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降的那些唐军士卒,来自关东的剔除老弱之外,全部被纳入军中,采取一老带一新地做法,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和洗脑教育,这样地人就算不能作为正规军使用,也可以作为当地的预备役军人,一味地使用平原,清河,河间等地的精壮并不是长远之事,虽然,他们得到地好处最多,对高畅也最为忠心。
    来自关西的暂时不能放回去,只能让他们做苦役了,修修桥,铺铺路,挖挖水渠什么的,顺便也节省了人力。
    总之,整个七月,高畅都没有南下渡河进攻王世充的打算,七月,也是收割夏粮之际,除了真正的战兵外,那些驻扎在城内的夏军都必须下乡去帮助农民收粮,所谓的军民鱼水情就是如此啊!
    高畅的王驾仍然停留在黎阳,阿岚,苏雪宜两人也从河间来到了黎阳,徐胜治仍然留在河间,负责大军的后勤规划,宋正本,秋长天,顾旦也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管平则和凌敬从河间赶了过来,来到了高畅的身边,他们需要帮助高畅处理细务,同时也要教导新人如何做事情,这些新人中不仅有年纪老迈的裴,也有年轻力壮刚刚投降高畅的魏征。
    基本上,每天高畅都要召见裴,向他询问和西域有关的事情,对高畅而言,裴的作用仅此而已!
    虽然,天下尚未平定,高畅的目光却不能只放在眼前,高句丽,突厥,东瀛,西域各个部落,吐蕃,高畅对他们都非常关心,统一天下之后,他将实行民族融合的政策,让东亚这块地盘只有一个国家,华夏帝国,他将是华夏帝国的第一任神皇帝。
    最近,也有人上表希望高畅能够称帝,其
    温彦博,宋正本,孔德绍等等,夏国的重臣几乎都全内,就连刚刚投降不久的那些降臣也都纷纷出言依附。
    然而,高畅拒绝了他们的劝进。
    洛阳!
    是的,高畅的下一个目标是洛阳!打下了洛阳,高畅将以此为都,那时才会登基为帝。
    在劝进的这些人中间,魏征是看透高畅这点心思的其中一个人,在某一个夜晚,他拜会了不能带兵,只能跟在高畅身边当一个参谋角色因而郁郁寡欢的徐世绩。
    第二天,徐世绩请求面见高畅,高畅宣他觐见。
    “禀夏王,臣自从投靠夏王之后,寸功未立,却身居高位,深得夏王厚爱,对此,臣心中有愧,不愿无功受禄,因此,希望夏王能让臣重新带兵,渡河南下,讨伐逆贼,为夏王开疆辟土!”
    阳光透窗而入,将屋子照得亮亮堂堂,徐世绩身着戎装,卓然站立在阳光之中,看上去分外威风,名将风范一览无遗。
    屋子两旁,手持金瓜的武士们沉默地站立着,堂上方高坐的高畅目光略带戏谑地望着脸上挂着大义凛然神情的徐世绩,他笑了笑。
    “将军忠心可嘉,只是,我军连番征战,后勤供应已到极致,士卒也大多疲惫,又是收割夏粮之际,此时出兵,时机不对啊!”
    见得高畅有惋惜之意,徐世绩继续说道。
    “如今,唐军正在河东和定杨军对峙,无法抽出兵力来进袭关东,而郑贼王世充乃愚蠢之辈,面对缺乏关中兵力支援的关东唐军,仍然无法将其彻底驱走,只是死守东都,毫无进取之心,如此一块肥肉,我军当先下手为强,若是坐失良机,待李唐击败定杨军,调过头来进袭关东,那时,就不知鹿死谁手了?”
    面对徐世绩的恳切陈词,高畅沉吟了片刻,点了点头。
    “将军之言不无道理,只是,士卒久战,已然疲惫不堪,渡河作战,后勤供应更是难上加难,机会虽然难得,谨慎起见,也只能放弃了啊!”
    待高畅话音落下,徐世绩高声说道。
    “末将不才,愿率本部人马渡河作战,无须后勤供应,必能为夏王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为大军日后进袭东都扫清障碍,还请王上准许。”
    “呵呵!”
    高畅笑了笑。
    “将军斗志如此高扬,本王再拒绝将军之请,未免不近人情,如此,本王就应许将军,让将军率军渡河作战,至于后勤给养,数千人的供应还是能够应付的!”
    “多谢王上!”
    徐世绩大喜,稍微有些笨拙地将右手握拳,放在左胸,行了个夏军的军礼。
    “只是……”
    高畅的声音突然出现了转折,徐世绩心不由往下一沉,在一般情况下,这个只是后面所说的话多半并不中听。
    “只是,将军的本部人马已经打散,融入了各军之中,军队作战,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所以,号令旗语等自然要统一,黎阳军虽然骁勇善战,却也必须进行休整啊,因此,这次出兵,将军就无法率领本部人马了,我将另外给将军一营精兵,让将军统率。”
    “诺!”
    徐世绩应了一声,他知道高畅对他还有防范,自然不允许他率领本部人马,不过,能到允许他率军出征就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了,不管做什么,都需要一步步慢慢来。
    何况,他这次领军出征也不是想叛逃,只是想立下大功,获取对方的信任而已!
    “白斯文!”
    高畅突然朝屋子一侧喊了一声,一个人从阴暗的角落转了出来,来到了阳光下,也不知道那人站在那里多久了,徐世绩竟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
    “徐爱卿,这次出兵,白斯文就作为军中的神官统领,负责军务以外的事情,你刚加入我军,对我军的军令制度还不是很熟悉,白神官将会大力协助你,希望你能早日明白!”
    “多谢王上!”
    不过是在自己身边安排个钉子罢了,还说得这样冠冕堂皇,徐世绩心中冷笑了一声,然后,转过身对白斯文抱拳说道。
    “日后,还请白将军多多指教!”
    “哪里!哪里!徐将军一代名将,白某还需要徐将军指教才行!”
    两人脸上都堆满了微笑,相互抱拳为礼,阳光下,这一场景显得格外的和谐。
    七月三日,徐世绩和白斯文率领五千人渡过黄河,进入了河南地界,进抵白马城下,夏,郑之间的第一次战斗一触即发。
    第四集 第七十六章  郑,夏要结盟
     更新时间:2008…9…6 10:16:45 本章字数:3582
    在高畅和李唐在黎阳激战之时,东都洛阳的郑帝王世大军从东都出发,一路向东进袭,沿途,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城主时德叡,汴州(今河南开封)太守王要汉,毫州(安微毫州市)太守丁叔则,都派使节前来觐见王世充,向他投降。
    最初,李渊曾派秘书监夏侯端宣慰淮左(淮东,淮河下游)等地,抵达黎阳时,由徐世绩派兵相送,自澶渊(今河南省濮阳市)渡河,发告公文,招抚四方。
    当时,正好李密败亡,这些原属李密的地盘被二十来个大小不等的地方势力所割据,夏侯端的出使非常顺利,东到东海,南到淮河,二十余州都派出使节前来向李唐投诚。
    然而,当李唐的主力大军在河东与定杨军对峙,难分胜负之际,王世充亲率大军扫荡东方,这些原本投降了李唐的地方割据势力纷纷转换门庭,将城头上的李唐大旗砍倒,换上了王世充的郑国战旗。
    整个河南地区都已归降了郑帝王世充,只有杞州(河南省杞县)太守李公逸仍然打着李唐的旗号,最终,他派兵将夏侯端从荒野沼泽中接到了州,让其住进了宾馆,供给日常用品,此时,跟随夏侯端的两千多随从要不饿死,要不就被郑军攻击逃亡失散,仍然留在他身边的只有五十二人。
    徐世绩和白斯文率领五千精锐进抵白马城下时,这时。王世充的大军也即将赶到白马,当时,王世充有数万人马,河南之地也都打着郑国地旗号,徐世绩的这五千夏军可以说是孤立无援,背后是宽广的黄河,前面则是白马坚城以及强大的敌军。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只能尽快撤退了。运气好。战术运用得当的话。这五千人有大部分还能够渡河北返。
    只是,率军前来之际,徐世绩对高畅是夸下了海口,说是要为夏国开疆辟土,现在,却像老鼠一样灰溜溜地溜回去,他在高畅眼中将会变成什么人?他还能得到高畅的信任?
    然而。要以这五千人和数万郑军硬拼,绕是夏军装备精良,士气旺盛,在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击败这数万郑军,要知道,王世充率领的也是他的精锐部队,其战斗力不容小觑,夏军虽然是天下少有地强兵。却也达不到以一抵十地程度。就算是由名将徐世绩率领也不成。
    徐世绩和白斯文商议了一番,决定既不和郑军正面相抗,也不渡河西返。他们要发挥夏军长途奔袭能力强地特点,沿小路向东疾行,逃出郑军的包围圈,朝曹州(也就是济阴郡)进发。
    当初,徐世绩和孟海公是盟友,同为李唐效力,孟海公也接受了李唐的封赏,在淮安王李神通的命令下,率领本部人马攻打鲁郡,然而,当他抵达任城脚下时,淮安王李神通却成为了夏王高畅的阶下囚,曾经的盟友徐世绩也投降了高畅,无奈之下,孟海公只好匆匆返回曹州,在自己的根据地龟缩了起来。
    这时候,王世充派出了信使,希望孟海公能向他称臣,孟海公婉拒了王世充地请求,但是,他的言辞卑下,也没有完全得罪王世充,他甘愿为王世充守住东面的大门,希望能成为王世充的盟友。
    对此,鞭长莫及的王世充应许了。
    河南各州虽然都打上了郑国的旗号,然而,他们仍然是各行其是,东都来的政令并不见得能够畅通无阻,若是伤害到这些割据势力的利益,他们也有可能将王世充地命令置之不理,反正,在这乱世中,改变旗号就像变化脸色一般自然和平常。
    如果要彻底巩固这些地盘,王世充将动用大量地人力物力,并且,也不见得能完全征服这些地方,所以,就算知道那些家伙时常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王世充也不做多的计较,只要他能击败关中李唐,河北高畅这样强大地势力,那些家伙到时候自然会服服帖帖,他只需要他们在这儿时候不给自己添乱就好,所以,就算孟海公不愿意在明面上认他为主,只愿暗地里为他效力,他也只能应许了。
    徐世绩和白斯文的目标就是孟海公,孟海公虽然有两万多兵,曹州也有着大量人口,然而,比起郑国这个庞然大物来,要好对付得多。
    在改变自己的作战意图后,他们连夜派出使者前往黎阳,希望黎阳的高畅能命令鲁郡方向的腾珏,刘兰成部向东平进发,兵锋直指曹州,东西夹击孟海公,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郑军的斥候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夏军的踪迹,因此,在郑军的主力赶到白马时,徐世绩已
    军队向东远遁了,见夏军非常识相的离开了,他也不没有派出军队追赶,夏军若是进攻曹州孟海公,他会非常乐意地见到两者相争。
    当然,他也派出了使者快马前往曹州通知孟海公这个消息,毕竟,也算是盟友啊!
    驱走了徐世绩之后,王世充想率军渡河攻击高畅,这时,随行的裴仁基劝止了他。
    在白马的城守府内,王世充和裴仁基相对而坐。
    裴仁基说道。
    “皇上的大敌在西面,而不是在北面,和高畅相比,西边的李唐更为强大,河北高畅根基浅薄,一路扩张至此,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不足为惧,关中李唐虽然被定杨军攻入了河东腹地,然而,却拥有关中秦川,另外,攻下了巴蜀,巴蜀未经战乱,粮草充足,人口众多,有了巴蜀,关中两地的支持,就算一时受挫,也必能翻过身来,待其腾出手来,东出潼关,必将势不可当,像陕州这样的要地现在也是在唐军手中啊,河内郡也在李唐的版图内,对东都作战,李唐进可攻,退可守,而我军若向唐军发起进攻,则困难无比!”
    裴仁基投靠王世充之后,王世充对其非常看重,也喜欢听取他的意见,虽然,裴仁基因为王世充逼迫杨让位,对其有些不满,不过,总的说来,现在王世充和裴家父子还是在蜜月期内。
    王世充其人虽然性格优柔寡断,做起事情来没有章法,在臣属的面前威信不高,有时候谈论政事就想老太婆一样啰啰嗦嗦,半天说不到重点,只不过,总的说来,不是一个强势的君主,人虽然有很多毛病,毕竟,还是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何况,为了拉拢裴氏父子,王世充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裴元庆,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赏裴家父子,所以,裴仁基现阶段也在全心为王世充的大业筹谋。
    说了这番话后,裴仁基闭上了嘴巴,开始听王世充唠叨了,王世充说了半天,重点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问裴仁基对目前的局势有何看法,怎样化解面对李唐时的不利局面。
    好不容易等王世充闭嘴,在心中暗自叹了口长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