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暂且要封锁起来,以免引起天下动荡。”

“当今之计,最好也把太子殿下宣来。”

高力士猛然回头来望着张瑄,见张瑄脸色平静而从容,只是那眼眸中的凛然光彩若隐若现。高力士心里一颤,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不仅是张瑄,就连高力士和杨玉环心里都很清楚,又一场新的危机已经从老皇帝中风拉开序幕。

——————————

第一更。补昨日。昨日突然有事,只来得及写了一更。今天补上,至少三更。另:因为年前琐事杂多,所以更新时间也不太固定,待过了春节,老鱼一定争取固定时间更新。请大家谅解一二。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140章李亨头一次距离皇位这么近

第140章李亨头一次距离皇位这么近(第二更)

第140章李亨头一次距离皇位这么近

高力士明白张瑄的意图,他要封锁老皇帝病重的消息,免得引起朝廷和天下藩镇动荡。这种思路是对头的,高力士自然也不排斥。

只是张瑄提出让太子也过来,这显然有要扶植太子上位的明显意图了。这显然与老皇帝心里的“谋划”不相一致。老皇帝虽然暂时答应不废李亨,但作为他身边的绝对心腹,高力士却知道老皇帝最近正在考察凉王李璿。

李璿是皇帝的第二十九子,初名漎,母武贤仪。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封为凉王。二十四年二月,改名璿。

李璿是皇帝目前在世的最小的一个儿子,比李亨小十余岁,正值青壮年。

可这只是老皇帝的一种很不成熟的“考察”而已,还没有来得及化为实际行动。当此危机时刻,高力士也明白,如果皇帝不能完全恢复健康,李璿上位的可能性就是零。

如果张瑄和杨国忠联合起来,要推举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皇帝纵然想要反对,怕是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高力士识趣地保持了沉默,没有与张瑄唱对台戏。

而在情理上,皇帝病重,在第一时间传唤太子过来,也是正常。

高力士出门来唤过李静忠,压低声音道,“汝速去杨相府上,传陛下口谕,宣杨国忠即刻入宫见驾”

李静忠心头一凛,不敢怠慢,赶紧领命而去。

望着李静忠离去的背影,高力士长出了一口气。

高力士定了定神,慢慢向外行去。

那群太医署御医在太医令钱泶林的率领下,犹自顶着寒风肃立在广场上,皎洁而清冷的月光照射下来,将这群个头不一、胖瘦不同的御医哆哆嗦嗦的身影拉长拉短,参差有致。

高力士慢慢踱步过来,矜持着向钱泶林招了招手。

钱泶林匆匆小跑了过来,喘息了一声,躬身施礼,“下官见过高大将军”

“钱大人,陛下突患疾病,这几日就要辛苦诸位御医了。”高力士慢条斯理地说着。

“不敢,这是下官等当今之本分。”对于高力士这个皇帝身边的第一权监,钱泶林有着充足的敬畏。当然,与钱泶林有着同样敬畏的人,在朝廷中不在少数。

“诸位暂且不要出宫了,就在荣光殿安歇,随时听候陛下传召。此外,陛下有旨,陛下患病之事,任何人不得传扬出宫,如有违者,杀无赦、诛九族。”

这“杀无赦、诛九族”从高力士的嘴里说出来,很是轻描淡写,也很是云淡风轻,只是落入钱泶林耳中,却是震天的一个霹雳。

“喏。下官谨遵圣命。大将军,下官等这就去荣光殿安置,随时听候陛下传召。”

钱泶林勉强笑了笑,躬身拜了下去。

高力士有些疲倦地摆了摆手,“去吧去吧,在宫里要守宫里的规矩。”

……

……

老皇帝吭哧吭哧地说了几句含糊不清的话,又歪着嘴留了一阵口涎,沉沉昏睡了过去。

张瑄缓缓转过身去,避开了老皇帝的病榻,站在了屏风的一侧。

杨玉环脚步轻盈地走过来,站在张瑄面前,目光微微有些摇曳,还有些惶然不知所措的味道。

张瑄深深地凝望着杨玉环。对于她此刻的心态,他心知肚明。

这个历史上原本最薄命的绝世红颜,无疑因为李隆基的突然发病中风而变得慌乱和无所适从。如果李隆基一旦归天,她下半辈子的路又应该如何去走。

杨玉环满腹心事,却不知道该如何说起。

张瑄笑了笑,突然探手过去一把就将杨玉环抱了过来,紧紧地拥在怀里。

杨玉环吓了一跳,稍稍有些挣扎,但旋即就幽幽一叹,任凭张瑄拥抱,却是伏在他怀中压低声音轻轻絮语着,“你这个小冤家,胆大包天,这是什么所在……”

张瑄微微一笑,猛然俯身吻了下去。

这一记热吻下来,杨玉环喘气吁吁,面红飞霞。

“不要害怕,一切有我在。没有人会、也没有人敢伤害你——记住我的话,你是我的女人。”张瑄突然伏在杨玉环耳边道,然后轻轻推开了杨玉环,示意她留在内间,而他自己则大踏步走了出去。

杨玉环站在那里望着张瑄的背影,忍不住看得痴了,也想得痴了。张瑄的话很霸道很自信,充满着不容她拒绝和反抗的味道,可是杨玉环心里却很欢喜,纷乱的心绪也慢慢安定了下来。

或者,她需要和正在等待的就是张瑄的一个承诺。

张瑄快步走出内间,在御书房的外厅正好迎住了匆匆走进来的高力士。

“子瞻,吾等……”高力士勉强笑了笑,拱了拱手,欲言又止。

张瑄呵呵一笑,“大将军,趁杨相和太子未来,张瑄有几句肺腑之言想要先跟大将军通通气。”

“子瞻,请讲。”

两人坐定,旋即有个宫女送上茶来。

“大将军,陛下突然发病,张瑄以为,吾等需做这样两件事。”张瑄拱手为礼,“其一,陛下患病消息秘而不宣。大将军也知道,如今朝廷正在推行削藩合并之策,诸多藩镇大都督还未到任,天下局势并不稳定。若是传出陛下病危的消息,张瑄担心有人会蠢蠢欲动,酿成祸端。”

“且,荣王叛乱刚刚平息,长安城以及朝廷百废俱兴,此时,暂时不宣布陛下病患的消息,也能防止人心动荡。”

高力士默然点头,“然。子瞻所言甚是,某家也是这样想的。这个倒也好办,封锁消息便是了。”

见高力士没有开口反对,张瑄便又继续道,“其二,必须要尽快确立储君的威权地位。”

“陛下一旦驾崩,储君顺利登位御极,这对于稳定大唐江山社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在这个时候,储君人选仍然不明朗,难保不会闹出更大的乱子来。而朝廷内乱一起,安禄山必然会趁机起事。这一点,张瑄相信大将军比我看得更透彻。”

高力士叹了口气,“子瞻所言,倒也不是虚话。那安禄山狼子野心,最近两年更是昭然若揭。只是安禄山这个胡儿一直畏惧于陛下天威,若是陛下驾崩,某家也担心这大唐朝廷无人能震慑住他。哎……只是……”

张瑄嘴角浮起一抹淡淡的笑容来,“请恕张瑄直言。在陛下现在的诸多皇子当中,最合适做皇帝的也就是太子殿下了。其他皇子都不合适。为人君者,首重仁德,而太子殿下便是这仁德之君。”

“荣王李琬颇有才干,在陛下皇子中首屈一指。然荣王大逆不道,起兵逼宫,无父无君,德行溃败,是故才有身败名裂的下场。”

“张瑄相信,太子殿下或许不是一个开拓之主,但一定会是一个守成之君。”

高力士神色变幻着。张瑄说得这些,他不是不清楚。只是他一向忠诚于老皇帝,不愿意违背老皇帝的真心意图。

而且,他还明白,老皇帝之所以不太喜欢李亨,是因为李亨太过懦弱,主弱而臣强,老皇帝担心自己一旦死去,李亨这个皇帝会被杨国忠这些权臣架空。

而对于高力士来说,现在所担心的不仅仅是杨国忠,还有张瑄。

一旦李亨登上皇位,张瑄便有拥立之功。他一开始就是东宫的辅臣,如今更是太子身后的大靠山。太子御极,张瑄的权势想必会一举压过杨国忠,成为大唐朝廷自皇帝以下最大的权臣。

以张瑄的手段,怕到时候杨国忠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张瑄知道高力士在担心些什么,却也微笑不语。

他料定如今除了李亨之外,高力士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拥立其他皇子,他和杨国忠都会反对。只有选择李亨,才能达到几方利益的平衡点。

高力士沉吟不语。

张瑄笑了笑,突然插话道,“大将军,待局势稳定之后,张瑄愿意离京外放一个藩镇,为大唐戍守边陲,以消大将军的担忧。”

高力士老朽的脸色涨红了起来,尴尬地摆手笑道,“子瞻切莫误会,某家不是这个意思……”

“大将军,张瑄为人做事,向来但求无愧于心。”张瑄朗声笑着。

两人说话的时候,其实李亨已经赶到。

皇帝突然出了状况,因为高力士和张瑄封锁消息,东宫那边根本不知情。直到内监过去宣旨,李亨匆匆过来,才猜出了一个大概。

而他静静地站在厅口,听完张瑄与高力士的一番对话,心里更是有些狂喜也有些感动。

狂喜的是,皇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招手可及唾手可得。他做了十多年太子,可真正的一国储君却没有做过一天;而感动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过去小小的东宫辅臣还是今天的位高权重,张瑄都始终站在他的一边,努力为他登位殚精竭虑。

哪怕之前,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站在了他这个太子的对立面,而张瑄依然不改初衷。

一时间,李亨眼圈一红,竟然就站在那里流下两行清泪来。

他这个太子当得真是太辛苦了、太憋屈了。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141章太子监国

第141章太子监国

第141章太子监国

“太子殿下。”李亨站在那里,听到身后传来杨国忠那微微有些油滑的声音,赶紧定了定神,回身来向杨国忠拱手为礼,“杨相”

“呵呵,殿下面带忧色,可是为陛下龙体欠安担忧?臣以为,陛下洪福齐天,一定会安然无恙的。”杨国忠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暗笑道,“你最好祈祷老皇帝从此一病不起,要不然,你的皇位终归还是一场幻梦。”

“但愿如此。”李亨长叹一声,“杨相,请进”

“殿下请。”

杨国忠与李亨一前一后走了进来,张瑄和高力士对视一眼,起身来竟然一起向李亨拜了下去,“臣张瑄(老奴高力士)拜见太子殿下”

李亨有些受宠若惊地摆了摆手,“请起,请起。”

四人坐定,面面相觑,谁也没有主动开口。最后还是张瑄挑了头,他沉声道,“太子殿下,杨相,陛下中风之症龙体缠身,已经无力处理朝政国务……”

“张瑄以为,一方面,朝廷对陛下病情秘而不宣,以稳定天下局势,防止一些野心之徒祸乱天下;另一方面,宣布陛下诏书,以陛下身体欠安为由册命太子殿下监国,代替陛下履政。”

“此事宜早不宜迟,拖延不得。”张瑄笑了笑,又坐了回去。

高力士暗暗瞥了李亨一眼,也淡然道,“某家支持子瞻的意见。紧急关头,迟疑不得,太子殿下入主东宫十数年,如今代替陛下监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杨相以为然否?”

李亨坐在那里,虽然脸色不变,但心里却是非常兴奋。

高力士、张瑄、杨国忠,这三人代表了当前朝廷上下的三大权力力量。高力士掌握内监和内宫,张瑄掌握兵权和京畿防卫,杨国忠当朝宰辅掌控着大唐朝廷的行政机器,只要这三人达成协议,一起拥立,这个皇位就没跑了。

而监国,不过是真正登基的前奏和预演罢了。

只要老皇帝撒手西去,他随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穿上龙袍成为新皇。

高力士和张瑄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现在主要就是看杨国忠的态度。但杨国忠却沉吟不语,神色变幻着。

张瑄心里冷笑,他知道杨国忠不过是故作姿态。

这人真是流氓习气,哪怕是心里早就同意,他也得讲讲条件要挟一下,再捞些好处。

张瑄微微笑着,向李亨投过暗示的一瞥。这事儿必须要有杨国忠的配合,要不然,离开了大唐朝臣的支持,李亨监国就空有其名无有其实。

李亨心领神会,起身向杨国忠拱了拱手,“杨相,贵妃娘娘乃是本宫之母,他日本宫登基,必册封娘娘为皇太后,绝不食言。”

“杨相主持朝政多年,本宫甚为倚重。本宫这个监国,其实不过是空有其名,大唐朝廷真正离不开的还是杨相和诸位朝臣。”

李亨这话就算是比较直白了。

再提册封杨玉环为皇太后,表明了继续关照和扶持杨家的态度。而继续倚重杨国忠料理朝政,又保住了杨国忠个人的权势。

而这也正是杨国忠所需要的。

杨国忠哈哈笑着,“承蒙殿下看重,国忠愧不敢当。”

“既如此,以国忠看来,事不宜迟,今日就让陛下下诏公布太子殿下监国,然后明日早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