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林之中已经有人在喊说朝廷把圣上的大婚当作生意来做,让那些追腥逐臭的商人所利用……”
    一说起这,小皇帝想不火大也不行,说话也不象以前那么随和了:“这些个读书人为什么总是盯着朕?朕的大婚难道就不是国家大事了?没有钱选妃我就是明君,就是中兴圣主,现在有钱了,又有人说这些风凉话,这些人,哼……真是惟恐天下不乱……”
    “万岁不可如此评价,”老学官也知这个万岁做的不容易,可这种事情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只怕永远也不会弄清楚。
    “祯年间,大行皇帝拿不出钱来犒赏三军,下面就说先皇无能。等父皇把借了钱来,又说父皇重用外戚,是大乱之兆……”满洲人第三次进关大掠的时候,周皇后筹集了一点儿钱,很多都的从娘家借来的,这就成了一些人攻击的理由实和什么外戚没有屁的相干。
    “朕这皇帝怎么做的这么难?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就从来没有做对过一件事情。无论朕做了什么,全天下都是指摘之言,朕若是什么都不做,别说指摘是叫骂之声又何曾少了?”小皇帝第一次在这些老学官面前拍桌子,也是首次发这么大的脾气:“一些人就是只会说风凉话,站在一旁挑错,真要是听他们的,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兴武小帝脸色涨的通红,又一拍桌子的书案上的笔墨跳起来老高:“朕才是大明帝王,才是四海共主,如今朕成了什么?做了是错不做更是错,你们看看朕这皇帝做的还有什么意思?从今往后,不管是谁的话朕也不听了朕要做太祖成祖那样的雄主,要乾纲独断要圣意天裁,还要出口成宪言出为令……”
    一直以来,这些老学官就把小皇帝当成了一个很恭顺的孩子,虽然这些学官的忠诚不必怀,他们的也确实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奔忙,也没有这样那样不可告人的心思是皇权受到了挑战,这是活生生的现实。
    皇权的威严在逐渐减弱,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不论民间还是朝堂,都是这些老学官在把持包揽,这也确实为人说弊病。已经有人明里暗里讽刺这些老学官他们虽然不是皇帝,却是太上皇当今的万岁都要听他们的,不是太上皇还是什么?
    小皇帝这么一闹学官们还真是惶恐,一大把年纪也得赶紧跪倒请罪:“圣上息怒臣等一片血诚之情,实无僭越之心……”
    刘理顺以头抢地,虽然是跪着,却一点儿也没有要服软的意思:“臣等受大行皇帝之托,时时刻刻如临渊履薄,无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所为者乃是我大明中兴,是要辅佐圣主为一代明君?自李闯破京,臣等追随太子而至如今,天下虽是初定,然外有强藩,内有文争。形势实是不见乐观。圣上此时欲收臣等之权,行刚猛之举,实是不智。臣等为圣上所,纵是死了,又有何面目见九泉之下的先皇……”
    其他的学官也跟着嚎啕恸哭,张口江山社稷闭口大行皇帝,虽然是把臣子之礼做的完美无缺,也是跪拜这恸哭流涕,可言辞之中,还是把小皇帝当成了什么事情也不懂的孩子,好像小皇帝一做事肯定会错一样。
    小皇帝恼也不是,不恼也不是,和这些老学官僵持了半晌子,这才叹息一声:“哎,朕也没有说什么,诸位卿家就如此这般。好似朕真的做了逆天违命之事一般,可你们说说,朕做什么了?还说什么收权,我哪里说过半句要收权的话?刚猛之举就更说不上了,我坐在这里还没有动呢,就已经错了,还说什么行刚猛之举……”
    “臣等死罪。”
    “臣等死罪。”
    老学官们说着死罪,口里还在教训着小皇帝:“圣上九五之尊,天下共主,言行举止俱为天下观瞻所系,坐立言行都要周密严谨,稍有不慎……”
    小皇帝也知道这些老学官们确实是大忠臣,也知道他们的做派是老成谋国的稳重之道,可整天被这些老头子唠唠叨叨的当一个娃娃一样摆弄,心里肯定也不好受。
    可不好受也没有办法,还是得乖乖的受着。
    这个皇帝还真不好做,以前在强势的忠诚伯李四鼓掌之中,总是想着能够脱离李四做一个真正的皇帝。如今是做了真正的皇帝,可远没有原来所想的那样惬意,每日三更不睡不更就起,每有战报荒年,都是小心翼翼的如履薄冰,唯恐一个应对不当,惹出什么大事来。
    小皇帝自认不是荒淫无道的昏君,因为连讨老婆的钱都拿不出来,想荒淫也没有那个条件。至于无道就更谈不上了,因为小皇帝自登基以来,基本就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做,绝对谈不上什么有道还是无道。
    勤勉之军应该算的上吧,可就是这么勤勉了,指摘的叫骂的声音不仅没有小,反而愈发的多了。
    有时候,兴武小皇帝甚至自暴自弃的想:做过弘光那样的皇帝算了。可心里的抱负……哎,做个好皇帝很不容易……(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正文 第219章 真正的底气
     更新时间:2009…12…21 19:58:25 本章字数:10631
    一直都在扯皮的陕西谈判终于有了结果,忠诚伯正式接管陕、甘以及川北各地的民、政事宜,各地驻军也在换防。而关宁军则被保留了下来,做为独立于赴死军之外的军事力量而存在。关宁军本来就是用陕西的民力养着,暂时还是如此。只不过要由赴死军转手一次,又加了一个时间限制——半年。
    半年之后,吴三桂就得自己养自己了,至于如何养,又怎么养,各方都已经很清楚了。除了**裸的武力侵略之外,没有别的法子。
    与此同时,赴死军正积极组建镇西方面军,关宁军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力量,已经派遣高级军官和赴死军方面商讨诸般事宜以及细节。
    如果说以前的武力扩张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现在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阶段。
    以陕西为基地,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的进行。对于这种扩张,关宁军比赴死军还要积极,因为这是关系到切身生存问题的大事……
    武力扩张,是李一直都在谋划的,也一直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直到现如今,才真正的浮出水面。
    对外扩张,最直接的受益就是各方的商业团体,无论徽商还是晋商,就是各地零散的商业力量,也对赴死军的主动扩张表现出了极其高昂的热情。
    战争本身能带来利益,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何况还有许多长期的利益存在?诸如市场的拓展,商路的延伸等等。因为地缘的优势,晋商占尽了近水楼台的便宜,又因为在陕西之战中出了点力气,晋商得到回报也多,也更加的支持战争。
    亦里把里已经更西的地方,虽然来就没有在大明朝的版图之内可对这些地区比较熟悉的还是这些商人。也曾无数次的组建商队涉足这极西之地,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河地理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东西将成为李四的参考资料,很有可能影响到大局的谋划和准备。
    对于这种**裸地侵。很少有人说什么不好。尤其是这些商业力量。欢迎都来不及呢。在民间。李四则出了很多奖励政策。鼓励百姓随军前往去这些地方居住。赴死军会保证他们地安全。还有一些个传言。说地是只要过去了。就能领导多少多少当地地蛮夷。就能划地占城些个没有影子地事情谁也说清楚到底是真还是假。不过很多优惠和偏袒是肯定地。
    这就是说到了民众地冒险神。
    很多人都不愿意离开故土去那在千里之外据说兔子都不拉屎地地方。听说那地方都是荒芜地不毛之地占了也没有什么用。还要派人看守。至于那些蛮夷。一个个都没有几分人模样。谁还稀罕看见这些野人了?
    真正对这些殖民政策抱有兴趣地不是良善百姓是那些在地方上混地不如意地无赖泼皮。或者干脆就是各地流窜过来隐姓埋名地逃犯。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以前趁乱而起地盗匪。现在做不成盗匪了。去西边冒险混一混。说不定还能混出什么名堂来呢……
    当然也有人对忠诚伯地这种对外扩张极是不屑尤其是读书人。
    赴死军控制地地盘之内。只允许有赞同地声音出现算有人反对这种扩张。也仅仅是在腹诽而已对不敢喊出声来。江南可就不一样了。江南士林是什么风气?无风都要掀起三尺浪来有事情都要找出事情来。先如今。李四如此地穷兵黩武。要大行侵略扩张之举。本朝不征地祖训还要不要不了?圣人地宽仁还要不要了?
    隋炀帝大征高丽,终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搞的天下纷争四起……
    劳师远征,从来就是最劳民伤财动摇国家根本的蠢事,当年的隋炀帝征一个弹丸高丽,就弄的民怨沸腾烽烟处处,如今李四又要大征,肯定没有好果子吃,等着看他兵败民穷的好下场吧……
    说起高丽,总是会想起现在的朝鲜,不知不觉之间,朝鲜就已经再回大明朝版图,再次成为大明朝的属国,不仅出了点不够塞牙缝的兵和赴死军的北路军协同作战,共同围剿鞑子老巢,还给朝廷上了请罪的折子……
    当然朝鲜的折子和消息都是通过北都方面转过来的,这些细节已经没有几个人注意了。
    忠诚伯大举兵事,征战四方开疆拓土,已是如箭在弦。
    “忠诚伯呀,你已是如日方中,如今占据黄河,操控长江,已是霸王之资。可你也得看看各地的百姓,他们辛勤劳作,刚刚有了生息的机会,你就又要大动兵戈……”
    刚刚结束了谈判的杨廷麟顺利回到了北都,或者是他特过来和李四一=:,见面的头一句话就是职责李四善于治军而疏于治民:“赴死军就不必说了,天下第一强兵当之无愧,可你做下这么大的事业,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如今天下初定,中华气运方续,以你的智慧和心胸,难道看不出已经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我不信……”
    杨廷麟不给李四插嘴的机会,也有点自说自话的意思:“以你李四之能,以赴死军之战力,我知道打下那些蛮夷小邦如反掌之易,可拿到那些不毛之地有什么用?统御化外之民有什么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赴死军能够强盛百年?那百年之后呢?等赴死军衰弱的时候,那些化外番邦必然群起而反,到时候,非我中华之福哇……”
    “老杨啊,你不拿我当外人,我也不拿你当外人。”李四面色浓重,以罕有的肃穆语气说道:“现在还不是休养生息的时候,这个世道要变了,我们必须赶在剧变之前,领导这个世界的潮流。支撑赴死军的不是我李四,是千千万万的百姓。鞑子是打走了,可他们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反而是承担成三倍于江南的赋税。我李四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让他们温饱而已,若是假以时日的民生必然远超我这边儿,这也无可辩驳。所以我必须不停的进攻,永远也不能停止……”
    李四对着老战友杨廷麟道出心中的真言:“如今西学渐入,我等已知世界之大。对于中华之外的蛮夷各族,必须用武力征服。开疆拓土的根本就是拓展民族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在为将来做打算。若是能够一直保持强盛,自然是最好,百年之后若是我们衰败了还有个缓冲的机会。所以,对于四方邦国,都要征服,一直打到他们臣服为止。
    若是不能把地盘和人口归入囊中,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要将之砸烂。不能为我所用的,就要毁坏……”
    “小邦小族,不能给他们崛起的机会我李四还清醒着的时候,就要征服他们,否则就要一举摧毁,将任何有可能威胁到我族的民族
    是不的敌人,全部扼杀在崛起前夜。
    ”对着这个曾经为赴死军呕心沥血的老学官,现在江南的武装领导人,李四声音一低,说出了让杨廷麟毛骨悚然的话语:“这个世界上,民族何止万千?强盛的帝国何止万千?趁着赴死军还在走上坡路的时候所有的民族全部扼杀,日月之下天地之间只有我中华一族,就永无外患永无灭族亡种之忧,到时候死军才可以兵戈铸犁刀枪入库。为了这个目标,什么样的代价都可以付出,我可以牺牲一代人,两代人。为了这目标,赴死军可以再打一百年……”
    杨廷麟听罢,手脚冰凉,脑门子上的冷汗都出来了:百年不休的战争,争夺的就是民族长久的气运消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李四绝对会不择手段不计代价,付出什么样的牺牲已经不可想象。
    从李四说出这话的那一刻开始,除了这个民族本身,李四已经是把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民放在了敌对的位置上。
    “拓展空间,尽取四方资材为我所用,顺之者存,逆之者亡。”李四言语隐有金铁之声,虽是缓慢低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