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
    “明白!”
    片刻之间,几匹快马如风一般疾驰而出……
    这才不过说句话的工夫,刚才还恭恭敬敬接旨的场面就已是如此血腥,几十具尸体横在众人面前,四下流淌的鲜血还带着热乎气儿呢
    四下的士卒已经过来,还不大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官长的命令,把这一片儿团团围住
    李四冷冷的扫了众人一眼,沉声说道:“杨大人,你也是赴死军的监军,你我同心合力也协作过多少回了,既然你如此眼热这支队伍,你就拿去吧”
    说罢,转身进帐,看也不看杨廷麟一眼
    杨廷麟本也算是赴死军体系之内的人物,李四这么一说大伙儿才想起来:原来想夺取军权是你杨廷麟呐
    无数道不怀好意满是腾腾杀气的目光注视着杨廷麟,让这个监军大人毛骨悚然
    李四仅仅是一句话就把杨廷麟置于烈火之上
    杨廷麟可最清楚赴死军和李四之间的关系,别说李四只不过是说了一句气话,就算自己真的接手了赴死军,连一个时辰也用不了,就会落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下场当时就赶紧分辨:“弟兄们冷静,冷静,我杨廷麟断断没有争夺什么军权的心思,绝对没有,我也是刚刚才知道圣上的旨意……”
    因为以前忠诚伯本人也承认杨廷麟这个监军的身份,再加上这个老书生的个人平行确实不错,赴死军还算尊重他这个监军大人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这个家伙居然是来夺权的,赴死军看他的眼光都变了,只有有人吼一嗓子,杨廷麟就别想落下囫囵尸首
    杨廷麟太清楚赴死军了,这支野兽军团,除了他的缔造者之外,谁也驾驭不了这个老书生还在极力辩解:“老路,路营官,我的为人你还不清楚么?帮我劝劝弟兄们……”
    路丙寅把脑袋一歪,好像没有听到一样
    唐王赶紧上前,把杨廷麟一把就拽了过来
    这个时候也不能藏着掖着了,当众质问杨廷麟:“这道圣旨是怎么回子事情?怎么说要你暂时接管赴死军?万岁是不是傻……是不是糊涂了?”
    “我是真不知道哇,唐王,您也想想,我杨廷麟还能做出这种事情?我真是冤枉呐,这几天我一直在北门城墙上,对了,这一点魏无牙可以为我作证,弟兄们可以去问问魏无牙……”杨廷麟也是真的情急,连老神棍都搬出来,以证明自己的无辜
    赴死军已经是半个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如此强兵完全是依靠忠诚伯一手打造出来除李四之外,别说是他杨廷麟,就是老天爷来了也带不了这支队伍,更别说这么明打明的夺权了
    “他娘的,这是朝廷里头出小人了”唐王的头脑还真是快,立刻就把新皇的责任一把抹掉,不动声色之间就把大侄子皇帝的干系推的干干净净:“圣上登基这才几天?朝局什么的能知道几分?肯定是有小人作祟,老子这就揪出这个不要脸的家伙,拿鞋底子踹他的脸,这不是挑拨圣上和赴死军还是什么?”
    听唐王这么一说,长平公主也明白应该怎么做了,赶紧颤声大喊:“太子和赴死军同进退久亦,还是忠诚伯的弟子,怎会信不过忠诚伯?朝中肯定是出了奸佞之徒……”
    这个时候,最要紧的是把皇帝给摘出来,至于黑锅由谁来背已经不重要,关键是新皇不能担任何的责任
    “那个谁,路营官,借你几匹快马使使……”唐王拉过路丙寅:“咱们大明朝可由不得小人再这么折腾,我这就进城,揍这个挑拨离间的王八羔子,揪着他的耳朵来给忠诚伯磕头认错……”
    唐王这个人,平日里也豪爽的很,丝毫也不摆什么王爷的架子,和赴死军中许多军官都有交情,就是和老路也能说道几句,甚至开几个玩笑也是常有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路丙寅却没有丝毫要和唐王嘻嘻哈哈的意思,反而后退一步躬身行礼:“唐王千岁说的对,咱们大明朝由不得这些人瞎折腾既然朝里是出了小人,又在圣上的身边,这祸害可真不小这样的祸害不除,大伙儿谁也别想落下什么好我看也就不必劳动唐王您了,我老路带着赴死军的弟兄进城,替万岁把这样的奸臣贼子除去也就是了,老话儿是怎么说来着?对,叫清君侧……”
    “对,咱们去清君侧!”
    “清君侧去”
    “二十万鞑子都扫平了,还怕一个半个的小人?”
    “不震住这些王八羔子,真当咱们赴死军是吃素的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清君侧是怎么个意思,无论是唐王还是长平公主,心里都清楚着呢,一听众人喊出这三个字儿,脸儿都是绿的
    赴死军真要打起清君侧的旗号,什么新朝什么新皇,可就全完了
    唐王本是想着尽快进城,随便揪几个倒霉蛋出来做替死鬼,好歹先把这场危急化解过去可现如今群情汹涌,忠诚伯又不露面,唐王反而不敢走了
    这些将士可不管什么皇帝不皇帝,万一前脚一走,赴死军后脚就大军开拔去清君侧,那时候再说什么也就晚了
    众人正闹腾的时候,孩儿兵气喘吁吁的回来了
    镇安手上提着几个脑袋,脑袋上还滴答着鲜血呢后面的那些孩儿兵则费劲的拖着几个无头死尸,沿途留下几道触目惊心的血印子,一直延伸到众人眼前……
    孩儿兵把无头尸体摆的整整齐齐,然后把人脑袋往尸体胸口上一堆,什么话也不说,门神一样矗立在李四的营帐之外
    孩儿兵格杀这几个逃跑的侍卫和宣旨太监,谁也不感到意外
    以锄奸团的能力,再有马步营的好手在旁边策应着,别说是这么几个竹花枕头,就是鞑子的精锐战兵也跑不了
    经历这么一回事变,镇南和孩儿兵们可是都学了乖,除赴死军意外的任何人都抱有最大的敌意死死的盯着唐王和长平公主,丝毫也不掩饰目光中的杀气
    那意思已经明显的不行了,只要营帐里头的李四咳嗽一声,立马儿就会把这两个外人给放平……
    被锄奸团盯上,就是唐王这般经历过
    人物,心里也是发毛
    眼前的局势,离开这里肯定是不行,要是再这么僵持下去,指不定会出多大的乱子
    能够解开这个僵局的人只有一个
    唐王和长平公主对视一眼,互相明白了对方的心意:“我们要见忠诚伯”
    李四帐外站着几十个孩儿兵,这样的架势要是如往常那样撩帘子就进去,身后多少把短刃都等着呢
    “李家兄弟,”唐王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更加轻松,刻意的做出大大咧咧的样子:“我说李家兄弟,你不会让我也报门而入吧?我可要报门了,我可真的要报了……”
    “哈哈,唐王您这是寒碜我呢”李四挑开帘子,挂着一脸的笑模样儿:“您不也说了么,什么王爷不王爷的,咱们只论好汉子的道理,哈哈,赶紧进来,外头的风还没有喝够是怎么的?”
    “哈哈,李家兄弟果然是李家兄弟,好汉子,哈哈”无论唐王是想哭还是想笑,这个时候都得笑出来,而且是有多大声笑多大声,和长平公主一起跟着李四进到帐中
    落下帘子的那一刻,全身都是一松
    被那么多明显带着杀气的目光注视,压力之大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到
    也是在帘子落下的这一刻,李四脸上盈盈的笑意抹的一点儿也没有剩下,话语里头都带着霜茬子呢:“无论怎么说,圣上这么做可不地道……”
    和李四装出来的那点嘻嘻哈哈,都是给外面的士卒看看而已,唐王也明白这一点
    “忠诚伯,圣上也算是你的弟子,断不会见疑于忠诚伯赴死军乃是圣上自北都之时的亲军,怎会作此自毁长城之举?定是朝中出了奸侫……”长平公主一心的给皇帝开脱,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所谓的那个“奸侫臣子”身上
    “即便如长平殿下所言,是有奸佞小人挑拨,可圣旨总是要圣上亲署签认的,这总不会有假吧?”
    再怎么说是有小人进了谗言,可皇帝总是要同意才会发旨,强要把皇帝的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这一手幼稚的做法要是能哄的过李四,李四也就不是李四了
    长平公主自认也知道些机变的路数,可被李四一语道破,除了面色赤红的羞愧之外,深感无力改变什么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玩弄任何机巧都是画蛇添足
    “如此连番血战,,朝廷这般作为,将士何等心寒意冷?”李四大作痛心疾首状,顿足捶胸的大叫:“光复北地,恢复河山,完成大行皇帝遗愿,已成泡影……”
    不管怎么样,先拿大帽子给小朝廷扣上,能上纲就上纲能上线就上线,反正是怎么严重怎么说
    “李家兄弟,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江山可以慢慢收拾,也不急于这一日半日的……”
    “北地尽如鞑子手中,腥膻遍染生灵涂炭,祖宗蒙羞……”李四很有气势的遥指北方:“我欲趁此大胜之机,收复江北,奈何……奈何……朝廷欲除我而后快,我纵是满腔血诚又有何用?岳爷爷那样的精忠我也学不来,先保住项上人头再说吧”
    长平公主心里噗通噗通跳的厉害,唯恐李四再说出什么清君侧的话来,粉嫩的脸庞也是涨的通红,急眉白眼的分辨:“不是我替圣上遮掩,即便是万岁真的有了什么不当有的想法,也不会下令诛杀忠诚伯这样先帝托孤重臣……”
    “可不是么,现在我还活的好好儿的,可不就是没有死么
    仅仅是刀架脖子而已,说不准是万岁想和我开玩笑呢,当不得真,当不得真”李四不住的以言语讽刺
    其实李四也明白,把自己调进京中明升暗降的取了赴死军的兵权,这是朝廷的本意要说刀架脖子完全是就是当时各种形势逼迫而成,绝对不是皇帝真要下什么毒手
    皇帝要是敢这做,这江南立刻就能翻腾个底朝上
    朝廷过分的估计了自己的威望,更过高的估计了李四的忠诚以为只要圣旨一下,有托孤重臣的名号压着,又有兵部尚书的官位伺候着,就算李四有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也得把兵权交出来
    历朝历代,作为中枢的朝廷若是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实力,所谓的威望仅仅是块遮羞布而已
    “好了,李家兄弟,反正这事情也是出在这儿了,反正你这赴死大军也在这儿震着,外头的弟兄们闹着要去清君侧呢真要是闹起来,南都……整个江南也没有人能挡的住你咱们都是真汉子,不说那些个小肚鸡肠的话儿”唐王还是一贯的直爽作风,把这事情当成帮派之间的矛盾一样调节:“朝廷里头确实是做的不地道了,那边我替你出了这口恶气,揪出那些撺掇圣上的小人来,老子砍了他至于李家兄弟你是怎么想的,又想怎么做,你也给我个准话儿吧”
    这事情又岂是一句两句能够说的清楚?
    以赴死军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纯粹以力破局的地步,还是需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时势至于朝廷里头是怎么想的,又准备怎么做,不是李四最关心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借着这个机会为赴死军谋取利益
    李四沉思不语
    无论是唐王还是长平公主,心中都是紧张到了极点,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就等着李四说话呢
    “唐王千岁,长平殿下,此事非是我能一言而决的,”李四神色肃穆,郑重说道:“当此北伐之际,万千将士已知道了朝廷的心思,他们心里怎么想?我还能让他们为朝廷卖命?经淮扬而历南都,赴死军战死疆场者凡五千余众,随军男儿埋骨异乡者同如此大的伤亡已经让大山深处的万千百姓家家带孝户户失丁,我回去之后如何对父老交代?”
    为了这淮扬为了这南都,直接战死的士卒和民夫已经超过一万赴死军的基础也就是在淮西和大别山中的那点老百姓,总数不过六几万人,几乎丢尽了每家每户当中的丁壮,回去之后,肯定是家家戴孝户户哭丧的场面家里的顶梁柱都血洒疆场埋骨异乡,为的就是挽救江南危局
    可换来的却是这些
    如何能对那些鼎立支持赴死军的老百姓做一个交代?
    “我带这你们的子弟父兄去死,为的就是这样一个朝廷?”一想到那么大的伤亡,无数热血男儿慷慨汉子抛头颅撒热血的战斗,李四眼中满是水光,声音都是呜咽的:“就算此时我强压赴死军平息此事,回去之后?如何交代?我可怎么对万万千千把子弟交给我的父老交代……”
    说到这里,李四眼中热泪淌下:“大伙儿一路保着太子,直到如今,却换来如此结局?唐王你说说,真到了那个时候,我是反还是
    ”
    一个“反”字,让长平公主心里咯噔就是一下子
    赴死军的根基就是那些老百姓,赴死军的核心思想就是为了家园而战,这一点长平公主远比唐王更加清楚
    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男人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