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逐鹿记-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贼子敢尔!”
    然而,不待他将横刀拔出来,事先早就有所准备的甲士已经扑了上来,将他牢牢地按在地上,绑了起来。
    王琮停止了反抗,嘴里却骂声不断,大声喝骂彭伯玉,管小楼等人,直到嘴里被堵上一块布为止,到不是怕他骂人,而是怕他自杀。
    “夏王大人对王大人颇为看重,你们要好好看着他,别出什么差错啊!”
    管小楼指着被绑成粽子一般的王琮笑着说道,让亲卫们将王琮押了下去,然后,在彭伯玉的马屁声中大笑着走出帐外。
    王琮既然被擒,河间城也就指日可下了,自己立下这一大功,在高畅军中的地位将更为稳定,说不定,在军机处也会有一席之地啊!
    第三集 第二十八章 战河间(完)
     更新时间:2008…9…4 15:07:52 本章字数:3928
    十,午时三刻。
    河间城。
    今天是个好天气,虽然,空中飘拂的云层多了一点,就像白花花的波浪在深蓝色天穹翻滚,从云隙里,太阳光依然努力地探出头来,照射在沉默的城墙上,城楼上的旌旗,闪耀着瑰丽的光辉。
    杨仪站在北城门的城楼上,紧锁双眉,眺望着远方。
    自从郡守王琮率领大军出城之后,杨仪就一直待在城楼上,没有下过城墙,王琮对他有知遇之恩,率军出城作战之后,又放心地将河间城交给他,杨仪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河间城完好无缺地交还给郡守大人。
    为此,他连家也不曾回一趟,食宿都在城楼上,生怕什么地方出了差错,被高畅军夺下城来。
    从表明上看,杨仪是在欣赏这难得的秋日美景,其实,在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却蕴藏着狂躁与不安。
    不晓得郡守大人现在怎么样了?是否已经大获全胜?还是?
    各种各样纷杂的念头在他心中翻涌,他紧握拳头,凸出的指节骨微微泛白。
    就在这时,一支军队从城外几里地的一个小土坡探出头来,朝河间城行来,那支军队的行进速度不疾不徐,几十杆旌旗在风中飘拂,距离远了一点,杨仪看不清旗号。
    杨仪的心猛烈地跳动了两下,他深吸一口气,将紧张的心情平复下来,向着城楼上的士卒高声吼叫。
    “擂鼓,备战!”
    不晓得那支军队是敌是友,唯有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到时再见招拆招。
    不会是大军败了吧?
    杨仪的心中莫名地多了这么一个念头,他猛地甩了甩头,想将这个不详的念头甩掉,不过,那个糟糕的想法依然在他心中盘旋不去。
    根据目测,城外的那支军队大概两千多人,一支骑兵小队脱离了大部队,向城门下疾驰而来,那支小队打着的是官兵的旗号。
    “来人通名!”
    在杨仪的指使下,一个嗓门大的传令兵从墙垛上探出头去,朝城下高声喊道。
    城下的骑兵小队勒住马缰,其中一人手中高举一支令箭,朝城楼上喊话。
    “吾乃景城令麾下,有要事向城中主官汇报!”
    “说!”
    那人高举令箭在城楼下的护城河前驱马小跑了一圈,让楼上众人将那支令箭看了个通透,然后,大声说道。
    “我家大人奉郡守王琮大人命,特地回城,押解粮草再赴前线,此乃郡守大人令箭,城上的,可看清了!”
    什么?
    杨仪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不是早就有万全之计,会在极短的时间将敌军击溃,为何还要粮草呢?难道,前方的战事真的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不利。
    “你家大人可在军中?”
    杨仪不待那个传令兵传话,忙不迭地将头探出墙垛,向城下喊道。
    “大人正在军中,随后就到!”
    “叫你家大人前来问话!”
    那个传令兵手中的确握有王琮的令箭,不过,只凭传令兵的一面之词,杨仪是不可能打开城门,放那支军队入城的,知道彭伯玉也在军中,他自然要问个明白。
    不一会,彭伯玉在一群骑兵的簇拥下,来到了城楼下。
    “正夫兄,前方战事如何?”
    顾不得寒暄,杨仪开门见山,问起了自己担忧之事。
    彭伯玉的脸色显得分外憔悴,这一路的奔波,的确把他累坏了,不过,绕是再是疲倦,他也只能忍受,强打精神回答杨仪的问话,小心翼翼地以免露出破绽。
    已经上了高畅的这条贼船了,为今之计,只能随其走下去了!
    这条船若是沉了,他绝对讨不到好去!
    “战事出了点意外,我军虽然夺取了贼子的七里井大营,在白石渡头一役中,却未能将其一举击溃,我军的前锋与贼军有过小规模的交战,双方互有损耗,贼军虽然被我军围困在渡头上,士气却不曾跨掉,仍然具有背水一战的能力,为了防止敌军临死一击,给我军造成极大的损失,郡守大人没有下令强攻,而是紧紧将敌军困在白石渡头,使其进退不能!”
    “是吗?”
    杨仪哈哈大笑,连声说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听了彭伯玉的一席话,他心中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
    “为了使贼军无法突围,郡守大人在白石渡头前扎下了营寨,运河上也有水军游弋,使其无法渡过河去,局面已在大人的控制之中,只是,由于出征之前大军所带粮草不多,也不知要多少天才能使困在渡头的贼军屈服,不战而降,郡守大人特意命我率本部人马返回河间
    送粮草送往前线!”
    “嗯!”
    杨仪微一沉吟,就点了点头,在他看来,彭伯玉的这番话合情合理,没有什么不实之处。
    “或许郡守大人认为我们景城兵不堪大用吧?这才让我们来押送粮草!公德兄,请打开城门,让我早点完成大人交待的任务吧!”
    彭伯玉的话语中略带抱怨,这比较符合他现在的心情,没有仗打,就表示他无法立功,特别是在一场必胜的战役中被委派来押送粮草,不管是谁,处在那个位置上都会比较郁闷。
    “正夫兄,没有必要如此,要知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谁都知道粮草的重要性,郡守大人将这个任务交给你,不可谓不重视正夫兄啊!”
    杨仪随便找点了话语安慰了彭伯玉一下,随后命令士卒们打开城门,放城外的军队进城,并且,为了安抚自己的友人,不要让他对郡守大人心有埋怨,杨仪还特意下了城楼,来到城外亲自迎接彭伯玉。
    城外的军队不疾不徐,从大开的城门鱼贯而入,战马没有嘶鸣,士卒们也没有发出杂音,当他们从杨仪等人面前经过时,杨仪不禁对彭伯玉竖起了大拇指。
    “谁说正夫兄的景城兵没有战斗力啊!只看这队列,这军姿,这气势,就知道景城兵是百战之师,有些地方,连我们河间兵的精锐也比不上啊!正夫兄,你真是带兵有方!”
    “哪里?哪里?”
    彭伯玉干笑了两声,他偷偷地瞄了身侧的管小楼一眼,此时,管小楼正饶有兴致地仰望着城楼上飘扬的官兵旌旗。
    昨夜管小楼抓住王琮之后,准备收降王琮,胁持他前来赚城,岂料王琮宁死不降,无论怎样劝说以及威吓,依然如此。
    没有办法之下,最终还是采取了这个方法前来赚城,有了王琮的令箭,再加上与杨仪交好的彭伯玉,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若是计划失败,高畅则只好率军强攻河间城了,那个时候,鹿死谁手,孰未可知。
    幸好,杨仪对彭伯玉的这一番说辞并未起疑心,大大方方地打开了城门,并且亲自上门,来到了管小楼军中,计划施行得如此顺利,彭伯玉终于将紧揪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杨仪在找他说话,他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目光牢牢地盯在那支进城的队伍上,那是管小楼率领的两千精兵,只要他们进入城中,也就大功告成了,何况,在几里外的土坡后面,还有高畅的主力大军,就算他们露出了破绽,只要守住城门口,使城门无法关闭,也算获取了这个功劳。
    “正夫兄,你怎么啦!”
    杨仪推了彭伯玉一把,在他看来,彭伯玉心神恍惚,明显在神游天外,彭伯玉忙回过头来,笑着说没有什么。
    此时,管小楼的两千精兵已经进入了一大半。
    按照常理,他们应该快速通过城门通道,在城内接应的人的带领下进入城中,然而,这支军队入城之后,却并未如此。
    他们不顾领兵官的阻止,分成了几个小队,朝外城墙,以及瓮城的城墙奔去,行动快速而准确,在城内的守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迅速地占领了制高点。
    王琮领兵出征,将大部分精锐都带走了,留守部队大多是没有经验的新兵,所以,面对这突然的变化,他们不知所措,再加上主将不在,他们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好眼睁睁地瞧着这些所谓的友军粗暴地接替了自己的位置。
    这个时候,城内的骚乱也传到了杨仪这里,他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过,直觉告诉他,城中出了大乱子,这支军队有问题,彭伯玉有问题!
    “正夫兄,你这是?”
    杨仪有些不可置信地望着彭伯玉,手放在了横刀柄上,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和亲卫的距离,他和他的亲卫都陷入了彭伯玉的人的包围中。
    “公德兄,抱歉!”
    彭伯玉朝他拱拱手,说道。
    “愚兄给你介绍一个人,这是夏王殿下的头号大将管小楼将军!”
    管小楼微笑着朝杨仪抱了抱拳,说道。
    “杨大人,得罪了!”
    话音刚落,在杨仪身后的两个亲卫立刻将他的双手反剪起来,解下了他腰间的横刀,随后,城中响起了一阵鼓声,从城外的山坡后面,转过了一支大军,军威鼎盛,尘土飞扬。
    杨仪的脸刷地一下白了,他双脚一软,几乎瘫倒在地。
    第三集 第二十九章 大事件
     更新时间:2008…9…4 15:07:52 本章字数:4694
    三年九月到十月之间,在风雨飘摇的大隋王朝,发生事情。
    高畅占据河间自然是其中的一件大事情,然而,说起来,仍然算不得引起天下震动的大事件,真正能引起天下震动的大事件另有其事。
    这件大事发生在高畅未来的大敌李唐的身上,在这一时期,李唐大军的动向与原来的时空相差不多,行军速度同样奇快无比。
    九月初,李渊令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王长谐,以及右一统军,右光禄大夫刘宏基率领数千精兵从梁山渡口渡过黄河,在黄河北岸扎下营寨,巩固了滩头阵地。
    与此同时,率先来投李渊的关中贼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孙华也率本部数千精兵渡过了黄河,他们准备前往黄河下游十余里的蒲津桥,拆掉蒲津桥,以便切断了河东之敌屈突通的退路。
    临行之际,李渊曾经向几位将领交待过,他认为屈突通本事虽然不大,却也打过好几年的仗,因为害怕在代王那里落个不战之罪,绝不会任由你们占据要冲之地,所以,要担心敌军突然发起攻击,将你等赶下黄河。
    于是,渡河的时候,孙华部抢先过河扎营,并摆出了战斗队形,以防隋军来个半渡而击,渡河时,唐军的心一直都紧绷着,就连过了河之后也没有放松,而是加固了营垒。派出了大量地斥候。
    当夜亥时,大隋虎牙郎将桑显和果然率领数千骁果来袭,隋军个个口咬箭杆,马蹄上裹着厚厚的布团,隐踪藏迹,宰了哨探,偷偷摸到唐军营前,然后。向唐军发起了突然攻击。
    第一道营棚很快就被攻破了,然而,隋军的攻击在第二道土墙面前被阻止了,王长谐率领本部人马凭借土墙挡住了隋军的攻势,按照事前计划的那般,刘宏基率军从侧翼向隋军发起攻击。孙华率领数百精骑绕到了隋军后面,从后方向隋军杀来,三面夹击之下,隋军立刻崩溃了。
    他们立刻四下逃散,拼命逃生,唐军从后急追,在饮马泉附近消灭了最后一支成队的隋军,桑显和孤身一人狼狈逃回了河东城,自此,隋军再也不敢出城半步。
    第二日。孙华部就按李渊之命拆掉了下游的蒲津桥,断了屈突通的后路。
    有个汾阳人叫薛大鼎。他是河东豪族薛家地家主,在战事正紧的时候。他来到军中求见李渊,向李渊献策。
    他劝慰李渊不必攻打河东,直接从龙门渡过黄河,占据永丰仓(今陕西华阴县内),再传檄四方,群雄一定会纷涌来投,关中唾手可得。
    李渊听了薛大鼎的话,意有所动。不过,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以及手下都反对这样做。于是,李渊接受了众人的意见,率领大军进驻河东城下。
    不过,他觉得薛大鼎这人很有本事,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幕僚。
    进驻河东城下之后,在建造攻城器械之时,文成郡守郑元被囚车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