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三桂新传-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襄忙道:“为父指的并不是这个,而是箭术和武艺。虽然不是特别地出众,但为父的箭法也能够百步穿杨,至于武艺,等闲十来个人也不是为父的对手。”
    三桂道:“哦?那父亲的武艺和箭术在军中可曾家喻户晓?”
    吴襄不由得脸一红,道:“为父从未上过战场,他人怎有机会知晓?”
    三桂道:“这就是了,既然他人都不知晓,那这第三个条件也就不算数了。”
    吴襄感叹道:“是啊!听你这么一说,为父才明白为何这么多年一直都得不到升迁了。可是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之一,那对为父来说也是难得很哪!”
    三桂摇头道:“其实一点也不难,只是父亲把它想象的难而已。我有办法让父亲将这三个条件都能具备。”
    吴襄又惊又喜的道:“哦?能有一个已属不易,竟还能三个都具备不成?我儿有什么妙计?”
    三桂告诫道:“不过这三个要一个一个的来,时机不成熟绝不能操之过急。”见吴襄点了点头,接着道:“首先父亲应先向军中告假,然后奔往京师,先考取一个功名再说。”
    吴襄闻言为难道:“为父对舞文弄墨可是不在行啊!”
    三桂摇头道:“不是要父亲去考文,而是去考武。只要父亲考出个武状元或者武举人回来,那不就证明了父亲具备真才实学了吗?”
    吴襄道:“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京师之地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为父又怎么可能从中脱颖而出呢?”
    三桂道:“这又牵扯到适才孩儿说的第一个条件了,只要我们在朝中或者宫内找一贵人相助,又何愁此事不成?”
    吴襄又道:“为父在京师可是谁都不识啊!”
    三桂道:“不妨事,到时孩儿会和父亲同往,一切由孩儿为您办理,父亲您就放心吧!”
    吴襄见三桂自信满满,又想起那日“无双子”道长说过的话,也就放心地听从三桂的安排了。反正自己又想不出什么好法子。
    几日后,吴襄向军营中告了假,父子二人带足金银直奔京师而去。
    长话短说,父子二人几日间就到了京师。吴襄找了一间客栈住下。二人用过了饭,三桂见天色尚早,便对吴襄道:“父亲,您看如今天色尚早,是不是要先去外面打听一下朝中如今的形势如何?”
    吴襄点了点头,对三桂道:“那你就先在房中歇息吧,为父打听清楚后便回。”三桂点了点头,吴襄随后出门去了。
    大概过了两个时辰,吴襄推门进来了。见三桂躺在床上睡得正香,就没有打扰他,自己躺在另一张床上睡了起来。
    三桂醒来的时候已是黄昏时分,他见父亲在另一张床上,就起身去叫了客栈的伙计送饭菜上来。等伙计上来的时候,吴襄已经从床上爬起来了。二人在桌上边吃边说。
    吴襄道:“如今朝中的形势很不明朗,自从万历爷驾崩之后,换来了天启爷。据说这位皇上非常着迷于土木之术,自掌朝后就基本上没有处理过几件朝中大事。整日里在内宫钻研他的土木建筑之道。对此,朝中大臣多有微词。听说现今很多事情都是由宦官魏忠贤在替皇上处理,这也使他的权力大增,并自称”九千岁“。而且他还掌握着东厂,专门收集朝中各大臣的罪证,如坐实了,轻则发配充军,重则诛灭九族。因此现今是人人自危,对他是敢怒而不敢言。很多人主动去找他示好,据传他的府前每日里拜访的人都排满了一整条街。”
    三桂听罢道:“父亲,如今朝中大臣党争日渐激烈,我们谁都不能去拉拢,以免惹火烧身。为今之计,我们只有从宫中入手,找一个在皇上面前能说得上话的宦官来尽心拉拢。”
    吴襄道:“那就只有去找魏忠贤了。”
    三桂连忙摇头道:“万万不可!您别看魏忠贤现在这么嚣张,但哪天皇上一驾崩,新皇一登基,他立刻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还敢自称”九千岁“!岂不知这正犯了历朝皇室的大忌,到时他不被诛九族才怪!”
    吴襄道:“那我们还能找谁?”
    三桂答道:“听说宫里有一位叫高起潜的宦官,他在皇上面前还能说得上话。而且由于他经常出外监军,倒是有很多人不注意他。因此我们只有找他才是正理。这样将来如果朝中、宫中发生什么激变,也绝不会找到我们头上。父亲您看如何?”
    吴襄听了仔细的想了想,随后连连点头,赞道:“我儿年纪虽小,但论这心计城府为父可是拍马都赶不上啊!”
    三桂连忙谦虚。随后父子二人又就细节问题仔细敲定了一番。
    正文 第四章     认贼作父  下
     更新时间:2009…5…8 17:23:53 本章字数:3118
    第二天午时过后,吴襄父子二人提着礼品奔向了高起潜家中。
    来到门前,吴襄向看门的家丁通报了来名,然后就在门外等候。
    一会儿的工夫,家丁回传道:“我家老爷有请吴公子!”随后将吴襄父子领进了院内。
    二人还未步入厅内,就听到一阵尖细的笑声传了过来。只见一身材高瘦,面色清秀,年纪大概有三十许间之人大步迎了上来。这就是高起潜了。吴襄连忙拱手道:“卑职山海关卫中后所吴襄拜见大人!有劳大人亲迎,卑职愧不敢当!”
    高起潜双手拉住吴襄,笑道:“吴公子何必如此客气,既然远道而来,我高某人又岂能怠慢了客人!”言毕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三桂,道:“这位是令郎吧!”
    三桂连忙跪倒在地,口中大声道:“侄儿吴三桂给高伯父叩头!”
    高起潜大喜,连忙扶起三桂,道:“想不到贤侄儿说起话来声音竟是如此的宏亮!而且言语也甚是得体!来来来,屋里请!”说毕亲自领吴襄父子进入内堂,言行间甚是兴奋。原来宦官平日最不喜别人称呼他为公公,但多数人都不知道,不知不觉都这样称呼着。而今一方面吴襄父子一个称呼为大人,另一个称呼为伯父,令高起潜终于找到了一种真正做人的感觉。另一方面自己由于长年在外地监军,家中很少有客人到访。而今日吴襄父子不但远道而来拜访他,还带来了很多贵重的礼物,令高起潜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补偿。因此他今日特别兴奋,对待吴襄父子也就显得格外亲热了。
    几人进入客厅坐好后,家丁上来倒满了茶退了下去。高起潜笑着说道:“高某前些年也曾在辽东监军,当时那还是在李成梁所部。”
    吴襄道:“卑职早年也曾在此服役,只是当年人小言微,没有机会得睹大人的风采!”
    高起潜摇头笑道:“哪里哪里,如今高某人已经老矣!”
    三桂问道:“伯父今年多大年纪?”
    高起潜道:“今年已经三十有六了!”
    三桂笑道:“那伯父还比我父亲年长三岁,但看上去反倒比我父年少几岁似的!”由于高起潜不长胡须,而吴襄又长年在军中风吹日晒,因此冷眼看去,倒真似比吴襄要年轻几岁。
    高起潜笑着对三桂道:“贤侄真会夸奖人!不知你今年几岁了?”
    三桂答道:“回伯父,三桂今年已经五岁了。”
    高起潜听了立时双目圆睁,惊异的道:“什么?才五岁?高某人还以为十来岁了呢!”
    吴襄笑着道:“大人猜错实属正常,由于我儿长得比常人的孩子要快得多,所以大家经常会猜错。”
    高起潜点头道:“一个年方五岁的孩子,第一次出远门不但不怯生,反而还声音宏亮,说话谈吐条理分明,真是难得!”
    三桂谦虚道:“伯父休要如此夸奖,我的年纪毕竟还小,将来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高起潜不由得好奇问道:“哦?那贤侄都想学些什么呀?”
    三桂答道:“我最想学的就是兵法和武艺。”
    高起潜道:“学他干什么用啊?”
    三桂答道:“学好了兵法,用兵犹如如臂使指,决胜于千里之外,杀敌于无形之中,可以百战百胜。学好了武艺,在战场上取敌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一般,不但能自保有余,还能震慑敌胆,令敌人闻风而逃。”
    高起潜面露惊奇之色,又问道:“贤侄认为学好了武艺和兵法将来有用武之地吗?”
    三桂正色道:“当然有,如今我大明外有女真蛮族屡屡侵犯,内有反贼流寇搅闹朝廷,我学好了兵法和武艺将来还怕没有用武之地吗?”
    听到这里高起潜猛地站起身来,大叫道:“妙!妙!妙啊!贤侄答得太好了!”转头对吴襄道:“即便是吴兄,也未必有如此见解吧!”
    吴襄连忙站起身道:“小儿胡言乱语,让大人见笑了!”
    高起潜正色道:“吴兄差矣,高某生平不知见过多少聪明机智的孩子,但像令郎这样有大智大勇的却从未见过。将来令郎必是我大明的一员绝世猛将啊!”随后又叹了一口气道:“如果我高某也有一个这么好的儿子该多好啊!”
    三桂还未等父亲说话,就抢着道:“高伯父,我见您只比我父稍大了几岁,而我不知为何,见了您总感到特别的亲切,不如我就认您做自己的干爹吧!”
    高起潜闻言不禁大喜,这孩子太识趣儿了!随后把头转向了吴襄道:“不知吴兄意下如何?”
    吴襄虽有些不情愿,但此时木已成舟,却也不能再多说什么,强作欢喜道:“大人若蒙不弃,卑职当然愿意,就不知能否高攀得起?”
    高起潜大喜过望,叫道:“如此甚好!以后我高某人也有儿子啦!哈哈哈……”
    三桂此时迅速跪倒在地,向高起潜连磕三个头,口中连呼“父亲”不止。这次高起潜没有谦让,等三桂磕了三个头,这才将他扶了起来。随后吩咐家丁,预备一桌好酒好菜,今晚不醉不休。言语间甚是兴奋。
    三桂忽然对吴襄道:“咦,父亲,我记得您以前对我说过,在我刚出生的时候有一位道长曾给我算过命,说我将来会被一位高人收作义子,是这样吗?”
    吴襄刚要说哪有此事,却见三桂正在偷偷的对自己使眼色,心中一动,笑道:“正是正是,你这一说为父也想起来了。后来我还在想到底会是哪位高人会收我孩儿作义子呢?没想到这个高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原来就是姓高的起潜兄。恭喜恭喜!”说罢冲高起潜抱了抱拳。
    高起潜闻听此言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三桂见高起潜欣喜得意的样子,心中道:“小样儿,忽悠不死你!”
    席间高起潜顺便又问起了吴襄此次来京师的目的。既然两人已到了这种关系,吴襄也就没有隐瞒,把自己准备来京师应考的事情讲述了一遍。高起潜听后拍起了胸脯,说吴兄弟放心吧,一切都交给为兄了。这点小事儿还难不倒我!吴襄听后大喜过望,频频向他敬酒,而高起潜也正在兴头上,更是来者不拒,因此两人都是喝得酩酊大醉。吴襄父子干脆就住在了高起潜家。
    果不其然,没有几日的功夫,高起潜便告知吴襄做好准备,第二天就要去应考了。
    两天后,应考结束,吴襄得中武举进士。消息传来,吴襄大喜,又专门在酒楼摆了一桌上好的酒菜宴请高起潜。
    一切都料理完毕后,吴襄父子向高起潜辞行,由于高起潜也将要外出监军,因此也并没有多留二人。只是在临走时送了三桂不少礼物。
    在回去的路上,吴襄对三桂道:“其实那天为父的本意只是想和高起潜拉上关系而已,并不想让你拜他为干爹,听为父以前的军中好友说,高起潜当年在辽东监军时,明明不懂军务,偏还要干涉军务,而且还贪了很多朝廷拨下来的银饷。大家都管他叫“高阉贼”!”
    三桂笑道:“父亲您多虑了,其实这点我早就想到了,虽然高起潜为人是贪了一些,也有些许霸道,但对我们来说还算是不错的。而且将来朝廷起什么争斗的时候也不会牵扯到他,哪怕到新皇登基之后他也一样会受到重用。所以这点对我们是有利的。为了我们吴家的将来,我就宁可“认贼作父”了!”
    父子二人回到家中不久,吴襄就立即赶到军营报到去了。由于刚刚在京师中夺得武举进士,因此吴襄回营后没有几日就被升为把总,不久后又被调到中后所城中负责协防。
    正文 第五章     穿针引线  上
     更新时间:2009…5…8 17:23:53 本章字数:3181
    自从京师之行过后,吴襄对三桂更加喜爱的不得了。于是他便一心一意地对三桂进行栽培,在文学方面,专门为他请了一个在当地非常著名的陈邦选做他的老师;在武功方面,也为他专门请了一个当地的武术名家每天的指点他。而且自己没事的时候还亲自带他,尝试对他进行骑射训练,随着年龄的增长,训练也逐年严格。这种训练,如同做功课一样,每天手不离箭,身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