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唐传奇-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地果然太久不遭兵灾,故村民们都不惧官兵,要在中原,村子里的人早跑得不见踪影了。”
    这时,人群中上来一名约五十岁的老者,拱手对众官兵朗声说道:“我是本村村长张才,不知各位将官来我村何事?”
    严明看到张才心中激动万分,连忙从马上跳了下来,跑到张才面前大声说道:“张大爹!我是明娃子啊!你还认识我吗?”
    张才楞了一下,突然从人群中抢出一名妇人,跌跌撞撞跑到严明面前,又猛然立住,严明也认了出来,他缓缓跪倒在地,抱住那妇人的腿大哭道:“娘!我是你的明娃子啊!”
    那妇人突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一声大叫,一把搂过严明的头:“我的娃子,你还活着啊!”喊完便死死搂住严明,放声大哭起来,后面众人见状,皆为之心酸。村中人议论纷纷,都说失踪了七年的明娃子居然回来了,好象还当了军官。这时严明的父亲和弟弟也出来,一家人围在一起抱头痛哭。
    过了一会儿,张才来到严明身边,对他们一家说道:“严老弟、明娃子,现在先别慌哭,那边还有好多官兵在等着呢!”
    严明擦了擦眼泪对父母说道:“爹、娘,你们先回去,我办完公事再回家来看你们。”说完对张才介绍道:“这位就是襄阳王、剑南节度使,李大将军!”
    张才不知道襄阳王,但他却知道剑南节度使那可是四川最大的官,不禁双腿一软,跪下叩了三个头说道:“草民张才,叩见大将军!”后面的村民见村长跪下,都不约而同的跪了下来,一些孩子不懂事,来回嬉笑,却被他们的父母死死摁住,也跪了下来。
    李月见状,连忙说道:“大家都起来吧!张才,我有事要找你!”
第八十二章 火药
    张才连忙疏散了众人,带领李月来到村中祠堂,这是全村最宽敞的地方。
    “张才,我听严明说,你们村大部分都是以制火药为生?”
    “回大将军话,老君山盛产硝石,我们村一共两百户人家,其中一百五十户都是制作火药的,这东西十分危险,我们都不在村中制作,大家各自联合,组成二十几个作坊,都是利用山中洞**制作。”
    “你们的火药销往何处?”
    “一部分由官府收购,但大部份都是每半年时有烟火商人上门收购。”
    “我听严明说,你们制火药的技术都是老君山中的道人相授?”
    “是这样的,我们和老君山哪吒宫的道士们关系很好,十几年前,他们便传授了我们制火药的技术,使我们大部分人能以此为生。”
    “我想上山拜访哪吒宫的道士,不知村中可有向导。”
    “我和他们宫主清虚子熟识,就让我带大将军去吧!”
    “如此便多谢了!”
    哪吒宫在老君山的半山腰,依山势而建,建筑物层层递上,十分险要,哪吒宫是川中大观,约有道人一千余人,平时主要活动以炼丹为主。
    张才带着李月等数人上了山,李月命属下在村中等候,走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哪吒宫,李月取出一张名贴,请门口道士前去通报,守门道士见是节度使大人亲来,不敢停留,飞速去报告宫主,不一会儿,宫门大开,几十个老道士鱼贯而出,个个鹤发童颜,养生有道,为首一人从外相看来竟只有三十岁左右。只见他上前对李月稽首说道:“无量寿佛!贫道清虚子,恭迎节度使大人!”
    “清虚子道长免礼,我们好象曾经见过?”
    “哦!不知在何处见过大人?贫道愚笨,竟已忘了。”
    “七年前,道长去青城山真妙观参加过《一切道经音义》的贺典吧!”
    “确实去过,难道大人当时也在?”他见李月非常年青,七年前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而已,不禁疑惑起来。
    “我当时见过道长,但道长却没有见到我,自然不认识我。”
    “原来是这样,看来节度使大人与道有缘啊!”
    李月微微一笑,对清虚子说道:“我当时见道长约五十岁左右,现在看来却只有三十余岁,不知有何奥妙?”
    清虚子也微微一笑说道:“请大人宫内叙话!”
    清虚子见李月品了一下道童所上的茶后问道:“鄙观的茶如何?”
    “淡而不腻,饮后清香留齿,好茶!”
    “大人从前也是修道的吧!”
    “道长如何得知?”
    “我辈修道之人,到一定修为后,就会形成道基,大人虽然年青,却道基已成,实在让人惊讶,我哪吒宫数千道士,却只有二人筑成道基。”
    “道长是如何理解道的?”
    “我师曾说'寿天休言命,修行本在人',所谓修道就是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的悟透,到了那一天,便自然升天,我师便是如此得道!”
    “尊师何人?”
    “我师便是孙道人,俗名孙思邈,我是他关门弟子,如今也七十有二了,不知李道友曾在何处修行?”
    “我曾在终南铁剑观学道,却不是观内弟子。”
    “铁剑观?我曾听师父说过,铁剑观有他一挚友长谷真人,也是得道升天之人。”
    “长谷真人便是我师,我师兄代师收我!”
    “难怪道友说自己不是观内弟子,你这辈份就是青阳真人也当不起的。”
    “道长,我已入世历练,这次前来却为火药之事。”
    “火药?真实难得!自火药问世以来,一般官府皇室只拿它作欢娱之用,真正用在战场上的,大将军却是第一人,也算是有非常见识之人了。其实至晋时火药被我道家发明以来,经不断改进,已能有大用,奈何官家弃之若蔽,我闻大人去年在云州用火药大显身手,战功卓著,使得长安库房内的火药罄尽,上元夜的烟火也为此而停放,后来还起了一次风波。”
    “朝中有大儒说火药用作杀人实在有伤天和,道长似乎并不在意?”
    “刀枪不也一样杀人吗?使用火药倒加快了战争的进程,再说大人如果不用火药,我军的伤亡会这么小吗?”
    “杀人确实不在手段,而在于杀人之人,现在朝廷不重视火药,只把它用作欢娱之场,我在战场上使用火药,却被兵部视为异端,甚至礼部还上书参我,说因我而废了皇家礼仪,使用火药太过残忍,不是礼仪之邦所为,皇上也再不肯拨火药于我,这次平南诏所用火药还是前次所余留的。但我所担心的却是我朝因对火药的认识不够,因而管理不严,导致火药被异族所用,我在西域就曾发现有大食商人在大量购买我国火药,幸被及时断绝,火药才没有被传到大食,否则异族人若先将其利用,我朝危矣!”
    “大人说曾有商人偷运火药去大食?”
    李月就将在沙州寿昌县发现火药窖藏及后来杨休明抓获大食商人的事简单告诉了清虚子,清虚子听后大呼侥幸:“若不是大人及时发现,火药真的可能就传到大食了,这个商人不简单,竟也能发现火药的军事用途,大人说得不错,我朝确实需要限制火药的传播。不知大人是如何想到把火药用到军事上的?”
    “我有一师姐,是她先想到的,我所用的火药包、火药管都是她发明的,可惜她已经仙去了,也没有时间和条件进行深入研究,所留资料实在太少,我今天来寻道长,就是想了解贵宫对火药的研究程度。”
    “朝廷不是已经不让大人使用火药了吗?”
    “朝廷只是不给我火药了,并没有不准我使用火药,所以我便想自制。”
    “原来是这样,李大人,我的火药配方是传自先师,原本是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制成,现在所用的火药也是依此配方制成,但后来我发现如果把硝加大到四两,威力则要大一倍。”
    “那如果把硝加大到六两又如何?”
    “不行!现在的工艺还无法生产,极容易伤到制药之人,而且运用也很危险。就是现在的四钱,也已经不是随便可以使用了,所用之人必须要经过专门训练,熟练后方能用,而且制造工艺也已经和原来的大不相同了,要复杂很多。”
    “道长可愿教我否?”
    清虚子微微一笑说道:“我本来打算在我将要著作的书中将这个改良后的配方写进去,不过为了不被异族所用,我现在已经决定还是使用原来的配方,新配方和制造工艺我会给大人,愿大人能善用它,保护我大唐黎民!”
    李月回到山下村中后,便在村中招募了一百名制火药的巧匠,受严明的影响,报名十分踊跃,竟有三百多人报名,李月告诉张才,或许有一天,他将会把整个村子都迁到江南,让大家先有心理准备。第二天,李月一行人回到了益州。可刚到益州,突然接报,有圣旨到,来宣旨的竟是寿王李瑁,原来李隆基旧病复发,宣李月火速回京,封他为兵部侍郎,剑南节度使由寿王李瑁接任。
第八十三章 遗诏
    天宝十三年十一月,离京半年的李月重新回到了长安,这次因李隆基的病重,便没有了朝廷的庆功,但数十万长安市民仍旧自发上街,盛大欢迎这支胜利之师的归来。
    李月回来的当晚便被召入宫中,宫内气氛紧张,戒备异常森严,李月经过一道又一道的盘查,直到高力士亲自来接,这才不再被盘查。
    “大将军!你无论如何要救救皇上,这个时候,皇上可千万不能出事!”高力士见两旁没人,对李月悄悄的说道。
    李月点点头,他知道高力士的意思,一国之内,竟有两个太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皇上病重,两人的争夺自然也到了白热化。
    李隆基此时已在昏迷之中,周围除了杨贵妃、高力士和几个御医外,李月发现又多了一名宦官,此人站在最后,无论对谁,都是一脸的媚笑,不过李月却看出,他的眼里竟藏有一丝寒光,这就是掌握禁军万骑大权的宦官鱼朝恩。
    众人见李月进来,慌忙给他让出一个位子,大家都知道,也只有他才能救皇上了。李月见李隆基的印堂竟全部呈碧玉色。这是“玉美人”之毒在脑内发作的表现,比上次严重了数倍。
    “大将军,皇上怎么样?”问话的是杨贵妃,此时她已经三十多岁,但依旧光彩夺目,娇媚无比,李月不敢和她对目,便低头说道:“性命可以保住,但此生恐怕再难站起来了,而且…”
    “而且怎样?”
    “而且皇上大脑已受损伤,可能会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如果他再受刺激,极可能就会永远沉睡不醒。”
    “啊!”杨贵妃闻言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得到证实后依旧心如刀绞,对她来说,李隆基就是她的全部,若三郎出事,她就真的打算出家当女道士了。
    “娘娘别急,李将军也说了,皇上暂时无恙,只要我们多顺着皇上,不让他着急,不就没事了吗?”高力士在一旁安慰道。
    杨贵妃听高力士一说,觉得也有道理,她盈盈站起对李月说道:“哀家就求大将军救命了!”
    李月让所有人都回避,只留高力士一人在一旁伺候,李月遂运功慢慢引出李隆基脑中的毒气,施为了一个时辰后,取出一粒碧心丹喂李隆基服下。
    “五个时辰后,我再施为一次,皇上就应该醒了。”
    “娘娘吩咐,大将军就留在宫中。”
    五个时辰后,李月再一次替李隆基拔毒,又过半个时辰,李隆基终于睁开了眼睛,让杨贵妃和高力士均欣喜若狂。
    李月回到家已是第二日的下午,他先拜见了父母,才回到自己房内,此时李月已经被封为襄阳王,按唐制他完全可以独立建府了,但李郁和母亲希望他们还是住在赵王府内,李隆基索性把赵王府左面的空地赐给了李月,让他在赵王府内另建独院,经过两个月的施工,新院已经完工,赵绿敏率领自己的丫鬟和下人已于一周前搬了过去,含烟在从襄阳回来后便正式嫁给李月为妾,李月拜见完父母,刚到新院,却见妻子赵绿敏身穿盛装,引含烟前来大门迎接,李月不禁谔然,随即明白妻子的用意,自己终于独立建府了,这意味着自己的独立。半年不见妻子,夫妻俩久别重逢,恩爱无比,但到后半夜,李月却被赵绿敏赶到了含烟的房内。
    第二天,李隆基宣李月夫妻入宫觐见,李月见李隆基虽然身体无法站起,但精神却大好,杨贵妃坐在李隆基的旁边,笑逐颜开,一扫昨日的悲戚。
    李隆基微笑着对李月说道:“这次又多亏小月了,都怪朕不听小月当初之言,导致病这么快就复发,你这次大败南诏,平定了西南,朕还没有给你庆功,却又被你所救,朕心里实在感激,朕听说长安数十万百姓自发上街欢迎你凯旋,可见小月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朕正在思量,该如何赏你,你年纪青青就立如此奇功,再赏朕只能把这个位子让给你了,好在贵妃提醒,你已封王,小敏却没有封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