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3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当,再者以短击长,未见其胜,不如领军退回濡须。曹操若是退军,我再进兵合肥,曹操军有归心,必不能复来。反之曹操若是进兵,我军可凭濡须坞,以长击短,可获全胜。”
    孙权沉吟片刻,点头道:“此计甚善!”当即传令全军退回濡须坞。
    当日曹操到了寿春,地方官请他到原先袁术居住的宫殿歇宿,尽力铺张供应。对魏公巴结奉承,马屁拍到了十足十。曹操本不喜他们铺张浪费,但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听他们那如滔滔江水般的阿谀之词,“龙”心大悦,也就任由他们胡来,训叱的话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了。三日后曹操心情愉悦的离了寿春,坐船沿肥水南下,经芍陂而到合肥。其时曹军的水军只是初具规模,舰船甚小,三层的楼船都已算是庞然大物了,同江东水军自不可同日而语。然而曹操从未跟人打过水战,不知最大的战船到底有多大,见到自己坐船楼高三层,甚是庞大,心中甚喜,如井底之蛙一般,自以为自己的水军足可横行长江,荡平江东了。
    这途非止一日,这日大小三军来到合肥,张辽迎入城中,禀报道孙权已退回濡须,曹操也猜到孙权心意,心想若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让他知难而退,必然复来,到时自己大军来来回回的折腾,不烦死也会给累死。想到此当机立断,留乐进领一军守城,大小三军沿巢湖南下,离濡须五十里处下寨,领曹洪领三万铁甲精骑,哨至江边。曹洪回报说遥望沿江一带,旗幡无数,不知兵马聚于何处。曹操放心不下,曹操放心不下,自领兵前进,就濡须口排开军阵。曹操领百余人飞马上了一道山坡,遥望江边,只见大小战船各分队伍,依次摆列。旗分五色,兵器鲜明。当中一艘般大得难以想象,上筑宫殿一所,雕梁画栋,阳光洒在瓦片上,金碧辉煌。大船上青罗伞下,孙权端坐正中。左右文武,侍立两边。曹操这才知道自己的所谓水军在江东水军面前简直不值一哂,以鞭指着孙权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像刘景升的儿子,和猪狗没什么两样!”
    忽听江边一声鼓响,江东战船一齐飞奔而来,向着曹兵便是一阵乱箭。曹兵死者极多,阵势略见散乱。便在这时,濡须坞内一支军马杀出,冲动曹兵。曹兵抵敌不住,向后便走,大小将校,禁止不住,一齐都奔。曹操正欲下山指挥将士迎敌,忽见千余骑兵赶到山角,为首马上一人,碧眼紫髯,正是孙权。曹操大吃一尺,急忙回马,江东大将韩当、周泰要建头功,直冲过来,曹操正惊慌失措,背后许褚大叫:“明公休慌,许褚在此!”纵马舞刀,以一敌二,兀自遮拦少,进攻多,曹操趁势逃回寨中,许褚不管是输是赢,只要有架打,就十分高兴,哪会错过这一良机,与二将战了五十余合,兀自不肯罢休,听得阵中鸣金,方怏怏而回。
    曹操回营重赏许褚,将众将痛骂一顿:“临敌先退,挫吾锐气!后若如此,尽皆斩首。”当夜二更时分,曹操正在寨中看兵书,忽听寨外喊声大震,大吃一惊,飞奔出帐,只见四下里烈焰腾起,火舌乱吐。原来孙权乘胜劫寨,好在曹兵早有准备,双方混战一场,杀至天明,曹兵新遭丧败,士气低落,渐失便宜,曹操见路道不对退后五十余里下寨。
    曹操连败两阵,知临江作战江东军马有战船作为后盾,进可攻,退可守,对自己大为不利,心中有退兵之意,但又恐空来空回,为东吴所笑,进退未决。两边又相拒了月余,战了数场,互有胜负。转眼间已是建安十四年冬十月,曹军粮草看看将尽,兵士们朝不饱夕,怨声载道,曹操心中甚为烦忧。当日正在寨中商议,有人劝曹操收兵回去,有人说如今秋高气爽,正好相持,不可退兵,许褚这个好战分子,自然是大呼小叫,口口声声只要厮杀。曹操犹豫不决。
    正踌躇间,忽报东吴来人送书信到此。曹操启书一看,见其文曰:“孤与丞相,均为皆汉朝臣宰。丞相不思报国安民,而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仁人之所为?公攻荥阳取陈留虎牢关下鏖战数月,兵士岂不疲劳?粮草岂不匮乏?如今公不思休整士卒,又与孤相峙月余,军中能无怨言?公当速去,如其不然,大祸临头,公宜自思。”书背后又批两行小字云:“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毕,哈哈大笑道:“孙仲谋不欺我也。”重赏来使,遂下令班师。孙权一心想夺下合肥,为太史慈报仇,不愿就此回去,驻兵濡须坞,差人往江东调集粮草接应。
    这日孙权正在官署中议事,忽见一近侍走进殿来,喜笑颜开,道:“启禀主公,好消息。南郡大捷!南郡大捷!”
    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 逍遥决胜
     更新时间:2008…4…26 15:52:56 本章字数:5836
    孙权心下大喜,道:“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那近侍道:“十月初南郡江陵地震,城墙崩坏数尺,民房倒塌无数,死者极多。城中之人都说刘琮不堪为南郡之主,是以上天示警,看来这城早晚要属他人,于是纷纷逃离,或奔襄阳,或奔长沙……”
    孙权道:“南郡地震!这可是天赐良机啊!”
    那近侍道:“嗯,周都督就是周都督,果有神鬼莫测之机,他像是事先就算到会有地震一般,在营中立了个地动仪,未雨绸缪,江陵还未地震,他便已知晓了,先期作好准备。地震甫歇,他便即出兵攻打乌林,其时刘琮忙于处理善后事宜,无瑕出兵,周都督十分轻松的便占了乌林,顺势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取得了华容、孱陵、油江口等要地,兵锋直指江陵。”
    孙权哈哈大笑道:“太好了,太好了!江东周郎又岂是浪得虚名之辈!”笑了一阵,又道:“孱陵、油江口等地取南郡极便,如此要地刘琮竟然不救,其弱可知,此番我必得荆州矣!”
    那近侍道:“周都督攻打孱陵,刘琮自然有救,他差张允领兵三万来援,却不料周都督早就料到了,令程普、凌统伏兵于半路,徐盛、丁奉领兵接应,张允不明就里,冲入埋伏之中,大败亏输,肩头中了一箭,被部下死救方回。孱陵城中百姓本就不满刘琮统治,见张允败回,立即投降,油江口、江津等城也是望风而降,不战而定。”
    孙权喜道:“如今江陵地震,城池颓坏,百姓惶恐,如何当得了大兵?我看公谨一到,刘琮便会乖乖出城投降的,哈哈!”顿了顿,双眉一轩,道:“就怕刘琮见情势紧急,将城池献给刘备,那可就遭了。”
    那近侍道:“这一点周都督也已考虑到了,他命黄老将军别领一军从竟陵出发,往取当阳、麦城、纪南等城,以切断刘琮与刘琦之间的联系,可是……可是……”
    孙权心中一凛,道:“可是什么?”
    那近侍道:“这一路路程迂远,出发的最早,尚在地震之前便出发了,可至今仍没有消息。”
    孙权面有忧色,道:“估计是遇到地震了。”长叹一声,道:“公覆可是三朝老臣,怎能有失?公谨也是,将领这么多,谁不好派?偏偏派公覆,万一有个闪失,如何是好?”
    那近侍道:“是黄老将军主动请缨的,周都督也曾同黄老将军说江陵、当阳一带会将会发生地震,北路要提前出发,截断敌人后路,是以最危险,劝老将军勿行。可黄老将军为报累世厚恩,执意要行,谁劝也不听,都督也没办法,只得由他去了。”
    孙权道:“速差人往当阳、纪南等处打探消息。”
    张昭道:“主公不须担心,公谨自有安排。”
    孙权点头道:“嗯,虽是如此,我还是放心不下。子瑜,由你代我前往南郡劳军,顺道打探公覆消息。”
    诸葛谨应道:“是!”
    孙权道:“如今我与刘备同盟,刘备若是收降刘琮,那便是他负盟。到时我若乘势夺取襄阳,谅他也不敢有什么话说。哼,得罪我,对他有什么好处?我料他定会权衡利敝,定不会出此下策。既便是当阳拿不下来,荆襄也还是在我掌中,哈哈!”
    张纮问那近侍道:“江陵与襄阳相距不远,可曾地震?”
    那近侍点头道:“襄阳也有地震发生,不过没有江陵那么严重,而且刘琦在庞统的建议下也装了地动仪,事先便有所查觉,做好了应对措施,损失倒不是如何严重。”
    张纮微微一笑,道:“主公可差人前往长安谒见刘备,对襄阳地震表示慰问,就说吴侯愿为襄阳灾民略尽绵薄……”
    孙权哈哈一笑,道:“好主意,刘备收了我们的钱物,就不好再收降刘琮了。这事非你不可,你就替我辛苦一趟吧。”
    张纮应道:“是!”
    孙权道:“如今公谨在南郡节节胜利,而我们却被卡在合肥寸步难行,真真气是个人!诸位可有破敌良策?”
    张昭道:“张辽有勇有谋,非蔡瑁、张允之流可比。我军出师已久,兵士疲劳,不如班师回去,再作区处。”
    孙权道:“我此番出师,便是要为子义报仇,如今张辽尚存,大仇未报,便即退回,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张纮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子布之言甚为有理,还请主公三思。”
    韩当道:“如今我们大败曹操,逼得他退回许昌,军中士气正盛,正当用此士气,杀将过去,生擒张辽,祭奠子义,奈何便退!”
    孙权沉吟片刻,缓缓地点了点头,张昭暗暗叫遭,忙道:“主公……”
    刷地一声,孙权拔剑出鞘,右手一挥,将桌案一角切将下来,道:“我意已决,再有言班师者,与此案同!”
    张昭、张纮等文官,瞧着那可怜的桌案,面面相觑,心想这把宝剑不是切在桌案上,而是切在自己脑袋上,那便如何?想到此便打了寒噤,屁话到了嘴边又给咽了回去,不敢放声音了。
    正在这时近侍来报陆逊辅佐威武中郎将贺齐讨平丹阳黟县、歙县山贼,陆逊留贺齐安抚当地百姓,自己回转京城,听闻孙权征讨合肥缺粮,亲自押解粮草二十万斛接济军前。
    当年大乔听了贾仁禄的话之后,非常重视,一回去之后便同孙权讲了。孙权原本就对这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有所留心,闻言之后,更加注意,先后派他出任东、西曹令史,跟着便让他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陆逊原本就是一块金子,自然会发光,不负众望,在任期间政绩卓著,受到孙权赏识,让他领兵征讨各地山贼,这次辅佐贺齐讨平黟县、歙县山贼是他第二次出征。第一次则是攻打会稽山贼潘临,潘临造反多年,官府无法将其平定。陆逊一到,略施小计,潘临的脑袋的便搬了家。
    孙权哈哈一笑,捋了捋紫髯,道:“今天也不知是什么日子,竟是好消息,快情伯言进帐。”
    过不多时陆逊进帐,孙权笑道:“黟县、歙县山贼以林历山险为依托,负隅顽抗,我军进剿多年都劳而无功,不知伯言是如何将其讨平的?”
    陆逊道:“此次作战都是公苗的功劳,我初领军事,经验尚浅,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在公苗后面学习如何指挥,并没有出谋划策。黟县、歙县山贼尽是四方啸聚而来的乌合之众,原本没法和我军抗衡,最初几战,我军大胜,山贼退守林历山,依险固守。那林历山四面壁立,只有一条小道上山。而山贼却在山道险处设关据守,令我军无法上山。如此相峙一个月,兵士们求战不得,俱有归心。公苗见士气低落,心中焦急,终日苦思,终于给他想出一条妙计。次日他便募集壮士数百人,隐于险处,等到晚上便用铁钩攀山潜上,到山顶后,便悬布而下。林历山四面山崖陡峭,山贼根本没想到有人能攀上,是以大都集中在关上防守。那数百人下山之后竟无一人发现,于是他们便分布四周,鸣锣击鼓,齐声呐喊。前面守关将士不意有人从后山突袭,听到喊声,也不知来了多少人,只道后山大寨已陷,大吃一惊,四下乱走。前方大军便乘乱攻上山来,与山上壮士里应外合,一举将山贼荡平。”
    孙权伸手一拍桌案,道:“妙计,当真是妙计!”向陆逊瞧了一眼,道:“这真是公苗的主意?”
    陆逊点了点头,道:“正是。”
    孙权微微一笑,道:“丹阳太大,就一太守当真管不过来。我打算将丹阳一分为二,以黟县为界,黟县以北为丹阳郡,黟县以南为新都郡。这个新都太守嘛……”说到此注意顿了顿,瞧着陆逊,过了半晌,也不见他脸上神色有何变化,微微一笑,道:“就由公苗担任。”
    陆逊道:“明公任人唯贤,真乃江山社稷之福也。”
    孙权笑道:“你要是实话实说,这个新都太守便是你了,你就真的一点都不后悔?”
    陆逊道:“这真是公苗的主意,属下也是十分的佩服。他当新都太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