,这,不由让张世杰心生疑窦。
    捏,听说老柳的书都被和谐了?看起来来势汹汹啊,啧啧,不能立德立言,能留个名也是不错嘛,昔日杨左光斗傲然不屈,气冲寰宇,饶是阉党魏忠贤之辈,也犹俱之。周厉王有雄兵十万,国人一起,照样身死异乡,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今日是也!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八十八章 血战到底(2)
     更新时间:2009…2…25 9:44:54 本章字数:2144
    战场上的拼杀已经渐渐陷入尾声,由于宋军两路对进,成楔形压迫,元军被迫朝主将阔出处汇聚,而恰好原本近似于南北流向的堵河,在阔出所在处形成了一个东西向的河湾,也就是说宋军两路已然会师,将元军余部挤压在了一个河湾之中。
    这一次,是真正的背水之战了,阔出不由心中哀叹,而外围的元军虽然也是奋力抵抗,可是大势已定之下,他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徒劳。
    宋军丝毫不感到疲惫一般,手起,刀落,头断,没断,补刀,一切仿佛已经流程化操作,在这里,杀人,就像一项普通的工作一样,进行的很是顺利。
    更为重要的是,这支军队里,一部分人是军龄在十年左右的老兵,经验丰富,本来就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如今经过多年苦练重返战场,战斗力自然不可小觑,而更多人,则是台湾本地招募的新兵和大陆新移民,这些人虽然受到了严酷的不能再严酷的训练,可以说杀人技能上已经不可挑剔,然则只在训练场上逞英雄的,根本不算军人,只有真正在刀刀见血分分死人的地方爬出来,这才算军人。
    令张世杰感到欣慰的是,几乎是他一手训练出的新军,只是怯场了那么一小瞬间,便表现的无可挑剔,丝毫不逊色于老兵。而令邱寻欣慰的是,他果然没有投错明主,虽然当初他已经沦为阶下囚,可是之所以归顺大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皇帝神武,皇帝的大格局大胸襟,是他在所有圣贤书阴阳术上,都没有发现过也压根不敢想过得,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邱寻虽然出于皇帝人格力量的感召,因而一肩挑起此任,至于宋军真正地战斗力。虽然邱寻多次下军营和士卒门交心,也细心向张世杰等人请教,可是归根到底,这些都是推测揣度,不能当真,可是今日黄滩一战,一切,都已经明了。
    邱寻此生。誓为明主效死力也。
    二人的军队,终于将最后数十顽抗元军全部斩杀,自此,外围鞑子已经全部阵亡,没有留下活口。而趁机又有不少元军士卒,尤其是带伤者,又摸到了阔出那里,看起来他们倒还是有些个忠贞可言的,虽然说阔出败亡之势已定。
    张世杰淡然的看着剩余的元军那副惊恐而犹豫。还带着一点不屈的神色。不由说道:“伯玉,昔日某提兵南下勤王之时,殊不知我大宋还能有今日之局哇。”
    张世杰说的很委婉,其实也就是当年他连战连败,宋廷一路逃跑的过程,不过邱寻自然不会去不识趣地揭人疮疤,而事实上。对于已经走入绝境的宋军。能够以小岛为根据地,数年之间就能积蓄如此巨大的能量。还能挑动大陆民变,然后趁机反攻大陆,夺回半个江南,此等伟业,确实旷古烁今。
    张世杰却似自语一般,接着说道:“那时陛下,却只有八岁,在山船上,风急浪高啊,那时候张弘范可以说是来势汹汹,我军则是士气低迷,粮饷匮乏,如今本帅也不怕告诉你,伯玉,那时候,本帅想的,也无非是为大宋尽忠罢了。可是陛下,在这个最危险的时刻,陛下站了出来,他只有八岁啊!是他振奋了大军的士气,是他亲自上阵击鼓,是他挽救了大宋的国祚,真龙天子,果然名不虚传那。”
    可以说,这是张世杰第一次对没有参与山之战的人,透露具体细节,以往提起此事,无非也都是泛泛而谈说皇帝如何罢了,今日张世杰可以说透露了天大地机密,而这,也在一方面向邱寻示诚。毕竟这样的事情,可不是谁都能听到的。
    邱寻听完此等关节,自然很知趣说道:“今日寻听大帅一言,果然胜读十年之书,陛下英明神武,自然非我辈可能及也。”
    这话有套话敷衍之嫌,张世杰微微斜睨了一下,轻轻犹豫了一下,却没有再提那一茬,而是说道:“伯玉,如今那阔出部已然陷入垓心,伯玉以为,可招降否?”
    邱寻听了,微微一叹,声音很是低沉的说道:“阔出此人桀骜粗鄙,断无投降之理。大帅不必多费唇舌,徒增其笑尔,然寻以为,生擒此人,则大有裨益,可壮军威,可寒敌胆,愿大帅察之。”
    张世杰淡然一笑,道:“正和我意!”
    决战的日子终于到了!
    双方约定在城北三十里地,于午时三刻交手,当然为了防止意外,双方自然很早就都到达了战场,免得对方耍诈,至于斥候,更是早就遍布战场,可是出乎意料地是,双方居然都没有逾矩。这次根据宋军的建议,还专门在双方划定的战场中间定了个非战区。也就是说这几里地,双方谁都不能踏足!
    不消说宋军这边,也有人主张不必拘泥,抢先占领,不过这种意见几乎一开始就被否决,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