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准确地说,他们还是有一定进展的,毕竟,从清河,平原等地沿永济渠往北的后勤通道被他们截断了,现在,高畅北征大军的粮草全靠陆路的河间郡供应,目前的情况对正在幽州城下鏖战的高畅军大为不妙啊!
    第三集 第九十九章 幽州来使温彦博
     更新时间:2008…9…4 15:08:17 本章字数:3035
    月十七日,申时末。
    幽州城南十里,高畅北征军中军大帐。
    金黄的夕照从大帐左侧开着的小窗照射过来,落在那人的身上,那人身着一身青色的儒衫,头戴褐色高冠,长髯三缕,面白如玉,一条黑巾蒙在那人眼上,令其无法视物,在他身后有一身着甲冑,头戴铁盔的卫士,同样有一黑巾蒙在他眼上。
    两个持刀披甲的护卫站立在那两人身侧,一左一右看护着两人。
    高畅高坐堂上,身下是一张雕花木椅,有扶手,靠背,椅面上铺着一张五彩斑斓的老虎皮,此椅出自高畅的创意,由百工坊的木匠作坊制作而成,颇得那些高门大户喜爱,据说,就连长安太极殿上的龙椅也是如此样式,不再是往日的软榻模样。
    冷冷地注视着那个昂然而立的儒生,半晌,高畅说话了。
    “将黑巾取下吧!”
    两个亲卫得令,上前一步,将那两人的蒙眼黑巾取了下来,让两人重见光明。
    那儒生眨了眨眼睛,适应了帐内的光线,目光落在高畅身上,全无一点谦恭,看上去甚为无礼,他微微摇了摇头,朗声笑道。
    “夏王如此,不是待客之道啊!”
    高畅冷冷一笑,没有就此做什么辩驳,之所以蒙上这两人的双眼,无非是不想这两个幽州来的使者瞧见本方的虚实,这样做无可厚非,无非解释。
    “尔乃何人?”
    高畅的声音极其清冷,在那人听来,就像从极远的北地传来一般,夹杂着大量的寒气扑面而来,令他的脸颊不由为之一僵。
    那人经常陪在罗艺身边,对沙场上的杀气也并不陌生,一般的肃杀之气,并不能使他心神有半点撼动,然而,面对容貌颇为英俊的高畅,一丝惊栗却从心间不请自来,原本保持的指点江山的狂生做派顿时无从施展。
    面对那道冷冽的目光,他忍不住低下了头。
    “在下并州温彦博,幽州行军司马,特奉主公之命前来!”
    说到这里,温彦博方醒觉自己的姿态有些示弱,忙抬起头,平视高畅,提高了声音。
    “夏王率领大军来此,无故犯我幽州之境,令我子民流离失所,生灵涂炭,此乃大不义之举!还请夏王悬崖勒马,罢兵回冀,两下重归于好。
    就在温彦博慷慨陈词之际,高畅很没有礼貌地打断了他的话。
    “如果罗艺叫你带来的都是这些陈词滥调,温司马就无须多言了!但请回去,无谓浪费时间!”
    高畅如此无礼,温彦博只觉气血上涌,一张脸通红一片,藏在一双大袖中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许久,他方才控制住,不致行为失当。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现年四十五岁。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他的哥哥温大雅,弟弟温大有和他一般,都是天资聪颖,博览群书之辈,少年时,三兄弟就已显出了不凡,他父亲的好友薛道衡、李刚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
    开皇末年,“通书记,警悟而辨”的温彦博通过对策及第,被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与那时还在朝堂之上的高畅的祖父高颖公有过几面之缘,若不是知道高畅真是高颖的孙子,他实在无法相信,眼前这个杀气腾腾,粗鲁无礼的家伙真是学识渊博的谦恭君子高颖公的后代,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一丝相同之处。
    像温彦博这样出身世家的士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要心中稍微有点雄心壮志的家伙都不会怠慢他,却不想他在高畅这里却吃了个鳖,要不是事前知道高畅不是只要是士子儒生就杀掉的
    温彦博还真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出这个营门。
    自己还是托大了啊!
    本来,这次使者人选本来令有其人,他却向罗艺毛遂自荐,不顾罗艺的劝阻,自告奋勇来担任这个使者,原以为以自己的名声,会获得很好的待遇,不想还未进高畅的大营,就被人蒙上了眼睛,见到高畅后,又遇见如此无礼的对待,说起来,还真是咎由自取啊!
    “夏王!温某来此,带来主公书信一封,还请夏王过目!”
    温彦博忍住心中的不满,朝高畅作了个揖,从袖中掏出了一封书信,交给一侧的亲卫,给高畅递了上去。
    高畅接过书信,冷冷地扫了他一眼,他一直以为这些世家子弟的名声,不过是世家们的互相吹捧而已!说白了点,就是彼此捧彼此的臭脚,大多数的大才其实名不副实。
    瞧了一阵之后,高畅的目光才落在书信上。
    那道冷冽的目光离开之后,温彦博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之所以甘冒奇险前来高畅大营,有自己的原因,主要是想了解高畅这个人,希望能获得一个直观的印象,他这样做不止是为了现在的主公罗艺,还为了未来的那个主子。
    温彦博的两个兄弟温大雅和温大有现在都在李唐那边效力,两人都深得李渊信任,共同执掌军中机密,他和这两人一直多有联系。
    李唐占据关中之后,他的那两个兄弟就派出使者以唐公李渊的名义通过他来和罗艺接触,他则负责在一边旁敲侧击,常常对罗艺进言,幽州苦寒之地,虽有精兵,自保有余,进取不足,现唐公问鼎关中,隐有王者之气,何不归附?
    罗艺听从其言,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和李唐越走越近,暗中向李渊传达了臣服之意,只是因为时机的关系,并未打上李唐的旗号而已!实际上,罗艺的幽州军此时已经成为了李唐在关东一颗必不可少的棋子。
    这就是罗艺甘冒奇险,先一步进犯河间,破坏夏国春耕,使得高畅不得不在春耕之际出兵攻伐幽州的真实原因。
    宇文化及以金珠美女,权位官职诱惑罗艺南攻,这只是表面的原因。
    罗艺虽然早已叛隋,也是为了生存而已,对宇文化及这个杀主自立的家伙,罗艺打心眼里瞧不起,杨广驾崩的消息传来时,罗艺也曾落泪,毕竟,他并非世家大族出身,也不是将门传人,之所以能一步一步爬到现在这个位置上,杨广也有知遇之恩啊!
    所以,他只是和宇文世家表面上虚以尾蛇,结为同盟,共同对付高畅,暗地里却已投靠了关中李唐。
    “三日之后,决一死战?”
    高畅冷哼了一声,手中的信件缓缓飘落,他冷冷地注视着温彦博。
    “很好!请汝回去转告贵主,就说我高畅应他所请,三日之后,与他决一死战!到时,且看他幽州军的刀剑锋利?还是我冀州军的长槊厉害?”
    说罢,不等温彦博回话,高畅命令手下重新将黑巾蒙在他和副使的脸上,然后,架出帐去,驱赶出营。
    决一死战?
    这正和高畅之意!
    然而,罗艺不是愚蠢之辈,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对自己有利吗?到现在,经历无数次小规模搏杀之后,大军的前营依然无法在靠近敌方大营的地方建立起来,罗艺的幽州军只需要防守即可,为何要孤注一掷与本方决战呢?
    这里面有什么阴谋吗?
    高畅背靠着椅子靠背,手指在扶手上囊囊地敲打,陷入了沉思。
    第三集 第一百章 风萧萧
     更新时间:2008…9…4 15:08:17 本章字数:4920
    照悬在西边的天际,宛如一个安静的小小红桔,天地动着一层薄薄的红光,风景分外妖艳。
    风从西边而来,越过赤色的桑干河水,越过被大火焚烧过的原野,越过高低起伏的小山峦,越过营帐前连绵的木棚栏,越过火红色带着流苏的旌旗,打在高畅的脸上,他徐徐向前走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风中,他似乎嗅到了塞外的广漠和苍凉。
    高畅在营寨中穿行,身上没有披戴象征他身份的那套华丽的亮银色盔甲,一套普通的校尉军袍披在他的身上,在他身后,两个亲卫也只穿戴着普通的士卒皮甲。
    在行军时,每隔一段时间,高畅总会像现在这样微服出巡,在各个营寨中穿行,了解普通士卒的心声,以便对自己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其实,很多时候这样做只是满足他的某种趣味而已!他不喜欢老是像一个泥塑的神像一样高高在上,他不喜欢困在自己制造的那个无形的囚牢里!
    把幽州来使温彦博送走之后,高畅一个人待在大帐内,苦想了许久,也找不出罗艺为何要决战的理由,就算他把自己放在罗艺的角度上,也找不到为何这样做的原因。
    当初,高畅要想攻打城墙高大,各种防护措施严密的蓟县,就必须先攻破城下与城池呈犄角之势地幽州军大营。
    幽州军大营并非临时安下的营寨。它本是幽州军的本部大营,那营寨已经修建有好几年了,在高畅军未曾抵挡城下时,又经过了一番加固,在大营前,遍布壕沟,拒马,鹿。土墙等障碍,仅有几条通道能够容忍军队出入,要想强行攻打这个营寨,困难处和攻打蓟县这样的军事要塞,或东都这样的大城没有什么两样。
    高畅的北征大军共有四万余人,其中有一万人乃是辎重兵。虽然说他们并非完全上不得战场,不过,在这一万人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匠户出身,他们主要负责修补武器甲冑,修建攻城或防守器械等大军必不可少的事务,故而,高畅也舍不得将这些技术人才消耗在战场之上。
    所以,他真正能用来战斗的军士只有三万余人,其中。还有一万多整肃不久地各系将领的部队,这些部队的士气如何还未可知。真正的战力更是一个未知数。
    要想凭借这三万人攻打由一万人防守得极其严密的敌军大营,就算高畅军有着比这时代更为先进的攻城器械。也不是一件容易地事情,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恐怕攻破幽州大营之后,这三万士卒活着的也不多,到时也没有力气去攻打蓟县。
    于是,高畅采用徐徐渐进的进攻策略,慢慢把营寨建立在敌营之前,建到本方的远程攻击武器可以发挥威力的地方。高畅军的投石车,床弩等远程攻击武器比幽州军的射程要远一些。使用的寿命也要长了许多,这是本方的优势,高畅自然不会看不到。
    可是,这个计划最终也无法实行。
    罗艺似乎知道高畅军远程攻击武器的厉害,根本就不给机会让高畅将前营建到本方营寨前。
    在高畅地辎重兵建营的时候,他一改往日地龟缩战术,经常派出小股精骑前来袭扰,虽然,他们也多次陷入高畅军的围攻,损伤惨重,却一直不改初衷。
    大量地幽州军死在了战场之上,却也使得高畅的建营计划无法成功,每进一步,都困难重重,在杀伤敌人的同时,本方的士卒也多有损伤。
    那些前营阵地就像一个绞肉机一样,不停地杀伤着两边士卒的性命。
    与此同时,罗艺也动员了大量民壮,不断地挖掘壕沟,将防护工事向外推移,这样,就算高畅顺利地建立起大营,也无法动员远程武器攻打幽州大营,他要想更近一步,就要去填平这些壕沟,推到那些土墙,那样和最初又有什么不同呢?
    经历一个月的时间后,除了杀伤了不少出营作战的幽州军之外,高畅没有达到预定的战略目地,很是一筹莫展。
    或许,自己的还是着急了一点?
    高畅缓缓朝前走去,在他四周,士卒们以小队为主,围坐在土灶旁,土灶上,驾着一个大铁锅,里面地热汤在腾腾翻滚,炊烟沿着土灶袅袅上升,遍布在大营的上空。
    偶尔有一些士卒和高畅迎面撞上,忙不迭地朝他行军礼,他漫不经心地举手回应,仍然沉浸在自己的心事之中。
    当初,得知幽州军南下,其实只需要派一员上将领一只精兵去将其挡在境外即可,自己从平原起事到现在不过一年多而已,再加上自己大肆变革,建立与以往都不同的政权,根基自然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劳师远征,只要稍有不慎,最初打下的基础极有可能就此崩溃!
    可以说,自己是在钢丝上行走啊!下面就是万丈悬崖。
    还是心急啊!
    当李唐打下关中之后,高畅就有了一种紧迫感,毕竟,虽然对隋唐史没有研究,他也知道隋之后就是唐,就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时空,李唐也是他的头号大敌,若是在李唐在关中扎下根来,自己还没有平定河北,势也就不在自己手上了!
    因为不想失去这个势,高畅这才在春耕未完之际,仍然动员了四万人,远征幽州,一路势如破竹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