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夜兼程,往锦州而来,距离锦州不过百里。

吴襄接报后,马上停止南下,全力组织防务,准备抗击皇太极。

皇太极行军途中,忽然接报,郑福林在旅顺口召集了三万余民夫,大肆采石,打夯立基,似有真筑城之意。

皇太极问道:“可曾探明兵力增加否?”

探哨回道:“兵力未增,依然只有金吾军、龙虎军团第一军万余人马!”

皇太极舒了口气,下令道:“继续再探,随时汇报!”

说完,皇太极不管不顾,依然率兵往锦州开拨。

仅仅过了两日,探哨又来报:旅顺口民夫增加至五万,新增加民夫多来自北直隶。郑福林下令,新开辟五处采石处,同时,海舟运来牲畜无数,每日从群山中运石至海湾边。

皇太极又问道:“兵力可曾增加?”

“不曾!”

皇太极大笑道:“还搞得跟真的似的,林纯鸿到底投入了多少银子?”

笑毕,皇太极下令道:“继续南下,不必理会旅顺口……”

于是,皇太极率兵对关宁施加压力,致使吴襄谨守城池,不敢轻举妄动,更别谈增援京师了。

与皇太极所料完全相反,旅顺口干得热火朝天,真的开始筑城了。

小戴子戴哲在淡马锡接令后,匆匆忙忙率领精干力量三百余人,千里迢迢地从热浪逼人的淡马锡赶到了寒风呼啸的旅顺口。

戴哲早已不是当年的猴子模样,脸上布满了杂乱的络腮胡子。这么多年风里来雨里去,铸就了他强壮的体魄,最近又在巴达维亚、淡马锡一呆数月,热带直射的阳光将他的皮肤晒得黝黑。

修棱堡对于戴哲来说,自然不是什么难题。当在淡马锡接到林纯鸿的命令以及一副旅顺口的草图之后,在无聊的旅途中,他就不停地与工匠们商议筑城之法。

考虑到旅顺口位于鞑子眼皮底下,随时可能会遭到鞑子的攻击,戴哲一再修改方案,尽力缩短工期。最终,戴哲选择了先修外城,具备初步的防御能力后,再进一步增筑炮台,修筑内城之法。

待戴哲率领三百多工匠抵达旅顺口后,来不及休整,立即四处奔忙,测量、选址,仅仅花了三日功夫,将预定方案稍稍修改后,就确定了筑城方案,整个一期工期缩减至三个月。这已经是戴哲所能做到的极限,无法进一步缩短了。

对这份方案,戴哲非常不满意。他觉得,此处要是不修成海防要塞,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只是,由于钱粮、人力、工期所限,戴哲只好选择了最为简单的筑城方案。

好在郑福林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采集的石头早已运至筑城点。而且在戴哲抵达旅顺口两日后,两万多民夫从上海跨海送到,马上投入采石场,物质准备的速度越来越快。

戴哲不肯浪费一丁点时间,立即组织人手开始打夯筑基。于是,几千年来,旅顺口从未像现在如此繁忙,从白玉山到椅子山,又从椅子山到海边,到处都是如同蚂蚁一般忙碌的人群,人群之中,骡马、牛群不停地穿梭,鼓足了劲将石材运至海边。

海边筑城点,打夯的汉子们抬着石磙,狠狠地砸在地上,一名汉子领唱,吼着:

“咿呀喂子哟,咿呀喂子哟……”

“把这石磙抬起来哟……”

一众汉子纷纷跟和唱道:

“哎咳哎咳哟哟……”

随着汉子的呼喝,汉子们一同用力,将沉重的石磙抬起来,重重地落在地上,砸出一个窝窝……

当汉子们干得热火朝天之时,忽然又从海上运来两万余民夫,马上投入至劳动大军中,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这些民夫多为北直隶人。当满清鞑子的铁蹄践踏京师、北直隶一带时,大量难民南下,让顿兵于聊城的林纯鸿捡了个大便宜。林纯鸿立即令人四处召集难民,择其精壮者,送至旅顺口,老幼妇孺则运至瓜洲、上海,暂时安置起来。

运送这些老幼妇孺,不仅没有给军辎运输造成压力,毕竟,运输船南下时多半是空船,反而为林纯鸿挣得了偌大名声,致使聊城聚集的难民越来越多。

随着戴哲接过筑城事宜,郑福林彻底从这事中解脱,除了派遣部分士兵维持秩序以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至战事中。按照郑福林的估计,五万余人一起劳动,迟早要引起皇太极的警觉,所能瞒过皇太极的时间不会太久。

郑福林开始在金州地峡修筑工事。

哪想到,当狄威抵达济州岛后,而后又至辽东半岛,奉林纯鸿之命接过了郑福林的帅位。狄威接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停止在金州地峡修筑工事,将兵力收缩至横山一带,并严密封锁龙虎军团两个军抵达济州岛的消息,就连换帅一事,除了高级将领外,低级将领皆不知。

(晚上还有一更,大家用票票支持我吧)

第五百零六章有所不为

皇太极在锦州附近耀武扬威,吓得关宁兵不敢南下驰援,皇太极顺利实现了他的目的,开始引军后撤。

在皇太极离开锦州之前,望着锦州巍峨的城墙,对左右笑道:“几个月后,待多尔衮和岳托返回时,朕还将再来!”

不过,萨穆什喀身在复州,却觉得越来越不对劲,这世上,的确有诱敌之计,但哪有郑福林这般投入五万民夫、花费巨量银子诱敌的?难道荆州军富得银子花不完?

当萨穆什喀发现郑福林在金州地峡修筑工事时,吓了一跳,得出判断:荆州军修筑城堡,十有**是真的!

萨穆什喀马上将修筑工事一事及自己的判断向皇太极汇报,请求皇太极不得轻忽此事。皇太极接到萨穆什喀的汇报后,也有点惊疑不定,不过,旋即,他又接到了情报:金吾军将工事拆除了,还后退四十余里,依然驻防在横山脚下。

皇太极被这些情报搞得脑子发晕,出于谨慎,令萨穆什喀穿过金州地峡,试探荆州军。

萨穆什喀接令后,擂鼓聚将,令罗什率骑兵五百作为前哨,驱逐横山附近荆州军游骑,遮蔽战场,自己则亲率两千多骑兵抵达金州地峡附近的南山驻防。

无论是金吾军、还是龙虎军团第一军,每军皆有直辖骑兵哨,用于战场遮蔽、武装侦察等。不过这些骑兵远不及罗什骑兵精锐,初一接战之下,损失巨大,被罗什轻松地压制到横山一带。

萨穆什喀轻松地获得了战场单方面透明权,不再惧怕荆州军玩什么花样,放心大胆地穿过金州地峡,每日忽左忽右,四处寻歼落单的荆州军。

一时间,横山附近的金吾军风声鹤唳,将士们被扰得日夜难眠,疲累万分。

郑福林惟恐萨穆什喀纵马踏营,将三个营收拢至横山西北角的小西沟,摆成犄角之势,以便三营互相救援。

罗什的战场遮蔽做得非常出色,狄威和郑福林压根不知道萨穆什喀主力在何处,更不知道萨穆什喀下一刻会出现在哪里,显得非常被动。

萨穆什喀趁机派出三百余骑兵,偷偷越过横山小西沟,快速奔袭白玉山,将荆州军一处采石场搅得一塌糊涂,五百余民夫就此殒命。

王大贵部获悉后,立即派兵追袭窜入白玉山的骑兵。不过,鞑子的骑兵行动显然更加迅速,七弯八拐地,绕过金吾军的横山防线,毫发无损地返回大营中。

萨穆什喀谈不上高兴,杀五百民夫,羞辱荆州军、打击荆州军士气,固然可喜,但此行的目的在于探明荆州军到底是真筑城还是假筑城,萨穆什喀显然还是稀里糊涂的,不知真假。

萨穆什喀的小股兵力渗透,让荆州军将士气炸了肺,纷纷请战。狄威将金吾军、王大贵部将领召集至旅顺口,商议应对之策。

窦石温大嗓门,率先叫嚷道:“有什么好议的,直接让济州岛的龙虎军团兄弟在金州地峡登陆就是,保证让这帮孙子一个都逃不了!”

狄威的眉头跳了跳,道:“龙虎军团、金吾军,还有周林佬的北上舰队,兵力将近三万,若仅仅只是吃掉萨穆什喀的三千骑兵,岂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窦石温大叫道:“鞑子得知萨穆什喀被吃掉后,岂不是疯了似的来报仇?如此一来,正好与鞑子决一死战,出口闷气,顺便也达到了都督提出的牵制鞑子兵力、大量杀伤鞑子的目的。”

陈焕显然不赞同窦石温的观点,出列奏道:“都督提出的目标,已经变了,除了牵制鞑子兵力和杀伤鞑子外,首要目标还是保证旅顺口的城堡顺利筑成。”

狄威对陈焕投以赞赏的目光,说道:“不错,旅顺城筑成,至少还需两个多月,这两个月绝不能容鞑子大举来犯,否则花费大量心血和钱粮,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所以,这次对阵萨穆什喀,济州岛龙虎军团第二军、第三军决不能动!”

众将大悟,皆点头表示赞同。也是,一旦龙虎军团第二军、第三军登上辽东半岛,那时鞑子若还不能肯定荆州军在旅顺口筑城,干脆重新回森林做野人即是。

郑福林思索良久,道:“大帅的意思是,动用龙虎军团第一军在金州地峡登陆,插入萨穆什喀后面,与金吾军一道夹击鞑子?”

狄威点头称是。

郑福林继续说道:“五万多民夫,须留下一营看管,防止鞑子小股兵力搞破坏。第一军所能动用的兵力仅仅只有两个营,兵力三千多人,恐怕挡不住萨穆什喀突围。”

狄威笑道:“何必要全歼萨穆什喀的三千骑兵呢?能歼灭多少就是多少,以后旅顺城筑成后,还怕少了杀鞑子的机会?最为关键之处便是,绝不能让鞑子知道济州岛还有万余大军!”

郑福林道:“还有,金州地峡乃老天爷安排的鞑子坟场,过早暴露金州地峡的作用,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狄威哈哈大笑,道:“鞑子中,能人众多,萨穆什喀看不出地峡的危险性,并不能表明其他人看不出。照本帅来看,鞑子头儿皇太极一定能看得出!真到了几万人决战时,地峡所能发挥的作用也极为有限,所谓的画地为牢,也仅仅只是纸面上的东西,谁人见过攻不破的雄关?更别谈宽达十里的地峡了!”

郑福林默然半晌,方才叹道:“忍常人不能忍,看着眼前的诱惑而不动心,都督将辽东大军交予大帅,老夫今日方知为什么。”

狄威肃然,站起身来,携着郑福林的双手,诚恳地说道:“郑老将军在辽东作战半辈子,对敌经验非常丰富,这正是本帅所欠缺的,以后还要多多向老将军请教。”

郑福林倚老卖老,大声道:“说到鞑子,还真没有人比老夫更为了解。说吧,对鞑子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老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席话,说得众将哈哈大笑……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王大贵令一哨人马先期抵达金州地峡,将预定登陆点滩涂上铺上木板,为大军登陆做好了准备工作。

王大贵亲率两营人马,分乘数十艘平底沙船,在金州地峡滩涂登陆。

王大贵的动静不小,迅速被萨穆什喀的游骑侦知,如屁股着了火一般,飞报萨穆什喀。

萨穆什喀大惊,立即下令传令兵飞报各路,令其迅速分头撤退。他自己亲率千余骑兵,不待各部集拢,便掉头向北,狂奔而去。

哪想到,郑福林亲率金吾军三营发动了攻击,与萨穆什喀的其他骑兵纠缠在一起。大军交战,岂能轻易言退?各路骑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摆脱郑福林的金吾军后,萨穆什喀早已消失了踪迹,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萨穆什喀的决策显然是正确的。横山地区距离地峡有三四十里,从萨穆什喀的游骑发现王大贵登陆,到萨穆什喀毫不迟疑地冲到地峡处,已经过了足足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的时间足够了,除了炮兵依然在辛苦地运送大炮登陆外,两个营的战斗人员已经登陆完毕,还在南山脚下摆出了作战队形。

南山并不高,最高处海拔不过二十多丈,东西连绵不过三四里,最多只能算得上小土包。但就是这个小土包上,却怪石嶙峋,步兵通过无虞,与平地差别不大,但骑兵想要纵马驰骋,非得付出惨重代价不可。

南山脚下,第一营驻扎在东侧,控制范围要广一些,达四里多,而第二营驻扎在西侧,一个品字形战斗队形展开后,几乎控制了所有平坦的通道。

萨穆什喀冲至南山脚下后,令骑兵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借战马恢复马力之机,细细观察当面之敌。

萨穆什喀发现,当面的荆州军队形与超哈尔所说的队形大为不同。他们并不像金吾军一般,长枪手、刀盾手和火枪手泾渭分明,品字形的突前部,大约三十列十二行,皆为长枪手和刀盾后,而拖后的左右两翼,除了火枪兵以外,还有各有将近一百八十名的长枪手。

萨穆什喀敢拿脑袋打包票,这个队形就是专门针对骑兵设计的,虽然减少了火枪手,牺牲了部分远程打击力量,却在应对骑兵冲锋时,大大增强了抗打击能力。

萨穆什喀来不及多想,也来不及等待其他骑兵赶到,再一起闯过地峡,待战马马力恢复少许,挥了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