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3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魏县的李神通等来的却只是李渊的一封信,在信中,李渊向李神通坦承了皇朝所面临的困难,他希望李神通能发扬李家皇族特有的坚韧性情,利用不多的一点残兵在黎阳拖住夏军前进的步伐,保住黎阳仓,保住黄河以北的前进基地,待唐军主力在河东击败定杨军,定会在第一时间穿越太行,前来救援。
    看了李渊的来信,李神通气得满面通红,很不客气地将自己这个堂兄的来信撕得粉碎。
    他生气并非因为李渊没有向关东派来援军,他生气的是,李唐尚未真正统一天下,底下的那些文武大臣们就在为权力展开了争斗,而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不和睦。
    这次,李渊之所以没有派击败了西秦薛仁果的秦王李世民去迎战定杨军,而是让裴寂带兵迎战,就是出于政治上的一种考量,他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太子李建成的威权。
    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的重要功臣,现在,裴寂位在刘文静之上,一是裴寂和李渊的交情要深厚一些,然而,更重要的是,裴寂支持的是太子李建成,而刘文静却和秦王李世民交情甚密,为了日后不致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李渊才借着打压刘文静警告建立了大功劳的秦王李世民,让其安分守己。
    所以,在正该派秦王李世民出征河东迎战定杨军的时候,李渊没有让正在长春宫(今陕西大荔县)练兵的李世民出战,而是让裴寂担任了前军统帅。
    在李神通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昏招,裴寂常年参赞军机,却没有独自领军作战的经验,让他和骁勇善战的定杨军作战,凶多吉少啊!
    可是,李神通人在关东,距离关中有千里之遥,也无法当面劝说李渊,生气虽然生气,却也只能徒唤奈何,也只好按照李渊的军令行事了。
    当高畅率领大军从聊城出发,气势汹汹朝魏县杀奔而来时,李神通不仅没有主动迎敌,也没有凭借事先修好的防御工事抵御,而是采取了退缩的姿态。
    他将元宝藏和他的本部人马留在了魏县,让其抗击高畅军的进攻,务必坚守三天,减缓夏军的行进步伐,他自己则率领主力向西退却,与黎阳的李世绩会师,在黎阳修筑了第二道防线。
    元宝藏并没有能减缓夏军的行进步伐,在夏军抵达魏县的当天,魏县守军就在夏军大规模的投石车打击之下士气尽丧,没待夏军展开正式的攻城行动,元宝藏就已开城投降了,不管怎么说,他对李唐的忠心还没有达到以身殉城的地步啊!
    六月中,夏军沿永济渠进抵内黄,同日,孟海公部进入了东平郡,而夏军李靖部前锋已然进入了彭城郡,兵锋直指彭城。
    第四集 第七十章 准备行险的李世绩
     更新时间:2008…9…4 15:08:40 本章字数:3615
    月十七日,夏军攻克内黄。
    十九日,夏军的前锋斥候出现在了距离黎阳城外十里的天王山,黎阳李世绩部的巡城斥候与之交锋了一场,仗着人多,将夏军斥候逐走。
    黎阳大战一触即发。
    十九日晚,黎阳城上方的天空,遍布黑云,近日来银盘般的月亮躲在了黑云之后,月光无影无踪,大地伸手不见五指,城头间隔十来步就点燃的火把亮光在晚风中摇动,守夜的士卒目不转睛地望着城楼下的那一片黑暗,警惕地聆听着城外的动静,虽然,他们除了黑暗外什么也看不到,能听到的也只有河水的呜咽,以及城外草丛中夏虫的低鸣声。
    跟随李世绩的这数千人乃是瓦岗军中少有的精锐,在李密没有进入瓦岗军,在蒲山公营没有建立之前,这只军队乃是瓦岗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当时还是叫徐世绩的李世绩在和李密闹翻之后,就率领这只军队驻扎在了黎阳,过着还算平安的日子,除了曾与宇文化及曾经在黎阳仓前恶战过一场外,就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事了,而现在,面对咄咄逼人的夏军,对他们最大的考验终于降临了。
    李世绩这人擅于带兵,行军作战甚是谨慎,并非凭血气之勇,他喜欢在一切都处在控制状态之下才率军出击,不爱冒险。
    在原来的那个时空中,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和卫公李靖论兵。说到麾下地那几员大将,李世民让李靖点评,李靖就说,李世绩和李孝恭等人率军作战喜欢未雨绸缪,所以,一般情况下。就算打了败仗也损失不大,不过,由于不够行险,有些以弱胜强的战役却也难以打成,而薛万彻,殷开山,史万宝等人则是敢打敢拼的勇将,胜则是大胜。败则是大败。
    这只是李靖的一家之言,不过,他的看法在某些地方还是比较接近事实的。
    在这个时空里,当知晓高畅率领三万夏军精锐逼近黎阳时,对此早有准备地李世绩心中仍然感到了不安,虽然,在部下面前,他脸上的神色一如以往般镇定自若。
    魏县,内黄等城池都是一天之内就被夏军所攻下,证明这只夏军准备充分。随军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根本不惧守军凭借高大的城墙死守,黎阳的城墙虽然比内黄,魏县坚固和高大一些,这坚固和高大却也极其的有限,能否守住却也是个未知数啊!
    在两日前。李世绩对此还是夷然不惧的,可是现在,他的心就难免有些打鼓了。
    在两日前,李神通率领了本部唐军退守到了滑县,与王轨部会师,准备在东郡修筑第二道防线。
    李神通打地如意算盘李世绩心知肚明,若是黎阳陷落,他多半会抛弃王轨。率军西返河内,凭借河内多山的地形来减缓夏军的进攻,这一切全是为了拖住高畅,让其无法腾出手去抢占地盘。以便为正在河东和定杨军血战的李唐大军争取时间。
    为了这个目的,像元宝藏,王轨,以及他李世绩这样的人物都是可以毫不留情地丢弃的。
    被赐姓李又如何?被封为黎阳总管又如何?准许自己建立帷幕,分封民政官员又如何?到头来,在最危急的时候,这些皇族子弟仍然可以无情地将他们这些人放弃,谁叫他们出身关东,而不是和李家同属关陇门阀的士族门阀呢?
    像元宝藏一样投降高畅?
    早在两三年前,李世绩就多方搜寻高畅的资料,对高畅这个人,他自认为还是非常了解地。
    这是一个强势的主公,远比魏公李密更加强势,在他麾下,所有的名臣武将都只是任他摆弄的棋子,唯有听他号令行事,不敢有丝毫的违逆,就算那些武将独当一面,率军出征,战略的大意图还是遵循着高畅地指示,只是在具体的战术上有着自己的看法而已。
    在高畅麾下,自己想要徐家,嗯,现在是李家成为数一数二的门阀世家的梦想就只能是梦想,高畅所创立的那些匪夷所思,新奇到了极点的政治制度,宗教思想以及众多的新事物地出现彻底地拒绝了豪门大族的产生,所以,若非情不得已,李世绩并不愿意投降高畅。
    按照常理,若是事情到了最后地步,李世绩最终还是会选择保全自己生命!
    然而,现在这条路却走不通了,李神通在率领大军离开黎阳的时候,以保护李世绩族人安全的名义,将李世绩地父亲李盖以及妻子亲属尽数带走了,如此,为了家人的安全,李世绩也只好和高畅决一死战了。
    只是,这一仗该
    呢
    当初,李世绩凭借黎阳坚城,于城外深沟高垒对抗宇文化及的大隋禁军,之所以得胜,乃是因为在外线有李密的瓦岗精兵牵制,而现在,情况大为不同。
    他皱着眉头,盯着面前那张粗略的山川图,每到一地,将当地的山川险要勾勒成图,这是李世绩的习惯,驻守黎阳两年有余,附近的山川险要就算不用这张图他也了然于胸了,然而,在这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子夜,借着幽暗的火把亮光,他仍然死死地盯着那张地图,在他脑海中,各种各样的计划鱼跃而出,同时,又被他不断地否定,沉了下去。
    李神通之所以率领唐军撤到滑县,他给李世绩的理由却很充分。
    他说,他之所以率领一部分部队撤离到滑县,乃是引兵在外,若高畅强攻黎阳,他将采用李密和李世绩合击宇文化及的计策,从滑县出兵,在外围牵制夏军的行动,若高畅攻击黎阳,他就出兵攻打高畅后方,若高畅来攻打他,李世绩就率军出黎阳出击,务必使夏军首尾不相连,顾此失彼。
    —
    可惜,李世绩却不是那么好骗的,他早就看穿了李神通的把戏,说实话,在聊城被高畅击溃之后,李神通对高畅就有了几分畏惧之心,关中的援军不至,凭借手中的这点兵马,他根本没有信心和高畅决一死战,故而,只有一退再退,用空间来换取时间。
    上一次,李密之所以能在童山击败宇文化及,这个计策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宇文军缺粮,不得不孤注一掷,现在这只夏军却没有粮草供应不足的困难,才占据了武阳郡,黎阳距离高畅的老巢清河郡,平原郡又不远,根本就不会有后勤上的困难,因此,他完全可以不在意外围的唐军的骚扰,若是他不理会李神通,李神通也不敢主动向高畅的大营发起攻击,那么,黎阳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陷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黎阳若是陷落,李神通恐怕就会有多远跑多远了。
    李世绩认为,一开始李神通就应该抱的是这样的打算,李神通也是知兵的人,又岂不知他的计划漏洞百出,根本就很难成功,若是他和李世绩合在一起,坚守黎阳,仗着兵多,仗着城内粮食充足,说不定还能将黎阳守住,要知道,河东的隋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面对优势兵力的唐军的围攻,仍然坚守河东城足有两年了啊!
    可惜,随着李神通本部人马的撤离,黎阳的守军就只剩下李世绩的本部人马,大约有五千人,兵力不够啊,不管怎样计划,这五千人能够坚守黎阳的可能性都非常小,若是面对其他势力集团的三万兵马,李世绩有信心凭借这五千人就能将黎阳守住,可惜,他面对的是高畅亲自率领的精锐夏军啊!
    魏县,内黄的攻城战役,李世绩都派了大量斥候前去打探,虽然,有大部分斥候都被夏军捉住或杀死了,仍然有一些漏网之鱼逃了回来,在他们的描述中,夏军的攻城方法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都有,还有一些攻城器械那些斥候叫不出名字来,可是却非常实用,威力无穷。
    元宝藏也不是什么无能之辈,可是,当夏军的投石车部队将磨盘大的石头不间断地投入城中,雨点一般将城楼附近覆盖,城墙也几乎被之摧毁后,他彻底失去了坚守魏县的信心,没有等高畅的攻城部队开上来,他就打开了城门选择了投降。
    黎阳面对魏县的这种情况,又能支持多久呢?
    恐怕也支持不了多久吧?
    凭城死守,在李世绩看来只是死路一条,投降的路也走不通,事到如今,不爱冒险的他也只有行险一搏了,置之死地才能后生啊!
    死死地盯着地图上的那个小黑点,李世绩举起右拳,重重地在张开的左手心上一击,他仍然低着头,高声喊道。
    “来人!”
    守在门外的亲兵迅速地跑了进来,躬身站立。
    “拿我的号牌,传我的话,让各营总管前来议事厅,召开军议,此行务必小心,不得大张旗鼓,让众将秘密来此即可!”
    “诺!”
    亲兵应了声,迅速地离去了。
    李世绩站起身,在几案前来回走动,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时而犹疑,时而坚定,最终,目光还是变得坚毅了起来,是的,唯有行险一击了,除此之外,再无他途。
    第四集 第七十一章 李世绩夜袭高畅营
     更新时间:2008…9…4 15:08:40 本章字数:3541
    黎阳城外东北方向五十里,永济渠旁,一个名叫凤凰坡的高地,从高地到河岸绵延着一座大营,夜风将大营上空飘扬的数百面旌旗吹得猎猎作响,黑云仍然如昨夜一样遮盖着月光,不过,情况比昨夜要好了许多,偶尔,那银色的月光还是会从黑云的缝隙钻出来,将银辉洒向大地,在呜咽着流淌的永济渠河面上添上了一片粼粼的波光,就如银鱼的鳞甲一般。
    这座大营正是夏军的主营,夏王高畅的王驾所在。
    这次向黎阳进军,高畅将全军分为了五队,薛万彻率领一千轻骑位居左翼,尉持恭率领本部人马为前锋,高雅贤位于高畅右翼,刘雅部则位于后方负责转运粮草,高畅自率主力部队位于中间。
    由于大营的前后左右方向都有友军,因此,一般情况下,高畅的中军大营可为稳如泰山,故而,这座大营并未完全按照战时军营的修筑模式来建造,为了节省时间,像营寨前的壕沟,高垒,这些都并未建成,只是草草地堆了一些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