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唐-第1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瑄朗声大笑,眸子里透射着自信和坚定的光彩。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256章捷报入朝!

第256章捷报入朝!

第256章捷报入朝

郭子仪等人抱拳施礼,慨然道,“大都督英明,末将等钦佩之至”

对于张瑄镇定从容天衣无缝的谋划和犹如神来之笔的战略战术,郭子仪等人确实是非常惊叹。郭子仪心里暗暗一叹,凝望着张瑄,脸上的敬畏之色越来越重。

苏扈冬明艳的脸蛋上浮动着复杂的光彩,微微有些涨红。她怎么也想不通,张瑄这样一个她眼里的书呆子和酸秀才,又从无领军作战的实战经验,这脑子里哪里来的这般奇计妙策,一路进军算无遗策,信手拈来,若有神助。

具体的军队指挥上,张瑄没有插手,放权给了郭子仪。但在大方向上,全由他一人掌控。他对于战机的把握、对于形势的判断,可谓是妙到毫厘,令人惊叹。

难道这便是天才吗?苏扈冬心里暗暗道,忍不住又扫了张瑄一眼。

郭子仪犹豫了一会,轻轻道,“大都督莫不是最终想要拿下逻些城?”

张瑄微笑不语。

雷万春兴奋地一拍桌案,大声道,“大都督,我军若是能攻克吐蕃王庭,就相当于是灭了吐蕃全国……一想起我军即将他祖母的进逻些城喝酒吃肉,某家就忍不住想开怀大笑”

“大都督,若是我军攻下逻些城,还请大都督恩准,让末将抢几个吐蕃小娘皮回家当暖床的小妾”

雷万春粗犷地大笑着,南霁云等诸将知道雷万春为人粗鲁,也不以为怪,随意笑了起来。

郭子仪也笑着,脸上却是闪过一丝奇光。

若是按照张瑄的谋划,唐军机动灵活,奇袭逻些城,占领逻些城也不是不可能的。当然,只能是暂时的占领,不可能长期守得住。

张瑄哈哈一笑,手指着雷万春笑骂道,“你这厮好不知羞我军乃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突袭吐蕃意在护我大唐边境安定,岂能在吐蕃人这里当起山大王?你要小妾,本帅回到灵州,赐你两名便是”

“在吐蕃,任何人不许乱来。传本帅军令,凡在吐蕃境内奸yin妇女者,杀无赦”

借着这个话茬,张瑄再次重申了一条军纪。他的声音严肃,众将也都肃然应诺。雷万春有些尴尬地摸着头,嘿嘿傻笑着,“大都督,某家就是开个玩笑而已,俺可不敢冒犯大都督的军纪”

这一路行来,张瑄立下三条军规,一不准奸yin吐蕃妇女,二不准妄杀吐蕃百姓,三不准掳掠吐蕃人口。

总之,吐蕃人的粮食可以抢夺,村寨可以烧毁,牛羊马匹可以宰杀,但吐蕃百姓不能随便杀。若有负隅顽抗者,例外。

这甚至让郭子仪等将领觉得有些太过了,就连苏扈冬都觉得张瑄有些古板教条了,太过书生气。

唐军进攻吐蕃,长驱直入,纵然有军卒抢个吐蕃女人什么的,也不算啥。可张瑄却坚决不允许,一开始还有军卒违犯,在斩杀了几个之后,就无人再去撞张瑄的枪口了。

“我们是大唐军马,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不是强盗。这一点,本帅已经再三重申,希望诸位严令属下,不得违犯。若有人胆敢以身试法,休怪本帅翻脸无情。”

张瑄挥了挥手,旋即主动转过了话题去,“至于逻些城——虽然本帅也很想去吐蕃王庭看一看,但条件却不成熟。以我军兵力和战斗力,拿下逻些城没有问题,但肯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代价,是本帅所不愿意承受的。”

“本帅率三万兵马出征吐蕃,来日,希望将这三万兵马原原本本地带回大唐去。我不希望我军儿郎,无谓牺牲在这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本帅有个十六字诀,请诸位牢记,这便是我军在吐蕃行军作战的主旨:行无定规,灵活机动,集中力量,一击便退”

“行军路线无一定之规,务必要做到灵活机动,战则集中力量争取必胜,而战后则迅速撤退,让吐蕃军马摸不准我军的真正动向。”张瑄说着,嘴角浮起一丝古怪的笑容来,“本帅希望能牵着吐蕃人的鼻子走,让吐蕃人疲于奔命”

“大都督高瞻远瞩,兵法如神,末将等自愧不如”郭子仪等人再次躬身拜道,张瑄哈哈笑着,“尔等就不必再拍本帅的马屁——总而言之,这一次,我军此次不在于歼灭多少吐蕃军卒,也不在于占领多少座吐蕃城池,而在于袭扰,搅乱吐蕃局势。”

……

……

四更时分,唐军饱餐已毕,绕行改道飞速奔袭纳木些城。

这一突然改道,就直接让夹击唐军的吐蕃兵马扑了个空。

经过一个昼夜的急行军,第三日的凌晨,张瑄率军达到位于逻些城西面的纳木些城。纳木些城只有不足两千守军,守卫着这座军事重镇和粮草补给基地。

吐蕃人根本就没有想到,张瑄的目的竟然不是逻些城而是纳木些。

数万唐军漫山遍野而来,喊杀震天,守卫纳木些的两千吐蕃军惊慌丧胆之下,不敢应战,竟然弃城而去。不过,在退兵时,放火烧城,企图将粮草辎重什么的焚毁,以免被唐军所用。

但唐军来得急也突然,吐蕃兵马反应迟缓,尽管纵火,却没有来得及形成太大的火势,就被唐军扑灭,抢出了不少粮草给养和军事装备。

唐军攻陷纳木些城,获得充足的粮草给养。待追击的吐蕃军马以及吐蕃各地兵马得到消息,飞速向纳木些城夹击而来,张瑄毅然命大军果断放弃纳木些,向南挺进,做出了一副进攻逻些城的阵势。

三万多唐军说多不太多,说少也不算少。如此刻意为之,声势之浩大,让吐蕃人心惊胆战。逻些城的吐蕃权贵,更是乱成一团,很多权贵甚至携家带口,纷纷逃离逻些城。

这倒是给赤柱的夺权创造了条件。

就在张瑄攻陷纳木些城的第三日,赤柱就鸩杀吐蕃赞普,在权臣东则布的拥护下,登临吐蕃王位,同时号令全国,要求吞并河珧一线的吐蕃剩余两万五千军马急速回师吐蕃,增援逻些城。

赤柱放出了狠话,要集聚全国之力将张瑄这三万唐军困死在吐蕃,不杀张瑄,不能消他心底之恨

河珧一线吐蕃军马悄然撤离河珧,回师逻些城。而另外一路吐蕃兵马在抵达纳木些获得一座废墟之城后,继续沿着张瑄兵进的方向追击时,张瑄却已经率军再次折返回头,与追击来的吐蕃军马走了一条“平行线”,奔袭百余里,拿下与纳木些城在一条直线上的、位于逻些城东北方向的另外一座军屯要塞契林错。

契林错沦陷,吐蕃兵马震惊失色,不得不调转方向再追唐军,吐蕃军马来来回回消耗体力,军卒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张瑄已经率军深入吐蕃境内长达一月有余。时间进入了天宝十二载的九月上旬,初秋之季。

而张瑄这个名字在吐蕃,声威赫赫,几乎成了传说中魔鬼的代名词,让吐蕃军民不寒而栗心惊胆战。

吐蕃三路兵马包围契林错,照旧扑空,唐军失去了踪迹。尽管吐蕃分兵四处追击,但这三万多唐军似乎就销声匿迹,踪迹难寻了。

在此之前的八月份,张瑄率陇朔兵马在青海一线以少胜多、大败吐蕃来犯之敌的重大捷报已经传入长安,这场辉煌的胜利震动整个大唐,极大地刺激起了大唐百姓天朝上邦的国民自信心。

那是八月十一日的上午,阳光明媚。

十余匹陇朔军骑风尘仆仆纵马疾驰进了长安城,穿过朱雀大街,高举军报朗声高呼,“陇朔战报,鄯城大捷”

“鄯城大捷,张大都督率军歼灭吐蕃军马两万四千人”

平静的长安城顿时沸腾起来,张瑄这个陇朔大都督和战争功臣的名字再次被提起,成为朝野上下军民官民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李亨闻报狂喜,当即召集文武众臣在兴庆宫的明德殿接见了陇朔军报来使。

这报捷的军使刘凯只是一个小小的军中校尉,奉封常清的命令向长安报捷,根本没有想到,他竟然有机会站立在金銮殿上,当着文武朝臣的面,向监国太子殿下当面奏报。

刘凯有些紧张敬畏地从朝臣班列中走过,噗通一声跪倒在殿上不敢抬头。

李亨微微一笑,“汝不必紧张,且向本宫奏报。”

“是,殿下。”

“七月二十八日,张大都督率陇朔兵马四万于来犯吐蕃大军决战于鄯城之外,我军以少胜多,以伤亡数千人的极小代价,斩首两万四千余人,俘虏数千人青海全线光复失地……”

李亨猛然一拍龙案,大喝道,“好如此大捷,大涨我大唐威势,陇朔军马为大唐立下大功本宫且来问你,张大都督如今大军可曾班师回灵州?”

“回殿下的话,张大都督率三万兵马越过赤岭,追击吐蕃残兵,长驱直入吐蕃境内,想必不多时就可得胜而归、班师回返。”

第二卷步步惊心第257章赐婚

第257章赐婚

第257章赐婚

李亨一怔,但还是大喜道,“张大都督果然没有让本宫失望。传本宫的诏令,通报全国,命户部和兵部协商,犒赏陇朔大军,同时命陇朔大都督府将有功之将名单上报朝廷,本宫将按制厚加封赏,以彰其功。”

“加张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开府仪同三司。赐金千两,御酒绸缎珠宝一宗,赐‘定国安邦’金字牌匾于张府,命张府夸耀三日。”

李亨的话一出口,在场朝臣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张瑄本来就位高权重,不仅封爵灵武郡公,还掌控陇朔十万兵马。这一次又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开府仪同三司,这就相当于是宰相,杨国忠也大为逊色。

即有文职又有兵权,大唐开国以来,恐怕比张瑄权势更重的大臣,已经不多见了。

但张瑄的军功摆在面前。歼灭吐蕃兵马两万余众,而且损失甚小,这种辉煌的完胜在本朝非常罕见。在与吐蕃人的交战中,唐军或许有胜利,但代价却都极高,像张瑄这种情况,绝不多见。

在这个崇尚武力强国的大唐,没有什么比军功更重要。因此,朝臣虽然震惊,但却都无话可说。纵然是陈玄礼、张继勇这些张瑄的“敌人”,也找不出借口来反对李亨封赏张瑄。

陈希烈微微笑着,出班奏道,“殿下,此次回纥可汗命王子葛勒和公主苏扈冬领兵一万助战,也有功勋,朝廷不可不赏赐。”

李亨点了点头,“回纥可汗一向忠于朝廷,其心可嘉。此番助战,更是可敬。传昭,册封回纥可汗骨力裴罗为英武威远毗伽可汗,册封回纥王子葛勒为瀚海郡王、瀚海都督,册封回纥公主苏扈冬为威远灵武公主,赐粮食酒水财帛五百车。”

“是,臣遵旨。”

陈希烈领命而下,杨国忠笑了笑,也出班奏道,“殿下,臣前日接到回纥可汗骨力裴罗的奏请,意欲以其女苏扈冬与我陇朔大都督张瑄联姻和亲,还请殿下赐婚恩准。”

李亨有些意外,迟疑着,“回纥公主要跟张瑄和亲?这……”

回纥王室贵胄与唐朝和亲的并不鲜见,但一般都是嫁给皇室子弟,很少嫁给当朝重臣。而且张瑄已经有了妻室……这让李亨觉得有些诧然。

“张瑄已经结婚有妻,此事……”李亨斟酌着,却听杨国忠笑道,“殿下,张瑄为大唐重臣、公爵,虽然有了正妻,但再娶个平妻也是寻常事。回纥不过小国,小国之公主嫁给大唐公爵为平妻,也不算违礼。”

“况且,回纥可汗主动上表称臣并奏报此事,显然……显然是两家有意结亲,而张瑄不敢擅专,回纥可汗这才上表求殿下赐婚。”

李亨犹豫了一会,思量良久,觉得一个小小的回纥公主嫁给张瑄做平妻也没有什么,以张瑄的地位也配得上回纥公主,他一念及此,就哈哈大笑起来,“杨相说得甚是,既然两家有意结亲,亦能巩固大唐与回纥的友好关系,本宫又何必去做那棒打鸳鸯的恶人?此桩和亲,本宫准了。”

“既然回纥可汗求本宫赐婚,那本宫就赐婚。传召——将回纥威远灵武公主苏扈冬赐婚张瑄为平妻,择吉日完婚吧。”

“殿下英明。”杨国忠躬身拜道。

众臣也都跟随着躬身下去,齐声唱道,“殿下英明”

……

……

朝廷敲锣打鼓地给张瑄的大都督府送去了一众赏赐和御赐牌匾,只不过这不是老皇帝李隆基的手书,而是监国太子李亨的亲笔。不过,谁写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代表着朝廷的美誉,代表着张瑄一家的荣耀。

其实,早在朝廷封赐下达之前,鄯城大捷、张瑄率军大胜吐蕃人的消息已经传入大都督府。牌匾悬挂当日中午,张家全族几乎全部聚集在大都督府里,共同庆贺。

柳氏坐了主位,张瑄的夫人崔颖则在左首,右首则是张九鸣和张九皋兄弟两个,身侧是他们一支的张家子女。

崔焕和崔宁坐在崔颖的下首。虽然两人为兄长,但奈何张瑄此刻地位太高,崔颖又有朝廷诰命在身,作为张瑄的夫人,她在长安城的地位可想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