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藏地密码7-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格王室与僧侣集团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
  而外部又战事不断,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资财,尤其是古格与邻国拉达克之间的边境冲突时断时续,这更让古格王朝深受打击,据《拉达克王统记》记载,17世纪初年,年轻的拉达克王森格朗杰曾发兵攻打古格,从边境一直攻打到古格的腹部地区,从古格掠走的马匹、牦牛、羊只不计其数。
  此外,古格周边的一些小邦国如加瓦尔等地也经常联合起来,举兵反对古格王国。连年战火使古格的生产力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古格王国到底有多少人
  古格王国的疆域,基本是现在扎达县的范围,它也曾经兼并过现在属普兰、日土县的一些土地。现在的扎达县,有5000多人口。那么,鼎盛时期的古格王朝,究竟养活了多少臣民?
  葛健雄教授在《走近太阳》一书里推断,古格王朝拥有数十万臣民,依据是古格曾经击退过印度号称十几万入侵的雄兵。
  古格国王死亡之谜
  我们无从解释古格王朝的消失之谜,但同样我们对于古格国王的死亡之谜也同样得不到绝对的答案。
  据资料记载,对于古格国王的死亡之谜有两种说法:一说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摔死了,另一种说法是古格国王投降了。
  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中及伍昆明在《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中的记载是,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
  古格王朝的消失
  古格王朝的消失至今仍是个谜,但有史料记载,古格王国的覆灭缘于战争。
  古格王国的居民都是虔诚的藏传佛教徒。后来,葡萄牙人到了印度果阿,又从果阿来到扎达的古格王国。葡萄牙传教士首先说服了王后,接着说服国王改信天主教。正在这个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寺院的喇嘛偷偷和拉达克人取得了联系,克什米尔人打了进来,与喇嘛们里应外合,古格王国就这样被推翻了。
  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沦为一座庞大的废墟。
  也有人说除了战争以外扎达地理环境的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确,现在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十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但是问题还是那十万人去哪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其历史。
  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
  现在是否还有古格人
  随着古格王国的灭亡,古格人似乎真的从此在这个世界上也失去了踪迹。据传古格国朝破灭之时,从王宫的秘密通道里曾经逃出了200多人,生活在距今天古格故都札布让遗迹几百千米一处叫做“曲龙”的地方,这些古格遗民在此建立了自己的秘密据点,准备力量,以待复国。
  在考古调查中,确实在阿里高原西北部日土县境内,找到过地名为上、下曲龙的两个小村子,并在村子边上的河滩阶地上发现了打制石器。不过,这两个村子里的居民,却谁也说不清楚他们是否与古格后裔有关,而且已经是单纯的游牧民族,没有人自称是古格人。
  比较可信的记载还有学者们的研究著述,据说退守到城堡里的那一部分古格卫队在坚持战斗一段时间之后,最后撤出城堡,转移到了后藏的藏巴汗那里,融入到卫藏居民当中。
  喜马拉雅山红雪之谜(2009…05…05 14:26:56)标签:藏地密码 文化
  雪通常是白色的。然而,有一次,当中国登山队员登上喜马拉雅山时,却发现在5000米以上的冰天雪地中,点缀着玫瑰色的红雪。那么,这些红雪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只有喜马拉雅山才有红雪呢?对这种现象,科学家又做出了什么样的解释?
  红雪之谜是一件令人相当匪夷所思的事情。据发现者人描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喜马拉雅山上,经常有一种灿若彤云的红雪出现,像玫瑰一样艳丽,又像血染的红绸,是西藏特有的神秘现象。
  那么,这些红雪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人发现的呢?
  据科学家分析,喜马拉雅山上的红雪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等藻类组成的。藻类是低等植物,它们具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由于它们所含的色素比例不同,能呈现不同颜色。这些雪藻含有特殊的色素——血色色素。当白茫茫的冰雪被这些雪藻染成血红色后,在阳光的照射下,使瑞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更加绚丽多彩,红若丹霞。
  至于红雪之谜的发现,则要感谢我们的科考队员。有一年,他们在喜马拉雅山考察。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他们从一座5000多米的山峰上下来,抬头一望,发现喜马拉雅山的主峰变成了火一样的色彩,往日的白雪全披上了红色的外衣。从此,红雪之谜便传了开来。
  高山上的雪衣藻
  对于红雪之谜的产生,读者也许会产生疑问。那些含有色素的藻类植物一般都生长在湿润的地方。为什么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上也会有它们的存在呢?原来,在藻类植物中,有一种雪衣藻,它们不仅耐寒,而且还具有发光的作用。尤其是在永久性冰雪中,它们分布广,耐寒性强。零下36℃也不至于死亡,但在4℃以上反而难于生存。
  这些雪衣藻类生长适宜温度是0℃左右,常常在夏季冰雪融化时生
  在高入云端的喜马拉雅山上,能产生色素的雪衣藻在那里顽强地生存着。
  长最好。那么,它们又是怎样获得养料和抵抗低温而生活的呢?据植物学家们分析得出:雪衣藻周围的湿气是它们得以生存的主要源泉。由于它们含有特殊的血色色素,能吸收短波长的紫外光和蓝色光等,提高光合作用能力,制造大量可溶性糖,降低细胞内含物的冰点,使细胞的肢体结构在低温下不起剧变或被破坏,从而提高了抗寒能力。有的含有较高的脂肪。这些都可能是雪衣藻类在低温的冰雪中能生活的原因。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它们获得了这一特性,成为高山冰雪的征服者。
  在终年积雪的环境中,雪衣藻的白色小球一动不动地躺在雪里,虽然已经冻僵了,但仍活着。它们就这样沉睡着,当雪的表面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微有一点融化时,才从梦中醒来。
  当白天充足的光和热使雪衣藻的红色素迅速积累起来后,雪衣藻便
  在喜马拉雅山,红雪与白云相互映照。
  大片大片地展现出红色的“雪”来。其实,这是由无数的雪衣藻聚成的。每一个雪衣藻都是静止的小球体。它的内部充满了红色素,外面是半透明的外壳。这样的球体生长缓慢,它们成熟后开始分裂,一个球体里的东西先分成两半,而后,这两半再照样分成两半。新生的小雪衣藻从破裂了的外壳中蹦了出来,开始其独立生活。
  雪衣藻的这种繁殖方式叫做营养繁殖,单细胞的种类经细胞分裂后,分成2个或4个子细胞,各成一个新个体,此时母细胞不再存在。就这样,在喜马拉雅山上,每当太阳下山的时候,雪上开始时出现鲜红的斑点,以后这些斑点占的地盘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一大片红雪。
  神秘的绿球藻
  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喜马拉雅山上的红雪主要是由雪衣藻、溪水绿球藻和雪生纤维藻形成的。虽然红雪构成的主体是雪衣藻,但溪水绿球藻也有同样的功劳,而且民间还有许多关于绿球藻的传说。
  远眺喜马拉雅山,经常有神秘的藻类植物闪闪发光。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的部落中,有位美丽的女子,是酋长的女儿。酋长要女儿与一名男子结婚,但是她早已与另一位部族勇士相爱,酋长仍执意要女儿与他中意的男子结婚。
  婚礼之夜,酋长女儿远远听到勇士吹奏的草笛,依循着笛声到了阿寒湖畔,就在淡淡的月光下,两人乘着木舟划向湖中,约定来世结缘,然后就一起投入湖中。酋长和村人感受到两人的深情,转而为他们祈求永远的幸福。
  巍峨险峻的喜马拉雅山上,是高原藻类植物生长的最佳之地。
  两人相恋的魂魄在湖中化成了由两人名字合称的绿球藻,世世代代在阿寒湖底继续着他们至死不渝的爱情,因此绿色的绿球藻也象征了坚定不移的爱情与执著于幸福的努力。
  当然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实中的溪水绿球藻只是绿球藻的一种,刚出生的绿球藻非常细小,一年的绿球藻也只有0。3毫米,一般是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成长。绿球藻的生长期极长,要150至200年才能长得如棒球大小,世界上至今为止发现最大的绿球藻直径为30厘米,推估已有近千年的寿命。
  喜马拉雅山上的雪线
  说到红雪之谜,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喜马拉雅山上的雪线,虽然它们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红雪的产生自然离不开长年累月的积雪,如果没有积雪,自然也无法看到红雪。
  那么,什么是雪线呢?其实,所谓雪线就是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
  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北坡大约6000米左右,南坡约为5500米,北坡比南坡约高500米。从气温分布分析,南坡暖于北坡,为什么南坡的雪线反而比北坡低了呢?这是因为雪线高度是由温度和降雪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南面迎风坡接受从印度洋来的潮湿西南季风,空气温和湿润,降雪比背风的北坡要多得多;北坡雪少,加上空气干燥,蒸发大。到了夏季,在阳光照耀下积雪容易融化,于是,就出现了北坡雪线比南坡高的现象。
  另外,从卫星云图上不难发现,喜马拉雅山山脉雪线以上不是处处地方天天都有雪的。这是因为在一些较陡的山坡上积雪薄,容易融化。此外,还有风的影响,珠穆朗玛峰地区冬春季节西风特别强劲,高山积雪常被吹落后岩石裸露。
  一般来说,喜马拉雅山的红雪大都产生在主峰的顶端,这是因为主峰离太阳最近,光线产生得最强,雪衣藻产生的色素也最多,所以看起来最红。
  珠峰旗云(2009…05…06 17:03:18)标签:藏地密码 文化
  珠穆朗玛峰是世人向往的圣地。它不仅有着复杂的自然环境,美妙绝伦的冰川,更有着世界奇观之一的“旗云”。然而,旗云是如何形成的?它与天气有什么关系?“旗云”可以预测到暴风雪吗?由于我们对这种奇观还缺乏深入的认识,所以珠峰旗云便变成了一个自然之谜。
  珠穆朗玛峰,她有着最复杂的自然环境,有着奇幻的旗云,有着美妙绝伦的冰塔林,是世人所向往的圣地。
  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其实,“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故称为“旗云”。
  珠穆朗玛峰旗云的形状千姿百态,时而像一面旗帜迎风招展,时而像波涛汹涌的海浪,忽而变成袅娜上升的炊烟,刚刚似万里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又如轻轻飘动的面纱。这一切,使珠穆朗玛峰增添了不少绚丽壮观的景色,堪称世界一大自然奇观。由于旗云的变换可以反映出高空气流的变动,因此,珠穆朗玛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外国探险家称之为“圣母的面纱”。
  “旗云”是如何形成的
  珠穆朗玛峰旗云的形状姿态万千,堪称世界一大自然奇观。
  珠峰旗云的产生,与太阳的辐射有很大的关系。
  是什么原因促使珠穆朗玛峰产生旗云?珠穆朗玛峰北坡和西南坡7500米以下为冰雪覆盖,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因此,下垫面多为碎石表面。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每当日出后,受太阳直接的照射,各地受热状况也就不均匀。在碎石面附近,地面吸热快,表层气温高于同一高度自由大气的温度,形成沿山坡向上的气流;海拔7500米以下,冰雪表面受太阳加热升华,给上升气流输送水汽,为成云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在冰雪面上,反射掉的热量较多,地表气温要比自由大气的温度低些。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就产生两个方向不同的局部环流,使峰顶附近常有对流性积云形成,所以白天常能观测到形如旗状的云挂在峰顶。随着高空风、上升气流和天气系统的不同,旗云的形态也就不断变幻着。
  晚上,碎石表面强烈的辐射冷却,使其邻近气温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