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攀上了另一座高峰 ,用力的揉擦起来,丰满的**,在他手下变幻着各种形状,承受着爱郎无所不到的爱抚,高桂英再也忍不住口里发出的声音,整个房间顿时响起了销魂的呻吟。
  当夜两人都是干柴烈火,不知疲惫的欢爱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精疲力尽,两人才相拥着沉沉睡去,却苦了住在两边的邢秀娘和田玉珠两人,二女都一年没有得到夫郎的爱宠,这一阵阵声音传来叫她们怎么睡得着,尤其是其中那人的声音还是自己的夫君所发,想起自己与夫君的恩爱,更是心痒难忍,用嘴咬着被角自己才不会发出声来,两人直到天亮也没有合眼。
  第二天,李鸿基一醒来,见床边已是人影踪无,高桂英已经起床了,枕边只留下一缕清香,李鸿基也赶紧起床,每天的练武不能拉下。
  李鸿基来到了演武场,见邢秀娘和田玉珠两人正在练剑,两女相处日久,发现彼此有武艺之后就相约比武,开始田玉珠不如邢秀娘有经验,经常是输多赢少,田玉珠不服气,更是缠着相斗,后来便旗鼓相当,高桂英很是担心,后来见她们都是点到为此也就见怪不怪了。
  李鸿基见这两人虽然相斗,但却有气无力的样子,忙喊声:“停,你们这样子就不要练了。”
  见她两人一脸倦意,奇道:“怎么,昨夜没睡好吗。”
  两女收了手,见李鸿基问话,脸红起来。田玉珠埋头不理,邢秀娘口快:“你们昨天晚上那么大声,叫我们怎么睡。”
  李鸿基一听就明白了,不过脸皮倒厚,无所谓的道:“那你们晚上谁陪我。”
  两女的脸更是通红,却不愿说出不陪的话来,对望了一眼都不说话。
  李鸿基哈哈一笑:“既然不说话,那都愿意罗,那今晚一起来陪我好了。”
  二女呸了一声;“想得倒美,谁陪你了。”连忙走了出去。
  李鸿基也不以为意,拿起了架上的长刀,舞起刀法来,目前商洛的燧发枪已经能每月生产数千支,他已决心以后打仗要以热兵器为主,坚持练功,考虑更多的是强身健体。
  练完刀后李鸿基就让亲兵把大家都招聚起来开会,现在正是确定以后发展方略的时候了。
  ———————————————————————————————————————————————————————
  哪位兄弟说看书不投票,当心半夜老茅出来拿刀抢劫。
    第三卷风云四起 第二章战略大计
     更新时间:2009…8…16 12:49:14 本章字数:4493
  很快众人已到齐,李鸿基开口道:“各位,今天找大家来是要商议一下以后我们的发展方向,大家知道我和总兵曹文诏有杀父之仇,此仇不报非人子也,但依靠朝庭肯定是报不了,所以只有反了,各位都是大有前程之人,若有人不愿意跟随李某,只需发下誓言保守秘密,可以随时离去。”
  众人没想到李鸿基一开口就是造反,以前李鸿基从没提过,就是有部下偶尔提起,李鸿基也是严厉告诫,一时大感意外,全场都嗡得一下响了起来,众人都兴奋起来,高一功,贺景,眼钱儿,老张飞,点灯子,混天猴,拓养坤,李万成,黑虎星,袁宗第等都嚷道:“反了,反了。”
  只有高杰,李守信沉默不语。
  李鸿基注视着李守信,他是李鸿基的亲叔叔,说话非同小可,李守信以前其实也是个老实巴交的种田人,参军之后眼界渐渐开阔,加上李鸿基经常对历代王朝兴衰的讲解,更让他对自己的侄儿佩服不已,虽然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李鸿基有造反之意,但真提出来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见到了侄儿的眼光望着自己,李守信明白此时不能打击众人的士气,开口道:“既然闯王说反那就反了。”
  李鸿基又望了望高杰,高杰见众人都已开口,不得不也开口道:“当今圣上昏馈,民不聊生,闯王早该带领大家反了。”
  高杰功名之心甚重,本不愿造反,但自己的上司和同僚异口同声要反,不得已才附和。
  李鸿基见大家如此反应,松了一口气,这一步总算要走出去了。
  李鸿基扫了一下下面兴奋的众人,可惜都是一些武夫,一个文官都没有,虽然都嚷嚷着要造反,但能拿主意的一个也没在,知道暂时不可能有文人会投靠自已,商洛山中识字的也就几十个人,也没在一个真正有才,只能让他们当当教师,让自己的士兵,将领能识几个字。
  等到众人嚷嚷的差不多,李鸿基开口:“既然大家都同意,自成在此感谢大家的信任,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还要大家一起商议。”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老张飞比较性急:“大人,是不是要杀出去。”
  李鸿基摇了摇头;“难道大家想象高迎祥,张敬轩他们那样到处流窜吗。”
  众人经常听到李鸿基对现在的各股农民军进行分折,知道要象那样很难成事,何况众人虽然以前不是农户就是绿林豪杰,但当了兵,又在商洛经营得红红火火,自然瞧不起原先和自己一样,但现在却成了流寇的人。
  高杰人本来聪慧,虽然造反有点不是心甘情愿,但心中也着实佩服李鸿基,平时读书也是最认真,其中一些史书也能读懂,知道目前的明王朝正处于日暮途穷当中,说不定李鸿基真能成事,自己表现可不能差了。
  开口道:“闯王的意思是不是要先建立一个根据地,这样进可攻,退可守,那时我们就是与明朝争夺天下,而不是一般一流寇可比。”
  李鸿基点头说道:“高杰说得不错,我们确实需要一块根据地,但这样一来,我们马上就会成为朝庭的眼中钉,大家说说看,怎样使我们能有根据地,又不会成为朝庭的眼中钉。”
  众人都议论开来,这怎么可能,没有一人有办法,眼巴巴的望着李鸿基。
  李鸿基含笑道:“怎么不可能,其实现在的商洛就是一块根据地,不过还是太小,官府虽然知道我们的存在,但不也是相安无事吗,大家可以说说看,为什么会如此。”
  众人哑然,马维兴开口道:“大人,那是我们在山里,现在各个地方都是如此,官府能剿就剿,剿不了就不理不管,可是我们要造反的话,官府就不可能放过我们了。”
  高杰听了马维兴的话,眼一亮,李鸿基含笑的望着他,高杰开口道:“闯王,我们可以先拿下伏牛山,熊耳山,官府必定也是顾不上,拿下陕西所有的山头后,那时我们的力量会比现在强大的多,再慢慢向河南,山西附近的山头发展,统一整个绿林道。”
  高一功能明白过来:“不错,只要我们不公然造反,官府是不会管的,就算要管,也是本地的官府会派兵进剿,只要他们不上报朝庭,也派不出多少兵来。”
  众人都兴奋起来,道这个办法不错。
  李鸿基见众人再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总结道:“刚才大家说得很对,我们虽然要造反,但目前可以不打出旗帜来,只要不过分剌激官府,当地官员就会当我们不存在,目前商洛山已经饱和,我们要发展只有一直沿着山脉,象大家所说一样统一各省的绿林道,同时我们还可以占领县城周围的各个农村,等到我们势力大时就可以一举拿下处在包围中的各个县城。”
  李守信开口道:“闯王,我们要拿下各地的农村,官府不会派兵进剿吗。”
  李鸿基望了一下贺景,贺景开口道:“大家不用担心,朝庭对各地官府的考核都是以收多少钱粮为准,目前陕西连续数年大旱,崇祯见收不到多少钱粮,假惺惺的免掉了,目前对陕西官员的考核是以各地多少匪患为准,只要我们不攻击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前程是不会往上报的,要剿也只是派当地官兵,难道我们还会应付不了吗。”
  众人都大笑起来,上次来了三千官兵,目前都在矿厂挖矿,商洛再也没能力凑出三千官兵来。
  众人豁然开朗,大为新奇,没想到还可以如此,高杰也心中一振,李鸿基确实利害,可行性相当大,等官府反应过来,闯王的军队早起壮大了,说不定没反应来,各地就可能落入闯军的手中,至此,高杰充满了信心,造反的决心才真正坚定下来。
  李鸿基看了下面兴奋的部下一眼,心想:“小样,这叫做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不要说你们不知道,现在恐怕大明朝都没人知道,这可能几百年后的理论了。”
  李鸿基望着贺景,道:“你哥哥贺珍有消息传来吗。”
  贺景知道李鸿基对这件事很重视,特意要贺珍亲自负责。
  回道:“大人,刚刚传来消息,目前已经救出了孙元化,他的家眷了也已从北京抢先一步接了出来,不过为了保密,可能还要几月才可以回到陕西了。”
  李鸿基点了点头:“这事不能有失,再多派人迎接,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孙元化接来。”
  众人一听,嗡的一声起来了,孙元化要来,这些人虽然以前都是土包子,但经过这一年多的学习,大多数人都已识几个字。
  当初李鸿基一回商洛,首先就是建立学校,要求军官和士兵每人每天至少学会五个字,没有老师,没关系,抢,商洛附近不论是秀才,举人,经常全家无故失踪,很快找到了数百人。
  这些人虽然刚开始吓得要死,莫明其妙就被绑到山里,还以为要拿他们开刀问斩,后来知道是让他们来教书之后又破开大骂,不肯接爱。
  李鸿基也不理,不教,好,全家挨饿,在饥饿的威胁下最后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教书,后来发现待遇不错后,一些以前一贫如洗以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倒是认真起来,还想把这些人教得知书达礼,最好能归降朝庭。
  李鸿基发现后,对这些人严厉警告,只准教他们识字,宣传自是另外有人来做,这些人教完学生后,每天还要和学生一起参加时事教育,这些都是由李鸿基和宣传队王长顺他们担任,主要内容当然是要如何忠于闯王,谁给他们饭吃,谁给他们发的军饷,还有他们为什么会跑到山中来,有亲人被害的来不时来一场现身说法,是谁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等等。
  对高级军官,李鸿基更是亲自培训,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战史,尤其是火器的运用。燧发枪和炸药包的威力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对火炮李鸿基只能描述一下简单的外形。
  众人都还停留在铜炮的时代,听到李鸿基经常强调大炮的威力,无奈没在见到实物,大家都半信半疑,钢厂也制造了好几门,但都没在成功,还炸死了好几名工匠,李鸿基经常叹息,若是孙元化能在就好了,听说当代的火炮大师要来,大家都有点将信将疑。
  袁宗第是钢铁厂负责人,最是关心,问道:“大人,我记得孙元化是朝庭在山东的巡抚,怎么可能来商洛。”
  李鸿基望了一眼贺景,示意贺景来说,这一年多来,贺氏兄弟两人掌管着情报工作,贺景在商洛山总部,贺珍一直在各省奔波,一方面是贩卖马匹和珠宝,另一方面是在各地建立情报网络。
  金县目前和蒙古部落的交易还是红红火火,但金银是越来越少,大部分是牛羊马匹,还有一小部分是珠宝,蒙古的金银都被李双喜掏干了,好在蒙古的马匹是源源不断,通过马匹的贩卖,还可以多获得一倍的收益,贺珍通过大量的马匹牛羊交易,很顺利的在各地建立了情报网络。
  今天二月份,李鸿基就要贺珍注意山东局势,如果孙元化有难,就把他劫回来,贺珍莫名其妙,李鸿基远在商洛,怎么就会知道孙元化会有难,但对李鸿基的话不敢怠慢,带人赶到了山东,正碰上锦衣卫押解孙元化进京处斩,贺珍大为惊奇,连忙将其救下,同时飞传李鸿基,贺景刚刚接到了消息。
  原来袁崇焕杀毛文龙后。他制下的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率部亡命而去,被当时的登前道孙元化收留。孙本人是用炮造炮的行家,毛文龙是海军起家,其部下都善用大炮,孔有德等人的投奔在他来说真不啻是天赐机缘。后来孙元化得到崇祯帝的信任,更被提升为登莱巡抚,掌领山东登州城下及东江诸岛的明军,成为除镇守陆路的袁崇焕外,另一只从侧翼威胁满清政权的军事力量。 
  然而孙元化并非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他缺乏知人之明,亦缺乏对下属的驾驭能力。其制下的将领固然善战,却早已失却对明王朝的忠诚。作为主官的孙元化不能察觉潜在的危机,便不堪于乱世中生存。 
  崇祯五年,朝廷两头起火,陕西山西的农民起义声势正盛,清兵又围陷了关外的大凌城。这个时候,孙元化派出增援大凌城的部队,在山东境内以李九成,孔有德为首哗变为寇,依仗着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善用攻城大炮,纵横山东,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