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光弼纵马站在军中,手中的长枪高举。

长枪之上的红缨飘扬,而枪尖之上在阳光下反射着熠熠的寒光。

咚咚咚

震天动地的军鼓响起,而那苍凉悠远的军号声也同时播于四野。

“儿郎们,此战必胜砍下赤松德赞的狗头,当封万户侯”

李光弼放声高呼。

他的身后,四万大军顿时爆发出雷鸣般震彻天地的呼喊声:“拿下赤松德赞封万户侯”

“大唐威武,陇朔威武”

“杀啊”

唐军主动出击了。李光弼手下的军卒早已憋足了一股气,准备与吐蕃人好好战一场了。

数万唐军呐喊着掩杀过去,刀枪如海,烟尘漫卷,大地轰鸣。

吐蕃军阵这边,赤松德赞脸色阴沉,昂然坐在马上默然不语。

吐蕃主将多朗纵马驰来,脸上浮荡着无尽的羞耻和愤怒,他压低声音道,“大王,唐军侵我国土,欺我吐蕃太甚,多朗当率军冲杀,与唐军决一死战”

赤松德赞轻轻一叹。他没有选择了,必须要应战,尽管这种正面冲撞,不是他所希望的。因为无论此战胜败,吐蕃的军力和国力都会进一步损伤,以至于一蹶不振。

“他要战,那便战”赤松德赞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冷冷地挥了挥手。

多朗咬牙点头,纵马回身,挥舞着手里的弯刀,咆哮道,“大王有命,我军出战”

“杀啊,为了吐蕃子民,为了吐蕃的荣耀”

“包围家国,捍卫荣耀”

吐蕃骑兵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在多朗的率领下,挥舞着手里的弯刀奔驰着冲向了越来越近的唐军。

唐军有四万,出击的也就是两万人。而吐蕃军马只有三万人,出击的也尽两万。

两股钢铁洪流犹如长龙一般越靠越近,就在即将展开激情碰撞的片刻间,吐蕃骑兵突然见唐军手里的长枪回收,各自从背后掏出一枚带着绳索的圆形物事来。

吐蕃骑兵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唐军骑兵手里的绳索带着圆球就当空挥舞着呼啸着破空而至,如同雨幕一般在吐蕃骑兵冲击中的阵型中落地炸响。

轰然一声声巨响,随后一道道火光腾空而起,并喷发出一股呛人的烟雾。烟雾越来越浓重,被巨响和火光惊呆的吐蕃骑兵惊魂未定,又受到有毒烟雾的袭击,不少人口鼻流血,昏倒在地,其余的人则四散奔逃,冲击的阵型当即大乱。

吐蕃大本营中远远观战的赤松德赞大吃一惊,脸色骤变:难道是张瑄的火器?

陇朔的火器在吐蕃人中传闻甚多,近乎威力无穷的神器,人力不可阻挡。赤松德赞还专门仔细研究过这种火器,眼前这一幕立即就让他惊醒,认为唐军使用了火器。

其实这并不是单纯的火器,用张瑄的话说,应该叫比较简陋的化学武器。

火器的传闻很多,被传得神乎其神,其实张瑄心里却很明白,这些都是以讹传讹夸大其词了。火器的真正威力,绝对没有那么大,而是只能起到奇兵和扰乱敌军阵型、瓦解军心的作用。

若是要让火器在大规模的军阵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就必须要改进,发明出像明朝火器一样的水平,火铳、火箭、火炮,这些才是真正的杀伤性力量。

但是以这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各种条件限制,张瑄根本没有办法将火器水平提升到生产火炮的程度,只能想别的办法。

将撼天雷改造成含剧毒的生化圆球便是这种构思之一。

这种生化武器的构造和触发原理与撼天雷基本类似,但外壳却只是油皮纸、黄蜡和有韧性的泥土糊制,经过一定温度的“煅烧”成型,内置铁砂和剧毒混合,骑兵使用飞掷出去,触发后可燃起毒烟,伤人于无形。

与撼天雷相比,生化圆球适合骑兵近距离使用,而且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大量生产。

火器司生产出一批成品,张瑄秘密派人送到青海军中,命李光弼和杨涟在此次战役中进行实战试验。

唐军营地上的李光弼望见吐蕃骑兵阵型大乱人仰马翻惨呼声不绝于耳,白烟滚滚,知道张瑄的这种秘密武器发挥了作用。

他的嘴角浮起了一抹敬畏的光彩。张瑄火器的威力他曾经亲眼目睹过,而此番这种无名的神秘武器又实战中发挥出了不可想象的威力,他无从想象,张瑄是如何弄出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器来的。

李光弼猛然挥手,大喝道,“全军出击”

军鼓再次响起,原地待命的两万军马潮水一般地涌出,奔向前方的战场。

陇朔张瑄向吐蕃用兵的消息虽然被张巡刻意封锁了一下,但还是传播了出去。

范阳。

安禄山闻报,大喜,拍案而起,“诸位,此乃天助本王啊陇朔的张瑄竟然在这个时候向吐蕃用兵,令人振奋既然张瑄不把本王和范阳20万铁骑放在眼里,那么,本王就狠狠地给他一个耳光”

“诸位,时机难逢。张瑄与吐蕃开战,陇朔和河西兵力受到牵制,这场战事起码会延续几个月。那么……”安禄山哈哈大笑着,将目光投向了军师严庄。

严庄微微一笑,旋即笑容一敛,肃然抱拳道,“主公,起兵时机成熟,后日便是黄道吉日,以臣看来,不若——”

安庆绪和诸将都兴奋得躬身下去,等待着安禄山做最后的决定。

范阳准备了很多年,就等真正起兵谋反的一日了。

安禄山嘴角浮起一抹冷酷的笑容,他猛然挥动肥硕的手臂,沉声道,“既然如此,当起兵叛唐军师,你拟一份讨伐李亨逼宫篡位的檄文,传令天下,就说本王要起兵南下长安迎太上皇复位”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363章安禄山叛乱!

第363章安禄山叛乱!

第363章安禄山叛乱

至德元年七月十九。

安禄山在范阳誓师起兵,号称大军20万南下,打着给老皇帝出去、灭李亨,迎老皇帝复位的旗号。

严庄的檄文中,将李亨描述成了一个大逆不道篡位弑父的十恶不赦之徒,消息一出,震动天下。

河北州县望风归降,安禄山的大军一路长驱直入,只用了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占据了河北大多数郡县,对河南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消息传到长安,李亨震怒之下,命颜真卿为河南道行军大总管,号令各州卫兵马在汴州外围布下铁桶一般的防线,阻挡安禄山叛军南下。

而与此同时,李亨下诏,命天下藩镇出兵勤王,更是在一日之内,连向陇朔下三道圣旨,要求张瑄即刻整军出兵,抗击安禄山叛军,护卫长安京畿。

李亨害怕了,嘴上虽然说要与安禄山叛军决一死战,诛杀安禄山叛贼,但心里头却着实做好了放弃长安潜逃往灵州的打算。

最近半年中,他不断往灵州调集粮草辎重,一方面是支援张瑄整军备战,另一方面也为他将来逃往灵州做打算。

在李亨看来,如果他率中央朝廷迁往灵州,有张瑄的十几万大军,背靠河西的哥舒翰大军,他的安全就得到保证了。有了张瑄和哥舒翰的保护,他才有跟安禄山叫板的底气。

圣旨达到灵州的时候,张瑄早已得到了安禄山起兵的消息。

……

……

“圣旨到”

李亨的亲信太监霍长青亲自带人去灵州宣旨,由此可见李亨对这道诏令的重视程度,在此刻,张瑄的陇朔大军就是他最大的底牌和依仗。

张瑄率大都督府文臣武将拜了下去,“臣接旨”

霍长青匆匆将李亨的求援诏令念了一遍,然后将圣旨双手递给张瑄,压低声音陪笑道,“王爷,安禄山起兵,一路攻占无数郡县,河北失陷,河南也危在旦夕。陛下让咱家来,务必请王爷即刻起兵抗击安贼,保护陛下和长安。”

张瑄微微一笑,点点头道,“请霍公公回去转告陛下,张瑄定当起兵勤王护卫京师还请陛下与朝廷安心等候,安禄山叛军大逆不道,掳掠中原,天怒人怨,必被我大军灭之”

霍长青犹豫了一下,想起李亨的叮嘱,又追问了一句,“不知王爷何日起兵,咱家也好回去向陛下回报”

张瑄皱了皱眉,扫了霍长青一眼,淡然道,“大军出征,不是儿戏,兵马行动,粮草辎重,都需要时间来调配。请陛下放心,我陇朔大军赶赴国难,赴汤蹈火,必不迟延”

霍长青心里暗叹一声。

李亨让他即刻催张瑄起兵,但他虽是太监,也知道大军行动部署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是霍长青在来灵州的半路上,听闻张瑄此刻正在与吐蕃用兵,李光弼和杨涟的8万大军正在吐蕃国内与吐蕃军马作战,心里不禁甚是担忧。

他担心张瑄因为与吐蕃的战事,而耽搁了救援长安。

霍长青望着张瑄淡然平静的面庞,终于还是问出了口:“王爷,咱家听闻陇朔正在与吐蕃交战,8万大军侵入吐蕃国内,不知战况如何?如今安禄山叛兵南下,若是王爷大军被吐蕃人牵制在此,恐怕……”

听到霍长青有代表皇帝质问自己的架势,张瑄淡然一笑,“不错。目前有8万军马在吐蕃国内,与吐蕃交战。吐蕃与安禄山勾结互动,若是本王不把吐蕃这个后患除掉,怎么能起兵讨贼?”

“或许本王前脚出征,吐蕃大军就随后掩杀而至。到了那个时候,吐蕃大军于安禄山叛军夹攻之下,不要说长安保不住,就连陇朔和河西,也会失陷。”

“可是,安禄山叛兵南下,长安危急,恐怕拖延不得了……护卫陛下和朝廷首当其冲,还请永宁王即刻下令停止与吐蕃的战争,调集军马出征勤王”

霍长青的声音严肃了许多,打出了皇帝的旗号,显然对张瑄的态度有些不太满意。

张瑄扫了霍长青一眼,此人在历史上无名,想必是因为张瑄除了李辅国、鱼朝恩之流,这才因缘巧合下冒了出来,得到了李亨的信任,成为李亨身边的第一权监。

“霍公公多虑了。该何去何从,本王自有主张。你不必多言,且回长安去转告陛下,陇朔勤王大军不日即发”张瑄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然后径自转身离去。

封常清和张巡两人交换了一个复杂的眼神,笑着向霍长青道,“安禄山叛乱,吐蕃人侵袭,大帅军务繁忙,还请霍公公急速返回长安,禀报陛下。”

霍长青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地,张瑄对他如此不客气,言语咄咄逼人,他心里非常恼火。他嘴角暗咬,望着张瑄离去的背影心里冷笑道:“你狂什么?待咱家回京,一定在陛下面前你一本”

“不经陛下允许,就擅自用兵吐蕃,拖延出兵勤王,意图不轨。”

但霍长青心里再不满,嘴上也不敢说出口来。在陇朔这个地方,他要冒犯张瑄,就是自找死路。别看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但张瑄要诛杀了他,有着太多太多的理由和手段。

霍长青冷哼一声,也没再跟封常清和张巡两人说什么,转身就走。

他一路风尘,来到灵州,本想被张瑄高接远送在灵州安歇两日再走,却不料在张瑄这里吃了“挂面”,被变相驱逐了。

封常清和张巡望着霍长青忿忿离去的背影,眉宇间都浮起了一抹担心。

……

……

张瑄的书房。

封常清、郭子仪、张巡、仆固怀恩等人端坐两侧,默然不语,静静地等待着张瑄的命令。

张瑄沉默良久,才抬头来扫了众人一眼,淡然道,“张大人,安禄山叛军的情况如何?”

“回王爷的话,消息传来,安禄山叛军在恒州兵分两路,一路十余万人由安禄山亲自统率,进占魏州,准备南下攻打汴州。”

“另一路则由史思明统率,由恒州西进太原,经略河东。”

“颜真卿率十余万大军吞兵汴州,布下重防,准备与安禄山叛军决一死战。”

张瑄点了点头,脸色凝重地又转头望着封常清,“封大人,李光弼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回王爷,李光弼大军在齐林错城与赤松德赞的军马苦战一个昼夜,险胜吐蕃,歼灭吐蕃军马近万,但己身损伤也不小。目前,赤松德赞率残兵退守逻些城,李光弼则在齐林错休整,继续紧逼逻些城。另一路,杨涟已经杀至匹勃城……”

“报李光弼大将军急报”书房门外,一个护军朗声高呼。

“传”

护军手持密报,匆匆走进来拜倒在地,递了上去。

张巡起身接过,没有看,直接递给了张瑄。

张瑄打开一看,扫了一眼,立即眉宇间浮起一抹兴奋的笑容来,他朗声一笑,“诸位,吐蕃大事定矣”

“吐蕃前王赤柱率残兵败将一万余人,在齐林错城向李光弼归降,表示臣服大唐。目前,李光弼正再整大军,拿下逻些城指日可待逻些城一破,吐蕃亡国了”

众人皆是一震,旋即都十分兴奋起来。

“张大人,传令李光弼,不惜一切代价,那下逻些城。告诉赤柱,若是他诚心归降,就率军为前锋,只要进占逻些城,灭了赤松德赞,本王就奏请朝廷,册封他为吐蕃王”

张瑄的话音微微一顿,哈哈笑着环视众人,“既然如此,本王就可以安心出征讨贼了。”

“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