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唐传奇-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是百利无一害,你的动静越大,想动我的人就越是忌惮,我相应也就越安全。”
    说到这,李豫想了想,又对李月说道:“我这次约你出来,主要是三件事:一是想告诉你现在朝中的形势,刚才我已经说了。其二是想让你知道,无论如何,不能手中无兵,这一点想必你比我更清楚,我就不多说了。第三就是我想把吏部拿回来,你可否有好的办法?”
    “吏部不是由李泌掌握吗?”
    “李泌已在上月辞官归隐了,现在吏部尚书暂缺,由侍郎崔漪代行尚书事。”
    “为何?难怪昨日我没见李泌。”
    “说起来,这件事和你有点关系。”
    “和我有关?”
    “你可知道,皇上把你调回来平剑南,对安庆绪那边换谁来主持吗?我估计你也想不到,皇上准备调集天下所有兵马,由鱼朝恩来指挥。”
    李月一楞,他本以为应由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来代己,李豫此言确实出乎他的意料,但他立刻便明白了李亨的用意,攻叛军是假,收兵权才是真,他不由冷笑一声说道:“他以为安庆绪已是强弩之末,此时就可以烹犬收弓了吗?他忘了,还有个史思明在旁边呢!”
    李豫点点头说道:“李泌也是这个意思,史思明不可小视,现在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苦劝皇上缓一缓再收权,无奈皇上死活不听,所以李泌见苦劝无效,便挂相归隐了,他一走,这左相之位自然落到了崔涣的手中,目前崔涣已被封为知政事、中书令,和尚书右仆射韦见素并驾齐驱,形势对我不利啊!唯有拿下吏部尚书,方可扭转颓势。”
    他见李月眉头紧锁,知道他还在想刚才之事,并未认真听自己的话,心中不禁有些不快,便问李月:“小月觉得鱼朝恩胜率多大?不过我以为鱼朝恩领数十万大军,小小邺郡,压也要压碎了,只是便宜了这阉官,平乱大功自然归他了。”
    “不是!我看鱼朝恩此朝必败,皇上骄兵在先,已种下败因,我和史思明打了十数仗,知他甚深,此人用兵决不亚于郭子仪和李光弼,再加上他手上有十数万精兵,鱼朝恩之辈岂是他的对手!”说到这,李月长长叹了口气:“可惜随我之兵都要亡在这阉贼之手了。”
    “你的本部不是都跟你回来了吗?他败了也好,皇上只得再用你,这倒是好事。”
    “我是担心那些士卒和百姓,又要再遭兵灾之祸了。”
    “不谈这个了,小月,我刚才是问你如何才能拿回吏部?你要回答我这个问题。”
    李月淡淡一笑,对李豫说道:“崔漪曾任洛阳少尹,我会推荐他任洛阳尹,再让郭子仪让出刑部尚书,由实际掌刑部的侍郎张镐接任尚书,至于吏部尚书,你说崔涣会让谁来接任?”
    “论资格,只有崔光远才可比崔漪,崔党自然会让崔光远接任,而张镐是裴冕女婿,但这样一来,吏、刑两部岂不是全部归他们?小月,你是怎么想的!”
    “大哥若愿意,我今夜就让崔光远来拜访你。”
    “难道崔光远是你的人?”李豫大吃一惊看着弟弟,见李月微笑不语,他这才恍然大悟。
    “就算崔光远不是我的人,他若来拜访大哥,崔涣也决不会反对,这种老政客,岂不懂得给自己留条后路。”李月对崔光远虽有把握,但涉及家族利益,崔光远也未必会尽帮自己,采取中立的可能性最大。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就让崔光远接任吏部尚书,但让他千万不要擅自来找我,这回不光是吏部,刑部我也要拿过来。”李豫一边说,一边忖道:“父亲的学生凤翔尹李齐物曾有护驾之功,由他最合适,我倒要看看这崔涣是要刑部还是吏部。”
    想到这,李豫笑着对李月说道:“今天多亏你了,以后有什么事,我们兄弟应多商量一下,昨日家中的欢迎宴,我知道皇上会去,所以就没来,你要体谅大哥的苦衷。”
    “我知道,我不会怪大哥的。”
    “还有含烟之事,我向你道歉,当年确实曾影响了我们的感情,是大哥不对,听说她已经去了,小月也不要太伤心了,她毕竟能嫁给自己喜爱的人,比起众多老死宫里的姐妹来,她确实已经很幸运了。现在父亲和母亲最担心的就是你尚无子嗣,这一点,你要多学学大哥,我已经有四个儿子了,我过继给父皇,家中的嫡子就只有你了,毗伽公主有多子之相,我们都很赞同,你早日把她娶进门吧!我知道你不想再娶,可你只守小敏一人,这不符我大唐礼制,会被人所参的。”
    李月不想提此事,便岔开话题问道:“二哥继父亲王位,大哥可有意见?”
    李豫见李月岔开话题,心中暗叹,便对李月说道:“你可能还不知道,已经有不少人说我们家王位太重,影响了皇宫的气机,皇上也有点不高兴了,父亲为了平息此言,上周已经上表皇上,希望将王位正式传给李朗,这事皇上已经应允了,责令宗正寺拟定方案,根据惯例,李朗将会降一等,我已听说可能将被封为颖川王,而赵王之爵我估计皇上会给他的新子。”
    “皇上又要得子了吗?”
    “不仅如此,崔贵妃、钱昭仪、还有一名才人又都有了身孕。”
    李月顿时沉默了,他已经看出,李亨纵欲过度,精气已极为衰弱,恐怕活不了几年了,正在想自己用什么方式劝劝他。
    李豫见弟弟不语,知道必有缘故,连忙追问李月,李月被逼无奈,才缓缓说道:“皇上可能已时日不多了!”
    李豫闻言极为震惊,“此言可当真?”
    李月郑重地点点头:“若他不知收敛,最多还有五、六年。”
    李豫负着手在房内走来走去,在想着什么,突然他停住脚步问道:“此事还有谁知道?”
    李月摇摇头道:“我昨日才发现,还不曾告诉别人。”
    李豫断然说道:“此事事关重大,你一定要听我的,不准你擅自而为,我们祖父的遗愿、父亲的心愿是否能完成,都在你我的身上,你要切记!!!”
    李月点头答应,但李豫依旧不放心,直逼得李月发了誓,才算放过他,他见李月脸色不好,便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还记得我们父子三人的第一次密谈吗?我就向你和父亲保证过,若我为帝,必将把江南之地封给你,让你做实权王,这是我们之间早就有的协议。”
    李月闻言苦笑一下,他从怀里取出一扎信函,对大哥说道:“这是我在崔乾佑的大帐中缴获的,是我大唐一些重臣写给安禄山的效忠信,其中就有李辅国和程远振的信,就算是我给大哥入住东宫的礼物吧!”
    李豫接过,越看越心惊,随即心中狂喜不已,他竟发现了里面有裴冕的效忠信,他立即把信函塞进怀里,对李月说道:“你是我的亲兄弟,我就不说什么了,我就当这是你应该做的,我出来时间太长不好,现在马上要回去,你替我向小敏问好,让她没事就来东宫坐坐,她大嫂很想她,还有小影,也不要一味守寡,找到好人家,还是要改嫁的。再过几日你就要走了,多在家陪陪小敏和父母吧!这几日就不要到处跑了,听到没有!”
    “是!大哥。”
    李豫和李月告别后,便走后门悄悄地回东宫了,待大哥走远后,李月才下楼来,和众人便在安然大酒楼吃了午饭。
第一百一十六章 要挟
    御史裴冕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二十岁中了进士后便出仕为官,至今已快三十年,他本是次子,但前几年长兄早逝后,家族之长的位子便落在了当时任中书舍人的他身上,和崔、韦两家相比,裴家这几十年来人丁不旺,逼得前任族长,也就是裴冕的大伯为此下了严令,裴家的直系男子,每人至少要娶五房夫人,以盛裴族烟火,裴家的最大特色就是子弟大多在地方上为实缺官,朝中显赫不多,但却没人敢小瞧他们,裴冕本人也有六子一女,前四子先后都中了进士,全部在外为官,长子裴贤,现任商州刺史(注:大州为刺史),次子裴怀为太原少尹,皆官名显赫,三子和四子都是大县县令,最小的两个二子也在闭门读书,准备迎接下月的科举考试,而长女妍则嫁给了现在的刑部侍郎张镐为妻。孩子们有出息,实在让裴冕欣慰,但他是裴家的族长,要承担整个裴家的兴衰,和从前相比,现在裴家的人丁要兴盛了很多,裴家的私学请当代名士如翰林大学士张翰、李纾等任客座教授,在整个长安都享有盛誉。
    前日李月回京,受到长安百姓的倾城欢迎,让他和其他同僚随皇上苦等了一个多时辰,着实让他恼怒不已,晚上他就对来串门的崔漪说,李月盛名超越皇上,必为皇上所忌,崔漪也深表赞同,但两人也为无法扳倒李月而丧气。今天早朝,皇上竟突然任命崔漪为洛阳尹,让众人惊讶不已,敏感的裴冕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崔家的气势实在太盛,已经开始引起了皇上的猜忌,他听御医说,崔贵妃这次诞下的极可能还是龙子,据说皇上已经准备授赵王之爵,想到这里,他不得不佩服李郁聪明,以退为进,先是捐家产罢右相,现在又放弃王位,以保太子,成功了消除了皇上对他家的猜忌,而崔涣却得陇望蜀,恨不得所有的尚书都姓崔,现在又在打算把崔贵妃之子拥立为太子,如此嚣张,皇上怎能不忌,想到这里,裴冕不禁摇了摇头,心中开始为自己打算起来。
    这时管家来报,外面有一客人来访,不肯说出身份,只给了一张拜帖,裴冕接过一看,见上面写着:太子詹事萧华拜访。裴冕惊得跳了起来,忙命管家将客人请进来,不等管家离去,自己便披上外衣,亲自到大门处迎接萧华去了,裴冕心里明白,不用说,这其实就是太子来拜访自己了。对于太子本人,裴冕是非常有好感的,学问好且谦恭知礼,自己掌崇文馆时,他就在自己手下为官,深受自己的信赖,后来迁户部,又与自己的长子为同僚,关系十分要好,要不是涉及与崔家的关系,他一定会全力支持太子。
    萧华约四十岁,气质儒雅,曾是先皇李隆基的翰林大学士,是李亨的坚定支持者,李亨即位后,被封为太子詹事,若李豫得登大宝,他这个东宫百官之首就是相国,所以萧华十分支持李豫,以他号召力为李豫博得了翰林院学士近大半的支持,深受李豫的赏识和信任。
    “萧大人亲临寒舍,在下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哪里?我不请自来,还要请御史大人莫怪我唐突。”
    “萧大人请进!”
    “请!”
    下人上过茶后,裴冕挥挥手,命下人都退下,然后问道:“萧大人无事不来,不妨请直说。”
    “是太子让我来的!”萧华微微一笑说道。
    裴冕‘哦!’了一声问道:“不知太子找微臣有何事?”
    萧华笑笑,喝了口茶说道:“太子说裴大人曾是他的老上级,他很想来拜访裴大人,可是又不便,所以命我前来问候大人。”
    “太子还记得过去的事,实在让老夫感动,但他现在贵为太子,理应是我去拜见他才对。”
    “裴大人对今天早朝之事怎么看?”
    “每天早朝都有事发生,不知萧大人指的是何事?”
    “便是崔漪大人为洛阳尹之事。”
    “这是皇上的人事安排,很正常,我不明白这有什么特别的?”
    “裴大人可能还不知道,这是吴王李月的建议,洛阳收复,百废待兴,崔漪大人做过洛阳少尹,非常熟悉情况,由他去主持大局,最为合适,皇上就采纳了吴王的建议,命崔漪大人为洛阳尹。”
    裴冕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心中疑忽不定,不知李月此举是什么意思。
    萧华瞟了裴冕一眼,从怀中取出一个小金盒递给裴冕,“这是太子给你的,为太子亲手密封,我是看不到里面的内容,你可自己打开,另外太子还有一函与你。”说完,又递上一封用火漆封好的信函。
    裴冕结过信函,打开后,见里面只有一句话:“我若即位,信可还公。”裴冕认得太子的手迹,知道这是太子亲书,但这句的意思莫名奇妙,让他不解,他不由向萧华看去,萧华摇摇头说道:“我没有看过这封信,太子也什么都没说,只叫你打开金盒便知。”
    说完拱手告辞,裴冕也不挽留,送走萧华后急忙回屋取出金盒细看,金盒做得十分小巧、精致,接口处已被融合,裴冕看了一会儿,又拿出那封信,仔细推敲了一下,突然他想到一事,心中顿时一阵恐慌,急忙赶到书房,把门窗都关闭严实,然后取出一把锋利的匕首,轻轻沿着封口将金盒划开,打开后,见里面放着一块锦帛,他颤抖着手展开锦帛,上面只有了了数语:“我闻鸟择良木而栖,我裴家子弟广布四海,若公不弃,当供使君驱使……。”裴冕浑身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