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四亦将誓死护送诸位殿下去任何想去之地。”还是这句话,果断决绝隐有金石之声。
    “李校典舍得这辛苦开创的大好局面?李校典辛苦收拢的这些百姓如何处置?”长平公主依旧面无表情的端坐;,一句一个李校典的说着。
    “大火无湿柴。”熊熊篝火之中,那些潮湿的柴火正烈烈烧的旺盛。
    一直端坐安然受李四大礼的长平公主款款起身,规规矩矩的对李四行个大礼:“李校典果然不负先皇托孤托国之重,请李校典受长平一拜。待我说服太子之后,李校典再受太子封拜之礼。”
    “臣愿粉身以报,誓死护卫太子重掌天下,复我大明河山。”
    为啥四叔和这个公主互相行此大礼?懵懵懂懂的娥子怎么也想不明白。
    看到长平公主对李四行大礼的时候,老神棍魏无牙也是血气一热满面赤红。他可比娥子这丫头有见识的多了。
    就这二人互相行礼,已经算是完成封拜之礼,那可是登坛拜帅时候才用的隆重礼节。经这一拜,叉子队的名分就已经确定。只要等到太子再来拜一拜,叉子队就是正正经经的大明复**了。
    直到长平离去的时候娥子才发现,一直面无表情的公主,双眸之中隐有水光。
    “嘿嘿,李校典,国之重臣呐,托国之重呐,啧啧,戏演的不错,”魏无牙在一边怪声怪气的调笑。
    “滚一边去,”李四笑骂:“句句肺腑,怎么你这老东西就定要说我是在演戏?”
    “哈哈,是不是演戏你我心知肚明。”魏无牙笑的止歇之后说道:“依我来看,闯军和满洲人正纠结不清,正是咱们动手的大好时机,何必等这些什么公主太子?满洲人的战力你最清楚,若是等到遍地都是满洲兵的时候,咱们的机会可就……”
    就算是需要大义的名分,大可以胁裹了太子去做想做的大事嘛。
    “我也不完全是在等他们,眼下还不是最合适的发动时机,我们还要等。”李四看着夜空,仿佛在计算着什么:“不过也快了,你的鼓吹事宜还要加强,反正就是宣扬必须要南下了,咱们一定会再回来的。”
    “鼓吹的事情我最拿手,而且做的顺风顺水,你说的时机是啥?我怎不能领会?”老神棍再一次感觉自己的思维跟不上李四了。
    “你要是知道就真成神仙了,哈哈”李四笑骂他一句:“我才是真正的神仙,你不过是条神棍而已。”
    PS:本书所有铺垫已彻底完成,剧情将展开。
    正文 第六十章 大忠臣呀我是
     更新时间:2009…9…18 9:36:50 本章字数:2757
    经过了大秤分银的狂欢之后,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可谓一日三惊。
    李闯兵败一片石的消息很快得到证实,紧接着就是吴三桂带领满洲兵进了京城,还不等人们有所反应,易服令,剃发令就哄传开来。(关于剃发令的内容,想必读者已经看过不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或许有的读者会说满清入主中原之初执行的是温和政策,这是一个误区。多尔衮前脚进北京,后脚就下了剃发令,只因为反对浪潮太大,立足未稳的满清心存恐惧,这才暂时撤销,也仅仅是撤销了几个月而已,后面就是血淋淋的留头不留发了。)
    人们刚刚明白剃发令是怎么回事,圈地令又来了。
    京城五百里方圆以内的土地悉归旗人所有,几日之内旗人就要引马携绳,准备跑马圈地了。
    逃人法,授充令在几天的功夫里接踵而至。
    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几百年,忽然之间所有的田地都成了旗人的;身体发肤是亲爹亲娘给的,怎么能剃去?
    别的地方先不说,刀把村范围之内立刻就有如鼎油之沸。
    魏无牙早就在鼓吹南下的思想,先前还有些抵触者,毕竟热土难离嘛,辛辛苦苦开创的大好局面怎么舍得离开?
    满清各项政令在几天内雪片一般飞来,反而让这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百姓转变了念头。
    因为刀把村距离长城隘口不远,对于满洲人的这些政策早就有所耳闻,尤其是关外汉人的凄惨处境使得大伙都明白一个道理:满洲人摆明了是要把汉人当奴隶的。
    对于满洲人搞出来的这些律法规程,所有人多在一跳三尺高的大声叫骂。唯独有一个人击掌叫好,欢天喜地的好像捡到金宝的叫花子。
    这个为满洲人地奴役政策大声叫好地家伙当然是魏无牙这条老神棍。
    “真是天助我也。满洲这些蛮子帮了我大忙了。哈哈。如此这般民怨沸腾。大事可成。”一直在鼓吹南下寻找世外桃源地工作进展还算顺利。毕竟有李大财神地名头在那里摆着。很多人愿意跟随其后。可也有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素有威德地老人家。似乎不大愿意离开这片世代生息繁衍地热土。满洲人这么一鼓捣。再没有人愿意留下。跟随李大财神南下地工作立刻全面展开。
    无论是大明灭亡还是李闯兵败。魏无牙都不大关心。反正朝廷也没有给过他什么。灭亡不灭亡地和他无关。甚至满洲人入关。老神棍也缺乏足够地关切。最多又是一个胡族乱华而已。天下百姓地甘苦和他没有一点关系。
    他关心地事情只有一件:自己地前途和利益。
    魏无牙只为自己打算。
    号称百万山呼海啸一般席卷中原地李闯就象一股龙卷风。来地迅猛去地快捷。看似坚不可摧强大无匹。说败就败了。真应了那句话:兴也勃焉。败也忽焉。
    对于李自成的惨败,老神棍连一丁点的惋惜也欠奉,甚至懒得分析李闯这么快就惨败的原因。
    “老子早就说过李闯是成不了大事的,哼哼,老子是啥眼光?老子的眼珠子是要注视全天下的呢。”当初抛弃(其实是做了逃兵)强大的闯军是魏无牙这辈子最为正确的决定之一。
    李闯在中原的实力眼看着就要土崩瓦解,满洲人虽然进了北京,估计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放眼整个中原,也只有李四的这股力量具有潜在的成长可能。
    手握能战敢死之武力,钱财粮秣充盈,又挟持了太子,这才是实实在在的霸王之资。
    不论李四把戏演的如何精彩,不论李四怎么扮演大明的精忠之臣,魏无牙从来就认为李四是挟持了太子而不是拯救。
    “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前途不可限量呀。当初叉子队还很弱小的时候老子就看出李四是个能成大事的,哈哈,老子的眼光就是准呀,当年诸葛孔明未出隆中先分天下的气概也不过如此了吧?看来我就是天生要做一代军师的材料……”魏无牙洋洋得意起来,要是在他身后安一条尾巴的话,肯定早就翘起半天高了。
    “满洲人肯定把所有的注意力到放在李闯处,以咱们叉子队的战力,以咱们充足的银钱粮秣,带着太子南下不是问题。到时候太子登基……”魏无牙很意淫的想着:太子登基之后,李四就是实打实的实权重臣,把持军务朝政那是肯定的。甚至可以把太子废了,让李四自己当皇帝。那时候,我从龙最早的老魏起码能捞个国公吧……
    “太子登基?”李四已经很少在魏无牙面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难说呀,崇祯航地殉国都一个多月了,南方诸王会没有动静?”
    按照熟知的历史,那个狗屁不是的福王差不多就要是弘光帝了吧。
    “南方诸王?你是说……”魏无牙的脑瓜子灵活的很,立刻就明白李四话中之意:“可是太子在咱们手中,他们称帝是不是名不正言不顺?”
    “太子是在咱们手……咱们这里,可是谁知道呢?南方的那些个王爷知道吗?”
    皇帝殉国,太子和整个东宫离奇失踪,南方诸王没有道理不称帝,这是很简单也很自然的道理。
    魏无牙忽然发觉自己还是不如李四,起码没有李四那种胸怀天下的眼光,自己只是在关注中原这片是非之地而已,怎么就没有想到江南?
    “那……那咱们应该怎么做?”要是南方诸王称帝的话,而且可以肯定人家正在准备或者干脆就已经称帝了,这队魏无牙打击不小。
    “什么怎么办?该做什么继续做就是了。”明显李四要淡然的多,似乎根本就不太在意谁会当皇帝。
    “还有什么该做的?好像都做完了吧?”
    “老子整天忙的脚后跟打屁股,你却不知道该做什么。”李四笑骂:“军师军师,有事先知,事到临头你还不知,你算个屁的军师。”
    “我……我真想不到该做什么了。”魏无牙很罕见的老脸一红。
    “你尽快帮我拟个条陈,给太子那些人送过去。”
    “条陈?甚的条陈?写些什么?”
    “笨蛋,建军呐,明白了没有?”
    无论是组织度还是各级置制,叉子队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军事组织,缺少的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叉子队是李四一手打造出来,没有吃过大明朝一星半点的军饷。在许多人看来,叉子队和太子等人没有半点相干。
    魏无牙恍然大悟,立刻明白李四要做什么:“我这就去拟定条陈。”
    (本章原本五千多字,用来阐明时局的急剧发展,感觉剧情进展太缓而且有些啰嗦,所以加速了剧情减少了字数。)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救命稻草
     更新时间:2009…9…18 9:36:51 本章字数:2983
    一路席卷横扫中原的陕西大汉李自成打进北京,破碎了姚明恭等东宫学官的阁臣美梦。好歹算是有个李四知道些忠义的道理,硬生生把这些人从乱军之中救了出来,这让东宫的学官们又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
    本以为李闯兵败一片石是天大的喜讯,不成想吴三桂把满洲人引进京师,这个被证实是千真万确的消息让这些来儒生们没了脊梁骨。
    太子还在,可大明朝已经彻彻底底的完了。
    大悲大喜之下,这些读了一辈子圣贤书的老学究们才发现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原来圣人先贤的大义微言在乱世之中一丁点的作用也没有。
    如今得势的是流寇和胡虏,他们可不需要什么圣人文章。
    梦想没有了,前途也没有了……
    大明朝亡了,天下亡了。
    生性随和坦然的太子朱慈烺多少还好一点,这些老儒生们却一个个丢了魂儿一样,一整天都在恍恍惚惚中度过。
    有些人开始后悔,后悔不该一时鬼迷心窍的跟着太子跑打破这个鸟不拉屎的鬼山村。听说那些留在京城的读书人都受到了满洲人的礼遇……
    产生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就连自己也感到脸红,好歹是受圣人教诲的,怎么能和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一样投靠外族?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当时就跟随崇祯先皇以身殉国,好歹还能留下个文天祥式的身后之名。
    如今窝在这个小村子。进不得退不能。路路断绝让人看不到一点点地希望。只能眼睁睁地等待着厄运降临。
    长平公主殿下一直在鼓舞着大家。说李四愿意在局势明朗地时候帮助大家。
    李四是什么人?倚仗手中武力就飞扬跋扈地兵痞罢了。他地话也就糊弄糊弄长平公主这样地女娃娃而已。
    试想乱世之中。谁肯把最宝贵地武力交出去?谁还肯为一个已经灭亡地王朝效忠?
    “李四浑不念先皇托孤之重。这佞臣若还念着半点先皇地恩遇。也不会成今天地局面……”
    “时局明朗?李四地托词罢了。现如今时局足够明朗了吧?李四那厮一定是想投靠满洲人。说不准正打算把咱们作为见面礼送给多尔衮。以谋取利禄功名……”
    若不是顾忌有伤先皇识人之明,这些老书生们早把李四骂的更加不堪。
    “我看李校典是有忠心的,要不然也不会甘冒奇险把咱们从京中带出……”在众多学官“义愤填膺”的大骂声中,太子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柔柔弱弱,根本就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
    直到那份由魏无牙代笔的条陈递交上来。
    魏无牙画镇鬼符最拿手,写字就要差了许多,所撰的条陈文字水平极差,最多也就是能够让人看明白而已。至于文采至于选词用句……还是不要提了,在场的这些人都是写文的行家,从读书人堆里千挑万选出来的东宫学官,论起文章水平比魏无牙要高出十万八千里都不止。
    就是这篇措辞拙劣语句不通、勉强能够称为条陈的东西,让所有都兴奋起来,因为他们读懂了“恳请允组成军”的意思。
    无论置制还是组织,叉子队本就已经算是军队,李四忽然递上这么个条陈,意思十分明显:这支武力是将继续效忠于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早就陷落,能够代表大明的也就只有太子了。
    成军,一定要成军,只要给叉子队一个名分,太子就是这支武力的最高领导者,哪怕是名义上的也好。
    唾手而得一支强军,那是允的不能再允了。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