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杨嗣昌还揣测,朱由检之所以表现得如此镇静,是因为他有一个难以启齿的打算,即默认荆州军强占皮岛的事实,换取皮岛荆州军全力登陆进攻辽东半岛的鞑子以及林纯鸿全力勤王。

这个打算,倒是与杨嗣昌暗合,不过,杨嗣昌与朱由检一样,绝难启齿。因此,朝堂上除了一些不知所谓的言官痛骂林纯鸿狼子野心外,几乎处于失声之中。

京城之外,鞑子依然在肆掠,燕山以北,卢象升率领五千余天雄军还在崇山峻岭中昼夜兼程,如此紧张地过了数日,直到十月二十六日,林纯鸿通报勤王路线、勤王兵力的行文抵达兵部,方才最终打破了表面上的平静。

朝臣们得知消息后,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总兵力十四万?林纯鸿到底想干什么?到底是北上勤王,还是觊觎京师?”

无论是朱由检和杨嗣昌,还是一帮清醒的朝臣,无不认为荆州军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五万,哪想到,短短的年余时间,林纯鸿居然将兵力扩充至十四万!

十四万什么概念?大明经营关宁、关锦防线多年,在山海关、宁远、锦州一线,总兵力不过八万多人,就这样,几乎将整个大明财政拖垮。而林纯鸿不动声色间,便组织了十四万兵力。

“十四万?莫非是夸海口?不会拿乡间老农来凑数吧?”

一些朝臣吃惊之余,马上为不可思议之事找到了一种可能性。对这点,杨嗣昌等清醒之辈当然呲之以鼻。以杨嗣昌对林纯鸿的了解,知道林纯鸿不会夸这个海口,十四万就是十四万,绝无一人乃滥竽充数之辈。

初一接到林纯鸿的行文,杨嗣昌的第一反应如朱由检一般,认为林纯鸿纠集重兵,很可能就是为了与大明争夺江山。冷静下来后,杨嗣昌想来想去,觉得林纯鸿这时节若要强占京师,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更谈不上人和。要是林纯鸿真的傻到与大明朝廷开战,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甚至还有可能连内部都压制不住,最终落个凄凉的下场。

鞑虏当前,虽然杨嗣昌认为林纯鸿不会与大明朝廷为敌,但此事涉及社稷安危,杨嗣昌提都不敢提林纯鸿仅仅只是为了打击鞑子。

杨嗣昌如此,朱由检更是想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扼杀在摇篮中,不敢拿社稷安危做一丝的冒险。

朱由检也不与朝臣们商议,冥思苦想两日后,命内阁票拟,传令荆州军停留在聊城、广平府待命,不得跨越聊城广平府一线半步;并令沿途官兵密切监视荆州军,一旦荆州军有所异动,立即八百里加急上报。

朱由检已经做了十年的皇帝,无比清楚地知道,这事连杨嗣昌这样的勇于任事的朝臣都不敢说话,其他朝臣更加没办法指望,只能靠自己决策。

杨嗣昌接到朱由检的口谕后,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朱由检能这么处理,算得上最好的办法,既免除了林纯鸿勤王所带来的后顾之忧,又无形中多了一股鞑子绝不敢轻视的威慑力量。

不过,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杨嗣昌觉得惆怅不已,要是这十四万荆州军乃朝廷一手掌控,足以将鞑子逐回辽东,再也不敢轻易毁边墙入关劫掠。

朱由检的诏书发出不久,卢象升率领五千余天雄军终于抵达京师城郊。朱由检这几日先是被东江军镇覆灭所打击,而后,又被林纯鸿的十四万勤王兵力吓得够呛,接到卢象升抵达京师的消息后,心情总算好了点,便欲召卢象升进宫。

杨嗣昌和高起潜早已知晓卢象升绝不会妥协,必然撺掇朱由检与鞑子决一死战,自然不希望卢象升见到朱由检。于是,高起潜苦劝朱由检不止:

“皇上,敌酋多尔衮率领两万多精锐骑兵,正沿着密云、顺义一线南下,旦夕可至京师城下,正需要卢总督全神以待。这个时候召卢总督进宫,要是误了军情大事,如何是好?”

此等劝说之语,自然无法说服朱由检。朱由检当了十年的皇帝,要是不知道杨嗣昌和高起潜之间的那点小九九,这十年皇帝算是白当了。

事实上,朱由检一直处于犹豫之中,他从心里认为,杨嗣昌和高起潜的观点是对的,但从脸面上,他又无法接受眼睁睁地看着鞑子肆掠。所以,这些日子他一直度日如年。现在卢象升来到了京师,他自然把希望寄托在卢象升身上,希望卢象升提出良策,既能保全京师,又能狠狠地打击鞑子,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杨嗣昌和高起潜无法,只好眼睁睁地瞅着卢象升被召入宫中。

当三呼万岁后,朱由检问卢象升有何方略,卢象升傲然道:“臣愚心任事,唯知狠狠杀伤鞑子,方能将鞑子彻底逐出京师周遭,彻底断绝鞑子再次毁关入关之祸!臣请皇上召集宣府、大同、山西三总兵入卫京师,另招关、宁诸路入关,必能挫鞑子之兵锋,将鞑子逐出关外!”

一席话,说得朱由检热血沸腾,只觉得卢象升之言甚为入耳,一点都不像杨嗣昌或者高起潜说得那么憋屈、郁闷。

第四百九十六章以强凌弱

见到朱由检脸上露出一丝潮红,杨嗣昌与高起潜暗地里叫苦不迭。杨嗣昌自觉背负着社稷之安危,全然不顾激怒朱由检,跪伏在地,以头磕地,劝谏道:“皇上,不能逞一时之快,置社稷之安危而不顾……”

哪想到,朱由检心里全被报仇雪恨、血债血偿所充斥,哪能听得进去杨嗣昌半句话?朱由检挥手打断杨嗣昌,不耐烦地说道:“汝不必多言,朕已有定策!”

朱由检情知杨嗣昌竭力反对与鞑子死战,必不肯票拟,转头对身边的王承恩吩咐道:“传朕口谕,令刘宗亮进宫!”

杨嗣昌与高起潜一听,脸色灰败。朱由检不惜绕开杨嗣昌,令首辅刘宗亮票拟,看来,与鞑子死战一事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

……

一日后,朱由检赐予卢象升尚方宝剑,督天下兵马,召宣府、大同、山西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率兵万六,入卫京师。

出于对卢象升的信任,朱由检拒绝了高起潜任卢象升监军的请求,而将关、宁兵马交予高起潜统帅。

为了表示对卢象升的支持,朱由检还从内帑中拿出了万两白银,用于犒军。

杨嗣昌万般无奈之下,借送卢象升出征之机,屏退左右,对卢象升说道:“还请卢总督看在大明精锐不多的份上,毋浪用兵!”

卢象升冷笑而不言,径直出了京师……

当鞑子在京师以北、以东四处劫掠,明军皆畏战避敌之时,反击鞑子的号角率先在辽东半岛吹响。

林纯鸿离开皮岛不过五日,大量的军械和粮草即从济州岛运送至皮岛,郑福林一刻功夫也不肯耽误,加紧合练士兵,争取尽快让东江军精锐融入金吾军之中。待到十日后,数百名军官从上海抵达皮岛,金吾军才正式扩编,以窦石温为军副指挥使,以陈焕为参军总管,下辖三个火器营,一个水师营。在缴获了东江军的六艘蜈蚣船后,水师营拥有的蜈蚣船达到十艘,包括其他运兵船、辅助船在内,船只总数超过五十余艘,实力进一步增强。

如此合练十余日后,郑福林一声令下,兵分两路,郑福林亲自率领金吾军在金州地峡附近的海湾登陆,取道横山以西,浩浩荡荡地望着旅顺口的望海埚城杀去。王大贵率领龙虎军团第一军在金州地峡以南的黑石礁海湾登陆,顺着横山以东的狭窄平地,也向望海埚城杀去。

金州地峡以南,东西长不过八十里,南北宽不过四十里,唯有并不牢固的望海埚城,郑福林居然集中了上万的兵力,算得上荆州军少有的挥霍之举。

望海埚城犹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可能化为齑粉,成为史书上仅留下名称的城池。

当年,岳托在攻下望海埚城后,留下三等甲喇额真超哈尔,率领六百余骑兵及一千三百余汉兵驻防。

所谓的三等甲喇额真,又称三等甲喇章京,大致相当于明军中的游击将军。

十一月的金州,虽不如沈阳、铁岭一般酷寒,气温也低至冰点,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龙虎军第一军,将士大部分来源于广东以及吕宋岛上的汉人,他们常年生活在酷暑之中,不知寒冷为何物,这下更是难以适应,用厚厚的棉衣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也幸亏荆州后勤司准备充分,配置了足量的冬衣。郑福林还针对酷寒进行了专门性训练,士兵中暂时未出现大面积冻伤。

即便有个别士兵出现冻伤,也及时得到随军郎中的治疗,无损战斗力。

陈焕就属于吕宋岛上土生土长的汉人,他对寒冷分外不适应,骑在高头大马上,不停地将双手放至嘴边哈气取暖。陈焕虽忝为金吾军参军总管,但习惯于与窦石温一起行动,希望亲身经历一线战场上的血与火。郑福林也遂他的意,不去管他。

窦石温以军副指挥使的职位,率领金吾军第一营,此时作为金吾军先锋,行在全军最前面。窦石温乃湖广人,丝毫不惧寒冷,对陈焕不停地哈气分外不屑,忍不住讽刺道:“哈口气就暖和了?赶紧把你的狗爪子收起来,真遇到了鞑子,你还准备抛弃刀枪哈气?”

陈焕嘿嘿笑了数声,讪讪道:“图个心里的安慰而已,真遇到了鞑子,除了刀砍枪挑以外,连爹娘都忘记是谁了,如何还会哈气?”

窦石温哈哈大笑,道:“的确。真刀实枪时,确实忘了爹娘是谁……”

正笑着,忽然遥遥望见一探哨飞奔而来,窦石温立时收敛住嘻嘻哈哈,沉着脸道:“估计鞑子出城了……”

果不其然,探哨奔驰至窦石温十步之外,一个纵跃跳下马背,滚爬至窦石温面前,急切地报道:“十五里之外,骑兵六百余人,步兵千余人,正往此处开拨!”

“千把多人,就敢来迎战?”窦石温听完汇报后,觉得鞑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有点不可思议地说道。

“将此情立即通知中军!”

窦石温的话音刚落,探哨吼了一声“接令”,便跳上马背,直直向北狂奔而去。

窦石温又下令道:“全营停止前进,全身戒备,准备迎战!”

命令下达不过几分钟,第一营将士熟练地排成了一个品字形阵型,将阵型的尖端指向了鞑子来袭的方向。

荆州军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火器营中,迎敌时,一般有四个方阵,突前的方阵乃选锋方阵,将士皆着板甲,防护严密,手持长枪和刀盾。方阵共有十二行四十列,兵力有四百八十人。左右两翼乃清一色的火枪兵,不着甲,每翼共九行五十列,共计兵力九百人。另外,拖后两翼中间略突前的,还有一个略小的方阵,此方阵乃预备兵力,炮兵携带霹雳炮,也在此方阵中,视情况不同,预备兵力有多有少,多时,可达到五百余人,少时,甚至不超过一百。

“哒……哒……”隆隆的铁蹄声,肆意敲打着地面,地动山摇,气势逼人。鞑子的骑兵到得好快,第一营列阵完毕不过几分钟,就能看见漫天的黑沙逐步向阵列靠近。

显然,鞑子的骑兵脱离了行动缓慢的步兵,准备前来占第一营的便宜。

原来,超哈尔得知荆州军上万兵力登陆后,直吓得目瞪口呆。超哈尔虽然狂妄,不把大明军队的战力放在眼里,但他总算没有傻到认为,自己不到两千的兵力,就可以对抗万余大军。

鞑子本就不善于守城,又加上望海埚城实在称不上城坚池阔、防守严密,因此,超哈尔当机立断,率领全部兵力出城,试图找到一条缝隙,逃之夭夭。

当金吾军的探哨发现超哈尔时,超哈尔也发现了窦石温率领的第一营。超哈尔见第一营兵力不到两千,遂起了占便宜的心思,立即派遣所有骑兵前来,准备干一票再走。

在超哈尔的眼中,两千余步兵,根本就不是六百余精锐骑兵的对手,也许,只需要稍稍吓唬一番,步兵就会望风而逃,成为骑兵追杀的对象。

然而,当超哈尔看见第一营严阵以待,刀枪林立,火枪枪口直直地指向骑兵奔袭的方向时,他立即下令骑兵在两里之外停住了脚步,以阴冷的眼神打量着这支他从未见过的军队。

出于本能,超哈尔第一眼就觉得突前方阵里的长枪手和刀盾手才是劲敌,应付起来非常棘手。至于左右两翼的火枪兵,超哈尔压根就没放在眼里。

“临阵一发,乱纷纷地放掉一发后,就是我等的刀下鬼……”

超哈尔忍不住得意非凡,对左右说道。他指了指左翼的火枪方阵,继续说道:“时间不多,南蛮子的援兵转瞬即至,我们分为两部,冲上去,杀戮一番后就撤退,万万不可恋战!”

部众接令后,开始换马。乱纷纷地换过马后,他们从腰间解开马刀,高举在手中。随着一声厉喝:“出发……”

第一部分约三百多个骑兵拉了拉缰绳,微微调转马头,驱使战马开始沿着第一营绕圈。

随着鞑子开始动作,火枪兵们的枪口也随着战马转圈而转动。当鞑子第一部骑兵堪堪转至左翼火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