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5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掏出了酒葫芦,喝了一大口酒,挂回腰间。孙韶刚差人分路去敌营放火,说了不少话,也甚是口渴,说道:“给我来两口。”
    那汉子笑道:“好。”取下葫芦,横着拿着递给了孙韶。
    孙韶喝了两口,只听敌寨四五路火起,大喜若狂,飞身上马,长剑向前一指,叫道:“破敌只在今日,弟兄们冲……”忽觉天旋地转,两眼一黑,栽下马来。
    众兵士大吃一惊,正要上前相扶。忽听林中鼓声大震,无数军马杀将出来,当先一员武将,金盔金甲,正是夏侯渊。
    正文 第573章 … 乘虚渡淮
     更新时间:2009…8…29 17:09:35 本章字数:8057
    吴兵一路狂奔,到这里早已累得不行。只因孙韶一再和他们说,抄人后路,捅人腰眼,打他人一个措手不及,费力少而见功多。众军心里一想,乘半夜三更,汉军都躲在营中睡大觉的天赐良机,突然杀将进去,冷不防给敌人来一下狠的,还真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他们都知道夏侯渊、曹仁是什么角色,打败了他,足以扬名立万,足以震惊天下。他们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勉强打起精神,哪知好处没有捞到,却吃了埋伏。这一巨大的反差,对他们士气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本来他们就只能在水里称王称霸,一上岸就和霜打了茄子似的蔫了吧叽。一路之上他们又经历日晒雨淋种种非人的折磨,有不少人在半路上便当了逃兵,要不是就被阎王请去喝茶了,还继续留在队伍里的,最多也只剩下半条命,连扛兵器都觉得勉强,哪还能和体整好几日,生龙活虎的汉军主力较量?更何况他们的主帅躺在地上,睡得好似一头死猪,怎么叫也叫不醒。
    两下里一接触,汉军大呼酣斗,刀砍箭射,奋力死战。吴兵则发一声响,丢盔弃甲,四下逃命。战斗进行了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吴军兵败如山倒,损折极其惨重。夏侯渊领军追出三十余里,剿获马匹器械不计其数,凯旋而回。
    全琮这几日几乎就没合过眼,此时他正在城上巡视,听见远处传来阵阵战鼓声,知道城外发生了大事,忙潜细作前往哨探。不久细作来报,孙韶引大军赶来支援,却不想遇到了夏侯渊的埋伏,形势万分危急。他不知道孙韶完全是被夏侯渊引来了,敌人准备充分,瓮中捉鳖,手到擒来,这会去救为时已晚。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心急如焚,正要引大军下去接应,忽听城东城南鼓声大震,曹仁军逼城为阵,准备攻城。全琮权衡利弊,放弃了出城接应的念头,一面组织军民抗敌,一面在心里默默念颂,求各路知名的、不知名的神仙保佑孙韶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孙韶副将所领的另一路军马,也已逼近安阳下寨。他一直在等孙韶动手,这边便好杀出配合。此时他见北方火光冲天,喊声大震,知道孙韶终于动手了,心下大喜,点起军马杀入夏侯渊大寨,哪知大寨竟空无一人。那将军大呼上当,正要退回,寨外伏兵一齐发作,分从西面八方向寨子里杀来,反将吴兵包了饺子。吴兵猝不及防,一上来就吃了大亏,不到半个时辰,大军被杀个七零八落,四分五裂。那将领被三五千军马密密匝匝了围了数圈,回顾左右仅有不到一个百人。那将领叹了一口气,放下屠刀,跪地投降。吴兵见主将投降,纷纷逃散,战斗就此结束。
    那中年汉子,微微一笑,一声呼哨,汉军阵中抢出几名兵士,将孙韶捆了个结实,拖了下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孙韶悠悠醒转,发现自己上身被扒了个精光,双手反绑在一根大柱子上,坐在他对面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中年汉子。孙韶道:“你到底是什么人,居然敢如此戏耍你爷爷!”
    那中年汉子,道:“在下姓黄名权字公衡,不知公礼可曾听说过在下。”
    孙韶啐道:“没听说过!卑鄙小人,只用会这种下三烂的手段诱人上当,我要是听过你的名字,肯定三天都吃不下饭。”
    黄权道:“兵者诡道也。公礼熟读兵书,不会不知道吧。再者贵国吕子明白衣渡江,这难道就是你所谓的上流手段?”
    孙韶自知理亏,道:“你爷爷我被你这个不成气的孙子捉住了,就没打算要活,乘早给你爷爷来个痛快的。”
    黄权道:“识时务者呼为俊杰,希望公礼……”
    孙韶道:“打住,打住。你少在我面前说这些废话,你难道不知道我姓什么吗?姓孙的岂有降敌之辈?要杀便杀,要我降敌,万万不能!”
    黄权道:“公礼不知道在下,在下却对公礼仰慕已久。你父亲孙伯海,本姓俞氏妫戴变乱时,不慎为其所害,那时你年仅十七岁,收拾父亲旧部,防守京城,用心戒备。孙权为了测试你的能力,佯做攻城,你闻讯迅速组织防御,用箭射杀外人。十七岁就能如此,真虎将也,令人好生敬佩。其实你姓俞,不姓孙,你身怀济世安民之才,安邦定国之术,又何必枉自为孙权送了性命?我提得建议,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
    孙韶怒叫:“考虑个屁,没什么好考虑的。你少在这里挑拨离间。我孙韶不吃这一套。”
    黄权叹了口气,道:“看来公礼一时还没想通,我过几天再来看你。其实这两天,我真把你当成一个好朋友,我希望你能接受我的建议。”
    孙韶叫道:“我就是把你当成朋友,才知了个大亏。其实我就是个笨蛋,一般老百姓见到将军吓得连话也说不清楚,你说话甚有条理,我早该想到你不是一般的人物。当初没一刀杀了你,悔之晚矣。”
    黄权向他瞧了一眼,一言不发,转身便走。孙韶望着他的背影破口大骂,越骂越凶,黄权就像没听见一般,只顾低头走路。不多时黄权的身影消失在长廊的尽头,孙韶兀自在那喋喋不休。
    夏侯渊此来是为了报汝阴一箭之仇,与那日意气风发出镇壶关,心境自是大不相同,所作所为自然也就大大不同。他和诸葛亮对阵于壶关之时,自诩妙才,大意轻敌。骄兵必败,他被诸葛亮所擒也是自然之理。此时为复深仇,唯恐失利,自然要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全力以赴。
    孙权不甘心失败,会差人来救。他早就考虑到了,是以他在孙权援军可能会走的几条路上,布下了大批细作,每日用飞鸽传书将消息报到军前。
    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追得走投无路,险些解下裤带上吊,千钧一发之时,部下放出鸽子一只,召来军马,刘邦这才捡回了小命一条。可见早在西汉时人们就懂得利用鸽子来传消息。只不过那时信鸽的使用还不如何普及,鸽子腿上也没有携带书信,利用鸽子传递书信要在唐时才开始盛行。贾仁禄那大脑壳里杂七杂八的电视剧装了不少。他入主军中后,嫌消息传递实在太慢,异想天开的将信鸽应用到作战之中,用来传递紧急军情,果然大收奇效。
    当时贾仁禄的搭挡是徐庶,他虽然知道刘邦因鸽获救的典故,却也不知道鸽子竟有如许妙用。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不数年,汉军之中信鸽成千上万。传递信息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紧急军情,而是涵盖军事作战的方方面面。不过也有不少消息和军事政治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这些消息全都是出自贾仁禄一个人的手笔,他入主军中后,常滥用职权,利用信鸽来传递家书情信甚至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正他官最大,这法子又是他想出来的,别人也不敢不听他的。刘备开始时不怎么看好这些不起眼的小畜牲,可几场胜战打下来,他也不得不留心起来,把饲养信鸽和饲养战马完全分开,单独成立一个部门由专人负责。这此小家伙每日吃的伙食也是有标准的,不得随意糊弄。由于举国上下,都对信鸽十分重视,汉军之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自是大大提高。
    战场军情变化瞬息万变,消息传递快慢,直接影晌到主帅对时局的判断,也直接影响的战役的成败。汉军大规模使用信鸽,这件事情看似不起眼,在当时来说,却是一个飞跃。由于汉军极度保密,魏吴两国都对此事一无所知,传递信息还是凭着十分原始的方法,速度自然慢了不少。魏军这些年和汉军作战屡吃败仗,除了贾仁禄太会搞七搞八以来,信息传递不如汉军灵活快捷其实也是主因之一。
    夏侯渊在壶关打了个大败仗,心中甚是不服,此时亲到军中,见到了信鸽。这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行踪,敌人总是了若指掌,并在第一时间里作出反应,原来是这个小畜牲在使坏。这样一来他总算是输得心服口服了,吃一堑长一智,他也开始对这些小家伙刮目相看。此番攻打安城,他就利用信鸽来传递孙权援军来援的消息,这些小家伙吃了他亲自喂的不少好料,饮水思源,自然也要为他卖力办事。
    兵贵神速,孙韶自认为自己军队行进速度已经够快了,敌人一定来不及反应,正可打他个措手不及。哪知汉军的哨探早就探到了吴兵踪迹,并用信鸽报知夏侯渊。信鸽在天上飞,走得是直线,孙韶在地上爬,走的是山路,曲曲弯弯。不以速度而言,就与路程而论,孙韶所走的冤枉路不知要比信鸽多上多少,又怎会比它更快?
    夏侯渊得到了消息,立即和曹仁、黄权等人商议,三五个臭皮匠凑在一起,自然顶过一个诸葛亮了。众人商议一阵,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先是黄权带着几个百姓扮作难民,前往孙韶军前提供消息,将他引到主营背后。夏侯渊则埋伏在附近林中,以逸待劳。夏侯渊动手时,全琮一定不会老实,肯定要有所动作。曹仁便虚张声势,佯做攻城,使他不敢乱来。众人都觉得这主意甚好,欣然同意,分头行事。
    本来按众人商议,最好能用个什么办法,将主将除去,敌军没有指挥,这战打起来可就十拿九稳了。不过这个想法太过异想天开,不切实际。众人也只是那么一说,并没有真打算付诸实行。黄权回营之后整整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想到了这么一个法子,或许可以一试。他挖空了酒葫芦的木塞,将花重金搞来的高级***藏在其中,木塞外包了几层布。葫芦直置之时,药粉不会落下,当葫芦一打横酒透过布层,浸润药粉,整葫芦酒就都成了洗脚水了。
    他准备好后就带十余名百姓登程上路。至于要找百姓倒不是件难事。豫州淮南之地本属魏国,乍附吴国,老百姓对孙权不是很了解。由于时间太短,孙权也没来得及施什么惠民的仁政,老百姓对他自是不如何亲附。汉军南下时,一路势如破竹,风驰电掣,所到之处又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百姓畏其威而怀其德,都希望汉军能打跑东吴,入主此间。他们听说黄权要让需要百姓干些事情,自发的组织起来,拥到黄权帐中,一下子就到了好几百人。黄权精心挑选了十来个聪明伶俐的,相携就道。
    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孙韶没有发现一点破绽,被黄权牵着鼻子走,来到预定的伏击地点。本来如此顺利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了,而关键时孙韶想喝酒,更让黄权大喜若狂。他将葫芦将葫芦取下横着拿,这个动作太过细微,孙韶又满腹心思,一点也没留意,登时中招,栽下马来。没了指挥吴兵登时大乱,大败亏输。
    三日后黄权再次来劝孙韶,孙韶说什么也不降,黄权和夏侯渊商议一阵,决定如此如此。当天下午,汉军逼城为阵,夏侯渊另人将孙韶拖出,绕城一周。众百姓乍附孙权,好感度本来就不高,见汉军竟将吴人援军打的落花流水,落捉其主将,如此勇猛,比吴人不知强大多少。老百姓当然希望有一个强盛的王朝来保护他们,不希望在一个懦弱王朝宇下,整日里担心受怕,于是他们纷纷缒下城去投降。吴兵本就不善陆战,见汉军队伍整肃,士气高涨,又听说孙韶的援军不到一个时辰就给他们解决了,吓得浑身发抖,也是无心恋战,找机会溜出城去投降的不计其数。全琮见军心不稳,民心不附,也知道这城没法再守下去。领着惯战亲随,奋力死战,突围而走。一路上又遇到不少拦路虎,虽然一一摆脱,损失却也不小,等到了汝阴身边只剩不到一百人。汝阴县令正在写降表,准备出城降汉,听说全琮到来,吓得险些坐到地下。他哆哆嗦嗦的上城一看,只见全琮身边稀稀疏疏的站着几个随从,个个浑身是伤,不由得长长的松了口气。传令四门紧闭,所有兵士上城防守,不放吴兵进城。
    其时汝阴县从县令到士兵都是魏国时那套班子,没有任何变动。兵士们对吴国本就没好感,只是魏国照不住他们了,只好在孙权的屋檐下混口饭吃。现今全琮大败,这落水狗哪有不打的道理?当下兵士紧闭城门,张弓搭箭,对准全琮。
    全琮算是领教了什么叫虎落平阳被犬欺,本来这种弹丸小县根本不在他眼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