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进了门,径自来到柜台前,对柜台内的掌柜说道。
    “我家大人要的酒可准备好?”
    “好了!已经好了!”
    掌柜脸上堆着笑,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小坛美酒送上,那仆人接过酒坛,转身向外走去,他的视线无意识地在大堂内扫过。
    “噎!”
    他低呼一声,眼中满是讶色,目光落在自斟自饮的李靖身上。
    他的脚步并没有停留,而是用比进来时更加快速的步伐向马车跑去,上了马车后,他掀开布帘,对车中说了几句。
    不一会,一个身着儒衫,头戴高冠的中年文士步下马车,在仆人的带领下,朝陶然居走来。
    那人一进门,就直接朝李靖的座位走去,行走之际,一边朝李靖拱手,一边大声说道。
    “药师兄,多年不见,如何可好?”
    李靖抬起头,他的眼神略微有些迷蒙,不过,现在离醉尚早,他瞧见走来那人的面容,顿时,目光为之一凛,眼神恢复了清明。
    他站起身,略微有些犹疑地说道。
    “你是?公德兄!”
    “呵呵!”
    那人继续笑道。
    “正是我杨仪!”
    说罢,两人见过礼,隔着桌子坐了下来。
    坐下之后,两人齐齐张口,瞧见对方的动作,却又同时欲言又止,李靖笑了笑,摆摆手,说道。
    “公德兄,请先讲!”
    杨仪和李靖是旧识,昔日杨仪游学天下时,曾经在马邑待过半年,为的只是证明书生也能提剑报国,在马邑那段岁月,他和李靖结为了好友,两人相互倾吐各自心中之志,相互勉励,忠君报国,却不想时隔数年之后,在这里见面。
    在那个时候,两个人还曾经相互立下誓言,一人力争登上朝堂,一人力争率领大军,然后,一人为相,一人为帅,共保这大隋江山,让大隋的战旗飘扬在四海。
    然而,这次重逢的时候,两人却都在反贼高畅的营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最初见面时的**过去之后,杨仪也好,李靖也好,都想到了过去,于是,两人都颇有些不自在起来。
    当初,高畅军攻下河间之后,杨仪为了保全家族,为了河间城免遭兵灾涂炭,唯有命令河间城内的士卒放弃抵抗,以免给百姓造成更大的伤害。
    高畅军的军纪严明,进城之后不仅没有大肆烧杀劫掠,就连私自民宅的人都没有一个,他们只是占据了重要的战略要点,然后,命令河间城的士卒出外受降,大军也一直待在城外的军营中。
    高畅的大军班师回乐寿之后,杨仪也随着大军到了乐寿,他要在乐寿接受半个月的培训,然后再重新回到河间,担任地方长官。
    这与他最初报国的誓言相违背,当他坐下和李靖叙旧之时,就开始后悔起来,不该与李靖会面。
    同样,对现在的李靖来说,面对昔日的同伴,这也是一种煎熬。
    所以,两人并没有交谈多久,杨仪就起身告辞,说是有急事要办,希望李靖有时间可以去河间,两人好好畅谈一番。
    目送杨仪离开之后,李靖莫名地感受到了轻松。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苦笑一声,再次给酒碗内倒上酒,仰起头,一饮而尽。
    和李靖告别之后,杨仪坐上马车,朝着自己的目的地驰去,他刚才对李靖说有急事要办,也并非虚言,他的确要去办一件要事。
    只是,他知道,自己完成这件事情的几率并不大,那个人,可是铁了心,不怕死的人啊!
    第三集 第四十二章 学习班
     更新时间:2008…9…4 15:08:02 本章字数:5522
    过长街,进入了一条小街,小街很宁静,两旁是高大在小街的的尽头,有一面朱漆大门,在门口,站立着四五个身披甲冑,腰跨横刀的军汉。
    马车在门口停了下来,杨仪正了正身上的衣冠,走下马车。
    他手中拿着一块令牌,门口的一位军官接过他手中的令牌,瞧了两眼,将令牌还回他手中,摆摆手,让他进入院中。
    待杨仪进入院中之后,那些士卒们互望了一眼,嘴角流露出一丝笑意,而站在马车旁的杨仪的车夫和仆人则面色沉重,眼带忧色。
    半个时辰后,杨仪从门内走了出来。
    准确地说,他是一路小跑跑了出来。
    他披头散发,双手捧着原本戴在头上的高冠,长衫的前襟上沾染上了一片污黄,像是被干涸了的茶水。
    “大人!”
    站在马车旁的仆人忙迎了上来,杨仪面色苍白,他摆了摆手,拒绝了仆人的搀扶,头也不回地上了马车,很快,从车内传出一声闷哼。
    “走!”
    “驾!”
    早就坐上马车的车夫扬起马鞭,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响,拉车的两匹瘦马齐齐扬蹄,离开那扇大门,朝小街外驰去。
    “哈哈哈!”
    待那辆马车远去之后,站立在门口地士卒们纷纷捧腹大笑。
    “这家伙还真是的。每次来这里都会被弄得那么狼狈,却几乎天天来此!”
    一个军汉指着远去的马车,对众人笑着说道。
    先前检验令牌的那军官止住笑声,说道。
    “这也难怪他,他到这里来,还不是领受了上面的命令,不过,院子内的那些老家伙还真像是茅厕内的石头。又臭又硬,要想说服这些人,一个字,难!”
    另一个士卒闻言接嘴说道。
    “我就不明白了,上面那些人为什么要把这些老家伙养起来,好酒好菜招呼着。除了不能自由行动之外,比我们这些当兵的待遇还要好!照我说,既然这些老家伙不投降,还不如干脆将他们杀了算了,免得这么麻烦,有一句话是怎么说地呢?缺了张屠夫,难不成还吃不上带毛猪啊!”
    “闭嘴!”
    那个军官盯着说话那人,厉声喝道。
    “你小子晓得什么?院子里那些家伙都是有学问的读书人,我听长官们说,要是那些家伙愿意臣服。愿意投靠夏王老人家,这河北一地的那些郡县长官也都会纷纷来投!我听卢神官说。这叫千金买什么?妈的,记不清楚了。反正里面那些老家伙就是不能杀,宁愿好酒好菜把他们养着,这是夏王老人家亲自下的命令,我们这些小兵不需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夏王老人家的话,总不会有错地,我们只要好好地看住这些人,不让他们发生意外,也不能让他们逃跑就行了!”
    “是!”
    那些士卒们右拳紧握。放在左胸,齐声应道。
    “夏王英明。神威无敌!”
    风从小街的那头刮来,带起了些许的灰尘和几枚败叶,随即,离开地面,掠上了墙头,墙头的野草忍不住向它摇头示意,风毫不留恋,从墙头一掠而过,在庭院中,随着屋檐绕来绕去,最终,落在一株槐树上面,槐树的枝叶不由沙沙作响,这声音不知是拒绝还是欢喜?
    槐树位于一处清寂的庭院之中。
    槐树下,有一方石桌,在石桌两旁,正有两名身着儒衫,头戴纶巾的文士相对而坐,另有一同样装扮的儒士站立在石桌旁,双手负于身后,弯着腰,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桌面。
    在石桌上,摆放着一张松木棋盘,上面正有黑白两个方阵在纠缠,争斗。
    下棋的两人是原大隋河间郡守王琮,清河通守杨善会,站立在一旁观棋的则是景城户曹张玄素。
    在这个院子里,软禁着十来个如他们一般地大隋官吏。
    这些人被高畅俘获之后,全都拒绝投降,愿意为朝廷尽忠,无论是利诱还是威逼,都无法改变他们心中之志。
    像这些绝不低头的死硬份子,按道理,高畅应该如他们之愿,让他们求仁得仁,干干脆脆,送他们上黄泉路。
    =。。我所用,也不能为别人所用,凡是不为我所用的人和物,统统铲除了事,不得有丝毫地怜悯。
    高畅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并不是他心软,不敢向这些人下杀手,他之所以留下这些人的一条命,一方面自然有惜才的意思,另一方面则是他相信,这些人迟早都会被他所用,只要他稍微多那么一点点耐心。
    这些人的确忠于大隋王朝,只要大隋王朝存在一天,只要江都的那个杨广仍然活着,天下仍然飘扬着大隋的旗帜,他们就会忠心不二,此志不渝。
    但是,若是杨广死了,大隋不复存在了呢?他们还会如此吗?
    尽忠的对象都没有了?他们又该向谁尽忠呢?
    高畅记得,在原来的时空,不久,杨广就会在江都被叛乱地骁果军所杀,叛乱军的首领正是宇文世家地宇文化及。
    他记不清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明年?或者是后年?或是更久一点?
    虽然,由于他的加入,这个时空的历史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蝴蝶振动的双翅已经激起了一些时空乱流,有些不该存在的人出现了,有些本该存在的人却消失了,然而,整个天下的大环境仍然没有发生什么巨大的改变,李唐仍然在某个时期于太原起兵反隋了,瓦岗李密依然杀了翟让,依然与王世充展开了宿命的争斗,既然如此,那么江都的杨广同样会命不久矣!高畅深信这一点。
    说到底,这个时空和原来那个时空相比,变化最大的只是他替换了窦建德的位置而已,在他的势力没有向南发展,没有去和南方势力接触之前,这个天下大势多半仍会朝着原来的轨迹发展。
    虽然,高畅只依稀记得发生在原来时空的某些大事情,并且,对那些细节毫不了解,即便如此,他也比那些对手多了几分优势,在某些时候,这样的优势是非常致命的,当然,要是某些事情发生了改变,不再像原来时空进行的那样发展,他偏偏又基于那样的预判做出了应对,也有可能会吃一个大亏。
    谁知道以后的事情究竟会是怎样呢?
    不过,高畅宁愿赌上一把!
    所以,他没有杀王琮他们,第一,他不想因此落个嗜杀的名声,像王琮,杨善会这样的人,只要将他们软禁起来,他们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无须从肉体上消灭他们;第二,像王琮,杨善会,张玄素这些人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干才,至少,在河北一地,他们声名远播,不仅和世家大族的关系非常良好,也深得那些平民百姓的拥戴,杀之不祥;
    高畅帐下缺少人才,现在还只领四郡之地,行政人员襟见肘了,待得平定河北,统一天下之后,将更加困难,虽然,他也在为将来做人才储备,可是要等那些接受教育的孤儿们长大,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最起码也要十四五年以上,他等不了那么久,现阶段,还是需要那些世家门阀的读书人出来帮他的忙,一起治理天下,在这种情况下,王琮等人投降与否就非常重要了!第四,高畅还是相信,杨广在不久后将会死于叛乱,这是他无法摆脱的宿命,只要杨广一死,不管是关中李唐扶持的代王,还是东都的越王,以及被叛贼宇文化及扶持的大隋宗室,他们都只是傀儡,无法真正代表大隋王朝,可以说,杨广一死,隋朝也就真正覆灭了,而到了那个时候,像王琮,杨善会,张玄素他们也就没有了效忠对象,只要高畅礼贤下士,并且发誓为杨广向宇文家报仇,那些人就会投靠于他,为他效命!
    因此,高畅将他们软禁在这个院子里面,每隔一段时间,在卫士们的陪同下,他们甚至可以出去走走,每十天还可以见一下家人,所有的这些怀柔手段都是为了降伏他们。
    平时,高畅也会派像杨仪这样的与他们是曾经的同僚,下属,或者朋友的人去说服他们,希望能早日劝得他们归降。
    说实话。对杨仪这样先一步投靠高畅地人来说,这是一件苦差事,其他人倒还罢了,面对王琮的杨仪,特别难受,这是因为王琮一直相信他,所以在领兵出战的时候,才会让他统领全局。镇守河间,虽然,丢掉河间城并不是杨仪的责任,可是,杨仪没有以身殉城就是他的错,更不要说他居然无耻地投降了反贼。更,更加可恶的是他居然还有脸来见王琮,劝说王琮归降。
    所以,他最后只能狼狈而回,被泼以身茶水还并没有什么,最初的时候,他还被王琮用花瓶砸得头破血流过。
    “呵呵!”
    杨善会笑了笑,举手落子,将一颗白棋放下。
    这个棋子放下之后,黑子的大龙顿时只剩下了一个眼。再也无法存活,如此。大势已定,观战地张玄素抬起头。直起身,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杨善会满脸笑意,自从和王琮等人一起困在这个院子之后,由于无事可做,两人就经常做这棋盘上的交锋,王琮的棋力略胜他一筹,故而,他是败多胜少。好不容易赢上一盘,自然内心欣喜。
    “罢了!罢了!”
    王琮长叹一声。轻拂长袖,投子认输。
    也只有在杨仪来此之后,他才会败在杨善会手下,原因无他,心神不宁而已,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