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6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臧霸见了书上的投降言语,勃然大怒,道:“忠臣岂可侍二主?”
    他正要扯碎书信,却见邓艾大摇大摆的抢进殿来,一面走,一面叫道:“日间我正要追将上去,杀了邓艾,你为什么鸣……噫,你来做什么?”
    邓艾使者说道:“我家将军慕臧将军高义,特遣我来劝其归顺。这些都是礼物。”
    许褚看了看礼物,又瞧了瞧美女,冷笑道:“怪不得,怪不得。”
    臧霸道:“这是敌人的离间之计,仲康不可上当。”
    许褚道:“离间计?真是这样么?有道是人往高处走,你见大魏不行了,想攀高枝,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啊,要不然日间我要追赶敌人,你为何鸣金?”
    臧霸道:“日间我恐敌人有埋伏,这才没让你穷追。你仅凭这一点就说我里通外国,岂不太没道理。”
    许禇道:“说得倒好听?城中武将尚多,邓艾偏偏送礼给你,还说不是私有情弊?”
    臧霸怒不可遏,道:“你要如何才肯信我?”
    许禇道:“很简单。扯碎书信,斩了来使,然后挥兵出战。”
    臧霸一气起来,就不顾着思前想后,叫道:“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的。”
    说着他扯碎书信,立斩来使。次日一早,令人拿着礼物、美人及来使的首级往见邓艾,邓艾勃然大怒,正要率众出战,忽闻亲随来报,臧霸在外讨战。邓艾微微一笑道:“来得好。我正愁你不来呢?”
    三通鼓罢,两军列成阵势,用箭射住了阵脚。邓艾驰马出阵,大声劝臧霸投降。臧霸大怒,令许禇出战,邓艾与之交战,不数合,便即败走。许禇哪里肯舍,率众穷追。臧霸虽觉可疑,却不敢鸣金,挥师掩杀。忽然间两下伏兵齐起。将魏军围在垓心,许褚军大多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平时训练起来倒似模似样,可真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两军尚未交锋,他们就带头乱窜,反将臧霸后队冲动,一齐都奔。邓艾回身死战,杀死数百人,魏军抵敌不住大败奔回。到了城下却发现旌旗改色,城上已插着大汉赤帜。许褚大怒,率残兵攻城,城上滚木擂石打将下来,许褚见不是头,绕城而走。臧霸叹了口气,回身降了邓艾。
    邓艾受了降,来到城下,莫明其妙,道:“我没有派人打城,这城怎么就归了大汉了?”
    正文 第604章 … 帝国斜阳
     更新时间:2009…8…29 17:17:12 本章字数:8745
    城门开处,汉将王基率众出迎,邓艾大吃一惊,道:“伯舆!原来是你!我……我……我……还以为你……你……你……”
    王基笑道:“以为我怎么?”
    两人不约而同的下了马,上前几步,抱成一团,邓艾热泪盈眶,道:“你……你……还活……活着,这真……真太好了。那日海上大……大风,你不知所……所踪,我……我差人到处寻找,都没……没找到,还……还以为你死了,难过……过了好几天。没想到你……你还活着,还……还到了这……这里,真是太……太好了,快和我说说,这到底是怎……怎么回事?”
    王基字伯舆,东莱郡曲**。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叔父王翁家中,王翁怜其遭遇,待他比亲生儿子还要亲。投桃报李,王基自也对叔父也十分孝顺。其时东莱郡属魏,当地太守听闻他的孝行,征他为郡中小吏。他博古通今,对眼下的形势自是分析的十分透彻,知道魏国就好比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恰在此时,大汉再度实行科举制消息传到了东莱,郡中好几个书生都跃跃欲试。他少年心性,也喜欢出人头地,一时按耐不住,辞了叔父,毅然就道。
    他虽然也和邓艾一样喜欢追名逐利,但品行要比他好多了,起码他的孝行,邓艾就比不了,是以他的运气比邓艾要好,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和邓艾截然不同的是,他一路之上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平平安安的到了长安,几场考试下来,他不负众望,名列第四。
    由于邓艾、姜维都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无缘此番殿试,是以参加此次殿次的没有什么杰出人才。前几名的成绩咬得很紧,很难判定孰优孰劣,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思想品德分也算了进去,如此一来王祥当之无愧成了第一,可接下来的几人不但文采差不太多,就连品行也相差无几,委实难分高下。刘备实在没辙了,便征询诸葛亮、钟繇等人的意见。经众人反复敲定,三甲名次终于出炉,王基因文章 中一个小小纰漏,无缘前三。不过刘备亲自批卷,对他的文采才华,自是有很深的认识,觉得让他屈居第四,有些委屈,打算封他个肥差,作为补报。恰在此时,贾仁禄闲来无事,偶到议事堂捣乱,见到了进士名单。其时他正为跨海击敌缺乏向导感到烦闷,一见王基的籍贯,登时乐了,屁颠屁颠的跑到刘备那将王基要到了自己麾下,然后派他去给邓艾当向导。
    那时邓艾舰队在海上突遇大风,王基坐船及另外六只小船和主舰队失散。王基生于海边,航海经验丰富,和主舰队分道扬镳这么大的事,他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可那时天昏地暗,前后左右全是浪,王基又正领略着与风斗与浪斗的无穷乐趣,对此事一无所知,倒也在情理之中。等到他们战胜了风浪,发现周遭只有孤零零的七只战舰,其他战船都不知去了哪里?王基大急,忙差人乘小艇出去找寻大部队,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只得作罢。
    由于风暴来时,乌云蔽空,分不清东南西北,主舰队上的水手又大都被卷进海中,剩下一些门外汉不知驾驶,只能听天由命,任由风浪随意摆布。其时战船上没有装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样先进的设备,这一无人驾驶,自然偏离了航线。而王基所领七只战船在他的指挥下,仍沿着即定航线进入了莱州湾,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这样的称呼。
    其时王基的舰队离乐安甚近。他寻思既然和大部队失散,着急已然无用,盲目乱找更是徒劳无益。他们已深入敌境,骑虎难下,若是为了和大部队会合而迁延日月,一来船上粮草有限,二来也很容易被敌人察觉。于是他当机立断,放弃了原定在他老家曲成登陆的计划,改在乐安寿光附近海域登陆。
    怎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七艘船改变航线,行不上两日,便再次遇到风暴。虽然这次风暴不如上一次的那么大,不过战船经过一次风暴洗礼后本就不甚结实,哪堪再度催残?相继沉没。王基所部也和邓艾部一样,凭着顽强的毅力游到了岸边。不过他们人数本来就少,再经此波折,损折大半,待到了岸边只剩三五百人。凭这点人马去打县城,简直是痴人说梦。于是王基率残兵潜伏在深山中等待时机。
    不数日邓艾军登陆成功,一路攻城略池,势如破竹的消息便传到王基耳中,他心下大喜,招引军马出山,打正汉军旗号,攻打寿光县城,县令已听闻邓艾军骁勇善战,战无不胜的消息,吓得浑身乱抖。其时他正在写降表,哪料小卒来报,一支军马打着汉军的旗号攻到城下,县令慌乱之下,也不及细察,开城投降。王基不待县令后悔,率五百兵士冲入城中,接管全县政务。安民之后,他又遣兵略定周边几个小县,收了三五千兵马,正打算乘胜突袭临淄,忽听得邓艾顿兵平寿城下,屡攻不胜。
    他和邓艾就是一根绳上的两蚂蚱,邓艾要是完蛋了,他也是没法混下去的。于是他果断放弃偷袭临淄这一看似十分诱人却凶险无比的计划,率领军马赶赴平寿与邓艾会合。哪知天公作美,他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邓艾设伏歼敌的时候赶到。王基听得哨探汇报,登时乐翻了天,忙领着军马抢城。其时许褚、臧霸领着主力出城和邓艾放对,城中军马不多,王基只是虚张声势一番就将守将的胆给吓破了,乖乖开城投降,就这么着,王基有惊无险了占了城池。其实缠住臧霸、许褚,以奇兵突袭城池的方案邓艾不是没想过,可是他的兵马远比魏军要少,此番以小吞大,设伏歼敌已然尽了全力,实在没有多余的兵马往外派了,只好作罢,哪知王基这支奇兵却助他成此大攻。一个人的运气要是来的时候,真的是连城墙也挡不住。
    当下王基将事情经过简要的说了。邓艾惊得说不出话来,过了老半晌才道:“老天开眼……老天开眼……”
    王基道:“咱也别在这傻站着了,我已命人在城中摆下酒宴,走都到城里去。”
    邓艾摇了摇头,道:“平寿……寿已破,临淄只在目……目前。战场形……形势瞬息万变,现在还不……不是安……安……安逸享乐之时。许褚乃大……大魏名将……将,骁勇无敌,如今他新……新……新遭丧败,临淄城中百姓必当一日数……数惊,震恐不宁,若乘势往攻,彼守则不……不固,攻则无……无力,城池可唾手而得,此机不可失……失也。若是迁延时日,待其安抚民……民心,修缮城……城碟,整顿防……防务,再委以上将防守……守,则临淄固若金……金汤,牢不可破……破矣!胜负之机在此一……一线,我等怎可……可高坐饮酒?”
    这番话虽说的乱七八糟,断断续续,可却是至理。王基是有识之士,又熟读典籍,自然知道他说的的当不移。
    当年秦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将赵括,一夜间坑杀降军四十万,只留年少者二百四十人不杀,放回邯郸,宣扬国威。赵王大惊,群臣无不悚惧,百姓更是放声号啕,举国上下心胆惧裂,斗志全无。白起乘此良机,进围邯郸,百姓更加慌乱,一夜十惊。赵相国平原郡赵胜无计可施,恰巧游说之士苏代偶游赵国,客于平原君之所。他见城中如此光景,不禁心生恻隐,乃进言于平原君,说只要他能到秦国,必能止秦不攻赵。平原君大喜,言于赵王。赵王大出金帛,送苏代入秦。苏代径投秦相范睢处,说以利害。他说道武安君白起用兵如神,身为秦将,攻夺七下余城,斩首近百万。如今又杀了赵括,围了邯郸。倘若邯郸城破,赵国必亡。赵亡,则秦必为帝。秦成帝业,则武安君白起功劳最大,必为宰相。范睢虽有宠于秦王,不过功劳不如白起,不能不屈居其下矣。
    范睢一听,好家伙,要真让白起这个只会抡刀使棒的家伙爬到自己头上来,以后还能有好日子过?当即长跪请教。苏代替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滥用职权,左右秦王之意,让赵王割地求和,以为己功。范睢一听有道理,第二天就跑到秦王那进言,说道秦军在外日久,已疲劳不堪,宜休息,不如使人谕韩、赵,使割地求和。这话说的也很有道理,秦王自是深以为然,遂许韩、赵割地求和,召白起班师。赵王见秦军撤走,心想总算捡回了一条小命,长长吁了口气。相对于亡国之祸,割地之耻实在不算什么,于是割了六城给秦。只因范睢一言,赵国免于亡国灭种,之后又苟延残喘了数十年,这才亡于秦始皇之手。
    此役秦王得地,范睢领功。而白起忙里忙外,什么也没捞到不说,还吃了一肚子气,心中自然大大不忿,口中难免露些微词。范睢乘机到秦王那上眼药,秦王一怒之下,逼白起自杀,一代名将就此魂归地府,为他平生的杀孽忏悔去者。之后秦王屡攻邯郸不下,忽然想起白起当初的话,终于明白杀错人了。寻思当时要听白起的话,乘胜围城,赵国肯定嗝屁了。因为既便孙吴复生,也无法守住一个人心涣散的城池。可自己偏偏听信了范睢的话,召白起班师。其后赵国乘机安抚民心,加强守备,又派老将廉颇守城,这城固如金汤,无怪乎自己屡战屡败了,不由得好生后悔。不过这时白起已成骨头,秦王不会起死人肉白骨,后悔也来不及了。
    胜负之机往往稍纵既逝,邯郸之战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秦王开始在气头上,不信白起的金玉良言,结果付出血的代价。王基深谙史籍,邓艾一说完,他就想到了这个故事,点点头,道:“士载所言极是,胜负在此一举,岂可稍有懈怠。”转头对臧霸说道:“请老将军坐守此间,安抚民心。我和士载这就引军直取临淄,庆祝酒等到那时再喝才更有味道。”
    邓艾默不作声,连连点头。
    臧霸向二人睢了一眼,道:“你们不怕我反复无常,等你们走后,倒戈投魏,断你们归路。”
    王基笑道:“哈哈,那样将军让我们处于必胜之地,我们感激你还来不及呢,如何会怪你?”
    臧霸问道:“我若倒戈,你们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如何必胜?”
    王基道:“诚如你所言,我军将置于死地,上下一心。而临淄新遭丧败,军心涣散,民心震恐。以锐击堕,不胜何为?”
    臧霸捋了捋胡子,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